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紀事(1)

藝附

墨藪太昊庖犧氏獲景龍之瑞始作龍書

炎帝神農氏因上黨羊頭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

書用頒行時令

黃帝時卿云常見郁郁紛紛作云書

云笈七簽黃帝服齋中宮有大鳥銜圖體備五色三

文成字又至翠媯之泉有黃龍負圖而出于河其圖

五色畢具白圖蘭葉而朱文帝令侍臣寫之以示天

下曰河圖書帝既得龍鳳之圖書倉頡之文即制文

章始代結繩之政以作書契

黃帝嘗以金鑄器皆有名題上古之字也

黃帝以四岳皆有佐命之山乃命潛山為衡岳之副

帝乃造山躬寫形象以為五岳真形之圖

墨藪少昊金天氏以鳥紀官作鸞鳳書文章衣服取

以為象

書序孔壁得科斗文字書始云高陽氏作

金壺記高陽氏狀科斗之形作科斗書亦曰篆文

墨藪高辛氏以人紀事象仙人形作人書車服書器

皆為之

陶唐氏因軒轅靈龜負圖作龜書

夏后氏作鍾鼎書以鍾鼎形為象也

法帖神品目衡山岣嶁峰神禹治水碑在長沙凡七

十七字小孤山禹刻在揚子江中廬山洞中禹刻在

廬山上霄峰七十二字僅有鴻荒漾六字可辨

陽明洞禹書淳化閣帖禹書十二字

夏禹書石壁篆文在平江縣昌江山

古今篆隸周武王因丹烏入室作鳥書又因白魚之

慶作魚書

壇山石刻記贊皇縣壇山上有周穆王石刻四字曰

吉日癸巳筆力遒勁有劍拔弩張之狀

金石錄吉日癸巳四字世傳周穆王書按穆王時所

用皆古文科斗書此字筆畫反類小篆文

漢書盧綰傳高祖綰同日生及高祖綰壯學書相愛

墨藪漢武代有靈芝三莖植于殿前遂歌芝房之曲

因述為靈芝書又名英芝

武帝有鼎小篆汾陰得鼎而作也

漢書元帝本紀贊元帝多材藝善史書鼓琴瑟吹洞

簫自度曲被歌聲分刌節度窮極幼眇

應劭曰史

書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大篆

蔡希綜法書論光武手賜萬國者皆一札十行細書

成文

畫史會要后漢明帝雅好圖畫別立畫室又創立鴻

都學以積奇藝詔博洽之士班固賈逵取諸經史事

命上方畫工圖畫謂之畫贊

后漢書安帝本紀安帝年十歲好學史書和帝常稱

之數見禁中

法書要錄章草本漢章帝書也今淳化官帖有海咸

河淡其書為后世章草宗

魏志文帝本紀注典論帝自敘曰余年五歲上以世

方擾亂教余學射六歲知射又教余騎馬八歲能騎

射以時之多故每征余常從建安初上南征荊州至

宛張繡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從兄安民遇害

時余年十歲乘馬得脫夫文武之道各隨時而用生

于中平之季長于戎旅之間是以少好弓馬于今不

衰逐禽輒十里馳射常百步日多體健心每不厭建

安十年始定冀州濊貊貢良弓燕代獻名馬時歲之

暮春勾芒司節和風扇物弓燥手柔草淺獸肥與族

兄子丹獵于鄴西終日手獲獐鹿九雉兔三十后軍

南征次曲蠡尚書令荀彧奉使犒軍見余談論之末

彧言聞君善左右射此實難能余言執事未睹夫項

發口縱俯馬蹄而仰月支也彧喜笑曰乃爾余曰埒

有常徑的有常所雖每發輒中非至妙也若馳平原

赴豐草要狡獸截輕禽使弓不虛彎所中必洞斯則

妙矣時軍祭酒張京在坐顧彧拊手曰善余又學擊

劍閱師多矣四方之法各異唯京師為善桓靈之間

有虎賁王越善斯術稱于京師河南史阿言昔與越

游具得其法余從阿學之精熟嘗與劉勛鄧展等共

飲宿聞展善有手臂曉五兵又稱其能空手入白刃

余與論劍良久謂言將軍法非也余顧嘗好之又得

善術因求與余對時酒酣耳熱方食芊蔗便以為杖

下殿數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求更為之

余言吾法急屬難相中面故齊臂耳展言愿復一交

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偽深進展果尋前余卻

腳鄛正截其顙坐中驚視余還坐笑曰昔陽慶使淳

