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中低壓電網無功補償實用技術
趙新衛主編 著
更新時間:2018-12-29 16:57:06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
10.5.6 電容器無功倒送故障
本書系統介紹了中低壓電網無功補償實用技術。全書共10章,主要包括無功補償的規劃與發展動向,無功補償和功率因數,無功補償的經濟效益分析,無功補償方案的確定與實現,無功補償容量的確定和安裝位置的優化,無功補償裝置設計、選擇及控制,動態無功補償在電網中的應用,電容器的控制與保護,補償電容器在運行中的異常現象,電力電容器的運行與維護。本書通俗易懂、實用、涉及面廣,是一本難得的中低壓電網無功補償技術參考書。
- 10.5.6 電容器無功倒送故障 更新時間:2018-12-29 16:57:06
- 10.5.5 電容器的諧波與諧波過電流故障
- 10.5.4 電容器故障
- 10.5.3 電容接觸器故障
- 10.5.2 熔斷器故障
- 10.5.1 控制器故障
- 10.5 無功補償裝置的故障維護與處理
- 10.4.2 安全運行管理
- 10.4.1 各類低壓無功補償裝置運行情況
- 10.4 配電網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安全運行管理
- 10.3.2 處理故障電容器的安全措施
- 10.3.1 電容器常見故障原因分析及處理
- 10.3 電力電容器常見故障
- 10.2.2 電力電容器的巡視檢查、運行維護
- 10.2.1 嚴格控制電力電容器的運行條件
- 10.2 電力電容器的運行條件與檢查維護
- 10.1.5 電力電容器的安裝
- 10.1.4 電力電容器的放電裝置
- 10.1.3 電力電容器的接線方式
- 10.1.2 電力電容器的型號
- 10.1.1 電力電容器的結構
- 10.1 電力電容器的結構、接線及安裝
- 第10章 電力電容器的運行與維護
- 9.4.3 預防措施
- 9.4.2 并聯電容器組群爆故障的原因分析
- 9.4.1 并聯電容器組群爆故障的特點
- 9.4 并聯電容器組群爆故障分析
- 9.3.4 電弧爐用的電容器的過電流與異常噪聲
- 9.3.3 在整流器負載電路中電容器的異常電流
- 9.3.2 高次諧波引起的諧振過電壓
- 9.3.1 一般性負載電路中電容器的異常過電流
- 9.3 諧波引起的異常現象
- 9.2.3 諧波治理
- 9.2.2 系統諧波對補償裝置的危害
- 9.2.1 并聯電容器補償存在的問題
- 9.2 無功補償中的諧波問題
- 9.1.3 并聯補償裝置投切時開關重燃產生過電壓
- 9.1.2 投入空載變壓器的異常現象
- 9.1.1 合閘涌流產生的過電壓
- 9.1 電容器在運行中的異常現象及對策
- 第9章 補償電容器在運行中的異常現象
- 8.5.5 微機電容器保護裝置的實際應用
- 8.5.4 微機電容器保護裝置的交流回路與操作回路
- 8.5.3 技術參數
- 8.5.2 功能特點
- 8.5.1 應用范圍
- 8.5 微機電容器保護裝置
- 8.4.4 電容器控制和保護回路
- 8.4.3 過電流、過電壓保護的交流回路
- 8.4.2 電容器的過電壓來源及預防措施
- 8.4.1 電容器過負荷的產生及預防措施
- 8.4 電容器的過電流、過電壓保護
- 8.3.2 保護整定實例分析
- 8.3.1 電容器保護配置和整定計算
- 8.3 電容器保護配置和整定計算
- 8.2.2 電容器組保護的配置
- 8.2.1 電力電容器一次主接線
- 8.2 無功補償裝置中電容器的保護方式
- 8.1.3 適用范圍
- 8.1.2 接線方式的選擇
- 8.1.1 電容器組最大并聯臺數
- 8.1 電容器組接線方式的確定
- 第8章 電容器的控制與保護
- 7.5.2 工程應用方案
- 7.5.1 工作原理
- 7.5 低壓無功動態補償裝置的實際應用方案
- 7.4.2 系統軟件設計
