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康:從逃跑將軍到開國太祖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伐遼
“什么,伐遼?!我們做先鋒?!爹,你是不是老糊涂了,這也能答應嗎??”
“真的,爹,除非要砍頭,否則真不能去啊!!”
北宋宣和三年,京西北路陳州城內劉延慶府上,劉光世跪在地上竭力哀求著父親不要去伐遼。
劉光世如此竭力哀求,是因為他已經預見了伐遼的下場。畢竟此刻的劉光世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劉光世了,他已經被來自公元二零二五年的柏晶師范大學歷史系的研究生劉釗魂穿。
此刻劉光世清楚的知道伐遼之戰必敗無疑,隨后金軍就會兩次南下攻打東京城,擄走北宋皇室,也就是靖康之恥,而此刻,距離靖康之恥倒計時只剩六年時間了。
“好你個劉光世,敢和你老子叫板了,童貫童樞密親自派人送來的官家口諭,不答應,真砍了老子的腦袋,你個小王八蛋跑得了嗎?”劉延慶本身就已經惱火,看著兒子劉光世還敢頂撞自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劉釗看著劉延慶大發雷霆的樣子心想,你在我面前囂張跋扈,你在遼軍面前怎么不囂張囂張呢?歷史上伐遼一戰,你劉延慶十萬主力,開局第一戰就被擊潰,后來更是遼軍嚇唬你一下,你就燒營南逃數百里,一把大火燒光了北宋最后的家底。
伐遼失敗間接導致了金軍南下圍困東京,劉延慶正是守城失敗后被殺。劉釗對劉延慶這個慫人沒有好感,但是畢竟這會兒劉光世還是個不入流的將軍,想要實現一番抱負,還要暫時借助劉延慶的力量,他暫時還不能死。
旁邊的劉光國,此刻作為家中長子開始打圓場:“平叔(劉光世的字)當知尊卑,你也要體諒父親的難處。這次來傳旨的內侍,平日里收了父親不少金銀字畫,悄悄和父親交了底,這次童樞密帶來的是兩封恩旨,讓他擇機宣讀。”
“兩封恩旨,是什么意思?”劉光世有點困惑。
“童樞密讓他不要直接宣讀旨意,先以童樞密私人特使的名義來溝通讓父親統兵伐遼。如果父親同意,就宣第一封恩旨;如果父親拒絕,就宣第二封恩旨。”
“第一封恩旨必然是升官進爵了。”劉光世感到這個信息量有些大,慢慢站起,開始思考起來。
“正是,朝廷這次伐遼,設置一個臨時機構——宣撫司,童樞密是宣撫使,父親為宣撫都統制,也就是伐遼大軍的最高武將。咱們的環慶軍也收到了一個新封號,勝捷軍,從此改為宣撫司直轄,不再歸西軍節制了。”
“那父親必然接下的是這個旨意了。第二封旨意又是什么呢?”
劉光國還來不及答話,性情暴躁的劉延慶開口說道:“我要是抗命,就把我調到侍衛親軍馬軍司當都指揮使去。”劉延慶對于童貫的這一后手,明顯有非常激烈的抵抗情緒。
劉光世回憶著自己歷史系研究生的知識儲備,撫著自己的下巴分析道:“侍衛親軍馬軍司,是禁軍全部騎兵的統帥部,都指揮使是統帥部一把手,本來是個高官。只不過這會兒馬軍司能指揮的騎兵只剩下官家的儀仗隊了。父親如果去了,那就成了儀仗隊隊長了,徹底被架空了。”
劉光國點點頭:“平叔說的對,童樞密只是想要環慶軍的軍權,環慶軍改為勝捷軍后為宣撫司直轄,父親配合便留下,不配合就將父親在馬軍司供起來,另換心腹接手勝捷軍。”
“什么狗屁心腹,不就是他娘的辛興宗嗎,老子在軍中,他還要懼我三分,環慶軍是我說了算。等我進了宣撫司,環慶軍由辛興宗和你大哥共同執掌,只怕到時候還是他辛興宗說了算。”說到此處,劉延慶的無奈似乎已經超過了他的怒意,只得大口喝起了茶水。
劉光國搖頭道:“其實莫不如當時平定方臘之后,就領軍回西軍復命去了。”
劉延慶的情緒本來已經慢慢平復,聽到這話,突然面目猙獰,往地下重重啐了一口痰,說道:“回西軍?種師道那個老家伙,還有西軍其他統制們,一貫看不起我們,去年朝廷要求西軍南下征討方臘,種師道不舍得他手底下那些寶貝兵,最后還不是把我們丟了出來當擋箭牌。”
劉光國緩緩點頭說道:“平定方臘這種苦差事給了咱們,在兩浙路折了三分之二的弟兄,也正是以方便補員的名義,才讓我們暫時留在京西北路。若真的帶了一支殘軍回去,又要叫西軍其他四路軍嘲笑我們環慶軍無能,平定山野亂賊都死傷過半了。”
劉延慶咬牙切齒地說道:“是也,西軍如此看不起我們,莫不如就給童樞密做馬前卒了,至少童樞密開的價比西軍高。有兵有錢糧,我們父子自然就有在朝廷立足的本錢。”
話到此處,劉光世已經更深刻地理解了他的處境。
一是西軍出身,但被西軍排擠;二是手中的軍隊被童貫截下,不去伐遼軍權就要被擼掉;三是伐遼必敗無疑。
總而言之,當下似乎是個死局,劉延慶必須伐遼,不伐遼父子三人就基本告別權力中心,于他劉釗而言,也就失去了穿越者施展抱負的本錢。
所以伐遼必去,但是伐遼必敗,大軍出征在即,劉釗已經來不及做出足夠改變大局的努力了。
。。。。。。
正當此時,劉釗突然想明白一件事,死局?是誰的死局?
劉釗自問要干什么事業,難道拯救趙宋,讓宋徽宗、宋欽宗或者完顏構繼續瀟灑、魚肉百姓?
那必然不能,既然趙宋不能救了,不如我親自來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了。
造反?可不能這么說!劉光世姓劉啊,金刀讖怎么能忘了,卯金修德為天子,劉姓之人當為天子!
死局?哪來的死局?他既然不再是趙宋忠臣,這一下死局就破開了,伐遼打不過可以先跑,歷史上伐遼失敗,劉光世也沒死啊,畢竟是出了名的逃跑將軍。
丟人?逃跑哪里丟人了?劉玄德也是逃跑高手,不也差點三造大漢嗎?同為逃跑高手,就讓這一世的劉光世繼承昭烈帝的意志再造大漢吧!
而如今伐遼期限已經不遠,想要在亂世立足乃至再造大漢,兵馬錢糧都得抓緊去籌備安排,如今環慶軍重組成勝捷軍,就是他開始著手的絕佳機會。當下便有一計涌上心頭,劉釗也立刻找了一人著手去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