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217)
- 北緯三十度游記
- 張弘
- 6485字
- 2009-05-17 16:17:56
第二部第四章
第一節(217)
夜訪洪椿坪妙音冥想下九重
方丈指山路隊員滑竿上金頂
游覽了清音閣已是夜幕將垂,科考隊員們仍是游興未盡,從伏虎寺一路走來,十多公里的山路,又沒休息,實在是累了,便圍坐在牛心亭里,等待著王自治教授能講講這里的故事。秦乃正告訴他們,請大家放心,已經電話預約了這里的青年旅舍,隨時去隨時住就行。
愛麗絲有些不耐煩的說:“講段這里的故事吧?”王教授答應了,他說:“你們知道中國古時有個神話故事《白蛇傳》嗎?”十幾名國內外的隊員沒一個不知道這個優美的愛情故事的。他說:“這個故事就是同這里的黑白二水緊密相連。這條白龍江的上游有一個廟宇,叫白龍洞,那里就是白蛇修煉的地方。這條黑龍江上游,即九老洞的下方山麓,有一汪深潭,那里碧波蕩漾,水深莫測,名叫黑龍潭,傳說這里是青蛇修煉得道的場所。白蛇仙子因羨慕人世間的生活,變成一個美貌善良的女子,離開了白府,順白龍江水路悠悠下山。她來到這雙飛橋下的鳳凰嘴時,與化為俊俏豪爽的青蛇姑娘相遇。兩蛇一陣寒暄后,論及各自道法的高低時,互不示弱,越說越僵,于是拔刀揮劍比起武來。”
見大家聚精會神地靜聽他的故事,王自治便繼續講下去,“就在眼下這塊牛心石前,那滾滾翻騰的銀濤,好似兩蛇爭斗的刀光劍影在閃爍;那轟雷般的巨響,宛如兩蛇廝殺之聲在回蕩。清音閣下面這片沙灘,據說就是當年他倆比武的場地,后來人們才把這片地稱為‘斗龍灘’。”愛麗絲著急了:“比武后來怎樣了?”他說:“僅有八百年修煉功夫的青蛇,被積有千年修煉道法的白蛇制服。于是雙方重歸于好,結為親密姐妹,一道離開峨眉山,奔赴人間天堂——杭州西湖游覽。后來就發生了白娘子與許仙那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
聽著委婉動聽的美麗傳說,望著瑰麗壯觀的自然景色。誰能不為之所動呢?
艾利科斯就不那么感興趣。張翰東抬頭看見他在山路上,正和一位年輕女子在交談著,大家湊了上去。原來這位女子還真會說幾句英語,艾利科斯告訴大家,她家是這里有名的農家樂旅、飯店,想介紹咱們去吃飯或住宿。秦乃正說:“我同清音閣的青年旅舍早已定好了住宿,”沒等他說完,王自治教授上來勸說著,“現在不是住宿問題,當務之急是吃飯。山野之餐別有風味,走先去看看。”說完就拉著小秦跟這位女子走去。
一會兒就來到去往洪椿坪的山道旁,一家二層樓的旅館飯店,名曰‘峨鄉農家樂’。隊員們進了門,那位年輕女子又出去接別的客人了。大家認定了先吃了飯再說,十幾個人圍了一大桌。不一會上來了一大桌山鄉野味。如峨眉豆花、涼粉、雪魔芋燒鵝、峨眉老臘肉等等。還有缽缽雞、熱苞谷等很有山村特點。雖然沒有名廚名菜,但也是熱熱鬧鬧擺放了一大桌。不一會,自釀醇酒過三巡,山珍佳肴過五味。人們吃得‘樂更思蜀’之時,王自治教授說:“我帶你們到寺院里住怎么樣?”連秦乃正都說:“那感情好。”
一彎半月升在深黛色的夜空,人們沒有辜負難得的娥眉月夜。忘掉了一天的勞累,又去進行一場夜游峨眉的壯舉。經過了黑龍江棧道,又經過了一線天,步行了十多華里,總算來到了洪椿坪。趙曉敏問:“這一帶原本是生態猴區,怎么一只猴也看不到呢?”王教授在思忖著:“可能峨眉靈猴黑天不出來吧?”李大剛教授說:“不對!我聽說生態猴區早就實行了‘九五制’,即早上九點來上班,下午五點都下班。按這個作息時間,這里哪能看到峨眉靈猴呢?”
