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崢嶸赤云西
- 天書傳奇
- 海東燕英
- 5161字
- 2013-02-19 15:54:19
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話說孟浩然見一行禪師沒有回答自己的提問,于是接著問。
“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這些話既然非天書所載,那又從何而出呢?我和我那位老朋友也探討過這個話題。據(jù)他考證,上古許多重要典籍的毀滅,應是在大禹時那場大洪災時。洪水到來,不管盤古文還是黃帝文,淹沒時自然全部淹沒。今存的《山海經(jīng)》中有大禹的記述就是佐證。黃帝以前自然不知大禹為何人,倉頡更不知大禹為何人,《山海經(jīng)》古已有之,何來大禹治水的記述?這定是洪水過后,上古一十三經(jīng)已殘缺不全,大禹令人重新修訂。于是才有了堯舜禹的記述。這個人應該就是伯益。”
“嗯,言之有理啊!”司馬承禎一邊拂須點頭,一邊說。
“伯益應該是讀過上古一十三經(jīng)的,史書中說他博聞強記,不知為何他卻做了增刪。《山經(jīng)》、《海經(jīng)》、《大荒經(jīng)》變成了《山海經(jīng)經(jīng)》、《兵經(jīng)》變成了《風后握奇經(jīng)》、《草經(jīng)》變成了《神農百草》、《黃帝內經(jīng)》、《歸藏經(jīng)》變成了《易經(jīng)》;大禹死后,本應傳位于伯益,誰知卻傳給了夏啟,于是伯益和夏啟發(fā)生了爭斗。一些經(jīng)書再次毀于這場戰(zhàn)亂。到周文王時,他被商紂王囚禁羑里,重修《易經(jīng)》。把《河書》、《洛圖》揉入《易經(jīng)》中,這就是《周易》。周朝建立后,姜子牙分封齊國,他對《周易》再做修訂。從此以后,伏羲氏修八卦的說法開始流傳。到東周春秋年間,孔子再修《周易》,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易經(jīng)》。今日里李仙人來,老衲和你們年青人啰嗦這么多,目的就是要你明白:話是人說的,事是人做的。現(xiàn)在江湖上紛紛傳言:三加天,等于乾;老姥看寶書,小道變坤元,說是袁天罡說的,袁天罡真的說過嗎?就算袁天罡說過這句話,又能說明什么呢?國清寺不是天臺山長出來的,而是人來天臺山修建起來的。李仙人有仙緣,老衲的話你是能懂得。”說完,一行禪師長長地輸了一口氣,似乎完成了一件大事似的。
“禪師與李白見面,是要讓李白明白:天書是真的,江湖傳言是假的。是這樣嗎?”李白問。
一行禪師呵呵笑了起來,“山雨欲來風滿樓。這是一場暴風雨。老衲受故人之托,讓老衲照顧你。老衲年邁體衰、自己尚且需人照顧、又有何德何能照顧你這云中之龍?可老衲聽說你高自期許,藐視權貴,灑脫不羈,傲視獨立,怕你經(jīng)不住江湖傳言的誘惑,誤入歧途,豈不辜負故人之托?”說著從懷里摸出一本書,說:“這就是袁天罡留下的《推背圖》,所有江湖傳言盡在其中,你拿出玩味吧!山雨欲來之際,李仙人切莫將這本書示之他人。”
司馬承禎哈哈大笑,說:“禪師請放心,袁天罡、李淳風那點道行還不值我垂涎。”
一行禪師心事被說破,不由笑了起來。
“禪師能告訴李白這位故人的名字嗎?”李白問。
“他已辭世多年,我們又何必打擾他的修煉呢?”
