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央政權
- 明月中天
- 云中客168
- 3738字
- 2014-09-23 02:18:22
“但請恩相,不能有此念頭。朋友之托,千金重諾,恩相已答應待我,替恩師了卻心愿。此其一。其二,若愚妻執意追隨亡人,敬請恩相將犬子送往我的原籍,相告我的老母親,勿讓此子從政!”
圍觀中人群恰有逄蒙的同門師弟,跑過來就要搶奪他手上的兵器,卻被他的話語止住。
“吾今不死,將不利于后世教化。自此會世風日下,人為了利益,大行忤逆之事,卻與**并無二致?”
眾人默然,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只見逄蒙夫妻倆,一個用師傅的槍,刺中咽喉而死;另一個以丈夫的劍,自刎而亡。此中凄慘,千古哀涼。
為教化而身死,古今中外,以逄蒙自是第一人。至于他的兒子將會作何安排,后文自會有分解。寒浞親自至孝,將逄蒙夫妻與后羿各自厚葬。
在一個月朗星稀的晚上,寒浞終于下定決心,派出最驍勇善戰的兒子澆,率領大軍突襲斟灌。夏王相的力量相對弱小,只好棄城,再次逃往自己繼位所在的臨時都城。等穩定下來,相為尋求補給,先后出兵侵伐淮夷、風夷、黃夷等部落,以獲得足夠的物質儲備。不久,于夷也來朝見,表示要服從于相。
第二年春天,澆又一次親自統領大軍,在月光揮灑自如的入夢十分,開始發動千里奇襲夏王的戰斗。在三天后一個月朗星稀的晚上,叛黨仰仗著自己的人多勢眾,經過與城防部隊的激烈搏斗,終于攻進夏的臨時宮殿。
眼看叛軍就要占領王宮內宅,相安排二十名武功卓越的心腹侍衛,保護有孕在身的往后逃出。侍衛們不愿離開夏王,在相再三哀慟的命令聲下,眾人這才灑淚分別。
夏王率領余下眾人,做最后殊死搏斗。無奈強敵剽悍且人數眾多,相眼看自己難以脫身,就臨死不屈,拔刀自刎殉國。他身邊所有人都忠貞不二,紛紛不是戰死就自行了斷,無一存活。敵酋澆率部下目睹慘烈場面,不寒而栗,下令厚葬相與手下人等于夏臨時都城帝丘。
寒浞見夏王死,自覺再無后顧之憂,就大著膽子改年號正式登基。他這一稱帝,前后長達四十年,使夏朝的中央統治一片空白。夏王后在忠心耿耿侍衛們保護下,顧不了許多,與宮女們從狗洞爬出后,逃到東夷集團其擔任部落首領的地方,也是當初蚩尤統治核心地帶。
相的正宮后緡氏逃生后,在父親的營地生下了一個健健康康的兒子,取名為少康。這是相的遺腹子,又名杜康,是個苦命的孩子。他幼時,就非常聰明,特別懂事,能體諒到生民艱辛。
待到漸漸長大,就從母親口里,少康得知祖宗失國的慘痛經歷。這位孤寡夏王后,千叮嚀萬囑咐他日后報仇。于是,少康盼望自己快些長大成人。從此,他更加發奮圖強,在從死難中脫逃的五名一流侍衛的悉心指點下,他很快學好十八般武器與行軍打仗的本領。
少康立志要奪回天下,先在外祖父手下,擔任管理畜牧的官。他父皇留下的五大高手死命效忠,平時一有機會,他就學習帶兵作戰的本領,并且還特別愛好交接民間奇能異士。
少康等人時時保持警覺,以防止寒浞突襲殺害自己。不久,寒浞的兒子澆,果然派兵來搜捕少康。為避免連累更多人,少康和母后率領侍衛宮女等人出逃。結果在一路追殺過程中,又有兩位一直以來忠心耿耿的侍衛,以身殉主。
少康和三大高手一面領人拼死抵抗,一面哭著淚奔到HN虞城東的一片桑樹林里。多虧有虞氏部落首領虞思率人出手相助,全殲澆手下十數個苦命相逼的殺手,這才完全擺脫敵人的追蹤。來到有虞氏部落的議事大廳,虞思聽少康講述以往的悲催經歷,不覺感慨萬千,答應收留他擔任管理膳食的官。
少康不但學習到理財的本領,而且部落首領還把女兒嫁給了他,陪嫁的嫁妝是一塊方圓十里名為綸的肥沃土地和五百兵士。從苦水中泡大的少康,自從有了根據地和軍隊,他就日夜操練起來。他體察百姓疾苦,宣傳祖先禹的功德,爭取人民支持他復興故國,并召集夏朝舊臣前來會合。有個名叫靡的人,被相派往各地聯絡諸侯,沒有參加當年那場慘烈的戰爭。
