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做正當之事(1)

2004年夏,颶風“查理”從墨西哥灣咆哮而出,橫掃佛羅里達,直至大西洋。此次颶風奪去了22條生命,并造成了110億美元的經(jīng)濟損失;同時,它還引發(fā)了一場關于價格欺詐的爭論。

在奧蘭多市內(nèi)的一個加油站,原本2美元的冰袋賣到了10美元。當時正值8月中旬,因為停電不能使用冰箱和空調(diào),所以人們別無選擇,而只能購買高價冰塊。颶風刮倒了很多大樹,使得鏈鋸的需求量猛增;很多住宅的屋頂也急需修葺。然而,從屋頂上清理掉兩棵樹竟然也要付給施工方2.3萬美元。平時在商店里賣250美元的小型家用發(fā)電機此時卻漲到了2000美元。一個77歲老嫗和她年邁的丈夫以及殘疾的女兒在颶風中逃出家門,住進一家汽車旅館,但此時每個房間的單日住宿價格已從40美元飆升到了160美元。

佛羅里達州的居民被飆升的物價激怒了。《今日美國》(USA Today)的一個頭條報道如此命名:“剛送走颶風,又迎來禿鷹”。當一個居民得知他需要花費10500美元才能將一棵壓在屋頂上的大樹移掉時,說道:“企圖利用別人的困難和痛苦發(fā)財是不對的。”佛羅里達州總檢察長查理·克里斯特(Charlie Crist)同意此種說法:“有些人的靈魂是如此貪婪,竟然想在別人遭受颶風災害時趁機發(fā)財。”

佛羅里達州有一項反價格欺詐法。在此次颶風之后,總檢察長辦公室收到兩千多件投訴,并有人通過訴訟獲得了賠償。西棕櫚灘(West Palm Beach)的一家“戴斯酒店”(Days Inn)由于索價過高,被處以7萬美元的罰款,以賠償消費者的損失。

然而,當克里斯特著手執(zhí)行反價格欺詐法時,有些經(jīng)濟學家卻認為,該法律并不適用這種情況,而人們的憤怒也是誤解所致。只有中世紀的哲學家和神學家才會認為商品交換應當根據(jù)基于傳統(tǒng)或物品固有價值的“正當?shù)膬r格”來進行。在當下的市場經(jīng)濟中,價格應該由供求關系決定,“正當?shù)膬r格”在商品交換中已不復存在。

托馬斯·索維爾(Thomas Sowell)是一位擁護自由市場的經(jīng)濟學家,他認為“價格欺詐”的說法“能夠有效地煽動人們的情緒,在經(jīng)濟學上卻站不住腳。這是個非常混亂的概念,以至于大多數(shù)經(jīng)濟學家干脆不予理會。索維爾在《坦帕論壇報》(Tampa Tribune)上撰文,試圖解釋“‘價格欺詐’是如何讓佛羅里達居民受惠的”。索維爾寫道:“當價格明顯高于人們習以為常的價位時,人們就會指責這是價格欺詐。然而,人們恰好習以為常的價格水平,并非在道德上就是不可侵犯的。普通價格水平與在市場條件變化時—比如遭遇颶風—所產(chǎn)生的價格相比,并沒有特殊性,也并非更加公平。”

索維爾認為,冰塊、桶裝水、屋頂修理、發(fā)電機以及汽車旅館的過高價格,有利于限制消費者使用這些物品,也有利于刺激別處的供應商給颶風受災地區(qū)提供最急需的物品和服務。當佛羅里達居民在炎熱的8月遭遇停電的時候,如果冰塊賣到10美元一袋,那么冰塊制造商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值得他們生產(chǎn)和運輸更多的冰塊。索維爾解釋道,這些價格并沒有什么不公平之處,它們只是反映出購買者和銷售者在他們交換的物品上所同意的價值。

杰夫·雅各比(Jeff Jacoby)是《波士頓環(huán)球報》(Boston Globe)的一位支持自由市場的評論家,他以類似的理由反對反價格欺詐法:“根據(jù)市場所產(chǎn)生的價格索價,并不是欺詐,也不是貪婪或無恥之舉,而只是物品和服務在自由社會中獲得分配的方式。”雅各比也承認:“價格暴漲確實令人惱怒,尤其是對那些剛剛被致命的颶風嚴重擾亂生活的人們而言。”然而公眾的憤怒并不能成為干涉自由市場的正當理由。那看起來過分的價格能夠刺激供應商生產(chǎn)更多的必需品,“所帶來的好處要遠遠超過它的危害”。由此,他的結論是:“把商販們看做魔鬼并不能加快佛羅里達重建的腳步,而讓他們自由地開展業(yè)務卻可以。”

總檢察長克里斯特(一名共和黨人,后來被選為佛羅里達州州長),在《坦帕論壇報》上發(fā)表專欄文章維護反價格欺詐法:“在危急關頭,比如當人們逃命時,或者在颶風后為家人尋求基本日用品時,被索要過高價格,政府不能袖手旁觀。”克里斯特反駁這樣一種觀點,即認為這些“過高的”價格反映了真實的自由交換:

這并不是一個正常的自由市場的情形。在正常的自由市場情形中,有意愿的購買者自行選擇進入市場,并遇到有意愿的銷售者,此時的價格依據(jù)供求關系而定。而在緊急狀況中,被迫的購買者并沒有自由。他們是被迫購買安全的居所之類的必需品的。

“查理”颶風之后關于價格欺詐的爭論,引發(fā)了一些與道德和法律相關的棘手問題:物品和服務的銷售商利用一場自然災害,根據(jù)市場需求隨意定價,這是否是不正當?shù)模咳绻徽敚敲捶蓱斪鲂┦裁茨兀空欠駪斀箖r格欺詐—即使這樣做干涉了購買者和銷售者的交易自由?

