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唯識論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稽首唯識性。滿分清凈者。我今釋彼說。利樂諸有情。今造此論為于二空有迷謬者生正解故。生解為斷二重障故。由我法執二障具生。若證二空彼障隨斷。斷障為得二勝果故。由斷續生煩惱障故證真解脫。由斷礙解所知障故得大菩提。又為開示謬執我法迷唯識者。令達二空。于唯識理如實知故。復有迷謬唯識理者。或執外境如識非無。或執內識如境非有。或執諸識用別體同。或執離心無別心所。為遮此等種種異執。令于唯識深妙理中得如實解故作斯論。若唯有識。云何世間及諸圣教。說有我法。頌曰。
1 由假說我法 有種種相轉
彼依識所變 此能變唯三
2 謂異熟思量 及了別境識
論曰。世間圣教說有我法。但由假立非實有性。我謂主宰。法謂軌持。彼二俱有種種相轉。我種種相。謂有情命者等。預流一來等。法種種相。謂實德業等。蘊處界等。轉謂隨緣施設有異。如是諸相若由假說依何得成。彼相皆依識所轉變而假施設。識謂了別此中識言亦攝心所。定相應故。變謂識體轉似二分。相見俱依自證起故。依斯二分施設我法。彼二離此無所依故。或復內識轉似外境。我法分別熏習力故。諸識生時變似我法。此我法相雖在內識而由分別似外境現。諸有情類無始時來。緣此執為實我實法。如患夢者患夢力故心似種種外境相現。緣此執為實有外境。愚夫所計實我實法都無所有。但隨妄情而施設故說之為假。內識所變似我似法。雖有而非實我法性。然似彼現故說為假。外境隨情而施設故非有如識。內識必依因緣生故非無如境。由此便遮增減二執。境依內識而假立故唯世俗有。識是假境所依事故亦勝義有。
云何應知。實無外境唯有內識似外境生。實我實法不可得故。如何實我不可得耶。諸所執我略有三種。一者執我體常周遍。量同虛空。隨處造業受苦樂故。二者執我其體雖常而量不定。隨身大小有卷舒故。三者執我體常。至細如一極微。潛轉身中作事業故。初且非理。所以者何。執我常遍量同虛空。應不隨身受苦樂等。又常遍故應無動轉。如何隨身能造諸業。
又所執我一切有情為同為異。若言同者。一作業時一切應作。一受果時一切應受。一得解脫時一切應解脫。便成大過。若言異者。諸有情我更相遍故體應相雜。又一作業一受果時。與一切我處無別故應名一切所作所受。若謂作受各有所屬無斯過者。理亦不然業果及身與諸我合。屬此非彼不應理故。一解脫時。一切應解脫。所修證法一切我合故。中亦非理。所以者何。我體常住不應隨身而有舒卷。既有舒卷如橐籥風。應非常住。
又我隨身應可分析。如何可執我體一耶。故彼所言如童豎戲。后亦非理。所以者何。我量至小如一極微。如何能令大身遍動。若謂雖小而速巡身如旋火輪似遍動者。則所執我非一非常。諸有往來非常一故。又所執我復有三種。一者即蘊。二者離蘊。三者與蘊非即非離。初即蘊我理且不然。我應如蘊非常一故。又內諸色定非實我。如外諸色有質礙故。心心所法亦非實我。不恒相續待眾緣故。余行余色亦非實我。如虛空等非覺性故。中離蘊我理亦不然。應如虛空無作受故。后俱非我理亦不然。許依蘊立非即離蘊應如瓶等非實我故。又既不可說有為無為。亦應不可說是我非我。故彼所執實我不成。
又諸所執實有我體。為有思慮為無思慮。若有思慮應是無常。非一切時有思慮故。若無思慮。應如虛空不能作業亦不受果。故所執我理俱不成。
又諸所執實有我體。為有作用為無作用。若有作用如手足等應是無常。若無作用如兔角等。應非實我。故所執我二俱不成。
又諸所執實有我體。為是我見所緣境不。若非我見所緣境者。汝等云何知實有我。若是我見所緣境者。應有我見非顛倒攝。如實知故。若爾如何執有我者。所信至教皆毀我見稱贊無我。言無我見能證涅槃。執著我見沉淪生死。豈有邪見能證涅槃。正見翻令沉淪生死。
