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251)
- 北緯三十度游記
- 張弘
- 6266字
- 2010-08-09 11:27:25
第七部橫渡大西洋
第十一章
揚帆遠航尋蹤大西國文明
啞謎告破再現大西洲遺址
第一節(251)
試航亞速爾群島探幽
尋蹤亞特蘭蒂斯遺跡
地球上浩瀚的海洋,總是像深邃的宇宙那樣讓人們大惑不解。自遠古起,人類就駕著弱舟往來于驚濤駭浪之上,卻隨時留心著其間的變化。因為海洋既能給人們豐足自在;又能使人們在幽暗領域里尋求生命的祭獻。即使現代人在海洋中幾乎同古代人一樣,在駕馭中仍使人們敬畏海洋,自知不是它的對手。因此,海洋已成為許多神秘事件頻頻發生的領域,也經常使人們勞神費解,或長期籠罩在無限的神秘之中。從而,也引起了種種神話、傳說甚至無謂的猜測。
一萬二千年前,大西洋不僅是一片海洋,而且還有一個巨大的島嶼或崛起的大陸。從直布羅陀海峽,一直延伸到加勒比海,其地形復雜多樣,諸如崎嶇的山嶺,遼闊的平原,而且土地肥沃,礦藏豐富。中間有個大島名叫亞特蘭蒂斯島,人們將這個島嶼稱作大西洲,把周圍的海洋叫做大西洋。
據說那里在遠古時,就建起了地球人類最古老的文明。大西國的人們生活富裕、品行善良,島上有金鑄的城墻,銀建的廟宇。但不幸的是,最后被海神在盛怒中毀滅。而且至今仍留下亞特蘭蒂斯人的后裔。為此,大西國越來越引起全球科學家的探討、研究和破解,同時也讓世人傾以無限的關注。
環球科考團結束了穿越非洲的考察后,總部連同聯合國有關部門,委托了摩洛哥、西班牙等政府,為他們早已做好了揚帆遠航的一切準備。于8月16日告別了摩洛哥的薩非港,開始了橫渡大西洋的征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溝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為了尋蹤昔日的大西國,科考隊起航后第一站是加那利群島。因為科考隊員們大都沒乘坐過巨輪遠航,按總部意見先試航幾段,待大家適應后,再遠航大西洋也不遲。
其實科考隊員們都心照不宣,其中多是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鍛煉中就學會了。再說現在的船隊設備先進,一應俱全,還有那經驗豐富的船長、大副,加上保安人員、醫療及后勤保障人員,都是百里挑一,優中選優的,真可以說是萬無一失。一百多公里的路,沒等大家參觀完“哼、哈”二艦,就順利地抵達了加那利島上的圣克魯斯港。
加那利群島,是西班牙的飛行起降地和自由港。位于北緯28度至29.5度之間,坐落在非洲西北部的大西洋上,是個非洲大陸西北岸外的火山群島。東距非洲西海岸130公里,總面積7273平方公里,分東、西兩個島群。人口140萬。特納里夫是加那利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面積2053平方公里,呈三角形。
這里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天堂,氣候有“恒春之島”的美稱。島的中部是一處直徑20公里的中央山脈,海拔2000多米,被宣布為國家公園。山脈的中部是巨大的天然火山口。火山口北側是泰德山峰,海拔3718米,是全西班牙的最高峰。冬季山上積雪,是全島最為獨特的自然景觀。島上繁花似錦,山清水秀,海岸大都是多巖石的陡坡,有些地段則是柔軟的金色沙灘。
張翰東率科考隊員們緊接著繼續北上,沿著馬卡羅尼西亞群島生態區,先后抵達馬德拉群島和亞速爾群島。馬德拉群島位于北緯32度與33度之間;西經16度與17度之間。距非洲摩洛哥海岸線600公里,馬德拉島是其中最大的島嶼,也是首府豐沙爾所在地。這里是歐洲人最青睞的一個旅游目的地,故有“大西洋明珠”之美譽。