這時僧人端飯進來。一人一碗白米飯、一碗青菜:青菜用山上的野菜、山皮、豆腐燉成,雖然清淡,卻馨香撲鼻。吃完飯,僧人又每人端來一大碗熱水,水渾濁而色呈金黃。
“這是鐵皮水,有輕身延年的功效。”一行禪師說。
李白點點頭,一口氣喝完,隨即一股濃濃的藥味從心底涌出。
僧人待四人喝完,又將碗收走。晚上僧人安排三人休息。第二天吃過早飯,三人辭別一行禪師回桐柏宮。
“李仙人,老衲將不久于人世。辭行前有句話要告訴你:越州的太和坊你是一定要去的;還有,劍南的龍頭山你一定要在那里住些日子。”一行禪師說。李白應諾。
司馬承禎、李白、孟浩然三人辭別一行禪師,回到桐柏宮時,已是下午時分。天寶、阿蠻出去游玩還沒回來。元丹丘與僧行融正在房內喝茶。二人見三人回來,忙起身讓座,為三人倒茶。晚飯時分,天寶、阿蠻回來,問李白華頂山好不好玩?李白說只是拜訪了一行禪師,并沒有游覽華頂山。天寶慶幸自己沒有跟去。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司馬承禎領李白、孟浩然、元丹丘、天寶、阿蠻來到院中。院子中早有弟子在西面布置下桌椅。眾弟子在院子的東、南、北三面站立著。六人剛坐好,有童子奉上茶來。
“早知李仙人師承裴旻。裴旻為當今第一劍俠,李仙人的劍術也應是超凡脫俗。今日讓我的弟子演練一下,你也好指點指點,讓他們終身受益。”司馬承禎沖李白說。
“記得那年是中宗神龍元年,那一年我五歲。師父云游劍南,在山中偶然與我相見。當時我正在山上砍柴,口中背誦著母親教我的《如意娘》。師父停住,問我會不會背誦武后的《臣軌》?我說不會。師父便教我。他幫我送回家,夸我聰明,吳伯便求他收我為徒。師父欣然答應。于是師父便教我讀書認字,還教我劍法。一晃三十多年了,雖我只學了師父的一些皮毛,但還不至于辱沒了他老人家的名聲。”李白恭敬地說。自從認識李白,天寶這是第一次見李白話語如此謙卑恭敬,可見師徒之情之深。
“那時候裴旻的劍術已名震天下,豈有偶到劍南之理?你從師學藝三十多年,可曾聽說過你師父收過其他弟子?就是指點別人一招半式也沒有啊!”司馬承禎笑著說。
“真人的意思是……”李白疑惑地問。
司馬承禎笑笑,不再吱聲。大弟子宋若思走上前來跪倒行禮。
“大弟子宋若思拜見仙師、拜見李仙人!”
司馬承禎拂須頷首。宋若思站起,倒退離開。來到院子正中,只見他一聲長嘯,倒縱升空,在半空輕輕巧巧一個轉身,長劍在手,向前縱出,落在院中的樹枝上,搖搖擺擺,甚是俊雅。眾人齊聲喊了一聲好。他仰天又是一聲清嘯,斜行而前,長劍橫削直擊,迅捷無比,未到五六招,劍勢中已發(fā)出隱隱風聲。他出劍越來越快,風聲也是漸響。劍鋒上所發(fā)出的一股勁氣漸漸擴展,旁觀眾人只覺寒氣逼人,臉上、手上被疾風刮得隱隱生疼,不由自主的后退。又是一聲長嘯,長劍出手,直擊長空。他雙手握住劍鞘,跪地向司馬承禎磕頭;在人們的驚呼聲中,長劍從天而落,擊向他的頭顱;他剛剛將頭抬起,長劍落下,正好插入劍鞘。
眾人又是鼓掌喊好。大弟子宋若思剛剛表演完,只見哥舒翰走上前行禮:“二弟子哥舒翰拜見仙師、拜見李仙人!”
司馬承禎拂須頷首。哥舒翰站起,倒退離開。來到院子正中,只見他臉露微笑,懶洋洋的打個呵欠,雙手軟軟的提起,似乎要伸個懶腰,突然間右腕陡振,接連劈出三劍,當真快似閃電,嗤嗤有聲。眾人都吃了一驚,不約而同的“啊”了一聲。哥舒翰長劍使了開來,恍似雜亂無章,但在眾人眼中,盡皆看得清清楚楚,只見每一劈刺、每一砍削,無不既狠且準。倏忽之間,收劍而立,向司馬承禎、李白躬身行禮。
“三弟子僧行融拜見仙師、拜見李仙人!”
