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0-04-09 21:11:46
- 附錄A典型筆記本電腦線路原理圖
- 15.3.6 高壓條的改裝
- 15.3.5 背光電路易出現的故障現象
- 15.3.4 背光系統電路的易損元件
- 15.3.3 背光系統電路檢修流程
- 15.3.2 背光系統電路的組成
- 15.3.1 背光系統的工作原理
- 15.3 液晶屏的背光系統
- 15.2.4 燈管更換的具體操作步驟
- 15.2.3 屏線電路的分析與檢測
- 15.2.2 LCD的工作原理
- 15.2.1 LCD的構成
- 15.2 筆記本電腦液晶屏(LCD)電路分析與檢測
- 15.1.5 筆記本電腦顯示電路的易損元器件
- 15.1.4 筆記本電腦顯示電路的檢修流程
- 15.1.3 筆記本電腦顯示電路的故障分析與檢測
- 15.1.2 筆記本電腦顯示電路的組成
- 15.1.1 筆記本電腦顯示電路的工作原理
- 15.1 顯示電路的故障分析與檢測
- 第15章 筆記本電腦顯示模塊分析與檢測
- 14.5.3 串/并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5.2 鍵盤/鼠標接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5.1 I/O芯片
- 14.5 I/O接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4.2 網絡接口實際電路分析
- 14.4.1 網絡接口電路工作原理
- 14.4 網絡接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3.3 硬盤常見的故障及檢修
- 14.3.2 硬盤接口的引腳定義
- 14.3.1 硬盤接口電路工作原理
- 14.3 硬盤接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2.4 USB電路檢修
- 14.2.3 USB接口引腳
- 14.2.2 USB接口實際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2.1 USB接口工作原理
- 14.2 USB接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1.2 筆記本電腦聲卡實際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1.1 聲卡接口電路工作原理
- 14.1 聲卡接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第14章 筆記本電腦接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13.2.3 南橋信號的分析與檢測
- 13.2.2 北橋信號的分析與檢測
- 13.2.1 芯片組的功能
- 13.2 芯片組
- 13.1.6 PCI-E總線簡介
- 13.1.5 LPC總線的分析與檢測
- 13.1.4 PCI總線的分析與檢測
- 13.1.3 筆記本電腦內存電路的分析與檢測(存儲總線)
- 13.1.2 FSB總線的分析與檢測
- 13.1.1 筆記本電腦主板上的總線分布
- 13.1 筆記本電腦主板上的總線電路分析與檢測
- 第13章 筆記本電腦總線和芯片組分析與檢測
- 12.3 BIOS電路故障檢修案例
- 12.2.10 常用BIOS芯片及引腳定義
- 12.2.9 筆記本電腦進入BIOS設置的方法
- 12.2.8 BIOS的識別
- 12.2.7 BIOS軟件管理的內容
- 12.2.6 BIOS電路易損元器件
- 12.2.5 BIOS電路的檢測流程
- 12.2.4 BIOS電路故障
- 12.2.3 BIOS電路的組成
- 12.2.2 BIOS的工作原理
- 12.2.1 BIOS芯片引腳
- 12.2 BIOS電路分析與檢測
- 12.1 BIOS電路的功能
- 第12章 筆記本電腦BIOS電路分析與檢測
- 11.2.8 筆記本電腦充電故障維修實例
- 11.2.7 筆記本電腦充電故障現象分析
- 11.2.6 筆記本電腦電池充電電路中易損元器件
- 11.2.5 筆記本電腦電池充電電路的測試點
- 11.2.4 筆記本電腦電池充電電路的檢修流程
