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252)

  • 北緯三十度游記
  • 張弘
  • 7520字
  • 2010-08-17 16:27:18

第七部第十一章

第二節(252)

遭遇幽靈孤船水手鯨腹逃生

勇闖馬尾藻海穿越海上墳墓

環球科考隊員們真正的橫渡大西洋開始了。大家跟隨船長、大副、導游分別在甲板上散步,欣賞著大西洋亞速爾群島周圍那如詩如畫的壯美景致。有詩為證:

接天河煙波蕩蕩,通地脈巨浪悠悠。

潮涌霹靂吼三春,水浸狂飚撼九秋。

浪卷千重萬載雪,風吹四面八方船;

海闊游魚翻天樂,天高飛禽跨海愁。

由西班牙“哥倫布”號導航船引導科考船隊,駛離亞速爾群島特塞拉島的英雄港后。天氣一直晴好,這是揚帆遠航最難得的好天氣。艷陽高照,蔚藍的天空,映照著碧藍的大洋,海天一色,毫無瑕瑜。微風掠過平靜的海面,游船穿梭如織,仿佛在水面撒上一層白花花的碎銀;海鷗點綴其間,猶如晴朗夜晚奪目的繁星。尤其是時常躍出海面的鯨魚,或游弋其間的海豚,為亞速爾群島鑲嵌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著世界各地捕鯨者或觀賞海豚的游客絡繹不絕。

海豚,屬于哺乳綱、鯨目、海豚科,實際上是體型較小的鯨類,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主要以小魚、烏賊、蝦、蟹為食。海豚是一種本領超群、聰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動物,海豚又是人類的朋友,它十分樂意與人交往親近,人們也非常喜歡與之往來。尤其是它有幾個體能的特征,如非常聰明,其大腦重量達1500克,與人類成年男人相似;它的皺褶甚至比人類還多,而且更為復雜,大腦皮質表面積為2500平方厘米,是人類的1.5倍。所以它的聰明不但比靈長類大猩猩強,而且也不亞于人類。它善于識別敵友,還能遇難呼叫,不僅救援遇難同類,而且救援人類的故事不勝枚舉。所以,人們到此地觀覽游覽的游客絡繹不絕。

亞速爾群島逐漸消失在船尾的地平線下。“哥倫布”導航船在船隊的最前方,“哼、哈”二船如左膀右臂緊隨其后,三船呈“眾”字型,向西南調整到北緯三十度線附近航道,加速西行。一路行來氣候平和,航行格外順利,遼闊平靜的海面一望無際,船長正同科考隊員們閑聊之際,首船“哥倫布”號放慢了航速,同時對講機傳來呼喚聲:“船長,前面發現船影!”嘮嗑的船長拿起對講機回答:“放慢速度,仔細觀察。”須臾,又來問話:“經過瞭望,有一艘雙桅帆船,向我靠近。就像遭遇臺風襲擊一樣,船帆缺了兩片兒,殘留下的船帆有氣無力地垂著,船體傾斜著慢慢地浮過來。”船長說:“再仔細觀察!”

“哥倫布”號船長剛才已經在雷達顯示出緩慢移動的回波,顯然是一艘機帆船。現在距離1000多米,已清楚地看到這艘船名叫“杜塞爾多夫”號,就再次向船長報告。船長當即電腦上找到世界名船錄,從中查到“杜塞爾多夫”號商船,屬于德國一家船務公司,1968年下水,5年后在這片海域神秘失蹤。媒體已多次報道過,它是一艘失蹤三十多年的幽靈船。這次一定要探明這件事,給人類一個交代。為此,船長決定盡量靠近目標,有可能登上幽靈船探個明白。

科考隊員們同船長聊起了大海中的幽靈船。張翰東問:“您是怎么愛上這一行的?”

船長說:“我今年已經50歲了,現已有25年的海齡了,我從小聽過太多的哥倫布航海探險的故事,所以立志要當一名航海家。現在雖然在西班牙的航海界,已經是一位有名望的船長了,用我的親身經歷,寫了一些高原關于航海的專著,但大西洋百慕大往來走了十多次,除了大風大浪外,什么驚險刺激的事件也沒發生過。這次總算讓我趕上幽靈船了。”

秦乃正問:“幽靈船到底是怎么個來歷?”

