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匯考
漢
文帝十二年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以導民風俗
按漢書文帝本紀十二年三月詔曰孝悌天下之大
順也力田為生之本也三老眾民之師也廉吏民之
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今萬家之縣云無應
令豈實人情是吏舉賢之道未備也其遣謁者勞賜
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
上率百石者三匹及問民所不便安而以戶口率置
三老孝悌力田常員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注
師古曰計戶口之數以率之增置其員廣教化
也
武帝天漢元年禁民俗奢侈
按漢書武帝本紀天漢元年秋閉城門大搜
注
臣瓚曰漢帝年記六月禁奢侈七月閉城門大
搜則搜索逾侈者也師古曰逾侈者逾法度而奢
侈者也
成帝永始四年詔禁風俗奢侈
按漢書成帝本紀永始四年六月甲子詔曰圣王明
禮制以序尊卑異車服以章有德雖有其財而無其
尊不得逾制故民興行上義而下利方今世俗奢僭
罔極靡有厭足公卿列侯親屬近臣四方所則未聞
修身遵禮同心憂國者也或乃奢侈逸豫務廣第宅
治園池多畜奴婢被服綺縠設鐘鼓備女樂車服嫁
娶葬埋過制吏民慕效寖以成俗而欲望百姓儉節
家給人足豈不難哉詩不云乎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其申敕有司以漸禁之青綠民所常服且勿止列侯
近臣各自省改司隸校尉察不變者
綏和二年哀帝即位詔禁僭侈
按漢書哀帝本紀綏和二年三月即皇帝位六月詔
曰制節謹度以防奢囗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諸侯王列侯公主吏二千石及豪富民多畜奴婢田
宅亡限與民爭利百姓失職重困不足其議限列有
司條奏諸王列侯得名田國中列侯在長安及公主
名田縣道關內侯吏民名田皆無得過三十頃諸侯
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關內侯吏民三十人
年六十以上十歲以下不在數中賈人皆不得名田
為吏犯者以律論諸名田畜奴婢過品皆沒入縣官
齊三服官諸官織綺繡難成害女紅之物皆止無作
輸
后漢
明帝永平十二年詔崇節儉
按后漢書明帝本紀永平十二年五月詔曰昔曾閔
奉親竭歡致養仲尼葬子有棺無槨喪貴致哀禮存
寧儉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為奢靡生者無擔石之儲
而財力盡于墳土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于一奠糜
破積世之業以供終朝之費子孫饑寒絕命于此豈
祖考之意哉又車服制度恣極耳目田荒不耕游食
者眾有司其申明科禁宜于今者宣下郡國
章帝建初二年詔禁奢侈
按后漢書章帝本紀建初二年春三月辛丑詔曰比
年陰陽不調饑饉屢臻深惟先帝憂人之本詔書曰
不傷財不害人誠欲元元去末歸本而今貴戚近親
奢縱無度嫁娶送終尤為僭侈有司廢典莫肯舉察
春秋之義以貴理賤今日三公并宜明糾非法宣振
威風朕在弱冠未知稼穡之艱難區區管窺豈能照
一隅哉其科條制度所宜施行在事者備為之禁先
京師而后諸夏
和帝永元十一年詔禁吏民逾僭
按后漢書和帝本紀永元十一年秋七月辛卯詔曰
吏民逾僭厚死傷生是以舊令節之制度頃者貴戚
