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古今人之論詩者多矣,大要稱說於篇中之詞,而未深求於言中之志,所謂從流下而忘反者也。試觀《三百篇》以暨漢、魏,其所為詩,內達其性情之欲言,而外循乎淺深條理之節,字字有法,言言皆道,所以諷詠而不厭也。余每與同人論詩,耑主此說,以為如是則為詩,不如是即非詩,故曰《固說》。說雖固哉,而畔道離經,從知免矣。

古詩三千,圣人刪為三百,尊之為經。經者,常也,一常而不可變也。後此遂流而為《騷》,為漢、魏五言,為唐人近體。其雜體曰歌,曰行,曰吟,曰曲,曰謠,曰嘆,曰辭。其體雖變,而道未常變也。故欲學為詩者,不可不讀《三百篇》也。其體雖分《風》、《雅》、《頌》,而其感於心而形於言,由淺入深,借賓形主,不過如夫子所云“辭達而已矣”,寧有他哉!至其辭句蘊藉,美刺昭然,所謂溫柔敦厚而不愚者也。

詩有道焉,性情禮義,詩之體也;始終條理,詩之用也。無體不立,無用不行,相為表里,如四時成歲,五官成形,乃天人之常也。茍春行秋令,目居眉上,即為天變人妖矣。為詩而始終條理失倫,用之既乖,體將安託?故成章以達淺深次序之法,不可不講也。

喜怒哀樂,隨心所感,心有邪正,則言有是非。合於禮義者,為得性情之正,於詩為正風正雅;不合禮義者,即非性情之正,於詩為變風變雅。圣人存正以為法,存變以為戒。變雖非禮義之正,而聞者知戒,亦所以要之以正也。故舉全《詩》而蔽之曰“思無邪”。

《風》、《雅》、《頌》其體不同,用于鄉為《風》,用于朝為《雅》,用于廟為《頌》,不待用意而體自別。即如人說話,對妻子是一樣,對父母是一樣,對君公大人是一樣,致詞各別,而體於是乎分矣。

“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參之列國以盡其變,正之以《雅》以大其規,和之以《頌》以要其止”,朱子以為“學詩之大旨”,究非作詩之本義也。作詩本意在“詩言志”內,“辭達而已矣”內,方見得詩本性情。前賢言不及此,所以近人只在言語詞句上用工夫,遂流於膚闊而不真切也。

漢、魏詩質直如說話,而字隨字折,句隨句轉,一意順行以成篇,純是《三百篇》家法,觀“青青河畔草”、“翩翩堂前燕”、“高臺多悲風”諸作可見。晉詩不取達意,而徒騖文詞,堆砌排比,雖多奚為?陶公獨為近古,然較漢、魏氣稍疏,味稍薄,句意間有不完,押韻間有不穩者,然於圣人辭達之旨未遠,故足尚也。

初、盛唐近體詩,昌明博大,盛世之音,然稍覺文勝,故學之易入膚闊。五言亦和平有法,但申說太盡,無言外意。子美近體真樸,得漢、魏之遺。五言古別為一家,佳者可入漢、魏,惟好牽時事入詩,遂有參錯不成章者,不必論也。太白五言,純學《選》體,覺詞多意少,讀之易厭。故李獻吉謂“唐無古詩”,其語近是。而己所為古詩,直是剿襲撏剝,求似皮毛間耳。至于究詩人之本義,唐人之所以異於古者,獻吉烏足知!

七言古一涉鋪敘,便平衍無氣勢。要須一氣開闔,雖旁引及他事別景,而一一與本意暗相關會。如黃河之水,三伏三見,而皆知一脈流轉。如雲中之龍,見一爪一鬣,皆知全身俱在。此體當推少陵第一,如《曹將軍畫馬》、《王郎短歌》諸作,雖太白歛手,高、岑讓步。然時有硬插別事入詩,與本意不相關,遂至散漫不成章,讀者不可不審。

詩有題,所以標明本意,使讀者知其為此事而作也。古人立一題於此,因意標題,以詞達意,後人讀之,雖世代懸隔,以意逆志,皆可知其所感,詩依題行故也。若詩不依題,前言不顧後語,南轅轉赴北轍,非病則狂,聽者奚取?自宋以還,詩家每每墮此,不省古人用意所在,而借口云寄慨在無倫次處。嗚呼!無倫次可以為詩耶?