船長說:“迄今為止,人們在茫茫大海上已發現數十艘無人船,它們孤獨、奇異而又神秘,像是在述說一樁樁往事,卻又無從說起。太遠的不說,自十九世紀以來,如1855年,英國的一艘三桅帆船,在北大西洋遇到一艘美國帆船,只見它風帆垂落,空無一人。全體船員不知原因就拋棄這艘完好無損的船悄然離去。再如1880年美國在近海發現一艘名叫西拜爾德的無人船,船長早餐尚在,而全體船員不知去向。更為神奇的1881年,美國快速機帆炮艦在北大西洋巡游時發現一艘無人船,它一切正常,水果、瓶裝水、淡水、食物等完好無缺。艦長決定拖回這艘帆船。在距港口只有200海里時,機帆炮艦后面的帆船突然不見了,成了航海史上又一個難解之謎。這種事件到了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甚至二十一世紀,依然存在。”

艾利克斯問:“研究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船長正要回答問題,“哥倫布”號對講機又響了起來:“船長,我們用高頻電話呼叫對方,他們沒有任何聲音;派水手打旗語詢問,仍沒有反應,打信號燈也還是沒有答復。看來確認是一艘幽靈船,我們該怎么辦?”船長問:“講講你們打算怎么辦?”回答說:“我們想與船靠近,伺機上船一探究竟。”船長回答:“可能這是最好的辦法,但不要存在僥幸心理,一定要謹慎從事。都要帶上對講機,隨時匯報。”

“哥倫布”號緩慢地向他船移動,距離約800米時,“哥倫布”號船長下令:將救生艇放下,派大副帶三名水手,順利登上“杜塞爾多夫”號。如果真是一艘無人空船,就將它拖到美國,向世人宣布我們放下發現了一艘真正的幽靈船。防備萬一,絕對注意安全。”

一會兒,大副在對講機中說:“船上還看不出異常的現象,餐廳里尚未收拾過的跡象,會餐好像剛剛結束,但仍沒發現船員。”這時對講機中傳來腳步聲,船長知道他們在攀登駕駛臺。大副說:“船長,我們看到了航海日記,最后一頁記載著‘1973年5月1日8時,海況一切正常,但要加強瞭望……”突然對講機中大副發出叫聲:“船長,有情況……”

“哥倫布”船長名叫大衛,雖然年齡不大,才四十出頭,但經驗非常豐富。曾幾次同無人船打交道,還重未遇著有人的幽靈船。他立即把這一情況報告給后船。然后,又令二副準備第二艘救生艇,又派出八名船員,包括輪機長、伙夫都充數。武器不夠他們把菜刀、一米長的鐵棍都帶上。此時,大衛心里忐忑不安,是船上的幽靈復活?還是外星人在作怪?就等大副報告到底發生了什么情況。

大衛實在等不及了,也怕遇有新的情況他們一時處理不了,便下令二副救生艇上船營救。二副等人成功登上無人船后,見甲板上的大副四人已躺在血泊中,迅速報告給船長。大衛覺得情況不妙,就命令二副迅速撤回,按照第二套方案實施。對講機中傳來二副驚恐的尖叫聲:“有鬼!”大衛判斷,十有八九是遇到武裝到牙齒的現代海盜。他立刻通報兩艘后船情況嚴重,請加速趕往支援。同時,把船上僅剩下十幾人調動起來,以防海盜登船。恰好此時,二副的對講機傳來他的聲音:“對方現在是十人,中世紀打扮,蒙面,有槍……”原來二副帶來兩部對講機,其中一部藏在身上,待生命的最后時刻好向船長報告。關鍵時刻還真發揮了作用。

說時遲,那時快,“杜塞爾多夫”號不知不覺間已靠近“哥倫布”號,甲板上突然出現了8名端著各式槍支的海盜,先是向駕駛臺一陣猛烈的掃射,這是海盜慣用的手法,然后他們并排向駕駛臺沖去。沒想到6支強大的消防水柱,一下子打倒了8個怪人。他們睜不開眼睛,武器也脫手了,輪機長撒下一張大網,6名海盜束手就擒,成了俘虜。這時,大衛船長的對講機里,又傳來大廚的聲音:“船長,我是大廚,奉二副讓我們倆斷后纏住兩個海盜,等8人離船時我們先躲了起來,接著趁其不備,一頓亂棍和菜刀打死了他們的船長和水手。

其實這是一伙喬裝的亡命海盜,他們用現代船偽裝航海史上失蹤的船只,用各種手段制造多起幽靈船事件,殺人、截貨截船,給人以幽靈船的假象,逃避追捕,尤其是多發生在談海色變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區,更給幽靈船增加了可信的砝碼。

“哼.哈”兩船已趕到“哥倫布”號身旁倂上船,科考隊員們湊到大衛船長和船員一起,贊揚他們憑著船員的探險精神,盡管犧牲了幾名水手,卻揭開了當今幽靈船之謎。大衛吩咐幾名水手押解著海盜,在到“杜塞爾多夫”號船上,把傷亡的水手處理好,拖著船一道去美國。才過來同大家慶祝這個勝利。經請示,科考隊中白敬文大夫也跟著水手乘救生艇檢查水手的傷勢情況。吳昊、秦乃正等人也要跟過去看看。