洪椿坪,于公元1577年由楚山禪師創建,取名為‘千佛庵’。后因廟宇屢失大火,大都化為灰燼。唯有寺前的洪椿樹尚存,據說至今已一千多歲了。因此,后來重新修建寺廟時,取名為洪椿坪。
走到山門前,小和尚就迎了出來,通報了前寺主持,很客氣地把我們迎了進去。:“歡迎科學考察團的光臨,小寺棚壁生輝。”大家看了客房20多名游客業已住滿。客房雖然狹窄,設備簡陋,但衛生方便,干凈利落。都覺得在古剎山寺小住,更有一番別有的佛山風趣。三位女人被穿插在女游客房間,又安排了兩間客房。還剩下三人住不下,主持對小和尚說:“把你們的僧房倒出一間就行了。
科考隊員們也同游客一樣,端著木盆從大鍋里取熱水,洗臉洗腳地忙活著。在游客中也有些碧眼高鼻子的外國人,興趣十足地把腳放在熱水盆中燙腳。雖然燈暗地濕,但個個搖頭晃腦,眉飛色舞,嘴里不停地在嘰里咕嚕說著什么,表情是嘻嘻哈哈。不難看出能在山野之中品味著淳樸自然而興奮不已。
趙曉敏端著木盆看到此情此景,心血來潮地問身邊的小和尚:“小師傅,請問這里是否有接待外賓的地方?”小和尚誤認為我在譏諷他們,或者是淺薄無知,隨口說出八個字:“佛法面前,人人平等。”她驚愕了,小小和尚竟能口吐禪機。另一個小和尚看著她那木呆驚詫的樣子,以為她聽不懂,又補充了一句:“我們師傅說了‘菩薩眼里,一視同仁’。”她從來不信佛,小和尚這兩句禪語,使她如醍醐灌漿,頓生大醒大悟之感,對山寺小生肅然起敬,這般見識,勝過都市里多少蕓蕓眾生啊!
人們洗漱完畢相繼入睡,唯有王自治、藤仁新野和辛哈不見了。原來客房床位已住滿,小和尚按吩咐上山為他們騰出一間僧房給他們住。千佛禪寺坐落在峰巔峽谷之上,掩映于浮林古木之間。借著月光望去,山抱林擁,飛檐隱沒。終于見到了這里的山門。他們住的僧房已打掃完畢,小和尚通報了隔壁住的方丈普全大師,寒暄后,方丈請他們有空過來坐會兒。王自治欣然應諾。待洗漱完畢,便來到了方丈臥室。
原來這千佛禪寺是依山而建,重樓疊閣,一殿高于一殿。方丈住在這里的上高層。小和尚按吩咐讓到座位上,并上了一壺峨眉山產的‘峨蕊’茗茶。三人坐定后,環顧窗外,黑黝黝的天池峰似乎觸手可得;室內一盞昏幽幽的如豆小燈,更顯得佛門的玄奧。看著這位年邁的普全大師,雖已是耄耋之年,但紅光滿面,兩目炯炯有神。清廋的身腰略顯微駝,但舉止仍干凈利落。上下穿戴著青色的僧衣僧帽,更顯得沉靜自若。
大師讓他們品茶,三人一看這茶,葉綠湯清,到嘴一嘗,香郁味醇。王自治說:“請問大師這是什么茶這么香呀?”他說:“這是峨眉山僧人利用龍洞的名茶鮮葉,采用杭州的綠茶工藝,自己制造出緊結纖繡,全毫如眉的‘峨蕊’茶。當然峨眉山還有一些好茶,如雪芽、竹葉青、玉屏春等都是中外馳名的名茶。但老朽喝慣了這種‘峨蕊’,就以它來招待客人吧。”說完,他又給客人續上了茶。接著,大師自我介紹了他是佛教協會的副會長,是附近幾個寺廟的方丈。有介紹了峨眉山各寺廟及洪椿坪的情況。
王自治問到:“峨眉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聽說慕名而來想出家的小青年不少吧?”他一邊念動佛珠一邊回答:“是的。不過”他眉頭緊蹙地說:“按規定只有佛教學院畢業生,和按規定辦完手續的廟里才能接受。佛教協會還規定,被接受的人還要在寺廟里考察半年,主要的是看心誠不誠。考查期間每月只發20元的生活費。”說到這里他嘆了一口氣說:“有些人認為當和尚嘛,無非是吃吃喝喝拜拜佛,敲敲木魚念念經;還有的認為現代當了和尚出國的機會多,常打聽出國的消息和名額。這樣的人吃不了苦,半路逃回去的也不少。其實當個和尚真不容易,每天早上五點就起來做佛事,三頓飯都是吃素,無事不能出山門,追求的是清心寡欲。所以,心不誠和尚也當不好。
