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男歡女愛柔情蜜意 書香門第才女婉兒
書名: 武曌傳奇作者名: 漁樵江渚上本章字數: 3528字更新時間: 2013-09-02 11:00:04
李治道:“床下。”武順一彎腰便爬進了床里,屏住呼吸,大氣都不敢出一下。李治剛一佯睡,武后便走進寢宮來,道:“陛下,睡得安好?”李治睜開眼,假裝伸伸懶腰道:“還好,媚娘,你不是在蓬萊宮照應李旦嗎?”武后盈盈地笑道:“我聽說陛下病了,特來探望。”李治道:“媚娘我的風眩病現已痊愈,我還能有什么病?”武后笑道:“我說的是風流病。”李治心里一顫兒,嘴里卻道;“媚娘,你是知道的,我絕非濫情之人。”媚娘也沒捅破這層窗戶紙,道:“我相信你。”武后坐了一個時辰,這才起身回蓬萊宮。武后一走,李治便對武順道:“快出來吧。媚娘走了。”武順小心翼翼地從床底爬出道:“我的媽啊,幸好沒叫她看見,否則我顏面無存了。”李治握住武順白皙的小手,看了半晌兒道:“一雙精致的小手讓朕無比喜歡。”武順道:“皇上,你也給我一個名分啊。昭儀,貴妃皆可。”李治道:“此事從長計議。”武順問道:“我和則天相比如何?”李治微微一笑道:“武后性情堅毅果斷有陽剛之美;你則是外秀慧中,溫柔得猶如春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欲罷不能。你們武家的人的性欲是不是都很強?朕每夜都被你折騰五六次,身體都要垮了。”武順道:“我只是想滿足陛下的需要而已。”二人摟在了一起,李治親吻一口,武順臉帶紅暈當真嬌艷極了。
李治和武順偷情不提,且說武順之子賀蘭敏之和武三思,武承嗣在太學學習竟然惹出了一段風流韻事。賀蘭敏之那年才一十六歲,小伙長得一表人才,玉樹臨風風流倜儻,私底下人送綽號“賽潘安”。武承嗣和武三思已到弱冠之年,二人仗著武后的勢力在太學稱王稱霸,無人敢惹。到了晚上,二人便到長安的煙花場所眠花睡柳或者到賭坊豪賭一番。有一天,武三思急匆匆地找到武承嗣和賀蘭敏之,道:“大喜事,姑母在陛下面前舉薦我們,我們就快飛黃騰達了。”武承嗣道:“男兒就應當做一番事業,方不負腹中所學。”賀蘭敏之道:“這年道,有人有關系就能成大事。”三個人議論紛紛,好不愜意!武后派了一名叫秋娥的小宮女照料他們的起居,一來二去,賀蘭敏之愈發喜歡她了。秋娥長得像個蘿莉一般,玲瓏嬌小。一雙大眼睛總是撲閃撲閃的,充滿了無邪的稚氣。她與賀蘭敏之年紀相仿,正值情竇初開之際。有一次,賀蘭敏之正在看書,秋娥端著茶走進他的房中。賀蘭敏之放下書,仔細端詳了一眼小蘿莉。秋娥臉一紅,道:“請用茶。”賀蘭敏之對她說:“姊姊,我不僅愛品茗更愛端茶之人。”說罷一把握住秋娥的手道:“懇請姊姊賜我一夕之歡。”秋娥半推半就道:“使不得,使不得。”賀蘭敏之不管三七二十一,抱住了秋娥,二人寬衣解帶成其好事。賀蘭敏之道:“姊姊,你真漂亮,待我告知姨母武后請她把你賜予我。”秋娥偎依在賀蘭敏之的懷中,幽幽道:“莫要辜負了我。”賀蘭敏之道:“我對天發誓,在我有生之年絕不負秋娥。”秋娥聽罷滿心歡喜。二人第一次偷吃了禁果,都感到很開心,雖然要背著他人。
二人卿卿我我之時,屋外有人咳嗽了一聲道:“你們做的好事,待我告知姑母。”賀蘭敏之聽罷,慌了手腳,心道,偷食禁果之事一旦泄露,情何以堪吶。秋娥望著他,示意他拿個主意。二人先穿好衣服,方才把書房的門打開。武三思一腳踏了進來笑道:“你們做的好事。”賀蘭敏之道:“表兄,千萬別跟別人說出去。我求你了。”武三思道:“我哪會呢,不過你們要欠我一個人情啊。”賀蘭敏之道:“我自會報答的。”武三思道:“呵呵,記住就好。你們接著聊,叨擾了。”說罷轉身出了書房。過了一個月,在武后的授意下朝廷任命賀蘭敏之,武承嗣在秘書監任職,武三思為右衛將軍。武順與皇上打得火熱,二人如膠似漆。武順對李治道:“我懇請陛下封我為昭儀。”李治道:“待我問過武后方行。”武順道:“陛下貴為一國之主,難道還做不了主嗎?”李治道:“朕仰仗武后甚多,從來沒有違拗她的意思。”武順道:“三天后,你要給我一個答復。”李治點頭稱是。次日李治去了蓬萊宮,見到李旦歡喜得不得了。這小孩便是后來的中宗。他長得虎頭虎腦的,那鼻子那眼睛像極了李治。李治道:“我的寶貝兒子,為父看你來了。”小孩用嘴吸吮大拇指,眼睛滴溜溜亂轉,煞是可愛。李治把孩子抱在懷中,很久很久。武后道:“陛下,你來這有什么事嗎?”李治道:“探望你和李旦啊。”武后道:“還有別的事吧。”李治訕訕道:“有關韓國夫人一事。武后道:“說罷,究竟何事?”