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

第1章 譯本序

本書作者瑪麗·雪萊(1797—1851)是英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詩人珀西·雪萊的第二位妻子。她的父親威廉·戈德溫及母親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均為英國十八世紀末的著名政論家。瑪麗自幼博覽群書,對當時的浪漫派詩歌及哥特式的小說頗有研究。她容貌出眾,氣質不凡。一八一四年夏,珀西·雪萊偕妻子哈麗特造訪戈德溫,與瑪麗一見鐘情。后來兩人不顧眾人的反對私奔。他們先后旅居法國、瑞士,于一八一六年九月返回倫敦。不久,哈麗特自殺身亡,同年十二月,瑪麗與雪萊正式結婚。

瑪麗·雪萊一生坎坷,曾數度遭到家庭不幸。她的同父異母的妹妹范妮自殺而死,她的三個孩子亦先后死去;更為不幸的是,一八二二年七月八日,當她與雪萊在意大利度夏時,雪萊在劃船中突遇風暴,不幸溺水身亡。

一八二三年,瑪麗·雪萊由意大利返回英國。這時,她在文壇上已很有名氣。她的第一部作品,小說《弗蘭肯斯坦》頗受讀者青睞,并被改編成戲劇。二十世紀初以來,這部小說被改編成數十部電影,在西方世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時至今日,這部小說在英美等國仍長盛不衰,成為頻頻再版、擁有廣泛讀者的一部小說,瑪麗·雪萊也因此而在英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弗蘭肯斯坦》現已被西方文學界公認為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說。瑪麗·雪萊的其他作品,如歷史小說《瓦爾珀加》和《最后一個人》等均獲得成功。

瑪麗·雪萊于一八五一年二月逝世,終年五十四歲。

小說《弗蘭肯斯坦》敘寫了一個無名氏科學怪物自出生之日起便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因而奮起反抗主人、反抗社會的故事,揭露了統治階級欺壓人民的罪惡,歌頌了被壓迫者的反叛精神。

十八世紀下半葉的工業革命給英國帶來了現代機器和現代工業,同時也帶來了復雜的社會矛盾和巨大的社會變革。資產階級成了社會的統治階級。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使廣大農民紛紛破產,成為農村中的雇傭工人,遭受資本家的殘酷剝削。一七八九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進一步激化了英國的社會矛盾,爭取自由、平等的民主運動日益高漲。各種革命組織,如倫敦通信協會(London Corresponding Society)等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建立起來。革命者散發傳單、討論社會變革、鼓動廣大勞苦大眾走法國大革命的道路,起來推翻反動的統治階級。面對全國風起云涌的革命運動,英國政府采取了殘酷的鎮壓措施。突出的例子便是“彼德盧慘案”——一八一九年,曼徹斯特的勞工舉行群眾集會,要求政治改革;政府派兵鎮壓,打死打傷示威群眾數百人。

瑪麗·雪萊十分關心法國大革命,并深深同情英國的民主運動。她懷著極大的熱情系統地研讀了當時著名激進派政論家托馬斯·佩恩、威廉·戈德溫等人有關法國大革命的論著,對法國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她痛恨暴政,蔑視權貴,深深同情被壓迫者的悲慘遭遇。她的《弗蘭肯斯坦》便是以當時英法等國社會為背景,真實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熱情謳歌了被壓迫者的反叛精神。

小說主人公之一,生物學家維克托·弗蘭肯斯坦熱衷于生命起源的研究。他試圖征服死亡,創造一種新的生命。通過多年的潛心研究,他終于發現了創造生命的秘訣。他從住地附近的藏尸間采集來各種死尸肢體,在一間極其秘密的斗室中,懷著犯罪的心理,制作了一具八英尺高的人體。通過數月夜以繼日的努力,維克托終于在一個陰沉的夜里使他的創造物睜開了眼睛。然而,維克托創造生命的動機是自私的——他欲以新生命的創造者自居,要世人對他感恩戴德。他的自私動機注定了他實驗的失敗。當他發現他的創造物面目丑陋,如同怪物時,便無情地遺棄了他,拒絕履行主人的職責。怪物盡管生來丑陋,但他是無辜的;既然被創造出來,就應該受到社會,特別是維克托本人的善待和保護,然而,怪物自出生之日起便遭到維克托的鄙視和遺棄,致使他處境極為艱難。他不得不棲身于森林之中,備受饑寒的煎熬。為了尋找食物,他壯著膽子走進一個村莊。村民們都因其丑陋,或落荒而逃,或以石頭擊之,將他打得遍體鱗傷。

盡管遭到不公平的待遇,怪物仍堅定地尋找人類的愛和理解,并以實際行動試圖換取社會的承認。他經常幫助村民們收集柴火取暖,并摒棄了偷村民食物的壞習慣,代之以野果、樹根充饑;他在去日內瓦的路上救起了一溺水女孩。然而,他的善舉并未得到人們的同情和接納;相反,他所得到的回報永遠是冷漠、鄙視和遺棄。維克托創造的怪物終于無法忍受強加在自己身上的種種不公平的待遇,起而抗爭,為自由、平等、博愛而抗爭。

怪物反抗的矛頭首先對準他無情的主人維克托。他多次出現在維克托的夢幻中,日夜折磨維克托,致使他長期處于緊張、痛苦的狀態。維克托在恐懼中驚呼道:“救救我,救救我吧!我仿佛覺得那怪物將我攥住,我拼命掙扎,昏倒在地上。”維克托飽嘗了受精神折磨的苦頭,原來美妙的夢幻成了他可怕的地獄。

在小說的第十章,作者設計了一場怪物與維克托之間的舌戰。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被壓迫者與壓迫者之間的鮮明對照。瑪麗·雪萊將維克托描寫成一個瘋子,對著怪物咆哮,威脅要殺死怪物:“我和你勢不兩立,你給我滾開,否則,我們來決一死戰……”,相比之下,怪物卻顯得沉著、冷靜。他首先批評維克托拋棄他的冷酷態度,繼而抨擊社會對他的不公:“相信我,弗蘭肯斯坦,我原本是仁慈善良的;我的靈魂閃耀著愛和人性的光。然而現在,難道我不孤獨嗎?難道我不是形單影只,孤苦伶仃嗎?你,我的主人,尚且恨我,那我還能從你的同類中得到什么希望呢?”