福利、自由與德性

這些問題不僅涉及個人如何對待他人,還涉及法律應當如何制定,以及我們應當如何組織一個社會。這些都是關于公正的問題。要想解答它們,我們必須探索公正的含義。實際上,我們已經(jīng)開始這樣做了。如果你仔細觀察價格欺詐的爭論,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維護和反對價格欺詐的論證,都圍繞著三種觀念展開:使福利最大化、尊重自由和促進德性。其中的每一種觀念都引向了一種不同的思考公正的方式。

維護自由市場的基本理由基于兩種主張——一種有關福利,另一種有關自由。首先,通過刺激人們努力工作以供應他人所需要的物品,市場促進了社會的整體福利。(一般來說,我們經(jīng)常把福利等同于經(jīng)濟繁榮,盡管福利是一個更加寬泛的概念,它還包括社會福利的非經(jīng)濟的方面。)其次,市場尊重個人自由:它讓人們自己選擇給他們所交換的物品定價,而不是把一個特定的價格強加于商品和服務。

絲毫不令人驚訝的是,反價格欺詐法的反對者們借助這兩種為人們所熟知的理由為自由市場辯護。那么,反價格欺詐法的擁護者們?nèi)绾位貞兀渴紫龋麄冋J為,社會整體福利并不是由在困難時期索要過高價格而真正地達到的。即使高價能夠促進更多的商品供應,這一益處也會被高價給那些無法支付得起的人們所帶來的負擔抵消。對于富人而言,在暴風雨中為一加侖的汽油或一個汽車旅館的房間而支付過高價格,可能只是一件討厭的事情;然而對那些收入微薄的人來說,這樣的價格卻造成了實實在在的困難,這可能導致他們滯留于危險地帶而不能逃離到安全的地方。反價格欺詐法的支持者們認為,任何關于總體福利的估量,都必須考慮到那些在緊急狀況中可能由于價格過高而買不起基本必需品的人們所遭受的痛苦與磨難。

其次,反價格欺詐法的擁護者們堅持認為,在某些情況下,自由市場并不是真正的自由。正如克里斯特所指出的:“被迫的購買者們并沒有自由。他們是被迫購買安全的居所之類的必需品。”如果你與家人正在逃離一場颶風,那么你為汽油或居所支付過高的價格,就不是一種真正的自由交換,它接近于敲詐。因此,為了判斷反價格欺詐法是否正當,我們需要評估這些關于福利和自由的不同說法。

然而我們也需要考慮另一種更深入的論點。諸多公眾對于反價格欺詐法的支持都源自于一種直覺的反應,而并沒有真正考慮到福利或自由。人們對那些乘人之危的人感到憤怒,并希望他們受到懲罰,而不是得到大筆橫財。這種情緒經(jīng)常被看做是一種原始的、不應當干涉公共政策或法律的感情而被摒棄。正如雅各比所言:“把商販們看做魔鬼并不能加快佛羅里達重建的腳步。”

然而,對于反價格欺詐者們的憤慨不只是一種欠考慮的怒氣,它表明了一種值得我們認真考慮的道德論證。憤慨是當你認為人們得到他們并不應得的東西時,而感到的一種特殊的憤怒。這種憤慨是對不公正的憤怒。

當克里斯特描述“有些人在靈魂深處是如此貪婪,竟然想利用別人在颶風中所遭受的災難而發(fā)財”時,他觸及了這種憤慨背后的道德判斷。他并沒有明確地將這一觀察與反價格欺詐法聯(lián)系起來,然而在他的評論中卻暗含著下列論證—我們可以稱之為德性的論證:

貪婪是一種惡,是一種不道德的存在方式,尤其是當它使人們忽視別人的痛苦時。它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惡,它還與公民德性相沖突。在困難時期,一個良好的社會會凝聚在一起。人們之間相互關照,而不是榨取最大利益。如果一個社會中的人們在危急關頭剝削自己的鄰居以獲取經(jīng)濟利益的話,那么這個社會就不是一個良好的社會。因此,過分的貪婪是一種惡,而一個良好的社會若有可能就應當反對之。反價格欺詐法無法禁止貪婪,但它至少能夠限制其最露骨的表現(xiàn),并表明社會對它的反對。通過懲罰而非獎勵貪婪的行為,社會肯定了那種為了群體善而共同犧牲的公民美德。

