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引子:臺灣到底是怎么看大陸的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臺灣有一部電影《異域》,講的是一九四九年后一支流落緬北的國民黨軍孤軍的故事。電影里的主題曲用的是羅大佑早期的代表作《亞細亞的孤兒》,曲意似乎就在描述這群孤軍爹不疼娘不愛,被丟在熱帶叢林中自生自滅的故事。

那時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和這首歌真是絕配,以致后來很多人都將“亞細亞的孤兒”與泰北孤軍畫上等號。

直到長大一點,我讀了一些作家的書,才知道這《亞細亞的孤兒》最早是臺灣作家吳濁流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期寫的一部長篇小說。不只是我,在那個“重新發現臺灣”的時代潮流下,很多人赫然發現,臺灣本土過去竟然也有這些“高尚的玩意”。

這個名列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第23名的作品,描寫了臺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以及二戰期間的處境與身份認同。故事里的主人公胡太明是日據時代少有的知識分子,當他自認是“日本人”時,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歧視欺壓;當他自認是中國人時,又被認為是受過日本人統治的臺灣人而瞧不起,他的自我身份認同一步步走向錯亂,經歷各種挫折打擊而導致悲劇性的結果。

到現在為止,《亞細亞的孤兒》都被認為是描述臺灣人自身處境的最好作品,沒有之一,到今日我們仍然可以從里面讀到一些當代臺灣人尋找自我認同的影子。

從我家坐公交車大約十分鐘車程的陽明山半山腰,有很多大眾溫泉浴池,天氣冷時去泡溫泉簡直就是一種銷魂的享受,有一陣子,我天天在晚上九點多準時報到,跟一些“浴友”混得也挺熟。

這些“浴友”大多是上了年紀退休后,整天過著閑云野鶴生活的老頭,一天結束,他們就到這里洗澡,在生煙裊裊中聊天瞎扯淡。說起來,這大眾浴池也算是“交際場所”。

我在浴池里認識了一個不太正經的搞笑老頭,已經八十好幾,如果年輕人像他一樣不正經通常會被罵“輕浮”,就是因為他老了,還能如此不正經搞笑,大家都覺得他有“赤子之心”,可愛有趣。

經常聽他泡在那里講些低俗下流的笑話,然后一群老頭無厘頭地哈哈大笑,盡管我常常也不爭氣地跟著呵呵呵笑了,但他給我的印象,仍然只是個講話沒營養兼沒衛生,老不修的糟老頭而已。

直到有一次,他突然有感而發用閩南語吟了一首詩: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媽呀!這不是李白的《將進酒》嗎?我當時就震驚了,這糟老頭不僅僅只會講黃色笑話,竟然還如此風雅,會吟詩朗誦。

后來有次,老頭拿了薩克斯管進來浴池,說跟朋友聚會剛結束。浴友見他拿著樂器一起起哄,他就在眾浴友的起哄下演奏一曲。

那是個神奇又魔幻的夜晚,只見一身材足以警惕后人的老頭赤裸裸,露著鳥,手持薩克斯管,在白煙繚繞的石砌浴室里現場吹起了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

那一刻,我徹底在風中凌亂,再暖的溫泉水都融不了我瞬間凍結的心。

我跟這老頭聊了起來,才知他傳奇性的過去。

叫他昆伯好了,他說他家是臺灣中部的望族,從小他的父母,就像大部分的父母一樣,要他學很多才藝,不過跟現在稍微不同的是,他學的是漢文、書法、武術等。當時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小孩不得不接受日本教育,而有些大戶人家民族觀念深重,會請以前的老秀才來家里教漢文;至于武術,也是請過去一些鄉里團練的拳師來教。

昆伯的父母讓他去日本讀書,本來要他學醫光宗耀祖,沒想到叛逆的昆伯竟然跑去學音樂,學成后索性不回臺灣了,坐船到了大連,在夜總會里當樂師。

在日本的時候,他不是“本島人”,而是殖民地臺灣人的身份,這多少會受到一些歧視。等他到了大連,以為這是中國的地方,應該會對他好一點吧!沒想到當時大部分的大連人也跟臺灣人一樣,搞不清楚這些關系。

等到日本打敗仗,昆伯的身份一下又從“日本人”變為戰勝國的中國人,這次他心想,總算是揚眉吐氣了吧!沒料到,認識的很多中國人只把他當作“二鬼子”來同情,這讓他很懊惱。

大約在一九四六年的時候,昆伯從大連到了上海,又在上海的舞廳找到一個樂師的工作。在上海,大部分人對他的身份倒不是那么在乎,那時候他覺得上海真是機會無窮的一個城市,只要好好干,肯定可以闖出個名堂。

