第9章 我是不是想得太遠了?
- 在都市闖蕩
- 顧銘
- 1509字
- 2011-02-20 13:32:57
自從和小詠拜把子成了兄弟后,我們之間的氣氛倒是沒有發生什么細微的變化,我感覺那天的情景突然間好像在各自的腦海中消無了一樣。他還是每天對著書,困于書,樣子就是看書或者看著書發呆。我也習慣性的不打擾他,好像他是個老佛爺,惹不起只能避而遠之。我的這種退避三舍計謀在一定程度使我自己成了隱居山林的圣者,就像我經常跑去四哥的房子里,大大咧咧的喝幾杯,然后逗得他笑,順便讓他信服我。這是其他同學得之不到的待遇,我是在想可能只有‘隱居山林’的圣者才像這樣吧。有時想想我還不自覺地偷笑笑。
小詠在看書這個層面上雖然很顯然的比常人有一些造詣,但是他的這種生活方式在公眾的眼中變得滑稽不堪。每次當他從這種狀態下醒來時,或者說是想看看周圍的環境在發生什么事時,我都會迅速的變得忙起來,頓時很認真的樣子,而等他進入盯書的狀態時,我一下子感覺壓力走了,然后慢悠悠的聽著上課的時光滴答滴答。我就是這樣閑一閑,認真一認真的度過好好長一段時間。說不為什么,我漸漸的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節奏,而且在處理這樣的角色變換時,非常靈活,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讓他覺得我不是不想理他,而是因為太忙了,實在是忙不過來,沒有時間和人消遣,也就是被人打擾時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我們之間的對話基本上是用無來形容,因為我老是哦哦哦的話很少,我承認我就是那種話很少的男生。小詠的經典動作之“最是那一直低著頭被憋紅的臉”,在這段時間不斷上演,我可以一飽眼福。也實在是沒辦法,我時常在想,到底有什么魔力讓他這么迷戀低頭式呢,答案是無證可查,就連我觀察了這么久的一個人也看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就像一個人刻意隱秘的細節,充滿著幻想與傳奇,其實是很簡單的無意性,就是很自然連自己都沒注意到的細節,卻被刨根問底的人花上自己的學問與精力去打開所謂的面紗。就像我問小詠:“你覺得你斜上四十五度是什么嗎?”
他說:“啊?”
我說:“你能不能抬頭看看黑板上方?”
他抬起頭來,盯著黑板上方,又是一陣傻呆,我簡直是快要絕望的嘆嘆氣,聽見了他嘀咕而來聲音:“沒什么啊,叫人家看什么,神經病。
我說:“是沒什么,但是你斜下四十五度也沒什么,你為什么一直保持著向下看的姿勢?”
他說:“有嗎?我只是在上課,你在看什么?”
我說什么都沒有,真的。經過這次的對話我就對自己說:是我自作多情。沒事管人家閑事干什么,世間大大小小的怪事,我怎么看得完,就算我看得完,但是那是生活嗎?生活的真實是什么,就是讓我沒事不要去管那么多的怪事。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過程的流程是這樣的:一,對怪事疑惑,迫切的想解開。二,對怪事做系統的研究,總結人生的經驗。三,對怪事神情惻惻,反映出自己的人生。四,對怪事見怪不怪,自己依然為一日三餐奔波。五,回顧往事,發現自己所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怪事。
所以沒有什么事情是怪的,因為都是人做出來,做出任何事情來都是有原因的,我很信服這句話。我們往往對桌一件事情稱奇怪,只不過是我們在片面的看待一件事物,只是看到了一點就反映到別人的整個人生,妄下論斷,所以另一個人看到我們下的評論,就說我們奇怪,又要以自己的觀點總結一下,如此循環,讓世界反反復復的吵鬧。
但是在學校就不一樣,最起碼思想還純真,沒有太多的復雜,但有時想想,大家都是正好在這個階段開始體會某些特定的詞語,詞語朗讀與經歷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我們還得不斷錘煉,就是老師長說的:等你們出去了就知道了。等我們出去了就知道什么了呢,人生、交往、職業或是失敗與成功?我一想到這些都挺重要的,就覺得自己沉沉然的,然后我再一想,不是還沒出去嗎。所以不知道。我所在的技術學校,吸納了一些同學,做一些事情,就構成了社會的一個單元,我在這個單元之中,與大家一起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