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太傅:從童生開始,科舉當國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無縫銜接
方原怎么也沒想到,他耗費整整六年時間,薅禿了不知有多少頭發,才通過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學位的答辯,可還沒來得及慶祝,他就穿越了!
是的,小說中流行的那種穿越。
一覺醒來,時空轉換,人就成了大明杭州府余杭縣同名同姓的一個十四歲少年!
銅鏡中的他容貌清秀,五官分明,一臉稚嫩,頭頂還梳著青布條系著的總角,一切都做不得假!
方原花了很長時間才接受穿越的事實,可旋即又崩潰!
因為他還要去社學讀書!
挨千刀的賊老天!
勞資上輩子算上幼兒園,足足念了二十八年學,二十八年?。?
眼看好不容熬過畢業,就要苦盡甘來,又給我續上了!
我說,你們銜接得挺好??!
“阿符,吃飯了!”
屋外的一聲呼喊,打斷了方原紛雜的思緒。
方原按下怨念,無精打采地走出了臥房,面前是位布裙荊釵的婦人。
在方原繼承的記憶,阿符是他的乳名,而眼前的婦人則是嫂嫂王氏。
方原年幼時,父母就相繼亡故,他與大他十七歲的大哥方瓊相依為命。
準確地說,他是大哥與嫂嫂養大的。
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不論如何,方原還是對撫養他的兄嫂格外敬重。
方原應了一聲,便隨嫂嫂進了正廳。
此時飯案前,年滿三十余歲,膚色黝黑的方瓊正不茍言笑坐著。
方原行禮:“大哥早?!?
方瓊點了點頭:“用飯吧?!?
桌案前還有一男一女兩個孩童,男的小方原兩歲,是侄子方存義,女娃則四五歲大小,喚作方景慧。
方原剛一坐下,瓷娃娃一樣的景慧就咧著小嘴,露出缺了一顆的門牙,笑嘻嘻道:“小酥酥又起晚了,羞不羞,嘻嘻~”
察覺到自己說話漏風,小景慧立刻捂住嘴巴,瞪著無辜大眼,似在說剛才不是我的聲音。
方原被這可愛的侄女逗笑,心中的郁悶也多少排解了幾分。
一旁的侄子方存義扶額道:“捂住嘴有什么用,少說話不就是了,夫子曰:食不語,寢不言?!?
小景慧哼了一聲,放開嘴巴:“小酥酥也在社學讀書,他就不像你只會掉書袋,哼~”
方存義放下碗筷,斜瞥一眼:“就他?他連《論語》都背不下來,拿什么掉?”
王氏投來不善的目光,還沒開口,就聽方瓊最先訓斥:“無禮!怎么跟你叔父說話!”
方存義冷哼一聲,別過頭去。
他和方原年齡相仿,又同在社學讀書,他是先生口中的好好學生,而方原卻是連書都背不明白的差生,社學有名的呆頭鵝!
先生都常曰: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
每次在同學面前呼方原為叔,常引來哄堂大笑。
方存義深以為恥,特意和方原拉開距離,連搭理都欠奉。
方原苦笑,原主混得也太差勁了,連侄子都看不起他!
“大哥莫惱,讀書上的事我不如存義,讓他說兩句又何妨?況且孔老夫子不是說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我雖為長輩,在學問上卻要多跟存義學習?!?
方存義先是一愣,呆笨的叔叔何時能引用圣賢道理,說得頭頭是道?
但旋即小臉一紅。
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點我呢?
那還有下半句“其不善者而改之”,誰是那個不善?
方存義忍不住還嘴道:“跟我多學習?真是笑話!你要不恥下問,也得先敏而好學!敢問你每日坐在學堂發呆,天天受先生呵斥,可有半點向學的樣子?”
方原一陣默然,原本的方原呆笨木訥,毫無向學之心,他真反駁不得。
方存義則越想越氣,他在社學因這位叔叔受了太多委屈,一生要強的他,實在不能忍受方原半點!
撂下碗筷,方存義起身道:
“爹、娘,孩兒吃飽了,這就到學堂去?!?
言罷,頭也不回地走了。
王氏無奈道:“這孩子!”
方瓊則嘆聲道:“他就是這般性子,阿符不要往心里去?!?
都是原主的鍋,方原怎會往心里去?
尬笑道:“不礙事?!?
經此一鬧,飯桌上再無言語,方原慢條斯理吃著,景慧支著腦袋看得無聊,打個哈欠便回房去了,桌案上只剩他與兄嫂三人。
氣氛忽又變得壓抑起來。
方瓊醞釀良久,才緩緩道:“昨日吳先生找過我了?!?
方原愣住,吳先生是社學塾師,聽這大哥語氣是,昨天來告家長了?
在原主記憶里,方原一如既往地發揮穩定,讀書開小差,背書磕磕絆絆,不記得有什么值得告狀的過錯?
方原靜靜地聽著下文。
“吳先生說你在學多年,毫無長進,不如早些退學,自謀生計?!?
方原聞言先是一滯,隨后火起!
雖說他穿越此間對繼續上學充滿怨念,可自己吐槽是一回事,被勸退學又是另一回事!
我只是想想,而你們居然來真的!
那可不行!
方原在后世讀了一輩子書,肚子都是墨水,既然來到大明,不發揮專長,一路科舉,青云直上,那完全對不起自己穿越者身份!
要知道士農工商,國之四維!
在大明朝,士就是金字塔上層,你不讀書上進,考取功名,注定碾作塵土,化為士紳的養料,被吃干抹凈。
方原剛想拒絕,王氏卻蹙眉道:
“吳先生怎能說出這樣的昏話,我一婦道人家,尚知道有教無類,哪有先生勸人退學的道理!”
方瓊苦笑道:“吳先生也是好意,阿符再過兩年就要成丁,總不能一直在社學混下去,退學后跟我學刊字,也能營生?!?
王氏氣道:“興許阿符過兩年就開了竅,讀書有成,考入了縣學,不比跟著你刊字強!”
方瓊張張嘴,欲言又止,最終化為一聲嘆息。
方家隸屬匠籍,祖傳的刊字本領,大哥方瓊精通石刻、木板雕刻,靠手藝吃飯,倒是不缺謀生的門路。
方原忙道:“大哥嫂子,我知道你們都是為我好,以前是我糊涂,今后我會發奮自強,明年,我定給咱方家博個生員功名出來!”
兄嫂怔怔看向方原,自家幼弟癡愚,何曾有過這般豪言壯語?
兩人震驚之余,眼中竟不免流露出一絲欣慰。
方原不再多言,緩緩起身來朝兄嫂一禮,便外出上學。
大明匠籍進士很多,其中不乏入閣拜相之輩,且不提靠奪門之變上位的內閣大學士徐有貞,后來的內閣首輔嚴嵩、內閣大學士趙貞吉,都是匠籍出身!
這閣老他們做得,我也做得!
方原抬頭望天,此時秋高氣爽,萬里無云,時值大明成化六年九月十三日。
那便從這小小社學開始吧!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