- 11.2.3 筆記本電腦電池充電電路故障分析
- 11.2.2 筆記本電腦電池充電電路的組成
- 11.2.1 筆記本電腦電池充電電路的工作原理
- 11.2 筆記本電腦電池充電電路分析與檢測
- 11.1.7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中的易損元器件
- 11.1.6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的測試點
- 11.1.5 筆記本電腦主板上各設備復位信號的來源
- 11.1.4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的檢修流程
- 11.1.3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故障分析
- 11.1.2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的組成
- 11.1.1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的工作原理
- 11.1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分析與檢測
- 第11章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和電池充電電路分析與檢測
- 10.3.5 易損元器件
- 10.3.4 檢測流程
- 10.3.3 RTC時鐘電路分析與檢測
- 10.3.2 RTC時鐘電路的組成
- 10.3.1 RTC時鐘的工作原理
- 10.3 實時(RTC)時鐘分析和檢測
- 10.2.6 易損元器件
- 10.2.5 檢修流程
- 10.2.4 電路故障分析
- 10.2.3 電路組成
- 10.2.2 時鐘電路的分布
- 10.2.1 工作原理
- 10.2 基本時鐘電路分析與檢測
- 10.1 時鐘信號
- 第10章 筆記本電腦時鐘電路分析與檢測
- 9.5 軟開機電路的易損元器件
- 9.4 軟開機電路的檢測流程
- 9.3 軟開機實際電路工作過程
- 9.2 軟開機電路的組成
- 9.1 軟開機電路原理
- 第9章 筆記本電腦軟開機電路的分析與故障檢測
- 8.4.6 電路的易損器件
- 8.4.5 電路的檢測點
- 8.4.4 檢測流程
- 8.4.3 實際電路工作過程
- 8.4.2 內存電源電路組成
- 8.4.1 內存電源電路工作原理
- 8.4 內存電源電路分析與檢測
- 8.3.6 電路的易損器件
- 8.3.5 電路的檢測點
- 8.3.4 檢測流程
- 8.3.3 實際電路工作過程
- 8.3.2 電路組成
- 8.3.1 工作原理
- 8.3 CPU供電電路分析與檢測
- 8.2.6 電路的易損器件
- 8.2.5 電路的檢測點
- 8.2.4 檢測流程
- 8.2.3 實際電路工作過程
- 8.2.2 電路組成
- 8.2.1 工作原理
- 8.2 系統電源電路分析與檢測
- 8.1.6 電路的易損器件
- 8.1.5 電路的檢測點
- 8.1.4 檢測流程
- 8.1.3 實際電路工作過程
- 8.1.2 電路組成
- 8.1.1 工作原理
- 8.1 保護隔離電路分析與檢測
- 第8章 筆記本電腦電源電路的分析與故障檢測
- 7.3 筆記本電腦的POST過程
- 7.2 筆記本電腦的加電原理
- 7.1 筆記本電腦的電路組成
- 第7章 筆記本電腦的工作原理和電路組成
- 6.3.2 筆記本電腦故障檢測流程圖
- 6.3.1 筆記本電腦工作的3個基本條件
- 6.3 筆記本電腦的檢測流程
- 6.2 筆記本電腦維修常用方法
- 6.1.4 維修的基本原則
- 6.1.3 排除故障前的準備工作
- 6.1.2 維修的一般步驟
- 6.1.1 筆記本電腦故障檢測的一般思路
- 6.1 筆記本電腦維修的基本原則和步驟
- 第6章 筆記本電腦維修方法與維修流程
- 5.7 門電路
- 5.6 場效應管
- 5.5 三極管
- 5.4 二極管
- 5.3 電感
- 5.2 電容
- 5.1 電阻
- 第5章 筆記本電腦芯片級維修電子元器件基礎
- 4.2.2 BGA焊接
- 4.2.1 SMT焊接
- 4.2 筆記本電腦維修焊接工具
- 4.1.5 可調電源
- 4.1.4 打阻值卡
- 4.1.3 POST測試卡
- 4.1.2 示波器