- 7.4.1 系統硬件構成
- 7.4 PLC在配電網無功補償中的應用
- 7.3.2 無功補償控制器的性能
- 7.3.1 無功補償控制器
- 7.3 動態補償控制與實現
- 7.2.4 仿真研究
- 7.2.3 算法設計
- 7.2.2 設計原理與技術實現
- 7.2.1 裝置特點
- 7.2 CSAV型低壓無功自動補償裝置
- 7.1.5 晶閘管投切電容器動態無功補償裝置
- 7.1.4 主電路接線方案
- 7.1.3 TSC的分類
- 7.1.2 補償回路的工作原理
- 7.1.1 晶閘管的導電特性
- 7.1 晶閘管投切電容器動態無功補償技術
- 第7章 動態無功補償在電網中的應用
- 6.6.2 無功功率補償裝置涉及的主要標準
- 6.6.1 無功功率補償裝置的主回路的設計
- 6.6 低壓無功功率補償裝置CCC認證
- 6.5.3 智能式低壓無功自動補償裝置的應用
- 6.5.2 智能式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功能實現
- 6.5.1 智能式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設計
- 6.5 智能式低壓無功補償裝置
- 6.4.4 裝置運行情況分析
- 6.4.3 兩個關鍵問題的解決
- 6.4.2 裝置原理與技術方案
- 6.4.1 無功補償配置的狀況
- 6.4 調壓型電壓無功自動調節裝置
- 6.3.3 運行中的技術問題
- 6.3.2 未設置串聯電抗器和放電線圈的原因
- 6.3.1 柱上式自動投切高壓電容器裝置的結構
- 6.3 柱上式自動投切高壓電容器裝置
- 6.2.2 投切元件的選擇原則
- 6.2.1 無功補償投切元件的特性
- 6.2 無功補償投切元件的選擇
- 6.1.3 電容器安裝與電容器組布置
- 6.1.2 并聯電容器裝置的設備選型
- 6.1.1 并聯電容器裝置的設計原則
- 6.1 并聯電容器裝置設計分析
- 第6章 無功補償裝置的設計、選擇及控制
- 5.4.3 配電線路最優無功補償分析
- 5.4.2 配電線路無功補償的優化配置
- 5.4.1 線路無功優化和補償原則
- 5.4 配電線路的無功補償和無功優化
- 5.3.3 電動機就地無功補償計算步驟
- 5.3.2 電動機無功補償的相關技術問題
- 5.3.1 電動機無功就地補償容量的確定
- 5.3 電動機就地無功補償容量
- 5.2.2 企業最佳補償容量分析
- 5.2.1 最佳補償容量的確定
- 5.2 企業無功功率的最佳補償容量
- 5.1.2 無功補償容量的確定
- 5.1.1 無功功率補償容量的計算
- 5.1 確定無功補償容量的計算方法
- 第5章 無功補償容量的確定和安裝位置的優化
- 4.6.3 系統實現
- 4.6.2 控制策略
- 4.6.1 工作原理
- 4.6 10kV線路無功自動補償裝置
- 4.5.3 “混合補償”無功補償方案控制器的特點
- 4.5.2 “混合補償”無功補償方案的設計
- 4.5.1 “混合補償”無功補償方案的原理
- 4.5 三相不平衡負荷無功補償技術
- 4.4.2 照明系統無功補償方案的實施
- 4.4.1 照明系統補償電容器的選用
- 4.4 照明系統無功補償技術
- 4.3.4 無功補償效益實測
- 4.3.3 變壓器無功損耗及補償
- 4.3.2 配電變壓器無功補償容量的配置
- 4.3.1 配電變壓器無功補償配置的原則
- 4.3 配電變壓器無功補償技術
- 4.2.3 電動機就地無功補償容量的配置
- 4.2.2 電動機無功就地補償方案的實施
- 4.2.1 電動機無功補償配置的原則
- 4.2 電動機無功功率就地補償技術
- 4.1.3 產品選型及注意事項
- 4.1.2 配電網無功補償方案的實施
- 4.1.1 配電網無功補償配置的原則
- 4.1 配電網無功補償技術
- 第4章 無功補償方案的確定與實現
- 3.4.3 無功補償的綜合效益分析
- 3.4.2 無功補償經濟當量
- 3.4.1 無功補償對電壓損失的影響