李治道:“朕見她孤苦無依甚是可憐,意欲招其入宮封她為昭儀,這樣做可不可以?”武后一搖頭道:“不可以。武順是我的親姐姐,我不同意她進宮。”李治道:“武順跟朕談了此事,如果不應允的話,有人會笑話我言而無信的。”武后道:“我意已決,絕不更改。”李治變得強硬起來,道:“我非要納武順為妃呢?”武后冷冷地說出一番話:“好,等朝議吧。”說罷轉身進了內宮去照料李旦了。李治垂頭喪氣地回到太極宮,見到武順把事情經過一講,道:“武順,我說服不了你的妹妹。我真的一點點辦法都沒了。”武順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她也是你的臣子啊。”李治道:“如今武后勢力日益龐大,朝廷之上三分之二都是她的黨羽。”武順道:“陛下身邊就沒人了嗎?若有人彈劾媚娘并廢其娘皇后的尊位,方是打消武后勢力的釜底抽薪之計。”李治聽罷沉吟半晌兒,一拍額頭道:“有一人乃是我的親信。他復姓上官單名一個儀字。有他出面大事成矣。”李治急忙寫了一道密詔令親信太監李公公給上官儀送去。
李公公喬裝打扮扮作一個平民百姓,由后門出發徑直來到長安大街上。他步履匆匆,急急忙忙地趕路。這時有人在他背后一拍肩頭,他猛地一回頭,嚇得差點沒跌倒。那人如鬼魅般來到他的面前,悄無聲息。李公公一見來人,心里一顫兒,心里話,天啊遇到克星了。那人便是李淳風,現在是武后的親信。李淳風道:“李公公那里去,請借一步說話?”李淳風一握李公公的左手,拉著他來到一處酒肆里面。李淳風叫酒保上了酒菜。李淳風道:“你到宰相府有什么事?”李公公道:“送密信。”李淳風道:“能否叫我一觀?”李公公支支吾吾道:“這個。。。。這個嗎很為難。”李淳風把一張銀票遞到他的手上,道:“五千兩白銀,不成敬意。”李公公見了心道,好家伙出手夠闊綽的。真是黃白之物最動人心。李公公把銀票揣到懷中道:“李將軍看可以,但是看過之后必須還我。”李淳風爽快道:“那是自然。”他從李公公手上接過皇上的密詔,很快地瀏覽一遍,這才還給他。二人拱手相別,李淳風去了蓬萊宮,把此事告知了武后;李公公不敢耽待,急忙去了宰相府。宰相府的家人都認得李公公,遂道:“李公公哪陣香風把您吹來了?”李公公道:“你家老爺在嗎?我有要事見他。”家人頭前帶路帶著李公公來到會客廳,這時早有丫鬟端來兩盞清茗。時辰不大,宰相上官儀由內室出來來到客廳之上。李公公急忙上前施禮道:“老奴見過宰相大人。”上官儀急忙將他扶起道:“李公公,無須多禮,請上座。”李公公重新坐下。上官儀五十出頭,長得眉清目秀,那是一表人才,俊雅非凡。這個上官儀乃是一名詩人,可謂才華橫溢。李公公把來意一說,上官儀道:“請稟告皇上,我自有主張。”李公公把密信交給了上官儀,于是寒暄一會兒起身回去了。上官儀獨自一個在書房緩緩踱步,時而皺眉,時而長吁。這時他的兒子上官庭芝來了,他見父親愁眉不展遂道:“爹爹,有何難決之事?”上官儀把適才發生的事從頭至尾講了一遍。上官庭芝道:“這事易辦。明日父親上去一張彈劾奏章,廢去武后的尊位,想來也不很難。父親門生故吏甚多,屆時誰都會站到您這一邊的。”上官儀道:“我兒言之有理。”他話題一轉道:“上官婉兒還在溫習詩書嗎?我最疼愛這個孫女了,這孩子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像極了你故去的母親。你呀對她不要太嚴格了,畢竟她才十四嗎?要勞逸結合才行。”
上官庭芝道:“父親教訓的是。”他拿出上官婉兒的詩文習作給父親看,上官儀仔細看了三遍,不禁頻頻點頭道:“意境清遠,對仗工整,已是難得了。我上官家又要出一位詩人了,可喜可賀!”說罷朗聲大笑。上官庭芝見父親像孩童般大笑,也不禁深受感染,心里樂開了花。第二天,在太極殿上,當著滿朝文武上官儀上了一表奏章,彈劾武后目無君主,欺上瞞下,飛揚跋扈。這時有太監當庭念讀了一遍,甫一說完,群臣像開了鍋似的,人聲鼎沸,好不喧鬧。李義府許敬宗等人堅決反對廢后,理由是武后嫻靜淑德輔佐高宗并無過失。上官儀的門生故吏在這關鍵時刻力挺上官儀,朝議議論來議論去沒有任何結果。直到天黑了,高宗顯得很疲倦,宣布退朝,眾大臣陸陸續續地退出了太極殿。上官儀前腳邁出殿門,李義府后腳就追了上來,道:“上官宰相,請留步。借一步說話。”二人一前一后來到偏殿的一處角落,李義府道:“上官宰相,武后是你彈劾的嗎?你攤大事了。等好吧。”上官儀道:“我這樣做都是秉承皇上的意思。”李義府一番話說得上官儀目瞪口呆,究竟他說了什么,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