寒浞奪取王位后,他逃到今SD有鬲氏部落,招集流亡,積蓄實力,等待時機復興夏朝。也由于寒浞的統治確實不得民心,各地反抗的潮流此起彼伏。靡在古名為“齊春”地,會和民眾掀起“齊心協力,共同推翻暴政”的“齊春運動”。
是他首先應少康之召,傾有鬲氏之兵,會合主要是齊春地與其他斟尋和斟灌兩處人馬,擁戴少康為夏王。少康先派兒子季杼,攻滅寒浞第二個兒子戈意,以削弱敵方力量。又派將軍女艾做前鋒,以能打則打、打不過就躲的方針,去偵察澆的虛實。
當風起云涌的齊春運動傳遍四方,季杼攻滅了戈意。少康自領大隊人馬,從古地名綸出發,沿途勢如破竹。經過激烈戰爭,復仇之師終于攻克舊都,誅殺寒浞與澆等人。少康奪回王位,建都陽夏。他下旨參加以隆重儀式安葬帝丘之戰及逃難中犧牲的英烈們,對帝丘之戰及后來逃難中凡是存活下來的人們都加官進爵還給與厚賞。
少康自幼歷盡苦難,復國后勤于政事,去除苛捐雜稅,講究信用。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夏朝再度興盛,史稱“少康中興”。他晚年封賞庶子無余少康,于今ZJ省紹興的古地名越,以祀奉祖先大禹的墓,這就是越國的開端。直到二十一年后,少康病死,葬于陽夏。
隨著國泰民安,時人追思起一生忠于夏朝的嫦娥。人死不能復生,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嫦娥生前唯一想去的地方就是月亮。于是,善良的人們,根據當時的思維模式,認為嫦娥的靈魂,已脫離肉身遠去。所以,就有了后世膾炙人口的神話傳說“嫦娥奔月”。
作為能使夏朝得以中興的君主,少康保持一貫行事謹小慎微的風格,這得益于他小時候,嘗過不少人世極難體會的苦愁悶煩。是在至親友朋和陌生好人的幫助下,少康才得以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奪取這來之不易的王位。
他非常珍惜富貴的來之不易,倍覺凡塵光陰易逝。身為帝王,卻常感身居高位不勝寒,他如履薄冰,慎之又慎操作興國安邦等一系列重大決策,他是中古齊春運動崛起后,少有作為的君王之一。
和平的日子,總是飛快的流逝。少康無論怎么英明,終有人走茶涼那一天。少康病死后,他的兒子杼,又名季杼,繼其帝位。杼曾協助父親少康攻滅寒氏勢力,中興夏朝。他在位期間,發明用獸皮制做甲,兵士穿上后,能遮擋住敵人的石刀和石箭的砍、射,戰斗力大增。
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主,親自率領部眾,出兵到遙遠的濱海地區,與東夷族各部落進行殊死搏斗,最后降服他們。夏王的軍隊一直攻打到了東海邊,這進一步擴大了中央政府廣博的疆域。隨著形勢的發展,杼先后將都城遷往今HN濟原縣附近的原和今留縣附近老邱。
杼在位十七年后病死,葬在了安邑附近。隨著時光飛瀉,直到少康第六世孫不降,依然忠誠地繼承祖宗治國理念,也是個不錯的國君。可他養了個非常乖巧的兒子,名叫孔甲,長相確實是英俊偉岸,男人中的極品,但卻是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主。
連身為國君的不降,也聽不到兒子講的那句話是真,那句話是假。孔甲做人也很順從,并不是那種非常蠻橫不講道理的人。然而,夏王室先君歷代相傳的治國理念,就是對民眾要信守諾言,也就是好來歷代評書相互傳唱的“金口玉牙”。位置越高者,說出來的話,一定要能及時兌現。這才足以震懾天下,并為滿朝文武及黎民百姓所信服。
“孔甲如此性情乖僻,就怎能治理好國家?”