題目既定,句以成篇,字以成句,五字七字必令意全句中,不可增減,而後謂之完足。近見有句於此,亦可卜度其意之所在,而覺句中少數字而不顯切。又有三五字已盡本意,而強增一二字以趁韻腳,牽率矯強,百丑具見,何以為詩?作者須於一句之中,首尾自相呼應,一篇之中,前後句相呼應,相生相續以成章,然後無背於古而可以傳也。

天地之道,一辟一翕;詩文之道,一開一合。章法次序已定開合,段落猶須勻稱,少則節促,多則脈緩,促與緩皆傷氣,不能盡淋漓激楚之致。觀古歌行妙處,一句趕一句,如高山轉石,欲住不能,以抵歸宿之處乃佳。其法亦無一定,惟斟酌得中為主。其開處有事物與本意相通者,不妨層層開去,只要收處斷得住,一二句掉合本題,自然錯綜離奇,聳人心目。

自有天地以來百千萬年矣,四時百物,方名人語,經沿襲之馀,皆故也。今人刻意求新於字句間,字句間安得有新哉?所謂新,在人心發動處及時中內,人心起滅不停,時景遷流不住,言當前之心,寫當前之景,則前後際自己不同,況人得而同之耶?不同於人則新也。若在字句上求新,一人出之以為創,眾人用之則成套,何新之有哉?《三百篇》能言當下之心,寫當前之景,於無字中生字,無句中生句,所以千古長新也。韓退之云:“唯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退之之文,不過一洗六朝習句,直陳胸中耳,何字是古人不曾用過的?流傳至今,只覺其新,不覺其故,可以悟已。

古人論樂,以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曰漸近自然。唯詩亦然。用字須活,選言須雅,詩成讀之,如天生現成有此一首詩供吾抄出者,則合乎自然矣,烏不佳!

梁武帝同王筠《和太子懺悔》詩押韻,晚唐效之。嚴滄浪以為和韻始於元、白,非也。和韻最害詩,古人唱酬不次韻,後人乃以此斗工,往復有八九和者,疊出既多,遂到牽率鄙俚不成語。原欲見長,反以出丑,而不自知也。

漢五言詩去《三百篇》最近,以直抒胸懷,一意始終,而字圓句穩,相生相續成章。如一人之身五體分明,而氣血周行無間,不事點染而文彩自生也。後人不知大意,專以粉飾字句為詩,故舛錯支離,愈求工而愈無詩矣。風雲月露行而性情禮義隱,可嘆也。至七言詩通首者絕少,其散見於雜言者,雖一句二句,不可不熟玩而吟詠之,以其用字峭緊,為句渾成,矯矯有氣也。若作七言古不學漢人練句,雖湊泊成章,非選輭則板滯矣。唐以為惟杜老得此法。

漢詩《柏梁詩》宜全讀。諸如“雲光開曙月低河,萬歲為樂豈云多”。“青荷晝掩葉夜舒,唯日不足樂有馀。青絲流管歌《玉鳧》,千年萬歲嘉難逾”。欲往從之梁父艱”?!昂我詧笾偓帯??!疤煜驴呻A仙大稀”?!耙笠箸娛鸹a鳴,河龍獻鯉醇犧牲。百末旨酒布蘭生,泰尊柘漿析朝酲”。“山出黃雀亦有羅,雀以高飛奈雀何”。“江有香草目以蘭,黃鵠高飛離哉翻”?!半ㄠ怼疵E〉囗〈登毛〉五木香,迷迭艾蒳及都梁”?!傍Q吐啣福翔殿側”。“游行去去如雲除,敝車羸馬為自儲”?!搬釄@鑿井銀作床,金瓶素綆汲寒漿”?!吧倌犟厚缓文苜t,揚聲悲歌音絕天”?!帮埼叶故掣罂薄!罢l當獲者婦與姑,丈夫何在西擊胡”?!昂娱g姹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堂,石上慊慊舂黃粱”?!凹以陂L安身在蜀,何惜馬蹄歸不數。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馬肥麥與粟”。魏詩“見西王母謁東君”。“柱杖桂枝佩秋蘭”?!罢l能懷憂獨不嘆,展詩清歌聊自嘆”?!鞍兹諘枙柡鑫鲀A,霜露慘凄涂階庭。秋草卷葉摧枝莖,翩翩飛蓬長獨征,有似游子不安寧”?!氨晃矣鹨鲁孙w龍”?!皷|上蓬萊采靈芝,靈芝采之可服食”。皆宜常誦口頭,以為練句之法,自然出語不同。

漢詩出語自然,樸妙無可議,惟《錄別詩》“以遺心蘊蒸”,“蘊蒸”二字板滯。魏詩徐偉長“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終之”,率?!峨s詩》“固然比目魚”,俗。阮元瑜《琴歌》“女為悅者玩”,不現成。郭遐周《贈嵇康》詩“離別自古有,人非比目魚”,淺率。阮嗣宗《詠懷》詩“明察自照妍,日月不常融”,“妍”字“融”字俱不穩。“世有此聾瞆”,率。“何必萬里畿”,“畿”字不現成?!肮艁砦兜勒妗保?。“人情自逼遒”,“遒”字亦不現成?!叭須w羨游”,不完渾。

