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只為夢中與你相見(代為序)

選自《回族文學通史·當代卷》

納鶯萍曾任銀川市檢察院高級檢察官,回族,自1980年在寧夏日報發表詩歌散文,1981年在民間文學發表回族民謠以后,她重復著機械般的工作與生活,一直沒有涉足文學。1986年自中學語文教師轉入檢察官角色后,1988年陸續在報刊發表法制通訊,直到1997年才開始文學之旅的繼續游走。這時,她似乎走進了文學的殿堂,內心充滿文學的沖動,先繼在報刊發表散文、小小說、雜文等一百余篇,2000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短篇小說《情殤》、散文《兩千年第一天》,2002年后在《黃河文學》、《朔方》、《檢察文學》、《作家文苑》發表小說散文作品。

關于寫作,納鶯萍說:無論當工人、當教師、當干部,她始終不曾忘記文學,將文學視為心中最高的圣地,把寫作視為最高的精神享受。她在檢察機關履行國家法律監督職責25年,在多個部門履職,角色不斷變化,但對文學的癡迷始終不變。幾十年來,她閱讀了大量的文學書籍,結交了不少文朋詩友。也許是工作的環境太郁悶太壓抑,1998年至2009年,她連篇累牘為報刊寫散文、小說。在作家文苑發表小說《禍兮福兮》、《領導風度》、《女友》、《陰差陽錯》;法制日報副刊發表《自謀生路》、《老公務員》、《無奈的獻媚》、《局長的書法》;寧夏日報副刊發表《圍城》、《無名花》、《選擇》、《美麗的謊言》;銀川晚報副刊發表短篇小說《吻火》;寧夏政法文苑雜志發表短篇小說《黑夜里的玫瑰》;古峽文學雜志發表短篇小說《愛在盡頭》;賀蘭山雜志發表短篇小說《尋找失落的月亮》等四十余篇小說作品。期間,在中國檢察報副刊發表報告文學《尋找生命的光輝》、《女檢察官的故事》、《錢禍》等。十年間,納鶯萍不知疲倦的寫作、寫作。

除了創作小說,她還涉足創作散文、雜文、論文,發表大量法制文學作品。1990年后,先后在《檢察文學》、《新中國少數民族作品集》、《朔方》、《黃河文學》、《民族文學》、《遙遠的藍作品集》、《寧夏春潮筆會2008文學作品集》、《中國女檢察官協會成立十周年作品集》、黨委宣傳部、紀檢委主辦的刊物上發表散文、隨筆等。迄今為止,在報刊發表文章近千篇,并通過網絡發表了百余篇散文隨筆。

值得提起的是她的報告文學曾獲全國檢察機關“金鼎獎”二等獎、散文獲全國青年獎,法律論文1997年獲最高人民檢察院頒發的三等獎;其他法律論文2000年先后獲回族自治區政法委及銀川市政法委一等獎及回族自治區檢察院、銀川市檢察院一、二等獎等。

納鶯萍之所以取得了如此不錯的成績,除了酷愛文字、生活的閱歷和大量讀書積累外,還有不甘平庸的孜孜追求,寂寞書房的思考,浩瀚書海的尋覓,相生相隨的多慮,尋找夢想的沖動,她必須通過文學之路得以詮釋。她通過閱讀古典名著和現代名著,從名家處獲得文學營養指引,深化由閱讀引發的思考,尋找刻骨銘心的記憶,感悟生命的真正意義,像釀酒一樣發酵、升華,流淌出清泉般的純凈文字。

最能體現這段時期作品風格的是2002年發表在黃河文學的短篇小說《吻火》,講述了香港回歸之前發生在西北銀城的一個家庭故事。小說以南方一名優秀男子與北方兩位美麗的姐妹的戀愛過程,敘述了在當今喧囂的社會中,充滿無奇不有的誘惑,充斥各式各樣的陷阱。小說用感人的情節,細膩的語言,精巧的構思,講述了不同的道德觀與價值觀,面臨的思想矛盾,對物質利益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人生軌跡與命運遭際,產生的歡樂與苦惱。它讓讀者喜歡這樣的敘述方式,引起了寧夏電視臺與廣大讀者的關注,喚起了心靈美麗的追求。

