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周天子烽火戲諸侯的典故,烽火臺是古代重要軍事防御設施,在我的家鄉的西山上就有一座烽火臺,不過我們當地人叫它鳳凰臺,只是叫轉音罷了,余時年幼,以為烽火臺上真的有鳳凰,因此攜友人冒著冰天雪地登烽火臺,后來還寫了一篇作文就叫《登鳳凰臺》,可惜烽火臺上邊除了有一顆老槐樹,光禿禿的,并沒有鳳凰,那年村里郭伯符的二兒子娶了河東寺莊的媳婦,不過那媳婦并不愿意,當時雖然解放了,父母之命還是占據重要地位,不料結婚的第二天,新娘子穿著紅棉襖、紅褲子、扎著紅頭繩、紅頭斤以及紅色的繡花鞋在烽火臺的槐樹上上吊自盡,真的是自掛烽火臺,人死在外邊,戾氣是很重的,我們當地有個風俗,像這種情況抬埋的時候,靈柩路過各家門前,各家的主人是要在門前堆一堆柴火點火避邪的,我那時候還小,看著送葬的隊伍走到哪兒火就點到哪兒,印象很深,轉眼間就到了95年,伯符老漢的孫子黑娃(注:大兒子所生)跟著村里幾個小孩去烽火臺抓鵂鵂(注:陜西話麻雀),眼看到了天黑,別的孩子都回來了,黑娃遲遲不見回來,后來聽說家人去烽火臺找到黑娃的時候,他正坐在烽火臺的槐樹下傻笑,家人問他怎么了,黑娃詭異的笑容下說了一句話:“我看見我娘(注:陜西方言嬸子)了,穿著紅紅的一雙鞋,鞋全濕了”家里人一看這指定是失了魂了,趕緊叫來村頭的陰陽先生,陰陽先生讓伯符老漢拿著磨面用的篩羅及笤帚,然后讓黑娃他爸抱著一只大公雞,匆匆忙忙來到烽火臺,我當時喜歡湊熱鬧,看見伯符老漢蹲下來,在槐樹地下把黑娃坐過的土用笤帚掃到羅篩里,神色匆匆的跟著黑娃他爸往回走,伯符老漢邊走邊喊:“黑娃回來”,黑娃他爸邊打著公雞邊隨聲說道:“回來咧!”,這個習俗在我們當地叫做“叫魂”,不過這一套并不管用,接連好幾天,魂也叫了好幾天,黑娃還是不見好轉,急的大人們團團轉,這時不知道誰請來楊二丫頭,楊二丫頭一看說了話:“碎碎個事(注:陜西話小事情)”,倏爾又神色凝重的說,“媽乃匹(注:陜西臟話類似于娘希匹),要是我老爺(注:曾祖父楊邵堂)滴天罡尺跟伏魔戟還在就好了,叫淑芬她媽賣了破爛咧”,黑娃他爸一聽忙說:“麟叔(注:楊二丫頭大名楊玉麟),這可咋辦”,只見楊二丫頭說道:“你慫二麻古冬(注:陜西話頭腦不清醒)滴,黑麻古冬(注:陜西話天黑)滴叫娃跑到山上弄啥咧”,這時伯符說話了:“麟娃,這碎慫跑到鳳凰臺逮鵂鵂起咧,我大人們就不知道這事,你好好給弄弄”,說完遞上一盒煙,窄版(注:陜西地區早期流行的一種香煙),楊二丫頭拿著煙忙說:“老鍋(注:關中方言老哥),你這是弄啥哩,這事我給你辦了就完了,還給我一盒煙”,楊二丫頭取出風水盤,約莫過了十分鐘,說道:“老二媳婦埋到哪兒?”,伯符忙說:“東溝攆畔上(注:陜西話不好翻譯,大致是山崖把)”,楊二丫頭說,“誰看滴穴,看滴是他媽滴腳把,肯定是個水窟窿,得挪墳”,后來據村里去挪墳的壯漢們說,黑娃他娘的棺木當時已經泡在水里,木頭都鑷了,露出一只紅色的繡花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