不降擔心這個兒子,如果攫取到最高權力,可能會做出來遇神誅神、逢仙斬仙的傻事。他越想越怕,再三權衡后,感到祖宗辛勞打下的社稷十分不易,就決定將王位傳給了弟弟扃。等到扃的兒子廑,在父皇病死繼位,夏朝的統治威勢已江河日下。
隨著以大“商”為核心的各諸侯日益崛起,夏王朝中央政權的統治范圍反而日漸縮小。造物主弄人,孔甲還是在廑死后,繼承到了王位。并且他這一坐就是三十多年,真可謂世風日下,國中財力日漸萎靡。
孔甲不管這么多,現在沒有誰可以約束他,花血本從傳說中的西域瑤池仙境購買到雌雄二龍。龍是如其所愿買到,接下來的要找馴龍師,這得需要非常專業的人,夏王命令都城連同方圓百里處,到處貼出皇榜。
不過三天時間,夏王重金求養龍人的消息,傳遍全國上下,連各大臣屬諸侯國也在議論紛紛。可孔甲的為人,哪個不知,哪個不曉?就是有黃金萬兩,誰敢找他取。再說飼養雄雌龍這樣大的事,畢竟沒有人做過,更加無人敢冒掉腦袋、甚至滿門抄斬的風險,去攬這風險太大的活。
皇榜貼出去很多天,卻沒有人來揭,孔甲覺得好郁悶。不順心的時候,無緣無故就去找身邊人來罵。搞得文武百官、宮妃侍衛們,都對這性情乖張的夏王避而遠之。不過,孔甲有個嗜好,那就是他非常信奉神仙鬼怪。每到初一十五,夏王必定親自沐浴更衣,然后雙手高擎左右人等點燃的檀香,抬手朝天虔誠地作三個揖。而后又半弓著腰,向地面拜三拜。身邊文武百官和侍衛宮娥,緊隨在孔甲十多米的后面跪拜天地。等這些禮節清楚完,鞭炮齊鳴約小半個時辰,孔甲在眾心捧月下,恭恭敬敬走向龍書案,開始上朝的時間。眾文武百官爭先恐后附身向前,稟報來自全國各地的緊急軍務與重大政事。這時的夏王儼然一代神武明君,連古代的堯舜也不能望其項背。他會有條不紊地立刻決斷各項朝政,群臣無不在心中暗挑大拇指,佩服孔甲文韜武略的能力。然而,可惜這樣的好時光不會很長,每天也就兩個來時辰。緊接著,夏王一連串的哈欠聲音,大家知道,哪怕是再有天大的事情,已經到了散朝的時間。這一天剛好是十五,孔甲照例表現一代圣賢之王平易近人的風格。等到固定時間點,他以輕輕地哈欠聲,暗示大家已經要退朝了。眾人待夏王轉身欲進內廷,就整理衣冠做好四散離去準備。驀然間,卻見有人慌慌張張、上氣不接下氣,闖進金鑾殿。皇殿上下一片寂靜,滿朝文武都認為這也太不曉事,紛紛都捏了一手的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