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4章 ▄93▄

  • 萬始朝元
  • 高振耘
  • 4221字
  • 2025-01-08 09:48:30

柔然國部真可汗進犯魏國,拓跋弘召見群臣商議對策,尚書右仆射南平公拓跋目辰說:“假如陛下的車駕親自出征,京師就會危險,不如持重固守。敵虜孤軍深入,糧食運輸跟不上,不久就自會退去,那時再派將追擊,肯定會打敗他們。”

給事中張白澤說:“柔然是愚蠢荒蠻的,輕率侵犯魏國邊界,如果陛下親自出行,敵人必會望風崩潰,怎能坐待敵人放縱!憑著萬乘大國的尊嚴據城自守,這不是威服四方蠻夷的好辦法。”

拓跋弘于是派遣京兆王拓跋子推等人督率各軍從西路出發,派遣任城王拓跋云等人督率各軍由東路出發,派遣汝陰王拓跋天賜等率領各軍為前鋒,隴西王源賀率領各軍為后繼部隊,鎮西將軍呂羅漢等負責掌管留守朝廷的事項。

于是各將領在女水之濱同拓跋弘會合與柔然作戰,柔然因此大敗。魏軍乘勝追逐敗軍,一時斬首五萬多顆,投降的一萬多人,繳獲軍馬器械不計其數,又把女水改為武川。魏國軍隊在十九天內,往返六千多里。返回到平城時,途中司徒東安王劉尼因醉酒,軍陣不整而免除官職。

武川作為北魏的六鎮之一,地處陰山北麓。武川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也是自古以來兵家的必爭之地。自從北魏從盛樂遷到平城以后,勢力就逐漸強大了起來,并且開始計劃要統一北方。這個時候北方最大的敵人和對手就是柔然,而柔然的勢力和實力同樣也很強大。

北魏與柔然的戰線就是現在大青山的北坡一帶,而這條戰線的重心地帶就是白道。因此為了抵御柔然的進攻,北魏才設置了六鎮來保護邊境。雖然在平時與柔然的戰斗中,北魏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柔然經常不斷地進行騷擾和侵犯邊境,北魏總是覺得這是個心腹大患,不打敗柔然將對北魏的威脅就一天也不能減除。

為了表示打敗柔然的決心,拓跋弘決定御駕親征,并于公元470年八月開始,正式出兵征討柔然。按照?魏書?顯祖紀?的記載,這次的御駕親征,拓跋弘共分四路大軍出征,于當年的九月份會師女水河。根據酈道元所著?水經注?里的記載,女水河就是白道中的溪水流,這條河從現在的武川縣大青山鄉發源,沿著牌樓館南下,一直出回民區的烏素圖匯入小黑河。

在青州市北陽河與臨淄河之間,還有一條河叫裙帶河,人們也稱之為女水。但實際上女水和裙帶河不能完全算作一條河。裙帶河可以被稱為水系,而女水只能算作一條支流。地方志中記載,裙帶河的支流還有一個夾澗水。

夾澗水也就是?益都縣圖志?所記載的裙帶河,發源于青州市夾澗村南土崖下的清泉。水流從夾澗村中間向北流,經過青冢子村西,再經過飲馬村西,及其新嶺村、水坡村南,在黃嶺村東北與經由西北方向而來的小河匯合,人們把西北而來的這條河流就稱作女水河。

?益都縣圖志?還記載了一條于家河,但沒有說明其源頭的所在,?青州市志?說:裙帶河,?水經注?稱女水。舊志稱織女河,東源又稱于家河,發源于普通鄉堯王山北麓。但可惜的是,這條于家河究竟在何處,早已涅沒在歷史之中,已無從可考。

裙帶河最早見于成書的嘉靖年間,而后有所增修的?青州府志?,它是該流域人們對這一水系的俗稱,是它在青州和廣饒境內的稱謂,而女水則主要是這條水系在臨淄境內的支流的稱謂。從地圖上看,其最大的可能是,該支流從堯王山北麓的程家溝流向周家莊,再東北流至辛呂村,又北流至西張村,再流至青冢村東,再至南石塔村西,隨后在黃嶺村東與夾澗水相合,并稱為女水河。

不過,當年的女水河并不像今天的這個樣子,那時女水河的水流很大,尤其是在夏秋兩季時的水流就更大了。據史書上記載,魏國軍隊在女水河勝利會師后,拓跋弘就在女水河畔召開了隆重的誓師大會,此次會議有數萬將士參加。