近親百僚師尹莫肯率從有司不舉怠放日甚又商
賈小民或忘法禁奇巧靡貨流積公行其在位犯者
當先舉正市道小民但且申明憲綱勿科令加虐羸
弱
安帝永初元年詔三公申禁奢侈減服御造作以崇
節儉
按后漢書安帝本紀永初元年九月庚午詔三公明
申舊令禁奢侈無作浮巧之物殫財厚葬壬午詔太
仆少府減黃門鼓吹以補羽林士囗馬非乘輿常所
御者皆減半食諸所造作非供宗廟園陵之用皆且
止
元初五年詔有司申禁奢侈
按后漢書安帝本紀元初五年秋七月丙子詔曰舊
令制度各有科品欲令百姓務崇節約遭永初之際
人離荒囗朝廷躬自菲薄去絕奢飾食不兼味衣無
二彩比年雖獲豐穰尚乏儲積而小人無慮不圖久
長嫁娶送終紛華靡麗至有走卒奴婢被綺縠著珠
璣京師尚若斯何以示四遠設張法禁懇惻分明而
有司惰任訖不奉行秋節既立鷙鳥將用且復重申
以觀后效
桓帝永興二年以地震詔中外務存儉約
按后漢書桓帝本紀永興二年二月癸卯京師地震
詔曰比者星辰繆越坤靈震動災異之降必不空發
敕己修政庶望有補其輿服制度有逾侈長飾者皆
宜損省郡縣務存儉約申明舊令如永平故事
晉
武帝泰始元年詔崇儉約
按晉書武帝本紀泰始元年十二月戊辰下詔大弘
儉約出御府珠玉玩好之物頒賜王公以下各有差
泰始二年遣官循省風俗
按晉書武帝本紀泰始二年春正月景戌遣兼侍中
侯史光等持節四方循省風俗
泰始八年二月乙亥禁雕文綺組非法之物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簡文帝咸安二年詔省華飾煩費之用以勵風俗
按晉書簡文帝本紀咸安二年三月丁酉詔曰朕居
阿衡三世不能濟彼時雍乃至海西失德殆傾皇祚
賴宗祖靈祇之德皇太后淑體應期藩輔忠賢百官
戮力用能蕩氛霧于昊蒼耀晨輝于宇宙遂以眇身
托于王公之上思賴群賢以弼其闕夫敦本息末抑
絕華競使清濁異流能否殊貫官無囗政士無謗讟
不有懲勸則德禮焉施且強冠未殄勞役未息自非
軍國崇祀之要其華飾煩費之用皆省之
宋
后廢帝元徽元年詔民各安鄉土以厚風俗
按宋書后廢帝本紀元徽元年八月辛亥詔曰分方
正俗著自虞冊川谷異制煥乎姬典故井遂有辨閭
伍無雜用能七教克宣八政斯序雖綿代殊軌沿革
異儀或民懷遷俗或國尚興徙漢陽列燕代之豪關
西熾齊楚之族并通籍新邑即居成舊洎金行委御
禮樂南移中州黎庶襁負揚越重武造運道一閎區
貽長世之規申土斷之制而夷險相因盈晦遞襲歲
饉雕流戎役惰散違鄉寓境漸至繁積宜式遵鴻軌
以為永憲庶阜俗昌民反風定保夷胥山之險澄瀚
海之波括河圖于九服振玉軔于五都矣
元徽三年詔崇儉素以率民俗
按宋書后廢帝本紀三年閏三月戊戌詔曰頃民俗
滋弊國度未殷歲時屢騫編戶不給且邊虞尚警徭
費彌繁永言夕惕寢興增疚思弘豐耗之制以惇約
素之風庶偫蓄拯民以康治道大官珍膳御府麗服
諸所供擬一皆減撤可詳為其格務從簡衷
順帝升明元年詔罷工麗雕鐫傷風毀治之物
按宋書順帝本紀升明元年七月丙申詔曰露臺息
構義光漢德雉裘焚制事隆晉道故以檢奢軌化敦
儉馭俗頃甸服未靜師旅連年委蓄屢空勞敝莫偃
而丹雘之飾糜耗難訾寶賂之費征賦靡計今車服
儀制實宜約損使徽章有序勿得侈溢可罷省御府
二署凡工麗雕鐫傷風毀治一皆禁斷庶永昭憲則
弘茲始政
南齊
明帝建武二年詔禁奢侈以厚風俗
按南齊書明帝本紀建武二年冬十月丁卯詔曰軌
世去奢事殷哲后訓物以儉理鏡前王朕屬流弊之
末襲澆浮之季雖恭己弘化刻意隆平而禮讓未興
侈華猶競永覽元風兢言集愧思所以還淳改俗反
古移民可罷東田毀興光樓并詔水衡量省御乘
和帝中興二年建安郡公蕭衍下令勵俗
按南齊書和帝本紀不載 按梁書武帝本紀中興
元年十二月詔封高祖建安郡公二年正月高祖下
令曰夫在上化下草偃風從世之澆淳恒由此作自
永元失德書契未紀窮兇極悖焉可勝言既而璇室