晉詩張景陽“黑蜧躍重淵,商羊舞野遲。飛廉應南箕,豐隆迎屏翳”,生堆強砌。劉越石“何其不夢周”,“遺愛常在去”,歇後可笑?!澳核薜に健保谎拧!氨臼抢ド江G”,不現成。龍泉曰“龍淵”,天曰“圓象”,地曰“方儀”,粉飾可厭。陶公,漢、魏後一人,若“鬼神茫昧然”,“曲肱豈傷沖”,“芳菊開林耀”,“我來淹已彌”,皆不渾成,習氣未除耳。昔人論詩,多標古人佳句,已經標出,吾不更贅。今但指古人疵處,使人知所避耳,非敢刻於古人也。宋、齊以下,競尚靡靡,累句猶多,吾不瑕指之矣。

○說行行重行行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非泛用起手也,五字包括終篇。蓋本詩人“聊以行國”來,先有“與君生別離”一段在胸中,留之不得,舍之不忍,行而又行,不能自己,故下即云云,皆述行行時意興也。末意以相思老人,歲月不居,勿以我為念,當於前途努力加餐耳。無可奈何,強以相慰,情詞可感。

○說蘇武別李陵詩

蘇武別李陵詩第二首,“黃鵠一遠別”四句興而比,下二句比而賦,言羽翼當乖,何以遣懷,唯歌可喻,故云“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懷”也。此言歌而未及歌也。歌辭甚多,宜唱何曲,故云“請為《游子吟》”?!队巫右鳌芬喾謩e之詞,其詞既冷冷然悲,比之以絲竹,更有馀哀也。聽此歌至激烈處,引動己懷,故愴然凄然,欲盡展此曲,而念吾友之不得歸,傷心淚下,不能雙飛俱遠也。原是淺深次第相生,何常重復。滄浪未解此,而曰“古詩政不以此論”,致後來學者,以雜亂之詞託古人自解。嗚呼!古人豈有無倫次詩文耶?

○說曹子建吁嗟篇

陳思王《吁嗟篇》,詠飛蓬也?!哆x詩拾遺》直作《飛蓬篇》。其首句點明“蓬”字,三四虛點“飛”字;下接“無休閒”,入“東西”、“南北”,從橫處說;“雲間”、“沉泉”,從直處說;當東反西,忽亡復存,從不定處說;八澤”、“五山”,從廣遠處說。無一閒字,無一閒句,章法次序,一絲不亂,真《三百篇》之遺也。又妙在“回風”、“驚飚”二句,不然方東西南北橫行,何以上下也?已沉泉已,何由忽東西存亡也?不乃脫支節乎?“無恒處”繳“無休閒”,“根荄連”繳“本根逝”,周旋回互,其妙如此。若讀此詩而猶不解作詩之法,所謂舉一隅不能反三隅者,不足與言詩已。今人作詩不點題,一病也;轉遞不相關切,二病也;語無次第,駢拇枝指,湊泊取足,三病也??v有一二佳句,猶人五體不備,一官雖成,何取乎?故當急以此藥之。

○說陳琳飲馬長城窟

孔璋《飲馬長城窟》,前半敘邊地之苦,慮其妻不能自全,故作書令嫁;後半是妻報書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數句,報書中語也?!敖Y發行事君”二句,乃自明本意。末云:“明知邊地苦,賤妾何由久自全”,所以教“便嫁莫留住”耶?總是舉來書中語作答,其不肯嫁之意在言外,從“鄙”字內看出,以意逆之,自知其妙。

○說杜摯母丘儉贈答詩

杜摯《贈母丘儉》詩,以懷才不見用為病,欲求儉提拔。儉答詩,言當靜以待時,不足為病,若懆動敗行,病則不治。朋友相規,古風可仰。注“體無纖疾”四句云:“疑有錯互”見未到耳。語語對針,未嘗錯互也。

○說陶淵明詠貧士詩

陶公《詠貧士》詩,引榮叟、原生起,“弊襟不掩肘”至末,俱單用原生,榮叟竟無著落,亦是疏略處,作者當知。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6 22:28:36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西县| 张北县| 弋阳县| 调兵山市| 丰县| 栾城县| 凉城县| 连江县| 南昌市| 自治县| 台南县| 视频| 合阳县| 玛沁县| 霸州市| 雅江县| 九江市| 永德县| 双鸭山市| 卓尼县| 巴中市| 弥渡县| 什邡市| 莱阳市| 志丹县| 沙湾县| 洮南市| 新野县| 新龙县| 黄石市| 桑日县| 准格尔旗| 布拖县| 嘉定区| 安多县| 梁河县| 靖边县| 平昌县| 陇南市| 施甸县|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