承認德性論證的道德力量,并非就是認為它必須總是超越其他考量。在某些情況下,你可能得出結論,一個受到颶風襲擊的社區(qū),應當做一個魔鬼交易,甚至付出認可貪婪的道德代價—即允許價格欺詐,以從別的地方吸引大量的屋頂建筑工人和承包商。先修補屋頂,稍后再補救社會結構。然而,我們要注意到,關于反價格欺詐法的爭論并不僅僅與福利和自由相關,它也與德性相關——它涉及培育一個良好社會所依賴的心態(tài)、性情和品質(zhì)。

有些人——包括那些支持反價格欺詐法的人們——發(fā)現(xiàn)德性的論證令人感到尷尬,原因是:它似乎比那些訴諸福利與自由的論證更傾向于主觀批判。質(zhì)疑一項政策是否會加速經(jīng)濟恢復或刺激經(jīng)濟增長,不應涉及對人們的喜好加以評判。它假設人人都喜歡更多的收入,而且它并不對人們?nèi)绾蜗M加以評判。同樣,質(zhì)疑人們在被迫的情況下是否能真正地自由選擇,也并不需要對他們的選擇加以評價。問題在于,人們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由的,而不是被迫的。

相比之下,德性的論證基于這樣一種判斷,即:貪婪是一種國家應當反對的惡。然而,應當由誰來判斷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呢?難道多元社會中的公民們不是對這些事物存在分歧嗎?難道將關于德性的評判引入法律不會有危險嗎?在面臨這些擔憂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政府應當在善惡之爭中持中立態(tài)度,不應試圖培養(yǎng)良好心態(tài),或修正不良品性。

因此,當我們探究自己對價格欺詐的想法時,就會發(fā)現(xiàn)自相矛盾之處:當人們得到他們并不應得的東西時,我們感到憤慨;我們認為,那種在人類痛苦時貪婪掠奪的行為應當受到懲罰而非獎賞。但與此同時,當關于德性的評判進入法律程序時,我們又感到擔憂。

這一困境引出了政治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一個公正的社會應當努力推進其公民的德性嗎?或者,法律是否應當在各種德性觀念保持中立,以使公民們能夠自由地為自己選擇最佳的生活方式?

傳統(tǒng)觀點認為,對這一問題的不同解答區(qū)分了古代的和現(xiàn)代的兩種政治思考。這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的。亞里士多德教導我們,公正意味著給予人們所應得的。為了決定誰應得什么,我們不得不決定哪些德性值得尊敬和獎賞。亞里士多德堅持認為,如果不首先反思哪種是人們最想要的生活方式,我們就不能弄明白什么是公正的憲法。對他而言,法律不可能中立于良善生活的各種問題。

與此相對,現(xiàn)代政治哲學家們——從18世紀的伊曼紐爾·康德(Immanuel Kant)到20世紀的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認為,那界定我們各種權利的公正原則,應當不依賴于任何特殊的德性觀念或最佳生活方式的觀念。相反,一個公正的社會應當尊重每個人選擇他自己的關于良善生活觀念的自由。

因此你可能會說,古代的公正理論始于德性,而現(xiàn)代的理論則始于自由。在接下來的幾章中,我們將要探討這兩者各自的優(yōu)缺點。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種對比在一開始就具有誤導性。

如果我們把注意力轉(zhuǎn)向那促進當代政治中——并非在哲學家們之間,而是在普通人之間——關于公正的爭論,那么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更加復雜的景象。的確,我們的大多數(shù)爭論都與促進繁榮和尊重個人自由有關—至少在表面上如此;然而,或與之相沖突的是,在這些爭論背后,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另外一套信念—它們涉及什么樣的德性值得尊重和獎賞,以及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是一個良好的社會應當推進的。盡管我們致力于推進繁榮和自由,我們也不能全然擺脫關于公正的道德評判。那種認為公正涉及德性和選擇的信念,深深扎根在人們的心靈。關于公正的考量,似乎不可避免地使我們思考最佳的生活方式。

受什么樣的傷才配得上紫心勛章?

在某些事情上,德性與榮譽問題非常明顯,以至于我們無法加以否認。讓我們來考慮一下最近關于誰有資格獲得紫心勛章(the Purple Heart)的爭論。自1932年以來,美國軍隊一直將這一獎章授予那些在戰(zhàn)爭中受傷或犧牲的士兵。除了能帶來榮譽之外,這枚獎章還能使獲得者在老兵醫(yī)院中享有諸多特權。

品牌:中信出版社
譯者:朱慧玲
上架時間:2015-11-18 17:03:03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書數(shù)字版權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峡县| 红原县| 绍兴市| 乃东县| 富宁县| 临潭县| 汉中市| 普兰县| 渭源县| 麦盖提县| 左权县| 忻州市| 刚察县| 泸定县| 昌乐县| 天津市| 石阡县| 东港市| 汽车| 临清市| 平乡县| 华容县| 桂林市| 平山县| 瑞金市| 贵阳市| 杭锦旗| 名山县| 天台县| 开阳县| 秭归县| 大英县| 赫章县| 香格里拉县| 永嘉县| 英德市| 昭通市| 桐柏县| 莱芜市| 女性|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