- 3.4 無功補償對電壓損失的影響及其經濟當量分析
- 3.3.4 改善電壓穩定性的方法與措施
- 3.3.3 電壓穩定與無功補償
- 3.3.2 電力系統電壓控制方式
- 3.3.1 電壓穩定與無功功率平衡的重要作用
- 3.3 電網電壓穩定與無功補償
- 3.2.5 電容器就地補償的效益分析
- 3.2.4 改善功率因數
- 3.2.3 提高系統穩態電壓
- 3.2.2 減少線路電壓降
- 3.2.1 減少電能損耗
- 3.2 電容器就地補償的節能作用
- 3.1.5 無功補償降損節電案例分析
- 3.1.4 減少用戶電費支出,降低生產成本
- 3.1.3 改善電壓質量
- 3.1.2 降低線路和配電變壓器損耗
- 3.1.1 提高供/配電設備的供電能力
- 3.1 無功補償降損節電效益分析
- 第3章 無功補償的經濟效益分析
- 2.4.2 經濟功率因數的用戶受益情況分析
- 2.4.1 經濟功率因數的確定
- 2.4 電力用戶經濟功率因數值的確定
- 2.3.3 提高自然功率因數的方法
- 2.3.2 典型設備的自然功率因數
- 2.3.1 常用的功率因數測算方法
- 2.3 功率因數的測算和提高自然功率因數的方法
- 2.2.3 修訂建議
- 2.2.2 現行辦法的不足
- 2.2.1 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的規定
- 2.2 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簡介
- 2.1.5 電壓水平與無功補償
- 2.1.4 效率
- 2.1.3 功率因數
- 2.1.2 有功功率與無功功率
- 2.1.1 無功補償的基本原理
- 2.1 無功補償的一般概念
- 第2章 無功補償和功率因數
- 1.2.5 無功補償規劃的優化
- 1.2.4 無功補償的容量、地點及補償方式
- 1.2.3 配網中常用的電壓調整及措施
- 1.2.2 配網運行電壓的現狀
- 1.2.1 規劃的目的和要求
- 1.2 配網無功補償的規劃
- 1.1.3 無功補償技術的發展動向
- 1.1.2 各種補償裝置對比
- 1.1.1 無功補償裝置簡介
- 1.1 國內外無功補償現狀與發展動向
- 第1章 無功補償概述
- 前言
- 叢書序
- 電力實用技術叢書編委會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電力實用技術叢書編委會
- 叢書序
- 前言
- 第1章 無功補償概述
- 1.1 國內外無功補償現狀與發展動向
- 1.1.1 無功補償裝置簡介
- 1.1.2 各種補償裝置對比
- 1.1.3 無功補償技術的發展動向
- 1.2 配網無功補償的規劃
- 1.2.1 規劃的目的和要求
- 1.2.2 配網運行電壓的現狀
- 1.2.3 配網中常用的電壓調整及措施
- 1.2.4 無功補償的容量、地點及補償方式
- 1.2.5 無功補償規劃的優化
- 第2章 無功補償和功率因數
- 2.1 無功補償的一般概念
- 2.1.1 無功補償的基本原理
- 2.1.2 有功功率與無功功率
- 2.1.3 功率因數
- 2.1.4 效率
- 2.1.5 電壓水平與無功補償
- 2.2 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簡介
- 2.2.1 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的規定
- 2.2.2 現行辦法的不足
- 2.2.3 修訂建議
- 2.3 功率因數的測算和提高自然功率因數的方法
- 2.3.1 常用的功率因數測算方法
- 2.3.2 典型設備的自然功率因數
- 2.3.3 提高自然功率因數的方法
- 2.4 電力用戶經濟功率因數值的確定
- 2.4.1 經濟功率因數的確定
- 2.4.2 經濟功率因數的用戶受益情況分析
- 第3章 無功補償的經濟效益分析
- 3.1 無功補償降損節電效益分析