藤仁新野教授說:“我是日本人,年輕時我就讀過,志田行賢翻譯成白話文的《法華經》,敘述了有位妙音菩薩,從天體一方來到地球傳播佛教。有這回事嗎?”
普全大師一聽提到佛經的事,興致和情緒為之一振,呷了一口茶說:“提起《法華經》那是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后,佛教徒們以他的言論集的方式,將當時興起的大乘佛教中的神話故事記錄成書的。這些神話早在幾萬年前,就流傳在中國西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至四川一帶。在《法華經》的最后部分‘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真有對這段故事的描述:
在地球人類以外的天體中,有一個凈光莊嚴國,該國的領導者是‘凈華宿王智如來’。他統治著許多長壽而擁有崇高精神的人們。實際上這些人就是今天所說的外星人。這些人中一個名叫妙音菩薩的偉大人物,他利用‘瞑想法’同地球人取得了聯系。
“什么叫‘瞑想法’?”辛哈聽得認真,問的也細致。大師說:“‘瞑想法’就是通過靜思冥想,可以了解所有生物的思想和語言;還能自由往返于宇宙的任何地方。其實就是現在解釋的意念功能。”又問:“這意念功能是怎么得到的呢?”回答:“當然要想得到冥想或意念功能,不但要有數不盡的美德,還要學會宇宙真理,通曉宇宙日月的星辰變化等等才能獲得。”大師呷了一口茶,接著說:“有一天,妙音突然接收到地球世界的偉大尊師釋迦牟尼,傳送來的精神感應術。他就向凈華宿王智如來報告,并要親自到婆娑世界去,參見釋迦牟尼及許多修行者。凈華宿王智如來同意了,并告訴妙音菩薩,由于地球的距離和生存環境,與他們所在的星球有著極大的差別。還強調從九重天的高度天體,降落到九重天下的低度天體,其固有頻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奇怪的是當妙音菩薩坐定冥想時,在釋迦牟尼坐禪的周圍,出現了84000個蓮花座,都是以閻浮檀金為莖,以白銀為葉,以金剛為花須,用甄叔迦寶石為花臺。用今天的話說,妙音菩薩乘坐的蓮花,是用各種金屬制成的飛行器來到這里。所以,途中經過的國土,都發生了六種震動。當時釋迦牟尼弟子們問他:“迦尊啊,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出現這樣的祥瑞景象呢?”尤其弟子們看到妙音菩薩一行人,容貌奇特,眼睛像青蓮花的葉,身體發出金色的光輝;渾身肌肉結實,面貌端正,談吐不俗。就確認他們是從天上下凡的神仙,佩服得五體投地,頂禮膜拜。妙音菩薩在地球上的日子里,為地球人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使地球人蒙益受惠。如指點佛教的發生和發展,教化信徒們的修行、積德等等。當他們離去時,人們又一次看到了來時的景象。這就是《法華經》里關于妙音菩薩的神話描述。”
又說:“你們都是專家、學者,比老朽懂得多的多了。但多年來我常想,在佛典中蓮花表示為不可思議或不能理解的現象。在遠古洪荒時代,無知的人們怎能認識用金屬制成的航天器呢?在天空中噴出蓮花般的白色霧氣,如何解釋?所以,蓮花就是太空飛行器;妙音菩薩就是典型的外星人。”