- 4.1.1 萬用表
- 4.1 筆記本電腦維修檢測工具
- 第4章 筆記本電腦維修工具
- 3.3.13 拆除CPU
- 3.3.12 拆除主風扇和散熱片
- 3.3.11 拆除主板
- 3.3.10 拆除C殼
- 3.3.9 拆除顯示模塊
- 3.3.8 拆除開關面板
- 3.3.7 拆除鍵盤
- 3.3.6 拆除光驅
- 3.3.5 拆除Mini卡
- 3.3.4 拆除內存
- 3.3.3 拆除RTC電池
- 3.3.2 拆除硬盤
- 3.3.1 拆除電池
- 3.3 筆記本電腦拆裝實例
- 3.2 筆記本電腦維修工具
- 3.1 筆記本電腦維修實驗室建設
- 第3章 筆記本電腦的拆裝
- 2.3.9 PCMCIA控制芯片
- 2.3.8 網卡芯片
- 2.3.7 聲卡芯片
- 2.3.6 顯卡芯片
- 2.3.5 時鐘芯片
- 2.3.4 電源PWM芯片
- 2.3.3 BIOS芯片
- 2.3.2 Super I/O芯片
- 2.3.1 芯片組
- 2.3 認識筆記本電腦的芯片和主要電子元器件
- 2.2.12 其他接口
- 2.2.11 音頻接口
- 2.2.101394接口
- 2.2.9 IDE和SATA接口
- 2.2.8 PCMCIA和Express Card接口
- 2.2.7 網絡接口
- 2.2.6 USB接口
- 2.2.5 PCI和PCI—E接口
- 2.2.4 顯示接口
- 2.2.3 內存接口
- 2.2.2 CPU風扇接口
- 2.2.1 CPU插槽
- 2.2 認識主板的接口
- 2.1.9 筆記本電腦外殼
- 2.1.8 筆記本電腦散熱系統
- 2.1.7 內存
- 2.1.6 CPU
- 2.1.5 主板
- 2.1.4 光驅
- 2.1.3 電池
- 2.1.2 硬盤模塊
- 2.1.1 顯示模塊
- 2.1 認識筆記本電腦配件
- 第2章 認識筆記本電腦
- 1.3.3 Intel單芯片體系結構
- 1.3.2 Intel的中心體系結構
- 1.3.1 南北橋結構
- 1.3 筆記本電腦主板的結構
- 1.2 筆記本電腦外部結構
- 1.1 學習筆記本電腦維修的步驟
- 第1章 筆記本電腦維修概述
- 前言
- 序言
- “十二五”精英培訓規劃叢書編委會名單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十二五”精英培訓規劃叢書編委會名單
- 序言
- 前言
- 第1章 筆記本電腦維修概述
- 1.1 學習筆記本電腦維修的步驟
- 1.2 筆記本電腦外部結構
- 1.3 筆記本電腦主板的結構
- 1.3.1 南北橋結構
- 1.3.2 Intel的中心體系結構
- 1.3.3 Intel單芯片體系結構
- 第2章 認識筆記本電腦
- 2.1 認識筆記本電腦配件
- 2.1.1 顯示模塊
- 2.1.2 硬盤模塊
- 2.1.3 電池
- 2.1.4 光驅
- 2.1.5 主板
- 2.1.6 CPU
- 2.1.7 內存
- 2.1.8 筆記本電腦散熱系統
- 2.1.9 筆記本電腦外殼
- 2.2 認識主板的接口
- 2.2.1 CPU插槽
- 2.2.2 CPU風扇接口
- 2.2.3 內存接口
- 2.2.4 顯示接口
- 2.2.5 PCI和PCI—E接口
- 2.2.6 USB接口
- 2.2.7 網絡接口
- 2.2.8 PCMCIA和Express Card接口
- 2.2.9 IDE和SATA接口
- 2.2.101394接口
- 2.2.11 音頻接口
- 2.2.12 其他接口
- 2.3 認識筆記本電腦的芯片和主要電子元器件
- 2.3.1 芯片組
- 2.3.2 Super I/O芯片
- 2.3.3 BIOS芯片
- 2.3.4 電源PWM芯片
- 2.3.5 時鐘芯片
- 2.3.6 顯卡芯片
- 2.3.7 聲卡芯片
- 2.3.8 網卡芯片
- 2.3.9 PCMCIA控制芯片
- 第3章 筆記本電腦的拆裝
- 3.1 筆記本電腦維修實驗室建設
- 3.2 筆記本電腦維修工具
- 3.3 筆記本電腦拆裝實例
- 3.3.1 拆除電池
- 3.3.2 拆除硬盤
- 3.3.3 拆除RTC電池
- 3.3.4 拆除內存
- 3.3.5 拆除Mini卡
- 3.3.6 拆除光驅
- 3.3.7 拆除鍵盤
- 3.3.8 拆除開關面板
- 3.3.9 拆除顯示模塊
- 3.3.10 拆除C殼
- 3.3.11 拆除主板
- 3.3.12 拆除主風扇和散熱片
- 3.3.13 拆除CPU