科考隊再往西北航行,就是亞速爾群島。它與馬德拉群島同樣都是火山島。亞速爾群島位于北緯36度與39度之間;西京25度與31度之間。這片群島綿延640多公里,由9個火山島組成。這個北大西洋中東部的群島,早在15世紀,是葡萄牙航海家首先發現的亞速爾群島,故為葡萄牙海外領地。
陸地面積2344平方公里,該群島一直是航線的重要補給站點,為西歐、南美、西非之間,重要海運站和國際航空中繼站。如今這里早已成為旅游度假的勝地,被《國家地理旅游雜志》評定為‘世界最佳旅游島嶼’中的亞軍。另外,到這里來還有一個目的地,就像科考隊一樣——為了尋覓亞特蘭蒂斯之謎。即使這里距北緯三十度線有點遠,但畢竟這里有利于尋蹤大西洲的遺跡。
科考隊來到亞速爾群島,發現這些島嶼仿佛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據說這里曾有一個浪漫的傳說。一名天使從空中拋下一朵花,九片花瓣紛紛落下,隨即變成了島民們美麗的家園。那么亞速爾群島與亞特蘭蒂斯有什么關聯呢?這得從頭說起。
在西方世界種種疑謎中,最讓人們玄思遐想的,莫過于亞特蘭蒂斯(或譯“大西洲”)了。這塊曾在遙遠的過去突然失蹤的陸地,隨同它那光輝燦爛的遠古文明,究竟到哪里去了呢?西方人懷著濃厚的興趣,孜孜以求地尋找著它的蹤跡。至今,關于亞特蘭蒂斯的下落,依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關亞特蘭蒂斯之謎的傳說,最早出自古希臘哲學家兼數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之筆。他在兩篇著名的對話著作《克里奇》和《齊麥里》詳細記述了亞特蘭蒂斯的故事。
在遙遠的過去,這里曾是一個美麗富饒的文明島國,它坐落在“海克力斯神柱”以外波浪滔天的“西海”,也就是今日直布羅陀海峽以西、浩瀚的大西洋中,面積約2000多萬平方公里。那里氣候溫和,森林茂密,花草繁盛,鮮果累累;水中有魚,林中有各種動物;還盛產金、銀和古代人最寶貴的山銅,真可謂是一片得天獨厚的樂土。
建在島中心的都城宏偉壯觀,特別是富麗堂皇的宮殿和廟宇,都是用金、銀、山銅和象牙裝飾起來。島上還有四通八達的運河系統,建筑有完美的橋梁,日夜繁忙的港口,足顯國家之繁榮昌盛,人民之安居樂業。公正圣潔的海神,被認為是島國的無上主宰。海神制定的法律,被刻在一根銅柱上,獲得亞特蘭蒂斯人一致的信奉和敬仰。
久而久之,亞特蘭蒂斯的社會開始腐化墮落了,邪惡代替了圣潔,貪財愛富、好逸惡勞、窮奢極欲,代替了天生的美德。最后甚至對外發動了戰爭,企圖奴役直布羅陀海峽以東地區的居民。這一切觸怒了海神,并決意要狠狠懲罰這些背叛亞特蘭蒂斯傳統信仰的人。不久,災難終于來臨,在一次特大的地震和洪水中,整個亞特蘭蒂斯僅在一日一夜中沉淪海底,連同最早的大西國文明,一并消失于滾滾的波濤之中。
這個故事聽起來十分玄奧,但柏拉圖一再強調,這是歷代口述相傳,并非虛構。在他的對話中,是他表弟講給他的,他表弟聽其曾祖父卓彼得斯講的,而卓彼得斯又是聽古希臘最卓越的政治家、詩人和全希臘最誠實的人——梭倫親口講的。
公元前590年,梭倫到埃及去旅行,在尼羅河三角洲的古城薩以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祭師,告訴了他9000年前亞特蘭蒂斯的悲慘命運。后來柏拉圖為了證實這個傳說的真偽,曾經親自赴埃及,請教過有名望的僧侶。當時的柏拉圖哪里知道,正是這個亦幻亦真的傳說,千百年來足足讓后人無休止地爭論下去,至今仍無定論。到底這個亞特蘭蒂斯座落在何方呢?