2003年,納鶯萍在黃河文學第一期發表散文《蒙集的呼喚》,以文質之美描述了扶貧隊員眼中的,寧夏西吉縣蘇堡鄉貧困山區蒙集村貧窮樂觀的人。“蒙集村的女人生活的貧窮而封閉,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更不知道城里的女人如何生活?她們一生一世所生存的環境便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包圍,隨著家中的男勞力在承包的山坡地里從春到秋的耕作與收獲著。山里女人受惡劣的生存環境影響,不生兒子不罷休,有的女人竟然生了九胎。更不敢相信她們全是自己接生,坐月子不過是一只雞或幾十個雞蛋。即使是這樣的生活磨難,山里的女人依然嬉笑著下田,出一元錢參加鄰里的婚喪活動,或在夜色中翻山越溝的去鄰村看露天電影。就是下山挑水上山耕田能和鄉親們嘮家常,也被她們視為一種娛樂,她們的快樂是和勞動緊密相連的。勞苦的女人回家時,不忘順路撿起生畜的糞便帶回家儲存起來做為冬天取暖的燃料,有時她們為挖到一堆干草根高興,因為可以用來燒兩天的飯菜了。遇著空閑,山里女人便端出繡活兒圍坐一起,一邊說話兒,一邊兒牽扯著鮮亮的絲線,繡鞋墊繡飾物。”她描寫了蒙集村天真聰明的娃娃:“在扶貧的第二個月,我們帶來了五十套課桌、三千元的圖書及三千元現金捐助給這所小學。當汽車抵達蒙集,正好是‘六一’兒童節,山區的寒風刺骨,進山前我們已將扶貧的舊毛衣套在身上御寒。在距學校五里路之外,忽然發現灰蒙蒙的山村變的色彩斑斕,視野里流動著十分生動的線條,原來滿山坡都站著孩子們,他們穿著紅紅綠綠的新衣服,很多孩子帶來了他們沒有入學的弟弟妹妹,手里揮動著五顏六色的紙旗,像是迎接國家元首一樣夾道迎接我們,孩子們中間站著西裝革履的村長。得知為了迎接這一天,村長帶著所有的孩子已經操練了一星期,此刻,他們為了等我們,已在寒風中凍了兩個小時。”

作為城里人,納鶯萍第一次來山區,第一次目睹山里人的生活,她感到心靈的震撼與精神的洗禮,看見“絕大部分村民穿的破破爛爛,比較隆重的服裝是大人小孩一律穿四個兜的軍綠裝,肩上壓個黃杠杠,衣服由自己裁剪縫制,質感顯得粗糙;吃磣牙的糜面饃饃或煮土豆,大米細糧是奢侈品,冬天燒不起煤,全家人擠在牲畜糞便燒熱的炕上取暖;吃水困難,取水要翻山越嶺到山下一個泉眼處,因此被褥衣物臟兮兮硬撅撅的。他們生活環境的艱難惡劣,使城市人無法想象,但蒙集人敦厚坦誠樂觀,與生活的細微處洋溢著人性的光輝,走在他們中間,一種純凈美麗的感覺遍布全身,真希望在這圣潔的人群中久住不回。”她謳歌了蒙集村農民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惠及下,勇敢探索,走出大山,活躍了山里山外的經濟與文化。該文用當時文聯主席高耀山的評述:“納鶯萍以城市女人的目光,描述出另種貧困,與貧困山村走出來的作家描述的貧困角度不同,她表現了貧困環境中的人是明麗、積極、豁達、充滿希望的。”

如果說上述兩篇作品以女人夢幻般的想象,舒緩有節制的描述,冷靜而深刻的思考引起社會關注,那么她2005年發表于朔方第六期的兩篇散文又給人以無盡的遐思,在《得與失的輪轉》中她寫道:“幸福是人生最后的目的與至善的總和,它賦予生命真正的意義,幸福從哪里來?我以為幸福是心靈活動。人的一生可能會遭遇挫折、磨難,但這不等于心靈不幸福,因為幸福是需要比較的,它沒有止境,沒有標準,取決于你怎樣認識它、詮釋它。生與死、得與失、貧與富,均在變幻莫測中,失去孕育著擁有,擁有意味著失去!”在《女人的發式與心緒》中寫道:“男人在實現個人價值中擁有比女人更加廣闊的空間,女人呢?與須眉男子平分世界的女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女人將以家為主,在相對狹小的天地中一頁頁翻過自己的人生日歷。歲月悠悠,心中的希望、歡樂、熱忱、勇氣逐漸被平庸單調的生活覆蓋時,失落、煩憂、卑微、惶恐便如雜草叢生。此刻,從心態講,女人喜歡變換發式,其實是希望生活絢麗多姿,是想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或超乎尋常。”作為城市的回族女人,她在文中坦言:“女人更應該注重精神生活的豐富,而不是儀表。讓虔誠、恬靜、贊美代替空虛、浮躁、埋怨,把心當成一盞明燈,點在繁星閃閃的中央,漂浮在無邊無際的光輝里,心里便會常常出現暖意融融的春天。”