哥舒翰表演完,僧行融過來行禮。司馬承禎依然拂須頷首。僧行融站起,倒退離開。來到院子正中,只見他突然間一聲清嘯,劍鋒閃爍不定,步行八卦,劍尖指向中心疾刺,銀光飛舞,眾人看得眼都花了。猛地里她一劍挺出,似乎直刺敵人心口,當真是捷如閃電,勢若奔雷。只聽得叮叮當當之聲不絕,一片片寸來長的斷劍掉在腳邊。原來他以渾厚的內力將直勁化為橫勁,劇震之下,登時將一柄長劍震得寸寸斷折,這中間內勁的運用之巧,實已臻于化境。
“四弟子張鎬拜見仙師、拜見李仙人!”
張鎬過來行禮。司馬承禎拂須頷首。張鎬站起,倒退離開。來到院子正中,只見他快速無倫的旋轉,手中長劍疾刺,每繞一個圈子,便刺出十余劍,每劍刺出,都發(fā)出極響的嗤嗤之聲,足見劍力強勁。一會他愈轉愈快,似乎化作一圈灰影,嗤嗤聲化成了連綿的長聲。猛聽得錚的一聲大響,他如一枝箭般向后平飛丈余,隨即站定,不知何時已將長劍入鞘。
“五弟子封常清拜見仙師、拜見李仙人!”
封常清過來行禮。司馬承禎還是拂須頷首。封常清站起,倒退離開。來到院子正中,只見他長劍橫揮,嗤的一聲輕響,眾人眼前便是一道長長的電光疾閃而過,如閃電橫空,令人一見之下,驚心動魄。驚詫之間,封常清長劍高舉,似蛟龍騰空,直沖九天;一會又自上而下的劃將下來,似開天辟地。一招接著一招,一招快似一招,霎時之間,滿院都是電光,耀人眼目。
…………
“李仙人,你看他們的劍術還缺些什么火候?”封常清舞劍完畢,行禮告退,司馬承禎問李白。
李白沉思一會,剛想回答,不料天寶突然說:“拙勁有余,巧勁不足。”
司馬承禎一驚,啊哦了一聲,眼光緊緊地盯著天寶。阿蠻見狀,忙說:“不懂別瞎說!咱們學的重在表演好看,花里胡哨的成分居多;大師們表演的重在實戰(zhàn),不求虛的東西,只求一招制勝。哪是什么拙勁?”
待阿蠻說完,眾人哈哈笑了起來。天寶不覺羞紅了臉。
“懇請李仙人給弟子們露一手!”大弟子宋若思上前,恭請李白。李白看了一眼司馬承禎,司馬承禎點點頭。李白方起身,說:“獻丑了!”
話音剛落,李白一個縱身,躍入院中,空中一個轉身,盤腿落地,劍指空中,正是《鬼谷劍法》的第一招對空望月。眾人喝了一聲彩。喝彩聲中,李白騰空而起,劍尖在空中連點兩點,接著就是長劍一揮,似閃電劃破夜空。只見他左劈右砍,前崩后撩,上格下截。刺時剛柔相濟,攪時吞吐自如,掛時飄灑輕快,掃時矯健優(yōu)美。騰挪變化,恣肆流動,劍拔弩張,縱橫飄忽,流轉無方。尤其是最后一招指定乾坤,更是玉樹臨風,瀟灑豁達。待李白舞完劍躬身向大家行禮,人們才掌聲雷動,歡呼聲一片。
“你們看到了嗎?這就是令江湖聞風喪膽的《鬼谷劍法》。它由當年鬼谷子所創(chuàng),現(xiàn)在已成為少林寺的震寺之寶。劍譜雖在,但能把劍法領悟到如此地步的天下也只有你師徒二人了!你們看了李仙人的舞劍,有什么感悟嗎?”
“弟子愚鈍,剛才看李仙人舞劍,就感覺他在寫字一樣。”宋若思上前道。
司馬承禎笑著點點頭,“不錯,剛才李仙人在劍法中確實揉進了一首詩,你看出了幾個字?”
宋若思想了想,說:“師父既如此說,那弟子以為:當有一個‘出’字,還有一個‘湯’字、‘天’字、‘下’字、‘內’字、‘上’字。”
“翰你呢?”司馬承禎問。
“弟子愚鈍,只看了‘天’‘下’‘上’三字。”哥舒翰諾諾地說。
“這就難為你了!行融呢?”
