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從拯救賈敏開始
最新章節
書友吧 4評論第1章 本書序
《虞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
太祖高皇帝,大舜之正裔,姓姚氏,諱光裕,字弘烈,世居江寧。
前明末年襲鎮寧伯,謀為金陵守備,兼管金陵中軍都督府,節制江南諸鎮。
奉詔揀練武勇,選賢任能,得精銳三萬。
時明思宗遽薨,太祖迎立潞王,晉爵國公,北拒清兵,西平流寇。
二年封虞王,拜監國。
六年督師北進,翌年還于舊都。
越明年,受禪稱帝,定國號虞,改元大同。
詔以虞舜正朔納蒙古、女真入華夏,又敕命四王八公征討不臣。
三年,蒙古乞降,五年,女真入覲。
大同六年夏,太祖會盟諸部于漠南,受“天可汗”印,封二十四王,納三十六妃,選賢臣良將入朝為官,并分設部、盟、旗以治兩地。
另編內附之滿蒙族人為皇室八旗,鑲黃、正黃二旗為天子親領,余者六旗分賜王公。
旗人一應待遇全同于漢地民眾。
......
------
大同四十年,皇太子病逝,謚“懷文太子”,太祖哀慟不勝,輟朝百日。
時皇太子遺有側妃愛新覺羅氏所生之獨子,時年十三,天表奇偉,神采煥發,為太祖所鐘愛,嘗養于膝前,甫一除孝,即受金冊金寶,正位皇太孫,即太宗皇帝。
大同五十一年,太祖殯天,太宗皇帝時年廿四,奉大行皇帝遺詔即皇帝位。
太宗在位十一載,冊吐蕃活佛,敗準噶爾國,改滿蒙歸流,定宗室諸王。
值太宗病重,只昭妃博爾濟吉特氏(時已亡故)所生之皇太子已冠(二十歲),余子皆幼,終仿明憲宗故事,仍傳位于皇太子,即高宗皇帝(原著中的太上皇,本書開篇時的皇帝)。
【明憲宗故事:朱見深早期沒有兒子,為了穩固朝政和皇位,冊封了苗族宮女紀氏女之子朱佑樘為皇太子。
臨終的時候雖然有十一個活著的兒子,但只有朱佑樘成年了,所以仍然把皇位傳給了他,即后來的明孝宗,在位十八年。
因此文人士大夫是能夠接受擁有異族血脈的皇帝的,哪怕還有其他適格的皇子。】
------
背景設定來源:
1.原著中第五十三回,“凡(慧娘)這屏上所繡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可見紅樓背景里也有這些王朝,且當時已在明朝之后。
2.《紅樓夢》中處處可見滿人的風俗禮儀,比如打千、未出嫁的姑娘是嬌客這些,還有滿人麀皮小靴、箭袖之類的服飾,以及“落草”、“聽哈”、“勞什子”、“嬤嬤”、“奴才”這些口語詞匯。
非得是與滿族的文化交融之后,才會發生如此情況。
3.至于為什么不直接是滿清,那是因為曹公在第六十三回又長篇累牘地揚漢貶戎,言說當朝是“大舜之正裔”,歷代王朝的戎狄之患,到了今朝“再不用一干一戈,皆拱手俛頭緣遠來降”。
因此紅樓夢的背景仍然是漢人王朝無疑。
綜上,紅樓夢的背景王朝是一個受到滿族文化影響極深的漢人王朝。
而漢人王朝愿意接受滿族文化的影響,至少是作為勝利者完全將其納入了版圖,主動開啟了大融合的進程,最后在將其漢化的過程中互相影響的結果。
一家之言,姑妄言之,歡迎諸公一齊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