又諸我見不緣實我。有所緣故。如緣余心。我見所緣定非實我。是所緣故。如所余法。是故我見不緣實我。但緣內識變現諸蘊。隨自妄情種種計度。然諸我執略有二種。一者俱生。二者分別。俱生我執。無始時來虛妄熏習內因力故恒與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別任運而轉。故名俱生。此復二種。一常相續在第七識。緣第八識起自心相執為實我。二有間斷在第六識。緣識所變五取蘊相。或總或別起自心相執為實我。此二我執細故難斷。后修道中數數修習勝生空觀方能除滅。分別我執亦由現在外緣力故非與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別然后方起故名分別。唯在第六意識中有。此亦二種。一緣邪教所說蘊相起自心相分別計度執為實我。二緣邪教所說我相。起自心相分別計度執為實我。此二我執粗故易斷。初見道時觀一切法生空真如即能除滅。如是所說一切我執自心外蘊或有或無。自心內蘊一切皆有。是故我執皆緣無常五取蘊相。妄執為我。然諸蘊相從緣生故是如幻有。妄所執我橫計度故決定非有故契經說。苾芻當知。世間沙門婆羅門等所有我見一切皆緣五取蘊起。實我若無云何得有憶識誦習恩怨等事。所執實我既常無變。后應如前是事非有。前應如后是事非無。以后與前體無別故。若謂我用前后變易非我體者。理亦不然。用不離體應常有故。體不離用應非常故。然諸有情各有本識。一類相續任持種子。與一切法更互為因熏習力故。得有如是憶識等事。故所設難于汝有失非于我宗。若無實我誰能造業誰受果耶。所執實我既無變易。猶如虛空。如何可能造業受果。若有變易應是無常。然諸有情心心所法因緣力故。相續無斷。造業受果。于理無違。
我若實無。誰于生死輪回諸趣。誰復厭苦求趣涅槃。所執實我既無生滅。如何可說生死輪回。常如虛空。非苦所惱何為厭舍求趣涅槃。故彼所言常為自害。然有情類身心相續煩惱業力輪回諸趣。厭患苦故求趣涅槃。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后生。因果相續。由妄熏習似我相現。愚者于中妄執為我。
如何識外實有諸法不可得耶。外道余乘所執外法理非有故。外道所執云何非有。且數論者執。我是思。受用薩埵刺阇答摩所成大等二十三法。然大等法三事合成。是實非假。現量所得。彼執非理所以者何。大等諸法多事成故。如軍林等。應假非實。如何可說現量得耶。
又大等法若是實有。應如本事非三合成。薩埵等三即大等故。應如大等。亦三合成。轉變非常為例亦爾。又三本事各多功能。體亦應多。能體一故。三體既遍。一處變時余亦應爾。體無別故。許此三事。體相各別。如何和合共成一相。不應合時變為一相。與未合時體無別故。若謂三事體異相同。便違己宗體相是一。體應如相冥然是一。相應如體顯然有三。故不應言三合成一。又三是別。大等是總。總別一故應非一三。此三變時若不和合成一相者。應如未變。如何現見是一色等。若三和合成一相者。應失本別相體亦應隨失。不可說三各有二相。一總二別。總即別故。總亦應三。如何見一。若謂三體各有三相。和雜難知。故見一者。既有三相。寧見為一。復如何知三事有異。若彼一一皆具三相。應一一事能成色等。何所闕少待三和合。體亦應各三。以體即相故。又大等法皆三合成。展轉相望應無差別。是則因果唯量諸大諸根差別皆不得成。若爾一根應得一切境。或應一境一切根所得。世間現見情與非情凈穢等物現比量等。皆應無異。便為大失。故彼所執實法不成。但是妄情計度為有。勝論所執實等句義多實有性。現量所得。彼執非理。所以者何。諸句義中。且常住者。若能生果。應是無常。有作用故如所生果。若不生果應非離識實有自性。如兔角等。諸無常者。若有質礙。便有方分。應可分析。如軍林等。非實有性。若無質礙如心心所。應非離此有實自性。
又彼所執地水火風。應非有礙實句義攝。身根所觸故。如堅濕暖動。即彼所執堅濕暖等。應非無礙德句義攝。身根所觸故。如地水火風。地水火三對青色等。俱眼所見。準此應責。故知無實地水火風。與堅濕等各別有性。亦非眼見實地水火。
又彼所執實句義中。有礙常者。皆有礙故。如粗地等。應是無常。諸句義中色根所取無質礙法。應皆有礙。許色根取故。如地水火風。
又彼所執非實德等。應非離識有別自性。非實攝故。如石女兒。非有實等應非離識有別自性。非有攝故。如空花等。彼所執有。應離實等無別自性。許非無故。如實德等。若離實等應非有性。許異實等故。如畢竟無等。如有非無無別有性。如何實等有別有性。若離有法有別有性。應離無法有別無性。彼既不然此云何爾。故彼有性唯妄計度。又彼所執實德業性。異實德業。理定不然。勿。此亦非實德業性。異實等故。如德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