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I微表情心理學
最新章節
- 第13章 化妝:FBI告訴你妝容下的真實面孔
- 第12章 服飾:FBI告訴你服飾所表示的個人喜好
- 第11章 說話:FBI告訴你語言變化背后的心理特征
- 第10章 習慣:FBI告訴你日常習慣背后的心理玄機
- 第9章 臉容:FBI告訴你面部變化背后的秘密
- 第8章 嘴巴:FBI告訴你嘴形變化的秘密
第1章 前言
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了解,只有相互了解才能和諧相處。同時,在人際交往中,對他人多一些了解,可以幫助人們從他人的言談話語背后,以及肢體動作中發現對方的真實想法以及性格特征,也有助于人們在交談中更好地把握主動權。在生活中,人們會發現,很多人由于欠缺察言觀色的能力,致使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常常受挫。
可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不懂得察言觀色的人,就像不知道風向而盲目操作舵柄駕駛船只一樣,不但難以到達目的地,還有翻船的可能,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比比皆是。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與人交往、交流中,如果無法從他人的表情中,發現對方的情緒變化,摸不清對方的性格特征等,就很難知曉對方對自己的談話內容是否感興趣、對自己的行為舉止是喜歡還是討厭。不了解這些,就很難獲得好的溝通效果,而且,往往還會遭到別人的厭煩。這無疑會對人際交往造成不良影響。如果對他人有所求,這樣的交流也必然難以達成所愿。
眾所周知,察言觀色是指人們透過他人的話語以及姿態表情,對他人的情緒、性格特征、心理變化等信息,有一個更加深入客觀的認識,從而依據自己的判斷,做出正確應對的舉措。
肢體姿態表情,作為一種溝通語言,其可信度遠遠大于口語溝通。可以說,偽裝語言符號很容易,但偽裝身體符號就沒那么簡單了。人類在社會交往中,是通過面部表情、身體姿態表情、服飾、語調、音色、音量等來幫助自己傳遞信息的。而肢體表情對人們周圍世界的反應是條件式的,是不加考慮的,它是心理應激微反應的一部分,由于來自本能,因而不受思想的控制,難以進行掩飾和偽裝。
所以,受到外界的刺激后,立即出現的以微表情為代表的微反應,能夠真實再現一個人的內心想法。也就是說,這時所做出的反應是最真實的,因而也是對他人進行了解的最有效線索。
在與他人交往或交流中,很多人喜歡憑直覺去認識他人,這當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也很容易受人蒙蔽。只有能從他人的姿態表情中,對他人的心理變化以及性格特征等做出正確的推理和判斷,才算真正掌握了識人的本領。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溝通時,有7%的有效信息來自于說話的內容,38%來自于聲音,55%來自于肢體語言,也就是身體的姿態表情。因為有些時候,人們出于某種原因會利用謊言,對自己的一切進行掩飾和偽裝,目的是不希望被他人了解。然而,他的肢體姿態表情卻會在無形中將他出賣。也就是說,人的情緒變化以及性格特征等信息,總會從一些習以為常的表情和稍縱即逝的微表情中“泄露”出來。人類的微表情往往只持續1/25秒,但盡管這樣一個無意識的表情瞬間就會消失,也總會被有心人看在眼里,從而讀懂它背后隱藏的真實想法。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非美國的FBI莫屬。為了能攻破犯罪嫌疑人高高搭起的自我保護的堡壘,FBI探員在對嫌疑人審訊的過程中,會認真觀察他的每一個細微表情。因為,從嫌疑人的話語中,根本很難找到有價值的東西,他們會緊緊抓住說話的機會,對自己所犯的罪行進行開脫。可是,由于肢體表情在表達情緒時,往往當事人并不自知,所以只要從嫌疑人身體的姿態表情中發現端倪,就可以找到審訊的突破口,從而為順利破獲案件掃平障礙。為此,FBI探員在加入這個組織時,就需要接受這方面的訓練和考核,而FBI的心理分析專家在肢體語言方面的研究也非常著名。從FBI所破獲的各種案件中可以看出,對犯罪嫌疑人肢體姿態表情的觀察,是他們得以讓罪犯招供的一個必要途徑。
眼睛是一個人心靈的窗口,所以也是最容易“泄密”的。人的快樂、悲傷、憤怒、緊張、恐懼等情緒,都會從眼神中不自覺地流露出來。因而,想要了解他人,首先應從他的眼神中去捕捉,透過眼睛所呈現的種種表情,觀察其內心的情緒變化,以了解他的真實意圖。
當然,人的肢體各部的姿態表情,都有它傳遞情緒、體現性格特征等信息的方式,所以,想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人,各方面都不能疏于觀察。也許正是他的一個眼神,或者一個下意識手勢、或者腳部的某個不經意的動作,才讓我們捕捉到其泄露的有價值的信息,從而在我們對其了解的過程中,成為幫助我們進行分析和判斷的依據。
本書《FBI微表情心理學》正是從多個方面介紹從肢體語言中識別他人情緒、心理變化及性格特征等信息的方法,其中,有事實、有理論,更有方法。相信大家在閱讀時,能從中學到一些識人的技巧,并將其運用到人際交往中。當然,不是讀了本書后,就一下子能讓你在社會交往中變得游刃有余,有些時候,還需要根據一些客觀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更重要的是,在觀察他人時,要綜合各種因素,進行分析和判斷,這樣得出的結果才能更準確。所以,這也是一個慢慢學習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在社會實踐中積累經驗。
在這個過程中,讀一些參考書會讓我們更快地掌握認識他人的本領,從而幫助自己真正地認識他人、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