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杜塞爾多夫”號船上,水手們用水槍清洗了甲板上的血跡,還把死亡的兩名海盜的尸體,扔進了大海。收拾利索后,他們駕著兩只救生艇往“哥倫布”號返回時,周圍早已聚來了一群鯊魚。大副一看形勢不妙,讓載著科考隊員的小艇先行快走,他們負責斷后。前面小艇剛要登上“哥倫布”號,只聽身后小艇上大副一聲尖叫:“魚雷!左面發現魚雷!”只見一枚很長的“魚雷”,閃著銀光,飛速接近救生艇,在海面劃出一道明顯的軌跡。稍許救生艇晃動了一下,并沒有爆炸。又重新準備發動進攻,這是什么武器呢?

原來是一條劍魚,諢號“活水雷”,它那似箭的長頜,像一把利劍,時速達120公里,如急駛的汽車,它以此劈殺魚群。航海史上多有劍魚襲擊船只的事件發生,如美國的“埃爾溫”號潛艇被毀、日本船只沉沒等。這次是救生艇,經不起劍魚僅一下子就穿出個大洞,海水迅速灌滿,小艇也隨之沉沒了。

這一下可喂肥了鯊魚。海洋里的鯊魚約有二百五十多種,以兇殘吃人而著稱。并非所有鯊魚都傷人,真正的“殺人犯”只有虎鯊、大白鯊、雙髻鯊等十幾種。水手在“杜塞爾多夫”號上清洗血腥的甲板時,就開始引來了鯊魚,又見現成的海盜尸體扔進海里,更聚起了鯊魚群。這時大海中的劍魚,穿漏了一號救生艇,水手們急忙往海里跳,好斗的鯊魚豈能當兒戲?三下五去二就把落水的四人包圍起來。比鯊魚游泳更快的還是海豚,水手們一見前后左右呼啦來了一大群海豚,把幾名水手緊緊地包圍起來。遇有驚慌失措的水手,海豚就在背后用嘴推,為了救人,干愿助他一嘴之力,甚至直接推送到“哥倫布”號的船舷邊。

氣急敗壞的鯊魚,有時偷襲海豚嘴上的水手,把人愴到海里再去進攻;有時干脆對著海豚推走的人身再咬一口。尤其是一條白呼呼的鯊魚,從中如穿梭般忙個不停。大衛船長對身邊的槍手說:“那條大白鯊,干掉它!”身旁的科考隊員艾晶,急忙制止說:“這可不行,它們也是條命,這是違法呀!”就這樣,大家一面感謝海豚,一面清點人數。大副喊著:“不對呀,小艇上明明乘坐6個人,怎么才救出5人呢?”大家都在仔細關注著海面,突然大白鯊又竄了回來,只聽到“轟隆”一聲,只見從它的嘴里吐出一團東西。大衛讓水手開著摩托艇迅速打撈上來,急忙救上船來一看,果然是“哥倫布”號上的大廚。好在被大白鯊吐出后,經過了海水的沖洗,早就不是剛才的樣子了。經船上醫師和白敬文的全面檢查,確診還有救,便迅速抬到醫務室搶救。

經搶救,大廚早就有說有笑地講起了他的經過:

原來他是西班牙人,名叫漢斯,原先是個水手,在“哥倫布”號船上服務十年多了,他是個粗中有細的能人,干什么像什么,也因為他做得一手好菜,而且是中西兼備菜肴,所以被推舉做了船上有名的大廚。

在“杜塞爾多夫”清洗加班的最后一個下到救生艇的就是他。小艇被劍魚戳穿后,最后一個沉下海的還是他。這時水中游來了大白鯊,只覺得它大嘴一張,就被一股湍急的水流吸引著。此時的他還清楚地看到大白鯊那白深森森的兩排利齒,可當時就是一個也沒碰著,說明他的神智還非常清醒。

他跌入大白鯊的大嘴后,一路順風,從一條又滑又長又黑暗的通道順流而下,不一會兒就下到了大白鯊的胃里。接著,他覺得四周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見,只有一個大家伙在有節奏地蠕動。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是被鯊魚吞在肚子里,必須抓緊時間逃出去。他急中生智,抄起身上的水手刀,前后左右向周圍亂劃亂捅。他又想站起來,但腳下滑溜異常,壓根就甭想辦到。無奈,只得坐在胃里,提著水手刀胡亂揮動比劃著。