外構傾宮內積奇技異服殫所未見上慢下暴淫侈
競馳國命朝權盡移近習并甲第康衢漸臺廣室長
袖低昂等和戎之賜珍羞百品同伐冰之家愚人因
之浸以成俗驕艷競爽夸麗相高至乃市井之家貂
狐在御工商之子緹繡是襲日入之次夜分未反昧
爽之朝期之清旦圣明肇運勵精惟始雖曰纘戎殆
同創革且淫費之后繼以興師巨橋鹿臺雕罄不一
孤忝荷大寵務在澄清思所以仰述皇朝大帛之旨
俯厲微躬鹿裘之義解而更張斫雕為樸自非可以
奉粢盛修紱冕習禮樂之容繕甲兵之備此外眾費
一皆禁絕御府中署量宜罷省掖庭備御妾之數大
享絕鄭衛之音其中有可以率先卿士準的甿庶菲
食薄衣請自孤始加群才并軌九官咸事若能人務
退食競存約己移風易俗庶囗月有成昔毛玠在朝
士大夫不敢靡衣偷食魏武嘆曰孤之法不如毛尚
書孤雖德謝往賢任重先達實望多士得其此心外
可詳為條格
陳
文帝天嘉元年詔敦儉素以勵風俗
按陳書文帝本紀天嘉元年八月戊子詔曰污囗土
鼓誠則難追畫卵雕薪或可易革梁氏末運奢麗已
甚囗豢厭于胥吏歌鍾列于管庫牛木被朱丹之采
車馬飾金玉之珍逐欲澆流遷訛遂遠朕自諸生頗
為內足而家敦樸素室靡浮華觀覽時俗常所扼腕
今妄假時乘臨馭區極屬當淪季思聞治道菲食卑
宮自安儉陋俾茲薄俗獲反淳風維雕鏤淫飾非兵
器及國容所須金銀珠玉衣服雜玩悉皆禁斷
宣帝太建十四年后主即位詔嚴僭奢及左道之禁
按陳書后主本紀太建十四年正月丁巳即皇帝位
夏四月庚子詔曰朕臨御區宇撫育黔方欲康濟
澆薄蠲省繁費奢僭乖衷實宜防斷應鏤金銀薄及
庶物化生土木人彩花之屬及布帛幅尺短狹輕囗
者并傷財廢業尤成蠹患又僧尼道士挾邪左道不
依經律民閑淫祠祆書諸珍怪事詳為條制并皆禁
絕
北周
武帝保定二年詔省供御以率儉約
按周書武帝本紀保定二年十月戊戌詔曰樹之元
首君臨海內本乎宣明教化亭毒黔黎豈唯尊貴其
身侈富其位是以唐堯囗葛之衣粗糲之食尚臨汾
陽而永嘆登姑射而興想況無圣人之德而嗜欲過
之何以克厭眾心處于尊位朕甚恧焉今巨寇未平
軍戎費廣百姓空虛與誰為足凡是供朕衣服飲食
四時所須爰及宮內調度朕今手自減削縱不得頓
行古人之道豈曰全無庶幾凡爾百司安得不思省
約勖朕不逮者哉
建德六年詔崇節儉以革民俗
按周書武帝本紀建德六年正月辛丑詔曰偽齊叛
渙竊有漳濱世縱淫風事窮雕飾或穿池運石為山
學海或層臺累構概日凌云以暴亂之心極奢侈之
事有一于此未或弗亡朕菲食薄衣以弘風教追念
生民之費尚想力役之勞方當易茲弊俗率歸節儉
其東山南園及三臺可并毀撤瓦木諸物凡入用者
盡賜下民山園之田各還本主
唐
高祖武德九年太宗即位詔革猜忌之俗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大唐新語武德九年十
一月太宗始躬親政事詔曰有隋御宇政刻刑煩上
懷猜阻下無誠信致使朋友游好慶吊不通卿士聯
官請問斯絕自今已后宜革前弊庶上下交泰品物
咸通布告天下使知朕意由是風俗一變澆漓頓革
矣
太宗貞觀八年遣使觀省風俗
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八年正月壬寅遣使循省天
下
按舊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八年正月壬寅命尚書右
仆射李靖特進蕭瑀楊恭仁禮部尚書王珪御史大
夫韋挺鄜州大都督府長史皇甫無逸揚州大都督
府長史李襲譽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張亮涼州大都
督李大亮右領軍大將軍竇誕太子左庶子杜正倫
綿州刺史劉德威黃門侍郎趙弘智使于四方觀省
風俗
代宗廣德二年詔禁侈俗