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術今余亦愿鄧將軍捐棄

故技更受要道也一坐盡歡夫事不可自謂己長余

少曉持復自謂無對俗名雙戟為坐鐵室鑲楯為蔽

木戶后從陳國袁敏學以單攻復每為若神對家不

知所出先曰若逢敏于狹路直決耳余于他戲弄之

事少所喜唯彈棋略盡其巧少為之賦昔京師先工

有馬合鄉侯東方安世張公子常恨不得與彼數子

者對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

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

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余是以少誦詩論及長而

備歷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

博物志文帝善彈棋能用手巾角時有一書生又能

低頭以所冠著葛巾角撇棋

胡沖吳歷文帝以素書所著典論及詩賦餉孫權又

以紙寫一通與張昭

歷代名畫記少帝曹髦幼好學善書畫初封高貴鄉

公后即帝位曹髦之跡獨高魏代有祖二疏圖盜

圖黃河流勢新豐放雞犬圖傳于代又有于陵子黔

婁夫妻圖

宣和書譜晉武帝喜作字于草書尤工落筆雄健挾

英勇之氣毅然為一代祖

晉書杜預傳預啟請伐吳之期帝報待明年方欲大

舉預表陳至計時帝與中書令張華圍囗而預表適

至華推枰斂手曰陛下圣明神武朝野清晏國富兵

強號令如一吳主荒淫驕虐誅殺賢能當今討之可

不勞而定帝乃許之

語林王武子與武帝圍棋孫皓在側武子問孫歸命

何以好剝人面皮皓曰見無禮于君者則剝之武子

乃舉棋局下

述書賦元帝豪翰英異用筆可觀

今見潛潤正書

七行

晉書明帝本紀明帝幼而聰哲為元帝所寵異雅好

文辭又習武藝

按張彥昭云善

書畫最善畫佛像

蔡謨傳彭城王纮上言樂賢堂有先帝手畫佛像經

歷寇難而此堂猶存宜敕作頌

歷代名畫記明帝幼有對日之奇及長善書畫有識

明帝有豳詩七月圖毛詩圖二列女二史記列女圖

二雜鳥獸五游清池圖息徒蘭圃圖雜畏鳥圖洛神

賦圖游獵圖雜禽獸圖東王公西王母圖洛中貴戚

圖穆王宴瑤池圖漢武回中圖瀛洲神圖人物風土

圖傳于代又畫列女禹會涂山殷湯伐桀圖

清河書畫舫明帝畫本師王廙而沈著過之

宋忠僖家畫本以穆天子燕瑤池圖為第一神品上

上系晉明帝真筆

述書賦成帝草勁力外爽古風內含

今見草批謝

草張澄啟七行

述書賦注康帝今見行書批答劉訥啟七行

法帖釋文淳化法帖有哀帝行書四行

淳化法帖有簡文帝行書六行

述書賦孝武不規不矩氣有余高體無所主

今見

行書一紙

宋書劉穆之傳武帝書素拙穆之曰公但縱筆為大

字一字徑尺無嫌大既足有所包其勢亦偉帝從之

一紙不過六七字便滿

南史宋少帝本紀少帝膂力絕人善騎射解音律

法書要錄宋文帝善隸書次及行草規模大令自謂

不減于師

書斷文帝隸書入妙行草入能

南史宋孝武帝本紀孝武帝少機囗才藻甚美長于

騎射

述書賦注孝武帝今見正書啟十行又行書四紙

書法要錄虞龢論書表云陛下爰凝睿思淹留草法

擬效漸妍賞析彌妙字之美惡書之真偽剖判體趣

窮微入神

按此謂

宋明帝

南史齊高帝本紀高帝工草隸書奕棋第二品雖經

夷險不廢素業

法書要錄齊高帝善草書篤好不已祖述子敬稍乏

風骨嘗與王僧虔賭書書畢曰誰為第一對曰臣書

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帝笑曰卿可謂善自謀

矣然太祖與簡穆賭書亦猶雞之搏貍稍不自知量

力也

集事淵海齊高帝性寬大嘗與直閣將軍周覆給事

中褚思莊共棋累局不倦覆乃抑上手不許易行其

弘厚如此

書史會要武帝工行草嘗睹落英茂木作瑞華書為

辭紀之

南史齊廢帝本紀郁林王好隸書武帝特所鐘愛敕

皇孫手書不得妄出以貴之

梁書武帝本紀帝六藝備閑棋登逸品草隸尺牘騎

射弓馬莫不奇妙

陳慶之傳慶之字子云義興國山人也幼而隨從高

祖高祖性好棋每從夜達旦不輟等輩皆倦寐惟慶