突然,耳邊一陣響亮的轟隆聲和沉悶的呻吟聲,還沒等他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就覺得身子猛烈震動,接著一股力量上來,他又被頭前腳后地送出了魚口,又聽到一聲“轟隆”一聲,回拋到大海中來了。一來一回,前后不過半分鐘,就像做了個夢一般。

這場驚險的魚腹之行終于結束了,大衛船長為他做了總結。他說:“鯊魚吃食有一種特性,就是一味地咬、一味的吞,生怕搶食,狼吞虎咽。然后,再把存放在肚子里的食物慢慢地消化,其速度之慢往往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星期!是我們的大廚反映靈敏,還沒等到憋死,水手刀起了作用,刀子割痛了大白鯊的胃壁,并且疼痛難忍,就忙不迭將這食物吐了出來。雖然水手刀沒了,但大廚的生命猶在,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訓啊!”

科考船隊繼續西行,三個船長一時拿不定主意,便留住大家共同商議下步怎么航行。“哼、哈”二船的姊妹艦兩個船長,主張向南繞道再西行,以確保科考隊員們安全為主。再則船隊還得拖累幽靈船及俘虜,還是慎重些為好。萊.讓首先表示贊成,現在已接近馬尾藻海,不值得為此冒險。大衛船長堅決不同意這個意見,他說:“我們就應該歷險。另外我們的船隊,設備先進、補給充足、人才濟濟、理想崇高,從現在開始通過馬尾藻海,再進入百慕大三角揭秘。我們不去更待何時?”他絕對沒想到,他的發言竟博得科考隊員們的有一陣熱烈的掌聲。張翰東瞅著伊頓、王自治那會意的眼神,揮舞著手臂說:“西行挺進!”

馬尾藻海,座落在北緯20度~35度、西經35度~70度之間,覆蓋大約500~600萬平方公里的水域。馬尾藻海圍繞著百慕大群島,與大陸毫無瓜葛,是大西洋中一個沒有海岸的海。所以它雖然命名為“海”,但實際上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海,只能是大西洋領域中一個特殊的領域——“洋中之海”。

馬尾藻海上大量漂浮的植物馬尾藻,是唯一能在開闊水域生長的藻類。這種植物并不生長在海岸巖石及附近地區,而是以大“木筏”的形式漂浮在大洋中,直接從海水中攝取養分,通過分裂成片,再獨立生長的方式蔓延開來。馬尾藻海的海水鹽度和溫度比較高,著名的灣流經馬尾藻海北部向東推進,北赤道暖流則經馬尾藻海南部向西部流去,從而使得馬尾藻海水流緩慢地作順時針方向轉動。

科考隊員們航行到此,直接海水碧藍湛清,透明度深達66.5米,個別海區可達72米。

確實馬尾藻海是世界公認的最清澈的海,在大海中長期航行偶爾見這里風和日麗、“綠草如茵”,還真是別有一番天地啊!誰曾想,就在這平靜的海面上,卻經常發生意料不到的故事:

太遙遠的甭說,1968年9月,一架C132客機突然墜落,機上乘客全部遇難;1073年3月,一艘載運32人的摩托艇傾刻沉沒,乘員無一幸免……。

這個海區最早的堪踏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航海家哥倫布。那是1492年8月,他從西班牙的巴塞羅那港,雄心勃勃地向大西洋駛去。當時的人們尚不知道茫茫大海有無邊界,經過一個多月的航行,四周仍是無邊無垠。突然看到了遠方出現一片綠色的“草原”,“上帝,終于到達大陸了!”船員們歡呼起來。飛馳前往“草地”一看,大失所望,根本沒有什么大陸,原來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大片“海草”。越往前航行,水草越密聚,很快三艘帆船全都被水草團團圍住,猶如大草原迷途的小羊羔,驚恐惶遽地在尋找出路。隨著海草密度的增加,船越是難行,最后竟像陷入泥潭一樣不能動彈。

船員們全都絕望了,而航海家哥倫布還沒完全喪失信心,他樂觀地猜測海草附近可能會有陸地。于是,他用火炮發射測深錘測量水深。哪知,幾百米的繩子全都放出去,仍沒觸到海底,此時,全船的人們徹底的絕望了。最后,他們在勇敢、堅毅的哥倫布帶領下,跳進舢板,用竹竿撥開周圍的水草,緩慢地航行著。時間似乎被海草粘住了,白晝與黑夜更顯得漫長難熬。整整三個星期以后,終于擺脫了海草的糾纏,大海才逐漸恢復了可愛的面目。這就是馬尾藻海。