按唐書代宗本紀廣德二年四月甲午禁鈿作珠翠
按冊府元龜代宗廣德二年二月乙亥南郊禮畢敕
曰朕思素儉敦以淳風必約嚴章以齊侈俗其珠玉
器玩寶鈿雜繡等一切禁斷
大歷六年詔禁淫巧之物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代宗本紀大歷
六年夏四月戊寅詔纂組文繡止害女紅今師旅未
息黎元空虛豈可使淫巧之風有虧常制其綾綿花
文所織盤龍對鳳麒麟獅子天馬辟邪孔雀仙鶴芝
草萬字雙勝透背及大綿竭鑿六破已上并宜禁
斷其長行高麗白綿大小花綾錦任依舊例織造有
司明行曉諭
文宗太和四年詔禁奢靡之俗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文宗本紀太和
四年夏四月壬戌詔曰儉以足用令出惟行著在前
經斯為理本朕自臨四海愍元元之久困日昃忘食
宵興疚懷雖絕文繡之飾尚愧茅茨之儉亦諭卿士
形于詔條如聞積習流弊余風未革車服第室相高
以華靡之制資用貨寶固啟于貪冒之源有司不禁
侈俗滋扇蓋朕教導之未敷使兆庶昧于恥尚也其
何以足用行令臻于致理歟永念慚嘆迨茲申敕自
今內外班列職位之士各務素樸弘茲國風有僭差
尤甚者御史糾上主者宣示中外咸知朕意焉文宗
承長慶寶歷奢靡之風銳意懲革躬行儉素以率厲
之
遼
圣宗統和九年秋七月乙巳詔禁奢侈
按遼史圣宗本紀云云
宋
真宗咸平四年遣使廉察風俗
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四年八月丁卯遣使巴蜀廉
察風俗
哲宗元佑元年詔正風俗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佑元年六月甲寅詔正風俗修
紀綱勿理隱疵細故
光宗紹熙三年詔戒飭風俗
按宋史光宗本紀紹熙三年六月辛丑朔下詔戒飭
風俗禁民奢侈與士為文浮靡吏茍且飾偽者
寧宗嘉泰元年詔禁風俗奢侈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泰元年夏四月辛卯詔以風俗
侈靡災后官軍營造務遵法制內出銷金鋪翠焚之
通衢禁民無或服用
金
章宗明昌元年詔定制度以勵風俗
按金史章宗本紀明昌元年八月戊戌上諭宰臣曰
何以使民棄末而務本以廣儲蓄令集百官議戶部
尚書鄧儼等曰今風俗侈靡宜定制度辨上下使服
用居室各有差等抑昏喪過度之禮禁追逐無名之
費用度有節蓄積自廣矣右丞履參知政事守貞謚
曰凡人之情見美則愿若不節以制度將見奢侈無
極費用過多民之貧乏殆由此致方今承平之際正
宜講究此事為經久法上是履議
泰和元年禁風俗奢僭
按金史章宗本紀泰和六年敕尚書省舉行風俗奢
侈之禁
衛紹王大安元年十月己卯詔戒厲風俗
按金史衛紹王本紀云云
明
太祖洪武元年禁民喪葬宴樂以厚風俗
按大政紀洪武元年十二月辛未御史高原侃言京
師人民猶習元氏舊俗凡有喪葬設宴會親友作樂
娛尸惟較酒殽厚薄無哀戚之情流俗之壞至此非
所以為治且京師天下之本萬民之所取則者一事
非禮則海內之人轉相視效弊可勝言況送終禮之
大者不可不謹乞禁止以厚風俗上是其言
憲宗成化六年禁風俗奢侈
按大政紀成化六年十二月戶部都給事中王弘等
上言近來京城內外風俗奢侈服食僭用無度酒席
皆簇盤民之困窮由此在京射利之徒屠宗順等數
家販賣寶石至以進獻為名或邀取官職或倍獲價
利囗國病民莫甚于此乞嚴加禁革及將宗順等倍
價賣過寶石銀兩追征入官給發賑濟刑部尚書陸
瑜上議以為弘等所言深切時弊請逮宗順等數人
治罪追價利以充賑濟詔宗順等姑置不問備榜申
明禁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