- 第4章 筆記本電腦維修工具
- 4.1 筆記本電腦維修檢測工具
- 4.1.1 萬用表
- 4.1.2 示波器
- 4.1.3 POST測試卡
- 4.1.4 打阻值卡
- 4.1.5 可調電源
- 4.2 筆記本電腦維修焊接工具
- 4.2.1 SMT焊接
- 4.2.2 BGA焊接
- 第5章 筆記本電腦芯片級維修電子元器件基礎
- 5.1 電阻
- 5.2 電容
- 5.3 電感
- 5.4 二極管
- 5.5 三極管
- 5.6 場效應管
- 5.7 門電路
- 第6章 筆記本電腦維修方法與維修流程
- 6.1 筆記本電腦維修的基本原則和步驟
- 6.1.1 筆記本電腦故障檢測的一般思路
- 6.1.2 維修的一般步驟
- 6.1.3 排除故障前的準備工作
- 6.1.4 維修的基本原則
- 6.2 筆記本電腦維修常用方法
- 6.3 筆記本電腦的檢測流程
- 6.3.1 筆記本電腦工作的3個基本條件
- 6.3.2 筆記本電腦故障檢測流程圖
- 第7章 筆記本電腦的工作原理和電路組成
- 7.1 筆記本電腦的電路組成
- 7.2 筆記本電腦的加電原理
- 7.3 筆記本電腦的POST過程
- 第8章 筆記本電腦電源電路的分析與故障檢測
- 8.1 保護隔離電路分析與檢測
- 8.1.1 工作原理
- 8.1.2 電路組成
- 8.1.3 實際電路工作過程
- 8.1.4 檢測流程
- 8.1.5 電路的檢測點
- 8.1.6 電路的易損器件
- 8.2 系統電源電路分析與檢測
- 8.2.1 工作原理
- 8.2.2 電路組成
- 8.2.3 實際電路工作過程
- 8.2.4 檢測流程
- 8.2.5 電路的檢測點
- 8.2.6 電路的易損器件
- 8.3 CPU供電電路分析與檢測
- 8.3.1 工作原理
- 8.3.2 電路組成
- 8.3.3 實際電路工作過程
- 8.3.4 檢測流程
- 8.3.5 電路的檢測點
- 8.3.6 電路的易損器件
- 8.4 內存電源電路分析與檢測
- 8.4.1 內存電源電路工作原理
- 8.4.2 內存電源電路組成
- 8.4.3 實際電路工作過程
- 8.4.4 檢測流程
- 8.4.5 電路的檢測點
- 8.4.6 電路的易損器件
- 第9章 筆記本電腦軟開機電路的分析與故障檢測
- 9.1 軟開機電路原理
- 9.2 軟開機電路的組成
- 9.3 軟開機實際電路工作過程
- 9.4 軟開機電路的檢測流程
- 9.5 軟開機電路的易損元器件
- 第10章 筆記本電腦時鐘電路分析與檢測
- 10.1 時鐘信號
- 10.2 基本時鐘電路分析與檢測
- 10.2.1 工作原理
- 10.2.2 時鐘電路的分布
- 10.2.3 電路組成
- 10.2.4 電路故障分析
- 10.2.5 檢修流程
- 10.2.6 易損元器件
- 10.3 實時(RTC)時鐘分析和檢測
- 10.3.1 RTC時鐘的工作原理
- 10.3.2 RTC時鐘電路的組成
- 10.3.3 RTC時鐘電路分析與檢測
- 10.3.4 檢測流程
- 10.3.5 易損元器件
- 第11章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和電池充電電路分析與檢測
- 11.1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分析與檢測
- 11.1.1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的工作原理
- 11.1.2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的組成
- 11.1.3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故障分析
- 11.1.4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的檢修流程
- 11.1.5 筆記本電腦主板上各設備復位信號的來源
- 11.1.6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的測試點
- 11.1.7 筆記本電腦復位電路中的易損元器件
- 11.2 筆記本電腦電池充電電路分析與檢測
- 11.2.1 筆記本電腦電池充電電路的工作原理
- 11.2.2 筆記本電腦電池充電電路的組成
- 11.2.3 筆記本電腦電池充電電路故障分析