令航海者心驚肉跳的馬尾藻海,就是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尤其經過作家的精心構思,使這片“海上草原”更被蒙上一層神秘和恐怖的色彩。

在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一書中描述的馬尾藻海:“在這些紫褐色的草葉中間堆積著的,有從安第斯山脈或落基山脈拔下來、由亞馬遜河或密西西比河浮來的大樹干;有無數遇難船的殘骸、龍骨和艙底的剩余、破損的船板,上面堆積著蛤蚧和茗荷兒,十分沉重,不可能再浮上來……”美國作家托馬斯.簡尼歐也曾寫道:“就像世界上所有的沉船都躺在那兒,像一群被遺棄的伙伴……。”在對全球各水域的記述和描寫中,要算對馬尾藻海的描述最凄涼、最悲慘。即使今天,一些航海探險家仍是敬而遠之、退避三舍。

1952年英國業余航海愛好家愛倫.蓬巴特,創造了單人乘筏橫渡大西洋的奇跡,當他被記者問起航經路線時,他直率地說,他在設計航線時避開了馬尾藻海,因為那是“一個著名的航行事故區,一個令人可怕的陷阱,在那里生長著無數纖維和海草,會牢牢抓住人們拖入一張不破的網里。”可見,如今的馬尾藻海,依然同哥倫布當年發現它時一樣原始、荒寂和神秘。

“哥倫布”號率領船隊繼續向西挺進,兩天來一直很順利。現在開始,海面上陸續出現了海藻。大衛船長告訴科考隊員們,眼下見到的這就是臭名昭著的馬尾藻。大家都擁擠在甲板上觀看馬尾藻,“一片、三片……。”越數越多,一會兒就數不過來了。顯然,船隊的速度已經放慢了好幾倍,可能還要繼續放慢下去。大衛同身旁的張翰東隊長商議,他說:“是否把隊形改變一下?”張翰東立刻就明白:“您說的如同哥倫布那樣,把船隊化整為零嗎?”大衛一連串說了五六個對字,“就是這個意思。我為小船每人準備了開道的竹竿,讓年歲大的或女士上大船跟著后面,怎么樣?”張翰東說:“大海航行現在還不如小船快。路是人踩出來的,目前,航道也是人開出來的。您的經驗豐富,就按你說的試試看吧。”

大政方針已定,各自分頭準備。每艘船派出兩艘小艇,小艇上乘坐6名海員或水手,外加3名科考隊員,外加一名大副或二副當小艇的頭。各自備好淡水和糧食,還有各種處理漂浮物、馬尾藻的工具和保衛安全的隨身武器。中間兩艘摩托快艇作指揮、聯絡,或一應后勤補給。能考慮到的都考慮并準備齊全了,一聲令下,征服馬尾藻海的船隊出發了。

開始幾天還有不少成績,每天都能進展個十多海里。時間一長速度顯著在減退,后來一天干脆才行了幾海里。人們的焦躁情緒滋生了,怨天尤人,指天罵地。甭說小艇的人累得抗不了啦,就連大船上的人們,也耐煩不了啦。三位船長和三名隊長一商議,眼瞅著一周過去了,這樣干那還有個頭呢?立即決定增加人員,分兩班倒,起早貪黑,輪番休息。

雖然夜晚看不見不能干了,但早晚兩天還是多干了不少,每天總能進展個十海里。科考隊員小伙子們帶了個好頭,晚間就睡在小艇上,借著月光還能多干一點。各小艇也相繼模仿起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立即普遍推廣開來。從勞動效果中顯示出來,幾乎恢復到開始的進度。緊接著,麻煩也隨之而來了。

晚上睡在小艇上的人們,總得留一、兩人值班。就在吳昊、秦乃正值班獨立船頭之時,忽然,發現從船頭爬上來二、三條白蛇般的物體彎曲著軀體,悄然無聲地爬上了甲板。他倆抄起棍子朝它的頭部擊去。鬧得全船的人全都醒來……。

折騰到第二天早上人們往船頭一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哈哈大笑起來。

(第七部第十一章第二節結束待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水市| 花莲县| 定结县| 日喀则市| 云浮市| 营口市| 筠连县| 台安县| 丰宁| 两当县| 通化市| 舒兰市| 哈巴河县| 六安市| 鹤峰县| 百色市| 瓮安县| 柳州市| 文登市| 安顺市| 嘉义市| 竹北市| 敦煌市| 泸州市| 连云港市| 河曲县| 孟村| 北碚区| 全州县| 万全县| 潮州市| 昌黎县| 江口县| 丹凤县| 顺义区| 紫金县| 西青区| 红河县| 隆化县| 金坛市| 天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