在誓師大會上,拓跋弘號召將士們要奮勇殺敵,保家衛國,得到了廣大將士們的積極響應。之后北魏大軍一鼓作氣,經過浴血奮戰后,終于打敗了柔然的軍隊,殲敵數萬人,繳獲了無數的軍械馬匹等物資,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女水之戰。

關于女水之戰古戰場的地理位置,雖然史書上并沒有確切的記載,但是大致的位置就在武川縣可鎮到呼武公路中段的牌樓館這二十多公里的河道兩側之內。柔然自從女水之戰被打敗之后,便主動向北魏妥協納貢,并積極要求與北魏通婚,而北方地區也出現了一段時間內難得的和平局面。

再說北魏取得女水之戰的勝利之后,拓跋弘特別高興,為了紀念這場有著特殊重大意義的戰役,拓跋弘還專門作了一遍文章?北征頌?,并且下令將女水改名為武川。?北魏?蠕蠕傳?中的武川一詞就是這么出現的。因為川的意思就是河,武川就是用武力征服的河。并且在女水之戰三十多年后的宣武帝景明年間,北魏開始在武川建城,這座城也因這條河而得名,叫做武川鎮。

這一年,柔然進攻于闐,于闐派使者素目伽奉書到魏國求救,拓跋弘命公卿商議對策,大家都說:“于闐離京師將近一萬里,蠕蠕只能在野外搶劫掠奪不能攻城,如果于闐可被攻下,很快就會滅亡了,那時即使想派軍,也勢必趕不及了。”

拓跋弘把商議的結果拿給使者看,使者也說是這樣的,于是拓跋弘下詔說:“朕應該緊急命令各軍去救援你們的危難。但是離你國太遠了,必定不能解救當時的危急,你應該知道這一點。朕現今練兵養士,在一二年間,當親自率領猛將為你除害,你要謹慎地安排警衛偵察,以等待大軍的到來。”

西域古國于闐建立于公元前252年左右,張騫通西域后,中原王朝才知道了于闐國的存在。?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大宛東北則烏孫,東則扜罙、于闐,于闐因地處塔里木南沿,東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車、疏勒,位于絲路要沖,因盛產美玉而聞名。

有關于闐的來歷有以下說法,?于闐國簡史??于闐國授記??于闐古史??于闐教法史?都有類似的記載:建立于闐國的人是被阿育王拋棄的王子,他被漢王菩薩收為義子,長大后西奔建立了于闐國。實際上于闐國是斯基泰人的一個部落,流落到南疆后,姓氏叫做vi-ca的部族首領建立了于闐國。

?北史?中記載:自高昌以西諸國等人深目高鼻,惟此一國貌不甚胡,頗類華夏。這是因為他們是藏族和印度的混血部族。有關于闐的得名歷來說法不一,有人從于闐建國的神話得出結論,于闐是地乳的意思。有人根據于闐的梵文名“優地耶那”推測,于闐的真正含義是綠洲之國。

傳說于闐地方人煙稀少,以前只有毗沙門天神在這邊住過,印度王子讓人挖去了雙眼之后,非常的氣憤,就把負責保護太子的輔臣僚佐及他們的家屬,都放逐到雪山以北的荒山谷地居住。后來這批人逐水草遷至于闐的西界,推舉他們當中的頭目為王,在于闐的河邊過起了定居的生活。

恰巧在這時候,東方一個國家的太子也因獲罪被流放到于闐東界,太子手下的人向他勸進,他便自稱為王,與眾人在于闐以東居住了下來。但是不巧的是,他們在一處荒澤不期而遇。他們相互詢問對方的來歷,都想要以主人自居,言辭相激,便發生了爭執。眼看就要動手了,這時有人出來勸道:“先回去各自治兵演練,約定一個時間再來交戰。”

于是雙方便回馬收兵,各回其部操練兵馬鼓舞士氣。到了約定時間,雙方會兵于一地,旗鼓相望,經過交鋒,西方的兵馬敗北,西王就把于闐都城遷到東西之間的東部地帶,籌劃建筑城池。西王擔心沒有適合的建城之地,就四處張貼告示,征求了解這方地理的有識之士。這時有一個臉上涂抹著黑灰的外道之人,背著一個裝滿了水的大葫蘆,來到西王面前說:“我知道這里的地理。”

接著就把葫蘆里的水倒在地上,水流彎彎曲曲地流動起來,周而復始地環繞了一個大圈,那葫蘆里的水仿佛無窮無盡,還在不停地循環。這時那個外道人突然起身離去,瞬間就沒有了蹤跡。于是人們就沿著水流的痕跡建城都城。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西王沒有兒子,他唯恐斷絕了國家的后繼。