2009年,民族文學八期刊登了她的散文《生命的禮贊》,2010年朔方第三期女作家專刊登載她的《和孔乙己在一起》,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全國少數民族作品集選載她的《尋找生命的飛翔》,建國六十周年全國優秀文學作品珍藏版選載她的《沙棗花開紅寺堡》。

著名評論家白崇人在《精彩的亮相》中評論:“沒有刻意渲染‘民族性’,僅從細瑣生活情事下筆,深入到人事、情事、人與人關系和人物內心的節骨眼處,所展現的卻是少數民族地區和社會的本真面貌及變化,少數民族人民的獨特性格和命運,他們的愛與恨、歡樂與憂愁,理想與希冀盡在其中。”

《過年的主題》、《曾經滄海難為水》、《天堂的請柬》、《我和草原有個約會》等散文發表在不同的刊物上,均稱得上是散文的佳作。納鶯萍說現實中不敢閑適,將自己的筆在思考后落入紙上,盡力追求真率飄逸,抒情思辨,對哲理思考,對文體思考,在散文中融進古代散文的表述,以優雅的文字,追求散文的最高境界。

納鶯萍作為檢察官,為什么寫作?2001年3月8日,詩人李勁松在西部風景線“女兒亦自強”的評論中這樣寫道:“蜂蜜的甘甜,讓我時常想到蜜蜂在百花叢中采擷的辛苦,讀納鶯萍的散文、小說等作品,情理與心血的融匯,精巧的構思,細膩的語言,給我一種特有的清新感。她的文章涉獵范圍較廣,透過墨香,你可以看見一個女檢察官執著奮進的身影。身為女人,納鶯萍有著自己的追求與自信,他用手中的筆不斷充實著工作和生活,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五彩繽紛。”追溯寫作動機,納鶯萍的工作是執行法律政策、履行法律職責,從第一次提審被告,第一次出庭擔任國家公訴人,第一次執行死刑臨場監督、第一次南上北下調查犯罪證據,第一次針鋒相對上司的腐敗導致自己跌落人生低谷。那么多的第一次既是冷酷又是理性的,與黑暗打交道而偏偏是浪漫的追夢人,現實與夢想的差距,巨大的生存壓力,傷痛似乎總是溢滿心頭。納鶯萍在散文《如歌的歲月》對自己做檢察官堅持寫作心理歷程有過傾訴:“讓生命自暴自棄么?游戲人生么?茫茫宇宙蕓蕓眾生中,個人是多么的渺小與蒼白,個人的興衰榮辱又是何等的不足掛齒?凡一個有良知的人,她可以痛恨腐敗墮落,可以厭惡丑惡昏聵,可以不與之同流合污,但又豈能活的庸庸碌碌?檢察官的職業要求既要守住正直又要無私奉獻,但法制的源頭往往充斥著丑惡與權錢交易,潛意識要逃離現實,藏身在文學的花園里做一名園丁,滋養精神的奇葩。”正是這種精神的鞭策鼓舞,她心里激蕩起一股豪情,為了改變心靈世界的單調色彩,她拿起筆,堅持筆耕不輟,從挖掘個人潛能做為原動力對生命負責起始,在一方素箋上描繪新人生,耕朝耘暮,在文字里培育日月,建設精神家園,讓自己變成一泓流動的活水,讓生命的朝陽冉冉升起。于是,生活有了前所未有的健康、快樂、豐沛,人生再次流逸著生動的線條與光彩,這一切的感覺均來自寫作,感謝寫作,讓一位置身理性職業卻投心文學的女人,活的快樂而大氣盈胸。

品牌:寧夏黃河出版集團
上架時間:2016-02-19 15:45:12
出版社:陽光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寧夏黃河出版集團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伊吾县| 关岭| 循化| 榕江县| 南康市| 临夏县| 肥东县| 塔城市| 延吉市| 山阳县| 安图县| 文成县| 普格县| 大同市| 鄂州市| 西安市| 灵丘县| 武安市| 阳西县| 云阳县| 武山县| 英吉沙县| 调兵山市| 黎平县| 上高县| 福泉市| 怀远县| 桃园县| 吕梁市| 石家庄市| 曲周县| 从化市| 额济纳旗| 山阴县| 吴堡县| 松江区| 紫云| 丹江口市| 金湖县| 云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