人們經過長期不懈的探索,眼光從大西洋海域移向太平洋,又從海域移向鄰近水系和廣闊陸地,如墨西哥、北非和澳大利亞,乃至中國、印度,幾乎都成了‘懷疑對象’。然而,這些猜測都被考察的結果無情地否定了。
其中最比較可信的答案還算“邁諾斯文明”。公元1870年德國考古學家舒里曼,在希臘東北部發掘出邁錫尼古文明遺址。30年后,英國考古學家艾凡斯又在地中海中的克里特島上發掘出更早的邁諾斯文明遺址。從而,引起全世界的轟動。其偉績就是人們把它與失蹤的亞特蘭蒂斯之謎聯系起來。
克里特島位于愛琴海南端,面積8331平方公里。考古學也已證明,約在公元前5000年,克里特島出現了一些奴隸制小國,這里風和日麗,生活舒適安逸,人民愛好和平。但是,突然間在公元前15世紀,處于鼎盛時期的邁諾斯文明卻被毀滅了。這與亞特蘭蒂斯何等相似?是什么力量使這一文明突然淹沒了呢?原來這場浩劫的自然力量,源自克里特島以北約113公里的桑托林島,一次猛烈的火山爆發,及隨之而來的巨大海嘯,同樣沉淪于海底。
如此看來,若把克里特島與亞特蘭蒂斯大陸劃上等號,最大癥結便在時間和面積上了。兩者在時間上相差了近八、九千年和在面積上差了70多萬方哩。考古學家認為,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兼數學家柏拉圖,絕不能出現這樣的疏忽,更不能把代表‘一百’的埃及數字符號誤作‘一千’了,從而把所有的數字都擴大了十倍,這是多數研究者所不能接受的。盡管克里特島的考證合乎邏輯的推想,但其結果不令人滿意。眾多的科學家還是熱衷于在大西洋中尋找亞特蘭蒂斯的蹤跡,而關注的眾矢之的便是亞速爾群島。
從地質證據看,在大西洋中清楚地看到一條“S”形的海底山脊,在亞速爾群島附近變得寬闊、廣大了,已成為巍然隆起于海底的亞速爾高原。其上有不少海底火山,有的還突出于海面成為島嶼,正如現在海面上的亞速爾群島。這塊高原的位置、大小以及形狀,都與柏拉圖筆下的亞特蘭蒂斯相似。
科學家對亞速爾群島以北海底的巖心取樣研究證明,則是一萬多年前在空氣中形成的。因為那里是一種玻璃質的玄武巖,它只有從火山口流溢出來的熔巖,在空氣中迅速冷卻才能生成。也就是說,亞速爾高原過去曾是一片陸地。更使人們高興的是,在水下攝影所得到的照片上,竟然出現了古代建筑物的斷垣殘壁,看來亞速爾高原的確是大西洲的遺址了。
從生物習性來看,歐洲鰻魚有一個怪異的習慣,它們必須大舉南下洄游,歷盡艱險,遠涉重洋,到馬尾藻海去產卵,然后又順著墨西哥暖流,千里迢迢返回歐洲。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馬尾藻海是歐洲鰻魚的故鄉。在遙遠的過去,位于馬尾藻海東北方,即亞速爾群島附近存在過一塊偌大的陸地——亞特蘭蒂斯,那里的港灣是鰻魚的一片極樂世界。它們長期習慣于在此生息,只是產卵才回到故鄉。后來,亞特蘭蒂斯沉沒了,可鰻魚卻一如既往地順著墨西哥暖流向東北方游去,最后到達歐洲的河流溪澗之中。
再如挪威海面數以萬計的旅鼠,每隔幾年都會有一次集體投海自殺行動。因為大西洋中有一塊沉沒的亞特蘭蒂斯古大陸,那里才是旅鼠的故鄉等等。
從大西洋東西兩岸人們的生活習俗看,亞速爾群島至歐洲1600多公里;亞速爾群島至美洲3200多公里。傳說在遠古時代,曾有一些遠方的能人乘船而至,它們向當地人傳授農業技術、365天的歷法、金字塔的建筑、木乃伊的制作等知識,甚至傳播宗教。雖然地中海沿岸與中美洲古國相隔大洋,但他們的文化、宗教、建筑、藝術甚至人種外形都有不少相似之處,就像是同出一源。是否具有高度文明的亞特蘭蒂斯從中起到了傳播、交流甚至橋梁和樞紐作用呢?是它沉沒之后,東西兩岸才各自發展成為兩種文化。
如金字塔,歷來都被稱為埃及古文明的象征,其實有金字塔的國家很多,如印度、蘇丹、突尼斯、西班牙等,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馬拉等國更多。從地圖上看他們同位于熱帶緯度,并居亞速爾群島——亞特蘭蒂斯的東西兩側。不僅金字塔的形制和結構都如出一轍,這些都充分地證明,兩岸之間的金字塔存在一定的“親緣關系”。
再如,西班牙的巴斯克人,不論在種族或語言方面都與其他歐洲人不同,但在大西洋彼岸,卻可以找到巴斯克人的“親緣”——中美洲的瑪雅印第安人。他們不僅同具鷹鉤鼻的臉型,而且據史料記載,曾有一位巴斯克傳教士,在危地馬拉的瑪雅部落傳教時,發現他們能琢磨出傳教士的巴斯克語義。再是他們喜歡的球戲,幾乎跟巴斯克玩的回力球完全一樣。諸如此類,自然會使人推想,他們可能有共同的祖先,都是亞特蘭蒂斯人的后裔。