- 11.2.4 筆記本電腦電池充電電路的檢修流程
- 11.2.5 筆記本電腦電池充電電路的測試點
- 11.2.6 筆記本電腦電池充電電路中易損元器件
- 11.2.7 筆記本電腦充電故障現象分析
- 11.2.8 筆記本電腦充電故障維修實例
- 第12章 筆記本電腦BIOS電路分析與檢測
- 12.1 BIOS電路的功能
- 12.2 BIOS電路分析與檢測
- 12.2.1 BIOS芯片引腳
- 12.2.2 BIOS的工作原理
- 12.2.3 BIOS電路的組成
- 12.2.4 BIOS電路故障
- 12.2.5 BIOS電路的檢測流程
- 12.2.6 BIOS電路易損元器件
- 12.2.7 BIOS軟件管理的內容
- 12.2.8 BIOS的識別
- 12.2.9 筆記本電腦進入BIOS設置的方法
- 12.2.10 常用BIOS芯片及引腳定義
- 12.3 BIOS電路故障檢修案例
- 第13章 筆記本電腦總線和芯片組分析與檢測
- 13.1 筆記本電腦主板上的總線電路分析與檢測
- 13.1.1 筆記本電腦主板上的總線分布
- 13.1.2 FSB總線的分析與檢測
- 13.1.3 筆記本電腦內存電路的分析與檢測(存儲總線)
- 13.1.4 PCI總線的分析與檢測
- 13.1.5 LPC總線的分析與檢測
- 13.1.6 PCI-E總線簡介
- 13.2 芯片組
- 13.2.1 芯片組的功能
- 13.2.2 北橋信號的分析與檢測
- 13.2.3 南橋信號的分析與檢測
- 第14章 筆記本電腦接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1 聲卡接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1.1 聲卡接口電路工作原理
- 14.1.2 筆記本電腦聲卡實際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2 USB接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2.1 USB接口工作原理
- 14.2.2 USB接口實際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2.3 USB接口引腳
- 14.2.4 USB電路檢修
- 14.3 硬盤接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3.1 硬盤接口電路工作原理
- 14.3.2 硬盤接口的引腳定義
- 14.3.3 硬盤常見的故障及檢修
- 14.4 網絡接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4.1 網絡接口電路工作原理
- 14.4.2 網絡接口實際電路分析
- 14.5 I/O接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5.1 I/O芯片
- 14.5.2 鍵盤/鼠標接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14.5.3 串/并口電路分析與檢測
- 第15章 筆記本電腦顯示模塊分析與檢測
- 15.1 顯示電路的故障分析與檢測
- 15.1.1 筆記本電腦顯示電路的工作原理
- 15.1.2 筆記本電腦顯示電路的組成
- 15.1.3 筆記本電腦顯示電路的故障分析與檢測
- 15.1.4 筆記本電腦顯示電路的檢修流程
- 15.1.5 筆記本電腦顯示電路的易損元器件
- 15.2 筆記本電腦液晶屏(LCD)電路分析與檢測
- 15.2.1 LCD的構成
- 15.2.2 LCD的工作原理
- 15.2.3 屏線電路的分析與檢測
- 15.2.4 燈管更換的具體操作步驟
- 15.3 液晶屏的背光系統
- 15.3.1 背光系統的工作原理
- 15.3.2 背光系統電路的組成
- 15.3.3 背光系統電路檢修流程
- 15.3.4 背光系統電路的易損元件
- 15.3.5 背光電路易出現的故障現象
- 15.3.6 高壓條的改裝
- 附錄A典型筆記本電腦線路原理圖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0-04-09 21: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