之不寢聞呼即至甚見親賞

劉孝綽傳高祖雅好蟲篆

南史柳惲傳梁武帝好奕棋使惲品定棋譜登格者

二百七十八人第其優劣為棋品三卷惲為第二焉

法書要錄梁武帝好草書狀貌亦古乏于筋骨既無

奇姿異態有減于齊高矣

述書賦注簡文帝今見正書四紙并寫禪師碑文及

行書四行

南史梁元帝本紀元帝工書善畫自圖宣尼像為之

贊而書之時人謂之三絕

梁宗室傳臨川王宏子正信常執白團扇湘東王取

題八字銘

唐詩紀事梁元帝為湘東王時好學著書常紀忠臣

義士及文章之美者筆有三品或以金銀雕飾或用

斑竹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書之德行清粹者用銀

管書之文章贍麗者以斑竹管書之

金樓子梁元帝畫職貢圖外國酋渠諸番土俗本末

仍各圖其來貢者之狀

歷代名畫記梁元帝任荊州刺史日畫番客入朝圖

武帝極稱善又有游春苑白麻紙圖鹿圖師利圖鶼

鶴陂澤圖芙蓉醮鼎圖并有題印傳于后

李廌畫

品云所畫粉本魯國而上三十五國皆寫其使者欲

見天下一家要荒種落共來王之職狀貌各不同

王氏畫苑梁元帝撰山水松石格

畫史會要梁元帝嘗畫圣僧武帝親為贊之

書史會要陳武帝涉獵史籍善書

陳文帝留意經史號能書

南史陳宣帝本紀宣帝有勇力善騎射

孫玚傳后主題孫玚銘后四十字遣左戶尚書蔡征

就宅宣敕鐫之

述書賦注后主今見行書一紙

魏書太武帝本紀太武帝始光二年初造新字千余

詔曰篆隸草楷并行于世然經歷久遠傳習多失其

真今制定文字頒下遠近永為楷式

歷代名畫記隋煬帝撰古今藝術圖五十卷既畫其

形又說其事

墨池璅錄張天錫草書韻會有煬帝草書

大業拾遺記煬帝將幸江都命越王侑留守東都宮

女半不隨駕爭泣留帝攀車惜別指血染鞅帝不回

因飛白題二十字留賜宮妓云我夢江都好征遼亦

偶然但留顏色在離別止今年

金石表隋鄭州刺史李淵為子祈疾疏大業二年行

書在鄠縣

述書賦注高祖書師王褒得其妙故有梁朝風格

創業起居注高祖特善書工而且疾真草不拘常體

而草跡韶媚可愛嘗一日注授千許人官更案遇得

好紙走筆若飛食頃而訖得官人等不敢取告符乞

寶神筆之跡遂各分所授官名而去

歷代名畫記唐高祖神武圣哲藝亡不周書畫備能

宣和書譜唐太宗諱世民高祖之次子有隋末首建

大義起太原入長安取天下如運諸掌故史稱除隋

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夫可謂近古之

英主方天下混一四方無虞乃留心翰墨粉飾治具

雅好王羲之字心慕手追出內帑金帛購人間遺墨

得真行草二千二百余紙來上萬機之余不廢摸仿

先是釋智永善羲之書而虞世南師之頗得其體太

宗乃以書師世南世南既亡以褚遂良侍書凡人間

所上羲之帖惟遂良究其真贗故所學尤勝嘗謂朝

臣曰書學小道初非急務時或留心猶勝棄日然亦

未有不學而得者朕少時臨陣料敵以形勢為主今

吾學書亦然又嘗作筆法指意筆意三說以訓學者

蓋所得其在是歟復善飛白一日宴三品以上于元

武門作飛白以賜臣下乘酒爭取以為娛樂置弘文

館選貴游子弟有字性者出禁中所藏書令學焉

海內有善書者亦許遣入館由是十年間翕然向化

一日作真草屏幛以示群臣其筆力遒勁尤為一時

之絕又嘗贊羲之傳痛論字學固亦見其仿囗觀夫

淵源變態出于筆端者信非一日之習所由來遠矣

今御府所藏一十有四正書詔敕行書詔敕道德敕

禊宴詩江叔帖藝韞帖好謙帖真跡帖枇杷子帖魏

仲思改名敕草書九仙門敕晚來敕手敕無為帖

書斷太宗書受之于史陵

武平一徐氏法書記太宗于右軍之書特留眷賞貞

觀初下詔購求殆盡遺逸萬幾之暇備加執玩蘭亭

樂毅尤聞寶重

唐會要貞觀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自為真草

書屏風以示群臣筆力遒勁為一時之絕初募人求

人間書凡真行二百九十紙裝為七十卷草二干紙

裝為八十卷每觀政之暇則臨看之嘗謂宰臣曰凡

諸藝業未有不學而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