一天,西王抱著天賜的孩子回到宮中,國人都來慶賀,不料這個神童不食人奶,西王怕孩子養不活,就去廟中乞求養育之法。這時神像前的地面忽然隆起,其狀如女人的乳房,神童于是就去吸吮,就這樣靠著地上的乳汁,孩子長大成人了。他的勇敢和智慧超過常人,國內的風范教化也就傳播開來。

相傳當初天竺國得一小王子,阿育王在巡地游方時遇到占卜方士,方士遵命為小王子看相,方士見小王子相貌端莊,就說小王子將來的權務要超過大王,阿育王聽后心生妒忌,就將小王子扔在當初的出生之地,就是于闐國門之處。被拋棄后的小王子,后來在北方天王和吉祥仙女的養育下,才得以存活,所以就給他取名為地乳。

而學術界大多認同俄國學者布錫爾和日本學者白鳥庫的研究結論,說于闐是古代吐蕃語玉城之意。因為他們是古代吐蕃人的后代,而且該地區自古盛產美玉故而得名。張騫通西域時,于闐只有不到兩萬人,但是到了東漢時期,于闐國兼并了周邊的皮山、渠勒、戎盧、扜彌等城,成為領戶三萬二千,人口八萬三千,勝兵三萬余人的強國。到了北魏時期,他們被吐谷渾、柔然攻襲,尉遲氏在夾縫中求得生存。

在此之前,魏國每年秋季、冬季發動軍隊,三路同出就是為了防備柔然,春季中期才返回。到這時魏國沃野鎮、統萬鎮的敕勒人叛亂,魏國派太尉源賀率軍討伐,一時受降二千多帳落。又追擊敕勒叛亂余黨枹罕、金城,大敗了叛軍,斬首八千多顆,俘虜男女一萬多口,各種牲畜三萬余頭。

居住在大陽山的蠻族首領桓誕帶領沔水以北、滍葉以南八萬多聚落投降魏國,他自稱是桓玄的兒子,逃亡在蠻族中,因為有智略,群蠻擁他為首領。于是拓跋弘任命桓誕為征南將軍、東荊州刺史、襄陽王,聽任他自己選用郡縣官吏。又派起部郎京兆人韋珍同桓誕一起安撫招集新依附的百姓,處理各種事務都很恰當。

然后拓跋弘下詔命令源賀都督三路各軍駐扎在漠南。源賀認為:“來回行軍十分疲勞,部隊不能支撐很久,請求招募各州鎮勇武強健的人三萬多名,筑成三座城壘駐扎在三個方向,讓他們冬天練武,春天耕種。”

到柔然侵犯魏國,拓跋弘派將領攻擊柔然。柔然逃跑到達五原。東部敕勒人又反叛逃奔柔然,拓跋弘親自帶軍追擊到達石磧,將要越過沙漠,柔然北逃數千里,沒有追上而返回。

后來柔然又侵犯魏國的敦煌郡,敦煌鎮將尉多侯擊敗柔然,尚書上奏說:“敦煌偏遠,夾在西方吐谷渾、北方柔然兩大強寇之間,恐怕是不能夠自我堅守,請求把敦煌郡內遷同涼州合并。”

群臣會集商議,都認為應該這么做,只有給事中昌黎人韓秀一個人認為:“敦煌郡的設置,時間已很長久,雖被強敵所逼,但當地人熟悉作戰,縱使有草寇侵擾,也成不了大害。若按根據的做法設置戍守,足夠自我保護。而且還能隔開吐谷渾、柔然兩個強敵,使得他們不能相互溝通。現在如遷并涼州,不只有縮減國土的名聲,而且涼州的治所姑臧距離敦煌有一千多里,防守巡邏都十分困難,那么吐谷渾、柔然必定會產生侵犯魏國領土的野心。如果涼州也發生騷亂,則關中就不能安定了。另外,當地士民或許要安土重遷,而招引外敵、成為國家的隱患,不可不考慮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锦市| 北流市| 佛教| 井研县| 高邑县| 福建省| 施甸县| 公主岭市| 修武县| 大姚县| 漾濞| 稷山县| 绥化市| 伊川县| 海丰县| 三原县| 宜君县| 扶风县| 浦江县| 汝南县| 江山市| 高台县| 来宾市| 公安县| 玛多县| 东乡县| 凌源市| 阿坝县| 双鸭山市| 贵定县| 徐州市| 班戈县| 上栗县| 登封市| 渑池县| 沧源| 锡林郭勒盟| 屯昌县| 比如县| 高陵县| 银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