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藝文一
圣
藝附
為納言姚等謝敕賜飛白書表 唐李嶠
臣等言今月十一日侍宴蒙恩作飛白書題臣等
名字垂賜跪承寶貺仰戴瓊文如披七曜之圖似發
五神之檢九霄靈澤與垂露而同沾千載嘉祥共回
鸞而并集冠六文而首出掩八體而孤騫眇乎若游
霧之拂春林靄乎似輕云之上秋漢頡皇之始模蟲
篆未足多奇劉后之嘗學史書孰云能擬固已工逾
懸帳妙盡刻符鍾繇竭力而難比伯英絕筋而不逮
則知乃神乃圣包眾智而同歸多藝多材總群方而
兼善諒天機之獨運豈凡識之能窺臣等才埒瓶筲
任叨衡石器滿之誡每切于愚心棟隆之吉實囗于
明代而大慈曲獎圣造不遺厚祿尊官既殫恩而極
寵良辰美景又蒙歡而接宴慶方行而未已澤未溥
而先加殊恩與骨肉等深縟禮共衣冠相絕今復親
侍御筵特流宸翰嬴氏之魂游天上未比超升闞生
之名在日中詎方遐邈昔者韓棱深博肇蒙于署劍
田鳳名流僅聞于題柱未有芝英草圣近縟于彩箋
合璧連珠俯光于掌握在臣叨忝獨冠古今方且示
彼記言傳諸貽訓表一人之殊寵留百代之榮觀手
舞足蹈徒申踴躍之心摩頂至踵豈答生成之施無
任欣戴之至謹詣闕奉表陳謝以聞
仁宗御飛白記 宋歐陽修
治平四年夏五月余將赴亳假道于汝陰因得閱書
于子履之室而云章爛然輝映日月為之正冠肅容
再拜而后敢仰視蓋仁宗皇帝之御飛白也曰此寶
文閣之所藏也胡為于子之室乎子履曰曩者天子
宴從臣于群玉而賜以飛白余幸得與賜焉余窮于
世久矣少不悅于時人流離竄斥十有余年而得不
老死江湖之上者蓋以遭時清明天子向學樂育天
下之材而不遺一介之賤使得與群賢并游于儒學
之館而天下無事歲時豐登民物安樂天子優游清
閑不邇聲色方與群臣從容于翰墨之娛而余于斯
時竊獲此賜非惟一介之臣之榮遇亦朝廷一時之
盛事也子其為我志之余曰仁宗之德澤涵濡于萬
物者四十余年雖田夫野老之無知猶能悲歌思慕
千壟畝之間而況儒臣學士得望清光蒙恩寵登金
門而上玉堂者乎于是相與泫然流涕而書之夫玉
韞石而珠藏淵其光氣常見于外也故山輝而白虹
水變而五色者至寶之所在也今賜書之藏于子室
也吾知將有望氣言榮光起而燭天者必賜書之所
在也
謝賜御書詩表 蘇軾
臣軾言今月十五日賜宴東宮伏蒙圣恩賜臣御書
詩一首者玉斝金尊霈若云天之澤寶章宸翰煥乎
奎壁之文喜溢心顏光生懷袖伏念臣猥緣末技獲
玷清流早歲數奇已老江湖之上余生何幸得依日
月之光入侍燕閑與聞講學卒桓榮之業因人而成
登劉洎之囗則臣豈敢夫何珍賜亦及微軀此蓋伏
遇皇帝陛下道本生知才惟天縱文不數于游夏書
已逼于鍾王心慕手追陋文皇之曲學筆縱字大笑
宋武之未工知臣遭遇之難欲以顯榮其老鏤之金
石庶傳玩于人人付與子孫俾輸忠于世世
仁宗飛白御書記 前人
問世之治亂必觀其人問人之賢不肖必以世考之
孟子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
也合抱之木不生于步仞之丘千金之子不出于三
家之市臣嘗逮事仁宗皇帝其愚不足以測知圣德
之所至獨私竊覽觀四十余年之間左右前后之人
其大者固已光明囗偉深厚雄杰不可窺較而其小
者猶能敦樸愷悌靖恭持重號稱長者當是之時天
人和同上下歡心才智不用而道德有余功業難名
而福祿無窮升遐以來十有二年若臣若子罔有內
外下至深山窮谷老婦稚子外薄四海裔夷君長見
當時之人聞當時之事未有不流涕稽首者也此豈
獨上之澤與凡在庭者與有力焉太子少傅安簡王
公諱舉正臣不及見其人矣而識其為人其流風遺
俗可得而稱者以世考之也熙寧六年冬以事至姑
蘇其子誨出慶歷中所賜公端敏二字飛白筆一以
示臣且謂臣紀之將刻石而傳諸世臣官在太常職
在太史于法得書且以為抱烏號之弓不若藏此筆
保曲阜之履不若傳此書考追蠡以論音聲不若推
點畫以究觀其所用之意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