王自治佩服之極,并激動地說:“聽了高層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哇。”藤仁新野說:“大師禪言之深奧玄機,使吾輩茅塞頓開。”方丈謙虛地說:“豈敢豈敢。”辛哈覺得也應該說兩句,以表達此時此刻的心情。一時想不出好詞兒,索性來句實話吧:“大師,我們這次環球科學考察,就是為了尋找外星人和它們的太空飛船。”辛哈沒等說完,方丈打斷了他的講話說:“且慢!”大師站了起來說:“既然你們環球科考,是為了全人類的頭等大事而來,必定是全世界最可信賴的人。本寺多年傳下來的幾件物品,煩請你們鑒賞一下。請稍等。”說著,他走進了側邊的小屋。
三人見方丈如此意在攀談,對科考團還如此信任;知識面又如此淵博廣泛,為人又如此謙虛誠實,確實令人佩服和敬仰。已是晚上十點多鐘了,三人這一天的疲憊卻蕩然無存。窗外皓月當空,室內油燈一盞。能等來什么寶物呢?只見方丈提著一個包袱,從包里取出三個盒子,三件珍藏多年的傳寺寶物呈現在眼前。
第一件是長方各13厘米的古銅印,方丈介紹說:“這是明代萬歷皇帝親敕給本寺的御印。正中刻有篆文‘普賢惠王之寶’。”
第二件是一枚‘佛牙’,呈金黃色,中間滲著紫色的條文。他說:“這是印度一名佛教弟子在本寺生息修煉臨走所贈,據說是佛祖的牙舍利。
第三件是一部梵文貝葉經,大師說:“這上面刻有六萬九千七百七十字的《華嚴經》,全用梵文寫在黝黑的樹葉上。使人們看起來如讀天書。
大家看著這稀世珍寶,大師殷勤地添著茶。雖已近半夜,大師毫無辭客之意。他說:“多年來,我曾反復琢磨,這三件寶有何珍貴?它的價值在哪?難以下結論。但千佛禪寺一代又一代的弟子們,卻一直把他當作傳家之寶而倍加愛護。銅印、佛牙還好說,這極易損壞的貝葉經書要保存下去談何容易?老朽年事已高,煩請諸位幫我斟酌一下,是否繼續在本寺代代傳下去?”王教授說:“托方丈的福,能讓我們大開眼界一睹為快就感激不盡了。豈敢不懂裝懂?”方丈說:“很明顯銅印上刻著大明萬歷的年號,距今四百年的文物;貝葉經據《峨眉山史》記載,梵文經是明朝萬歷年間,一位來本寺的印度僧人,捧送給峨眉山高僧無窮大師的。想必與銅印同屬一個年代。佛牙是宋代僧人從斯里蘭卡帶回來的,也就是七百多年的歷史。說是佛祖的牙舍利又無法考證。是不是國寶不敢說,但作為鎮山鎮寺之寶當之無愧。”
辛哈問:“這三件寶物就在寺里存放不挺好嗎?”大師說:“一言難盡啊!為保護寶物,數百年來多有天災人禍,屢遭劫難,本寺僧眾們在所不辭。中國武術的三大流派之一的峨眉功夫獨具風格,峨眉槍、劍、棍、棒大顯神威。據我所經歷的,1946年本寺發生那次大火,殿堂亭閣被燒成一片瓦礫。我當時是寺里的小和尚,也參加了火中奪寶的搏斗。天災無阻,人禍難擋。1965年‘特殊時期’,寺廟遭劫。我和弟子們以嫻熟的峨眉功夫,展示了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在護寶過程中曾發生多次武斗,幾個師弟多有傷殘。至今想來仍覺傷感。”
他好像很激動,接著說:“今煩請各位高人幫我定奪一下,在我有生之年處理好此事,我死也瞑目了。”王自治說:“方丈休要自尋煩惱。您同弟子們對佛法的虔誠,對護寶的篤志,在天災人禍面前臨危不懼,堅貞不屈。我們佩服還來不及呢。再說,現在是太平盛世,不必煩惱。”藤仁新野插話說:“大師不放心可找專業人員考察一下它的價值,如貝葉經的維護上專家都很有辦法。大不可操心。”王教授又說:“我看您把個人煩惱,變成大家煩惱。”方丈問:“此話怎講?”王教授說:“您是峨眉山佛教協會任命的副會長吧,”大師點頭后,他說:“您可以向他們匯報,把煩惱直接交給他們。他們要說繼續寺傳,您就帶弟子繼續譜寫護寶的新篇章;如果說上交管理您就和盤端出,何樂而不為呢?”