由此可見,大西國的存在是可以肯定的。考古學家蓮高曾明確提出大西國居民是外星人,這是根據他在烏拉爾找到的金質圖表所認定的(這些金質圖表,在美國保密局存放至今)。亞特蘭蒂斯人怎么會成為外星人呢?科考隊員們同隨船同行的“亞特蘭蒂斯學”的專家、學者,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據古代傳說,亞特蘭蒂斯曾是一個“人間天堂”、或“人間樂園”,那時的地球上有猿類以及從猿到人過渡階段的生物。那么,亞特蘭蒂斯古國,不可能由地球上遠古洪荒時期土生土長的人種而建,只能是來自遙遠星球的人種。對此,人們進行了廣泛的猜測:
法國內克爾醫院細胞遺傳實驗室主任格魯希博士認為,地球上早期猿人可能是亞特蘭蒂斯人與非洲古猿,在300多萬年前相交配而產生出來的。他從染色體著手,解釋從猿變成人的突變過程。之后,其他學者又將“突變論”深入到遺傳、進化等方面,用來研究新物種起源的突變現象。古猿的染色體有24對,其中23對是常染色體,一對是性染色體。但有些古猿由于偶然變異,以至于少了一條染色體,一共只有47條。他們于亞特蘭蒂斯人交配,就產生了具有23對染色體的早期猿人。而這種猜測卻給早期猿人起源之謎,予以新的啟迪。
艾利克斯說:“按著考古學家蓮高發現的金質圖表來說,圖上標明15000年前,大西洲上曾有過宇宙飛船著陸,其上面有高度發達的類似地球人的生物。這就更加證明遠古的大西洲上的亞特蘭蒂斯人以及遠古文明皆為外星人所為。不僅如此,可能聯想至今地球上還存在著外星人遺留下來的后裔呢。”
張翰東說:“關于地球上存在外星人后裔問題,是不可否認的。1962年,原蘇聯一艘載有科學家和軍事專家的探測船,在古巴外海曾意外地發現了一個能講人語的人魚小孩,它先是發出像海豚似的悲鳴聲,接著又看到一只綠色小手從內伸出,以至把整個怪物拉出水槽,移到另一座透明的水槽后,大家才更清楚地看到這個起碼有0.6米長的人魚寶寶,它滿身覆滿鱗片,頭部有一道骨冠,它的雙眼惶恐地瞪視著人們。
維諾葛雷德博士回憶說,當這個怪物把頭揚出水面,它忽然發出人語說‘我來自亞特蘭蒂斯市,請放了我吧’時,差點兒沒把周圍的人嚇死。”后來在場的人陸續同它的談話中得知,幾百萬年前,亞特蘭蒂斯大陸橫跨非洲和南美,后來才逐漸沉到海底。他們為適應新生活,陸上的居民也演進到有腮和鱗。今天它們仍有30萬人,居住于海底最底層一個由大理石和珊瑚礁構成的亮晶晶的城市里。而且它們的壽命可長達300歲。更令人驚奇的是,這種怪物還宣稱,亞特蘭蒂斯人會假扮人類,定期浮出水面,混跡于人群中生活,這是為了觀察人類,并向他們的當局報告人類文明的進展。可見地球上的確存在著外星人的后裔。
伊頓問道:“張隊長,這個事您是否詢問大壯了?”
張翰東回答:“我沒問大壯,剛才我給小溪發了個詢問信息。”
王自治教授說:“張翰東隊長,請把小溪的信息拿出來給大家看看行嗎?”
在場的人們一致同意他的意見,張翰東只得拿出意念電腦,只見在信息欄中寫道:
“尊敬的張先生,你們辛苦了!關于尋蹤大西洲之事,你們做得很對,說的就更對了。大西洋中的亞速爾群島,確實是我們法艾東人在遠古開發地球時,所建的一個難能可貴的基地。不過,現在讓你們下此結論,為時尚早。待到你們勇敢地抵達大西洋彼岸,經過西行路上的耳聞目睹之后,再下此結論,也不遲呀。僅供參考,加強聯系。再見!”
趙曉敏說:“到現在為止,我們每次收到小溪的信息,都會讓我們心情振奮,倍受鼓舞。萊.讓博士,請您查一查,下一站我們去哪?”
大家的眼光,不約而同地看著地理學家萊.讓。只見他先是“唉!”地嘆了口氣,接著他慢騰騰地說:“按照北緯三十度線繼續西行,下一站肯定是馬尾藻海唄!”
科考隊員們無不覺得他的情緒不對勁兒,再接二連三地追問下,萊.讓才說出其真諦:“到目前為止,地球人類對馬尾藻海仍是一無所知。這里不只是因為它的毗鄰是“魔鬼三角區”,說句好聽的,那里是‘海上草原’;說句不好聽的,那里就是‘死亡之海’,對于來到此海就心驚肉跳的航海家和水手們來說,那里就等于是‘海上之墳墓’啊!”
(第七部第十一章第一節結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