“我只看出了‘出’、‘天’、‘下’三字。”僧行融說。
“大師哥說,李仙人好像在寫字,我才用心看,所以只看出了‘內’‘上’兩字。”未等司馬承禎詢問,張鎬接著說。
“常青你呢?你看出了幾個字?”司馬承禎問。
“除大師哥說的那幾個字外,弟子還看出了‘昊’、‘軒’、‘禹’、‘海’四個字。”封常清說。李白不住點頭,才知司馬承禎剛才所言不差。
“難為你了。李仙人剛才用二十七招《鬼谷劍法》寫了三十二個字。這就是‘羲農首出,軒昊膺期。唐虞繼踵,湯禹乘時。天下光宅,海內雍熙。上玄降鑒,方建隆基。’李仙人,我說的對不對?”司馬承禎問。
“對,弟子獻丑了!”李白笑道。
“這不是你師父教的,劍法中也沒有。”說著,司馬承禎突然高聲對眾弟子說:“劍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們不要死練劍招,而要像李仙人這樣領悟劍神!”
“弟子謹記師父教誨!”眾弟子慌忙跪倒,齊聲說。
第二天吃過早飯,司馬承禎邀請?zhí)鞂殹⑿U游赤城山。阿蠻推辭不去,天寶知道阿蠻想和自己去桃溪練劍,也說不去。孟浩然見司馬承禎并沒有讓自己陪同的意思,知道他有要緊話和李白說,便也推說太累,也不去了。于是司馬承禎和李白啟程上路。
赤城山為天臺山的第二高峰。因山頂圓壁隆起,恰似城墻,而石頭皆為褐紅色,故名赤城。登的山來,李白見山上巖穴凌雜,似乎有人居住,不由疑惑地望著司馬承禎。司馬承禎笑而不答,繼續(xù)向前走去。這時見大弟子宋若思迎面走來,跪地叩拜:“弟子宋若思拜見仙師、李仙人!”
“帶李仙人看看玉京洞吧!”司馬承禎說。
“是!”說罷,宋若思站起,在前領路。未到洞口,“叮叮當當”的聲音傳來,李白一驚:莫非桐柏弟子在山洞中練劍?走進洞來,大吃一驚,原來是一群人在打造兵器,熊熊的爐火映紅了山洞。眾人見司馬承禎來到,忙停住手中的活計,給他行禮。
“免禮,免禮!我陪李仙人隨便看看!”司馬承禎說。
眾人站起,又忙著干自己手中的活。一名紅臉大漢過來,手中拿著一柄打磨好的長劍,來到面前,跪倒行禮,“請仙師檢驗一下弟子們打造的兵劍。”
“李仙人,你看一下。”司馬承禎對李白說。
李白接過長劍,手腕一抖,長劍發(fā)出錚錚的響聲,不僅贊道:“好劍!”
“粟石,給李仙人講一下你這劍是如何鑄造出來的?”司馬承禎說。
叫粟石的工匠站了起來,對李白說:“祖上傳下來的的手藝,是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銷煉成熟,可澆鑄矣!可這樣鑄造出來的劍或柔韌、或堅硬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弟子愚鈍,便采用了拙辦法,二次澆鑄:先以專門的劍脊范澆鑄劍脊,在劍脊兩側預留出嵌合的溝槽;再把鑄成的劍脊置于另一范中澆鑄劍刃,劍刃和劍脊相嵌合構成整劍。白為堅也,黃為韌,這樣鑄造出來的劍黃白雜也就又堅又牣了。”
“我對鑄劍之術一竅不通,今日初聞鑄劍之道,想不到一柄寶劍來得如此不容易。”李白嘆道。
“這里我們不僅鑄造了劍、刀、槍等兵器,還準備了足夠的弓箭。一切請仙師和李仙人放心。”宋若思說。
司馬承禎點點頭。赤城山有一金錢池,兩人來池邊坐下。
“真人,有句話我不知當講不當講?”坐下,李白問。
“咱們之間,李仙人有話盡管說就是。”司馬承禎笑笑說。
正是:飄蕭覺素發(fā),凜欲沖儒冠。
人生許與分,只在顧盼間。
要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