褒貶以想見其所與之人或藏于名山或流于四方
凡所見者皆當聳然而作如望旄頭之塵而聽屬車
之音相與勉為忠厚而恥為浮薄或由此夫
題太宗皇帝御書 黃庭堅
熙陵以武定四方載櫜弓矢文治之余垂意翰墨妙
盡八法當時士大夫皆親承指畫嘗稱獎忠懿王筆
法入神品中外書學不能出其右仰觀英鑒大不可
誣
仁宗皇帝御書記 前人
臣某元佑中待罪太史氏竊觀金匱石室之書論載
仁宗皇帝在位四十有二年幼小遂生至于耆老安
樂田里不憂不懼百姓皆如芻狗無謝生之心又言
上天德純粹無聲色畋游之好平居時御筆墨尢喜
飛白書一書之成左右扶持爭先乞去稍稍散落人
間慶云景星光被萬物士大夫家或得只字片楮相
與傳玩比于河圖洛書敬愛所在如臨父母此豈與
周人思召伯愛其甘棠同年而語哉恭惟昭陵復土
垂四十年至今父老言之未嘗不霣涕后生聞說前
朝事無不踴躍恨不身當其時嗚呼可謂有德君子
者耶竊嘗深求太平之源而仁祖在位時未嘗出奇
變古垂衣拱手以天下之公是公非進退大臣而百
官修職四裔承風臣亦不能識其所以然故秘閣校
理臣張公裕所藏書其子臣浩以示臣臣冒昧論著
如此譽天地之高厚贊日月之光華臣自知其不能
也
仁宗御書后序 陳師道
人皆有所好其上勝之其次任之其下蘊崇之也惟
至人無好有所好者同于人也神文圣武皇帝其好
之與人同其勝之與人異同以為德異以為法邇聲
色而欲不勝理寶珠玉而利不勝義時游田而逸不
勝度故其在位四十余年而四方百物無所損益顧
好飛白書明窗凈幾時一為之以侈其好于是將相
宗戚家有藏焉臣不知書不能頌其美而竊有所嘆
也凡藝不滯古則徇今滯古則舍己而就規矩徇今
則略法而逐世好故其弊君臣爭名而禍亂從之臣
竊窺觀皇帝會法而忘世會理而忘法故工拙偏正
不足論也所謂有其道而進于技者王者之于藝蓋
如此彭城王氏世為貴將故其家有傳焉其從孫萬
壽主簿臣有基以皇帝所書六大字以示臣臣蓋望
而知也臣不知書然望而知之者臣以理得之也臣
惟皇帝卻天下之好而留神翰墨乃帝者之懿德來
世之偉聞而臣實懼焉臣聞故老言當斯之時二府
百吏內宗外姻下逮近習莫不好書夫士大夫阿主
之好而為書未害于政而臣懼小人因書以進也故
君子于其好又有慎焉臣惟皇帝之知此故世無其
傳而臣之愚不得不懼也
徽宗雪江歸棹圖記 蔡京
臣伏觀御制雪江歸棹水遠無波天長一色群山皎
潔行客蕭條鼓棹中流片帆天際雪江歸棹之意盡
矣天地四時之氣不同萬物生天地間隨氣所運炎
涼晦明生息榮枯飛走蠢動變化無方莫之能窮皇
帝陛下以丹青妙色備四時之景色究萬物之情態
于四圖之內蓋神智與造化等也大觀庚寅春朔太
師楚國公致仕臣京謹記
仁宗飛白書序 文同
仁宗皇帝飛白書乃圣人不可窮之大藝而無所擬
之絕學者也法傳之于天義授之于神淵情睿思下
寓豪墨揮灑變動函負藏蓄齊陰陽之功合造化之
巧宜乎世人莫得窺其至精極妙之端涯者已若夫
皇居奧瑑貴室珍列有容摹肖時亦飄墮其能于此
以幸而獲之者自將別為秘囗盡略他玩流畀后嗣
傳于無極而況密繇嚴從躬被寵錫將宜何如以奉
其休榮者哉嘉佑七年冬十二月戊申帝召侍臣二
十有八人觀書于龍圖天章閣又幸寶文閣是日上
親御寶跗縱寫華楮貂珰遞薦簪笏環視云飛霧散
之狀龍蟠鳳矯之勢震聳驚眩流動眾目既而遂命
以書分賜左右太子賓客掌公禹錫時預此集乃蒙
帝子之殊渥焉懷歸有光展對猶濕觀其點分璽角
下壓秦寶畫立圭植高掩周瑞仰惟祥符之書氏陽
之詔始可相與配其瑰麗而并其崇嚴者歟熙寧五
年十月其孫文紀為陵州貴平縣令襲衍復櫝載以
臨治愿將刊鏤布示于遠謀奉堅琰留置佛廟見求
短引以著其下懿哉侈君之賜揚祖之美乃文紀為
人子之道于是乎至矣故為題此初八日謹序
高宗賜趙延康御書跋 陸游
右知金壇縣趙君師錄高宗賜其大父延康公書
及延康移偽楚書共為一編以示史官陸某某曰延
康在宣和靖康間聲望風采震曜一時及守宛丘百
戰御狂寇卒全其城視唐代張巡許遠顏真卿皆過
