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拜師
- 文人相輕
- 征文大將軍
- 2054字
- 2016-04-13 18:00:43
孟樓聽到這個民工模樣的男人半吟半唱的詩句,不由得是先驚后喜,忙時跑到民工跟前,急切道:“先生,可否收我做學生。”
那民工模樣的男人看了孟樓一眼,不禁失聲笑道:“你這小毛孩子不去上學,跑來找我當老師,是為什么?又是想學什么?是想學著搬東西,還是想學什么買東西時的討價還價?”
孟樓忙時擺手搖頭:“學生是想學習文學,聽先生您剛才說吟的詩歌,有一種看破滄桑之感,您一定是個大文人,不,大文豪!”
民工訕笑:“我哪里稱得上是大文豪,不過是一個關心糧食和蔬菜的平凡伙夫,剛才吟的那首詩,其實是聽一個大詩人寫的。”
“那大詩人現在身處何處?”孟樓追問道。
民工指了指不遠處的街道:“沿著這條街往南走,走到第二個岔路口往西走兩百米,不遠處有一個京山社會福利院,你去那里,找一個叫石升的,那是個很厲害的大詩人。”
“福利院?他是孤兒?”孟樓因為在孤兒院長大,聽到福利院三個字,自然是下意識認為這個名叫石升的大詩人也是孤兒。
“孤兒?不,當然不是!”那民工搖頭否認,語氣頗為否定。
孟樓也是自嘲一笑,能成為大詩人的,又豈會和自己一般,便是又問:“那他是工作人員?”
“也不是。”民工仍然搖頭,見孟樓雙目之中疑惑更甚,便是笑著說:“他是個瘋子。”
“瘋子?”
“恩,如今詩人,看透太多,所以瘋掉的也太多,不足為奇。”民工說道。
孟樓聞言,不驚反喜,謝過那個民工,便是向那民工剛才所說之處而去。
不多時,孟樓便是來到京山福利院門口,見此時大門未開,也不敢去與那威風凜凜的門衛說話,便是索性席地而坐,又過了半個小時,那門衛走到孟樓面前,喝問道:“哪來的小毛孩子,別在這里納涼!”
孟樓連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對那門衛施禮:“我是來求見石大詩人的。”
那門衛卻是沒有任何的意外神色,更沒有推脫之意,竟是點了點頭,道:“正好,石老師在講課,你隨我進來吧。”
孟樓聞言,心中大喜,也不多想,又整理了一遍衣冠,便是隨那門衛走進了福利院,繞過主樓,穿過花壇,來到一處看似很是古舊的會議廳,門衛指了指半掩的廳門,對孟樓道:“進去吧。”
孟樓又向門衛深施一禮以表謝意,便是推門而入,會議廳的燈光很暗,正直外面寒養高照,所以門一推開,陽光推著孟樓的影子撒入會議廳內,便是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視線。
孟樓也是膽大,雙眼適應會議廳的昏暗后,便是向會議廳內望去,卻見一個滿頭白發的中年人坐在主席臺正中,主席臺下坐著四十多個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學生,便是已在心中分清主次,三步化作兩步來到主席臺前三米處,對著主席臺上那人躬身一禮,道:“石老師,小子慕名冒昧而來,希望經石老師指點步入文道。”
男子問:“你筆名如何?從哪里過來?”
孟樓答道:“小子無筆名,獨自由鳳凰城唐山而來。”
男子輕笑:“竟是胡言亂語,你無筆名,便不是圈內人士。年紀不過十五歲,家人怎敢放心讓你前來?”
孟樓連忙擺手:“小子無家人,家人早在十三年前去世于天災巨震,自小便是在孤兒院長大,因在孤兒院中有些資本,受到院長青睞,才敢獨自前來首都。”
“那你既無筆名,又怎么會有文心?”男子又說。
“筆名是專為老師所留,懇請石老師為小子取個筆名。”孟樓恭敬無比。
男子大概覺得給一個人取筆名是頗有成就的事情,心中暗喜,上下打量孟樓一眼,便是又說:“你性子傲卻不驕,獨立且有主見,看你不禁想起聞一多的那首《孤雁》,有志卻孤獨,且叫你“孤雁”如何?”
孟樓雖然沒有讀過這首石升所說的詩歌,但是且聽“孤雁”二字似乎也頗合口味,又是大詩人所起,便是連忙施禮感謝。
而后,孟樓給養了自己十三年的“鳳凰孤兒院”院長通了電話,說明了自己的想法,那孤兒院院長聽明原委,竟是爽快答應,原來這院長原先在沙河鎮的那個老朋友,便是在這京山福利院任職,將孟樓關系轉到這里倒是也算放心。
再之后,孟樓便是真的成為了石升的學生之一,平時石升講課時,便是認真聽課,其余時間,也是勤老為石升打掃衛生,端茶倒水,種菜養花,不知不覺,便是過了五六個月。
這日,石升講到“魏晉之風”,聽到興起,竟是讓孟樓忍不住哈哈大笑。
石升的話語被孟樓的笑聲打斷,不禁皺眉,不喜問道:“孤雁,這文學素來嚴肅,你為何發笑?”
“先生原諒。”石升連忙起身:“實在是先生講的太好,不由自主身臨其境,故有失禮,還望見諒。”
“不要先生先生的,如今要叫老師。”石升撇了孟樓一眼,又問:“孤雁,來京山多久了?”
“大概有七八個月了吧?”孟樓想了想,回答道。
“既然已學了七八月,也算是入了門,給我說說,你喜歡什么文體?”
“只要能成大文豪,我什么都可以學。”
石升聞言,微微皺眉:“文體太多,不宜多學,我懂得有詩、詞、歌、賦、耒、檄、論、散、小說。”
接著,石升詳細的說了每種文體的低谷和高峰,好處和難處,但等孟樓一問,無論哪種文體,都不可能一定成為文豪,不禁是擺手說:“沒意思,沒意思!”
石升聞言,勃然大怒,氣的右手顫抖指著孟樓,道:“你這豎子,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正是:南墻有劣蛐,一跳一嘆息。總想上云霄,不慎落水里!”
石升這隨口一詩,顯然是在諷孟樓好高騖遠,不遠扎實打基礎,這是在場所有學生心中所想,但反觀孟樓,此時卻是面色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