方丈頓時高興起來,自語道:“我怎么想不出這個辦法呢?”說著,繼續給他們斟茶水。三人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請辭。王自治說:“現在已是夜半三更了。由衷地感謝大師的款待和教誨,我們將永志不忘。”方丈讓小和尚把三人送回僧房。
月色融融,夜涼如冰。殿堂上下,萬籟俱寂。唯有山上的松濤和錫杖泉水的叮咚聲,陪伴他們回到僧房。
清晨,天空剛吐出魚肚白色,王教授的手機響了起來。原來是趙曉敏打來的大家都在餐房里等他三人。他說:“別等了。下一站去遇仙寺,請轉告張翰東到那里會合。”掛完電話,機靈的小和尚見他們已睡醒,上前打招呼說:“早飯已備好,方丈已在恭候。”三人穿好衣服,洗漱完畢,進了餐房一看,跟方丈沾光,每人一大碗素面。餐后,大師說:“你們昨晚來寺太晚了,我賠著出去看看。他們心里著急只是忍耐著向前走去。
出了餐房,迎面‘洪椿曉雨’四個耀眼的大字,橫沉在銀灰色的迎面墻上,讓人心目了然。方丈說:“唐代山水詩人王維在《闕題二言》中詠唱:
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寫的就是這里的清晨,在欣賞似雨非雨的‘雨’。一會你們就會體玩味‘翠濕人衣’的情趣。這是峨眉山十景之一的‘洪春小雨’。”出了洪椿坪山門,左側一棵高大的洪椿樹吸引著三人。方丈說:“洪椿坪寺廟就是由它而得名。原先共有三棵:一棵在寺院的南面,被大火焚毀,但枯木至今不倒;另一棵在高巖邊,一次山崩后,掉于山下;再就是身邊這棵,高28米,胸徑23米,幾個人合抱不過來。樹冠東西延伸30多米,現在已有1500歲了,是國內罕見的高齡樹種。方丈介紹說:“早在戰國時代,道學家莊周先生,將它喻為神樹。傳說五百年開一次花,五百年結一次果。”
方丈還要領我們到藏經樓去看七方千佛蓮燈,檀木雕琢,精工彩繪。三人一聽直勁搖頭,王教授說:“大師,實在對不起,我們的隊員已經出發半個點了,再看就來不及了。就此告辭吧。”方丈見他們確實著急,便送到洪椿樹下的高坡處,告訴一條山道彎彎的捷徑,并囑咐說:“雖然他們先走了半小時,此路必能趕上,估計上午十點可到遇仙寺。切記,此路是生態猴區,峨眉靈猴生性頑皮兇狠,不可挑逗,以防傷身。另外,此去金頂,山高路險,最好乘坐山民的‘滑竿’,佛祖會保佑你們平安地見到佛光。”
(第二部第四章第二節結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