之來朝行在高皇蓋欲以左轄命之議者謂宗室輔
政非故事遂止方公之南徙也謝表有云臣本支百
世侍從三朝又云堅壁以保近畿慨前功之俱廢登
壇而陪盛禮懷曩遇以自憐讀者悲之某又嘗于公
從孫師嚴有翼家見公建炎奏議稿一編皆人所至
難言不知此稿皆在鑒堂集中否或可訪于有翼院
中以補逸遺敢并以告嘉泰癸亥歲三月丙申臣某
謹識
高宗御書跋 前人
臣某少時與胡尚書之子杞同學于云門山中見高
皇帝賜尚書御題扇曰文物多師古朝廷半老儒蓋
黃體也與此手詔絕相類后數年蒙收召得面天顏
距今四十四年矣伏讀霣涕不知所云嘉泰癸亥五
月一日史官臣陸某謹題
宋徽宗摹唐人明皇訓子圖題跋
元趙孟俯
宣和帝手摹唐明皇訓子圖設色不甚深而人物古
雅筆意精巧圖中隱幾而坐者天顏肅穆目力注視
奕奕有生氣童子媚好靜秀展卷畏篤一武將拱立
豐下而謹若不敢肆者然可想其搴旗殺將之力余
一侍童一介士皆各得其意風神態度可與顧陸爭
衡真英筆也后跋亦出手書所謂瘦金體天骨遒美
逸趣藹然細玩之信不在李重光下誠足珍矣元貞
四年八月既望吳興趙孟俯書
宋徽宗紅欄鸂鶒圖題跋 明王世貞
宣和帝游后苑龍翔池見雙鸂翹足紅欄之上因
戲為此圖設色不甚深而目睛羽文駢棲自得之狀
描寫都盡復作數百言敘其事書真所謂瘦金體乍
看不得佳結法亦時時露疏雅而天骨遒美逸趣藹
然于細玩得之信不在李重光下也按鄧公壽畫繼
稱宣和五年賜宰臣以下燕瓊林侍從皆預酒半遣
中使持大杯宣勸因以此圖示群臣靡不環立聳嘆
稱服神妙然則當其時帝固自寶愛之若此而四百
余年后乃入吾手為游目助不大幸邪
宋徽宗畫水圖題跋 王登
宋徽廟長于繪畫圣藝天縱余嘗見其所作花鳥無
慮數十而山水則僅見溪山雪霽圖在故太傅朱公
家嘆其絕妙此卷畫水全作平波無一筆濺瀑而汪
溏漾瀚有咫尺千里之勢信乎卓犖不群奇之又奇
者矣溪山卷有米南宮長歌此圖亦南宮跋二卷可
當太白殘月皆生平快觀者也卷首有奎章后有天
歷二印蓋元文宗好古置奎章閣以虞集為學士柯
九思為博士鑒定書畫一時所藏號稱武庫此卷出
自尚方無疑天歷者文宗所紀年也萬歷癸未秋仲
十又一日太原王登敬書
宋徽宗竹禽卷題跋 項元汴
徽宗萬機之暇雅好書畫興學校藝如取士法丹青
卷軸真天縱之妙有晉唐逸韻尢善墨花叢密處微
露白道自家成趣不履襲古人軌轍極注思花鳥點
睛每用墨黑漆隱然豆許高出縑素間幾欲飛動畫
中押字天水及宣和政和小璽或用瓢印蟲魚篆文
汴也重購得此竹禽圖展玩不忍釋手為其有生氣
也墨林主人項元汴謹題
宋徽宗雪江歸棹圖題跋 董其昌
宣和主人寫生花鳥時出殿上捉刀雖著瘦金小璽
真贗相錯十不一真至于山水惟見此卷觀其行筆
布置所謂云峰石色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
者是右丞本色宋時安得其匹也余妄意當時天府
收貯維畫尚伙或徽廟借名而楚公曲筆君臣間自
相唱和而翰墨一段簸弄未可知耳王元美兄弟藏
為世寶雖權相跡之不得季白得之若過溪上吳氏
出右丞雪霽長卷相質便知余言不謬二卷足稱雌
雄雙劍瑞生莫生嗔妒否戊午夏五董其昌題
文華殿御書頌 支大綸
粵茲元黃昉判七政羅錯斷鰲補石穹規載廓巢風
永頹羲埃綿邈惟彼陶唐有此冀方虞舜入禪并曜
重光睦族徽典之紀之綱既緝玉帛爰同律歷惟時
惟幾聿修厥德禹乃嗣興敬承弗忒湯纘禹祀肇修
人紀風愆永戒奄甸疆理周王代之如矢如砥三壤
經國九疇敘倫周禮周官郁郁其文條分縷析典則
斯存昭茲遐躅爛焉汗竹浹深極高民熙物育吁謨
懿范永植君鵠于鑠我皇侔德昊蒼睿思忡忡昧爽
靡遑躋唐埒虞肩夏踵殷鑒于有周乃武乃文黼座
高敞璇臺迥矗鳳藻云回龍章電燭法言在御載留
神矚稽古立則日干日惕左右天經張弛民極覆之
幬之無怠無斁寶綸輝映干度永正勉勉我皇四方
其靖保我奉符式昭靈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