- 3.1.1 提高供/配電設備的供電能力
- 3.1.2 降低線路和配電變壓器損耗
- 3.1.3 改善電壓質量
- 3.1.4 減少用戶電費支出,降低生產成本
- 3.1.5 無功補償降損節電案例分析
- 3.2 電容器就地補償的節能作用
- 3.2.1 減少電能損耗
- 3.2.2 減少線路電壓降
- 3.2.3 提高系統穩態電壓
- 3.2.4 改善功率因數
- 3.2.5 電容器就地補償的效益分析
- 3.3 電網電壓穩定與無功補償
- 3.3.1 電壓穩定與無功功率平衡的重要作用
- 3.3.2 電力系統電壓控制方式
- 3.3.3 電壓穩定與無功補償
- 3.3.4 改善電壓穩定性的方法與措施
- 3.4 無功補償對電壓損失的影響及其經濟當量分析
- 3.4.1 無功補償對電壓損失的影響
- 3.4.2 無功補償經濟當量
- 3.4.3 無功補償的綜合效益分析
- 第4章 無功補償方案的確定與實現
- 4.1 配電網無功補償技術
- 4.1.1 配電網無功補償配置的原則
- 4.1.2 配電網無功補償方案的實施
- 4.1.3 產品選型及注意事項
- 4.2 電動機無功功率就地補償技術
- 4.2.1 電動機無功補償配置的原則
- 4.2.2 電動機無功就地補償方案的實施
- 4.2.3 電動機就地無功補償容量的配置
- 4.3 配電變壓器無功補償技術
- 4.3.1 配電變壓器無功補償配置的原則
- 4.3.2 配電變壓器無功補償容量的配置
- 4.3.3 變壓器無功損耗及補償
- 4.3.4 無功補償效益實測
- 4.4 照明系統無功補償技術
- 4.4.1 照明系統補償電容器的選用
- 4.4.2 照明系統無功補償方案的實施
- 4.5 三相不平衡負荷無功補償技術
- 4.5.1 “混合補償”無功補償方案的原理
- 4.5.2 “混合補償”無功補償方案的設計
- 4.5.3 “混合補償”無功補償方案控制器的特點
- 4.6 10kV線路無功自動補償裝置
- 4.6.1 工作原理
- 4.6.2 控制策略
- 4.6.3 系統實現
- 第5章 無功補償容量的確定和安裝位置的優化
- 5.1 確定無功補償容量的計算方法
- 5.1.1 無功功率補償容量的計算
- 5.1.2 無功補償容量的確定
- 5.2 企業無功功率的最佳補償容量
- 5.2.1 最佳補償容量的確定
- 5.2.2 企業最佳補償容量分析
- 5.3 電動機就地無功補償容量
- 5.3.1 電動機無功就地補償容量的確定
- 5.3.2 電動機無功補償的相關技術問題
- 5.3.3 電動機就地無功補償計算步驟
- 5.4 配電線路的無功補償和無功優化
- 5.4.1 線路無功優化和補償原則
- 5.4.2 配電線路無功補償的優化配置
- 5.4.3 配電線路最優無功補償分析
- 第6章 無功補償裝置的設計、選擇及控制
- 6.1 并聯電容器裝置設計分析
- 6.1.1 并聯電容器裝置的設計原則
- 6.1.2 并聯電容器裝置的設備選型
- 6.1.3 電容器安裝與電容器組布置
- 6.2 無功補償投切元件的選擇
- 6.2.1 無功補償投切元件的特性
- 6.2.2 投切元件的選擇原則
- 6.3 柱上式自動投切高壓電容器裝置
- 6.3.1 柱上式自動投切高壓電容器裝置的結構
- 6.3.2 未設置串聯電抗器和放電線圈的原因
- 6.3.3 運行中的技術問題
- 6.4 調壓型電壓無功自動調節裝置
- 6.4.1 無功補償配置的狀況
- 6.4.2 裝置原理與技術方案
- 6.4.3 兩個關鍵問題的解決
- 6.4.4 裝置運行情況分析
- 6.5 智能式低壓無功補償裝置
- 6.5.1 智能式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設計
- 6.5.2 智能式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功能實現
- 6.5.3 智能式低壓無功自動補償裝置的應用
- 6.6 低壓無功功率補償裝置CCC認證
- 6.6.1 無功功率補償裝置的主回路的設計