精耳今吾臨古人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法

及得骨力而形勢自生耳吾之所為皆先作意是以

果能成也

金壺記太宗為飛白書鸞鳳螭龍四字筆勢驚絕謂

司徒長孫無忌吏部尚書楊師道曰朔旦舊俗必用

衣及物相賀今各賀卿飛白書

金石錄唐晉祠銘溫泉銘貞觀中太宗御制并行書

舊唐書魏征傳貞觀十七年鄭國公太子太師魏征

薨帝親制碑文并為書石

通鑒貞觀十八年四月劉洎上書上飛白答之曰今

聞讜言虛懷以改

唐會要太宗攻羲之書尤善飛白貞觀十八年二月

十七日辛酉召三品以上賜宴于元武門太宗操筆

作飛白書群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競取散騎常侍劉

洎登囗引手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稱洎登囗罪當

死請付法太宗曰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囗

唐書李靖傳靖五代孫芳彥太和中為鳳翔司錄參

軍家故藏高祖太宗賜靖詔書數函上之一曰兵事

節度皆付公吾不從中治也一曰有晝夜視公疾大

老嫗遣來吾欲熟知公起居狀皆太宗手墨他大略

如此

馬周傳太宗嘗以飛白書賜周曰鸞鳳沖霄必假羽

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寓簡唐文皇帝妙于翰墨常病戈法難精乃作戩字

空其右而命虞永興填之以示魏鄭公曰朕學世南

似盡其法鄭公曰天筆所臨萬象不能逃其形非臣

下可擬然惟戩字戈法乃逼真太宗驚嘆

墨莊漫錄潤州蘇氏家書畫甚多書之絕異者有太

宗賜簡易御書

歷代名畫記太宗書畫備能

酉陽雜俎太宗虬須嘗戲張弓掛矢好用四羽大笴

長常箭一膚射洞門闔上

高宗初扶囗將戲弄筆左右試置紙于前乃亂畫滿

紙角邊畫處成草書敕字太宗遽令焚之不許傳外

舊唐書高宗本紀永徽七年夏四月御安福門觀僧

元奘迎御制并書慈恩寺碑文

墨池編高宗雅善真草隸飛白

唐會要龍朔二年四月上自為書與遼東諸將謂許

敬宗曰許圉師嘗自愛書可于朝堂開示圉師見而

驚私謂朝官曰圉師見古跡多矣魏晉以后唯稱二

王然逸少多力而少妍子敬多妍而少力今觀圣跡

兼絕二王鳳翥鸞回實古今書圣

唐書戴胄傳胄無子以兄子至德為后至德干封中

累遷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閱十數年父子繼為

宰相世詫其榮高宗嘗為飛白書賜侍臣賜至德曰

泛洪源俟舟楫郝處俊曰飛九霄假六翮李敬元曰

資啟沃罄丹誠崔知悌曰仗忠節贊皇猷皆見意于

辭云

金石錄唐登封紀號文干封元年高宗撰并行書碑

側正書又小字書

裴漼嵩岳少林寺碑高宗咸亨中御飛白書題金字

波若碑永淳中御札又飛白書一飛字題寺壁

東觀余論宋淳化閣帖第一卷吊江叔帖叔藝韞多

材帖答進枇杷并移營五橋南二帖皆高宗書

舊唐書明崇儼傳潤州棲霞寺是梁處士明山賓故

宅帝特為制碑文親書于石論者榮之

唐書田游巖傳帝營奉天宮田游巖舊宅直宮左詔

不聽毀天子自書榜其門曰隱士田游巖宅

宣和書譜唐則天順圣皇后武氏凜凜英斷考其出

新意持臆說增減前人筆畫自我作古為十九字曰

當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安县| 巴中市| 济源市| 海盐县| 安远县| 饶平县| 德格县| 阳山县| 稻城县| 贵港市| 库车县| 友谊县| 石城县| 江源县| 柘荣县| 蕲春县| 澳门| 武川县| 潢川县| 梅州市| 余姚市| 西华县| 宜宾县| 淄博市| 昭平县| 泾源县| 彰化县| 噶尔县| 宜城市| 龙井市| 永和县| 湖南省| 栾城县| 自贡市| 晋江市| 罗平县| 东宁县| 获嘉县| 汉中市| 洪江市| 贵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