怪物對主人的反抗進一步擴展到對整個社會不公的反抗和揭露。在小說的第十四章,怪物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宗教迫害。怪物在森林中棲身時,偶然發現了被法國政府流放到此的德拉西一家。這家人被流放的原因是幫助了土耳其姑娘薩菲的父親越獄。原來,薩菲的父親在巴黎經商期間,因宗教信仰不同而被法國政府逮捕入獄,并被判處死刑。法國政府草菅人命的行徑使整個巴黎群情激憤。德拉西的兒子費利克斯得悉此事后義憤填膺。他幾經周折,在父親和妹妹的幫助下終于將薩菲父親營救出獄。事發后,德拉西一家財產被抄,并被永遠逐出法國。薩菲與德拉西兩家人的不幸遭遇激起了怪物對他們的深切同情,他痛恨這種“聞所未聞的迫害”,這種可悲的“人間罪惡”。

在揭露統治階級草菅人命的罪行的同時,怪物還揭露了他們對勞動人民的經濟剝削。怪物發現,德拉西一家租種別人的一塊土地,生活十分艱難。為了貼補家用,老人常打發兒子外出幫工。即便如此,他們仍然食不果腹,在饑餓中苦度時日。正如怪物所說:“他們經常要忍受饑餓的痛苦煎熬,而那兩個年輕人就更是如此。他們常將食物放到老人面前,而沒給自己留下一點吃的。”怪物對社會財富分配不公深惡痛絕,他憤怒地指出,在這樣的社會里,如果你沒有地位和財富,你就會被看成是“流浪漢和奴隸,注定要為少數上帝的特選子民徒然賣命”。

怪物對主人及整個社會不公的反抗,不僅深刻揭露了一七九〇年前后英國黑暗的社會現實,而且反映了當時英國思想政治戰線上一場激烈的大論戰。以輝格黨人埃德蒙·伯克為代表的政客恣意攻擊法國大革命,哀嘆反動王朝的垮臺,將革命黨人斥責為食人肉的妖魔鬼怪。為了反擊伯克的謬論,著名激進派政論家托馬斯·佩恩在《人的權利》一書中尖銳地指出,任何不為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謀利益的政府都必須被推翻。他號召人民起來革命,徹底摧毀魔鬼般的貴族階級。威廉·戈德溫及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等其他著名激進派政論家亦紛紛著書撰文,抨擊法國政府的倒行逆施和上層統治階級的腐敗墮落,強調要以暴力推翻反動的統治階級。《弗蘭肯斯坦》的反叛主題正是呼應了當時那場以壓迫與反壓迫為中心的大論戰。

小說的最后幾章主要描寫了怪物與主人維克托之間復仇與反復仇的生死斗爭,從而進一步深化了小說的反叛主題。怪物在長期遭受孤獨和遺棄之后,要求維克托為他制造一個異性同類以伴余生,并保證他們將遠離人類文明,去南美的荒原中安家落戶,這再次表現他對情與愛的渴望。然而,這樣一個合情合理的要求卻遭到維克托的無情拒絕。他擔心,如果雌雄兩怪物繁衍出整個一代怪物,起而造反,那后果將是不堪設想的。怪物最后一線希望破滅了,他忿忿不平地呼喊道:“每個男人都可以娶個老婆摟在懷里,連畜生都可以成雙成對,難道要我打光棍不成?”

此后,怪物懷著一腔怨恨,將維克托引至北極。這時,維克托已是奄奄一息,最終在嚴寒疲憊中死去。怪物聞訊后,向北極探險家沃爾頓重申了自己反抗主人的緣由,隨后躍入海中,消失在遠方茫茫的黑夜里。

在這篇小說中,瑪麗·雪萊塑造了一個反叛的怪物形象。他雖然面目丑陋,但勇敢機智,頗具愛心。他生來受到主人的冷淡和遺棄,因而遭受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但他仍然關心和同情處于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為他們的不幸遭遇鳴不平。他敢于抨擊社會的不公,揭露統治階級魚肉人民的罪惡;同時,他敢于反叛自己無情的主人,為獲得社會的承認,人類的愛和同情而抗爭。小說這一反叛主題真實地反映了十八世紀末英法等國正義與非正義,被壓迫者與壓迫者之間的矛盾斗爭。雖然瑪麗·雪萊后來放棄了她的激進的民主思想,但她在《弗蘭肯斯坦》中所表現的反叛精神卻鼓舞了當時人們爭取民主自由的斗爭,在英國文學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劉新民

品牌:上海譯文
譯者:劉新民
上架時間:2018-05-11 18:00:54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上海譯文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南县| 溧水县| 桦南县| 辛集市| 宁明县| 卢氏县| 双流县| 庆城县| 陕西省| 黑龙江省| 玉山县| 阳信县| 衡东县| 崇义县| 海城市| 额济纳旗| 烟台市| 北辰区| 新蔡县| 延寿县| 陆河县| 南丹县| 开远市| 望奎县| 含山县| 南丹县| 岑溪市| 台北市| 缙云县| 南平市| 宁波市| 房山区| 洱源县| 英超| 行唐县| 资阳市| 宣恩县| 上犹县| 黄梅县| 黑河市| 仁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