- 6.6.2 無功功率補償裝置涉及的主要標準
- 第7章 動態無功補償在電網中的應用
- 7.1 晶閘管投切電容器動態無功補償技術
- 7.1.1 晶閘管的導電特性
- 7.1.2 補償回路的工作原理
- 7.1.3 TSC的分類
- 7.1.4 主電路接線方案
- 7.1.5 晶閘管投切電容器動態無功補償裝置
- 7.2 CSAV型低壓無功自動補償裝置
- 7.2.1 裝置特點
- 7.2.2 設計原理與技術實現
- 7.2.3 算法設計
- 7.2.4 仿真研究
- 7.3 動態補償控制與實現
- 7.3.1 無功補償控制器
- 7.3.2 無功補償控制器的性能
- 7.4 PLC在配電網無功補償中的應用
- 7.4.1 系統硬件構成
- 7.4.2 系統軟件設計
- 7.5 低壓無功動態補償裝置的實際應用方案
- 7.5.1 工作原理
- 7.5.2 工程應用方案
- 第8章 電容器的控制與保護
- 8.1 電容器組接線方式的確定
- 8.1.1 電容器組最大并聯臺數
- 8.1.2 接線方式的選擇
- 8.1.3 適用范圍
- 8.2 無功補償裝置中電容器的保護方式
- 8.2.1 電力電容器一次主接線
- 8.2.2 電容器組保護的配置
- 8.3 電容器保護配置和整定計算
- 8.3.1 電容器保護配置和整定計算
- 8.3.2 保護整定實例分析
- 8.4 電容器的過電流、過電壓保護
- 8.4.1 電容器過負荷的產生及預防措施
- 8.4.2 電容器的過電壓來源及預防措施
- 8.4.3 過電流、過電壓保護的交流回路
- 8.4.4 電容器控制和保護回路
- 8.5 微機電容器保護裝置
- 8.5.1 應用范圍
- 8.5.2 功能特點
- 8.5.3 技術參數
- 8.5.4 微機電容器保護裝置的交流回路與操作回路
- 8.5.5 微機電容器保護裝置的實際應用
- 第9章 補償電容器在運行中的異常現象
- 9.1 電容器在運行中的異常現象及對策
- 9.1.1 合閘涌流產生的過電壓
- 9.1.2 投入空載變壓器的異常現象
- 9.1.3 并聯補償裝置投切時開關重燃產生過電壓
- 9.2 無功補償中的諧波問題
- 9.2.1 并聯電容器補償存在的問題
- 9.2.2 系統諧波對補償裝置的危害
- 9.2.3 諧波治理
- 9.3 諧波引起的異常現象
- 9.3.1 一般性負載電路中電容器的異常過電流
- 9.3.2 高次諧波引起的諧振過電壓
- 9.3.3 在整流器負載電路中電容器的異常電流
- 9.3.4 電弧爐用的電容器的過電流與異常噪聲
- 9.4 并聯電容器組群爆故障分析
- 9.4.1 并聯電容器組群爆故障的特點
- 9.4.2 并聯電容器組群爆故障的原因分析
- 9.4.3 預防措施
- 第10章 電力電容器的運行與維護
- 10.1 電力電容器的結構、接線及安裝
- 10.1.1 電力電容器的結構
- 10.1.2 電力電容器的型號
- 10.1.3 電力電容器的接線方式
- 10.1.4 電力電容器的放電裝置
- 10.1.5 電力電容器的安裝
- 10.2 電力電容器的運行條件與檢查維護
- 10.2.1 嚴格控制電力電容器的運行條件
- 10.2.2 電力電容器的巡視檢查、運行維護
- 10.3 電力電容器常見故障
- 10.3.1 電容器常見故障原因分析及處理
- 10.3.2 處理故障電容器的安全措施
- 10.4 配電網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安全運行管理
- 10.4.1 各類低壓無功補償裝置運行情況
- 10.4.2 安全運行管理
- 10.5 無功補償裝置的故障維護與處理
- 10.5.1 控制器故障
- 10.5.2 熔斷器故障
- 10.5.3 電容接觸器故障
- 10.5.4 電容器故障
- 10.5.5 電容器的諧波與諧波過電流故障
- 10.5.6 電容器無功倒送故障 更新時間:2018-12-29 16: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