“我就住在靜安寺萬國公墓的旁邊,因為便宜,哈哈。”一聽到他這么講,我就囧了,那是我天天都會經過的地方,現在都變成環境優美的公園了,每次坐在那兒喝茶,都不知道下面還有沒有沒被挖出來的……總之,昆伯在公墓旁的弄堂,跟他同事一起合租了一間房。說起這同事,身材瘦弱,斯斯文文,一派書生樣。昆伯記得這同事人老實,上班沒太多出色表現,卻也不會讓人失望,愛看書,書架上滿滿的書,都是一些啥理論的,但他常常晚上不回來睡覺,不知道哪里去了。

這樣的人跟開朗豪爽的昆伯怎么會混在一起呢?原來是有次昆伯下班后,見這位同事被小流氓包圍,他自恃練過武,路見不平拔拳相助;沒想到猛虎難敵眾猴拳,只好拉著同事快溜,因為有這戰斗友誼,從此這兩人交情也特別好,無話不談。

一九四九年初,共產黨大舉南下,局勢越來越混沌不清,昆伯收到家人寄給他的一本書,打開一看,里面竟然有幾片薄薄的金條,原來是家里要他快點回家,別留在大陸。

“他跟我說‘你真想要走的話現在就快走,不然來不及了’。”有天晚上,昆伯的同事對舉棋不定的他說。

這時,同事跟他承認,他是個共產黨,解放軍就要打到上海,到時候想走都沒機會了。

昆伯嚇得差點屁滾尿流,他不敢相信那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同事竟然是共產黨員,在一夜長談后,第二天就連滾帶爬地想辦法買到船票回到臺灣。

“要是沒有他,我的人生完全就改變了。”昆伯說,“我算是很幸運,那時很多臺灣人真的就在大陸回不來,連死在哪里家人都不知道。”闖蕩大陸多年,昆伯是當年極少數去過大陸的臺灣人,畢竟一九四五年以前臺灣人很難到大陸,一九四九年之后又根本去不了大陸,這六十多年來,臺灣跟大陸真正產生聯系的也只有這短短四年。短短幾年,根本還不夠臺灣人去認識。

我就問他了,那時候臺灣人到底是怎么看大陸的,在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身份認同的障礙,大陸人對臺灣人又是什么態度、反應,雜七雜八聊了一堆問題。我也忘記他到底是怎么回答我的,只記得他要我有空時去找找“臺籍老兵”的故事,說不定可以從這些故事中找到某個側面的答案,他說“當年很多臺灣人死在大陸回不來”就是這回事。

來到高雄的旗津島,比起臺北吹著北風陰冷的天氣,高雄藍天白云,陽光普照,海風和煦,只需穿單衣就可。

在島上一角,有一個“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就是紀念臺籍老兵的主題公園,公園內有一主題館,介紹臺籍老兵的故事。

這里游人不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這里有間紀念館,就跟很多臺灣人壓根兒不知道有“臺籍老兵”這回事一樣。在臺灣,一般說到“老兵”,通常指的就是一九四九年時跟著國民黨撤退到臺灣的那些人。但是在那個年代,看似遠離烽火的臺灣,也有一大批年輕人參了軍,被卷進這亂離的洪流當中。

主題館的外墻有一幅石刻畫,畫上有三人,分別身穿日本軍、國民黨軍、解放軍制服。

看了館內的介紹,再看看這幅畫,越想越覺得這些臺籍老兵的故事真是具有傳奇性,只是,所謂的“傳奇性”“波瀾壯闊”,通常都是荒謬時代下的一個小縮影而已,悲哀與壯闊常是一體兩面,越荒謬,就越傳奇。

我現在還無法很清楚地回答那所謂“臺灣人自我認同”的問題,只好試著用“臺籍老兵”這個題材,用幾個人當原型,試著把他們幾句話帶過、看似云淡風輕的回憶豐潤成為一簡單的故事,當作這本書的開頭吧!

品牌:磨鐵數盟
上架時間:2016-08-02 10:22:53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磨鐵數盟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清县| 郓城县| 宾阳县| 仙桃市| 河曲县| 马山县| 太白县| 股票| 南康市| 临高县| 斗六市| 宁蒗| 库伦旗| 郴州市| 普定县| 安西县| 万州区| 潞西市| 东丽区| 舒城县| 沾益县| 宜春市| 德格县| 南阳市| 武乡县| 阿拉尔市| 友谊县| 永靖县| 广州市| 长春市| 江山市| 旬邑县| 澎湖县| 望江县| 南部县| 霍林郭勒市| 永年县| 确山县| 镇安县| 辛集市|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