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第1章 前言
人們最關心的莫過于身體的健康,所以,在相互問候的時候最多的話也都是:“身體可好?”“祝你身體健康!”但是,身體的健康不僅僅受到疾病和外來因素的影響,更重要的還是來自心理的影響。心理健康主要表現在情緒上,人體是一個整體,身體的健康與情緒有密切關系。可以這么說: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就保障了心理的健康。
人的情緒是一種心理現象,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它有喜、怒、哀、懼等不同表現形式。高興、愉快、歡樂、喜悅、輕松、欣慰、悲傷、害怕、恐懼、不安、緊張、苦惱、憂郁等都屬于情緒活動。
情緒現代醫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情緒不僅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影響,且對人的身體健康也有直接的影響。
一個人若心情愉快、舒暢,生活態度樂觀、豁達,則人體免疫功能活躍、旺盛,可減少疾病感染的機會。前蘇聯生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巴甫洛夫說:“愉快可以使你對生命的每一次跳動,對于生活的每一個印象易于感受,不論軀體和精神上的愉悅都是如此,并可使身體發展、健康。”
由此可見,良好的情緒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著積極的意義。相應的,不良的情緒對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極大。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失意、困難、險境,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如煩惱、痛苦、憂傷、憤怒等。不愉快的消極情緒,若得不到及時排解,這種不良心理能量的積聚若超過一定的負荷就會破壞心理平衡,引起心理疾病,所以應采用適當的方法和途徑,合理宣泄,調控不良情緒。
一個人的情緒,主要受精神、意志的控制。因此,要想保持愉快穩定的情緒,就需要提高道德的修養,需要樹立遠大的理想,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還要學會適應外部條件的變化,自覺運用積極情緒克服消極情緒。
1984年聯邦德國總理科爾訪問中國時,對當時80歲高齡的鄧小平說:“你看來完全沒有變,你長壽的秘訣是什么?”鄧小平坦誠地說:“沒有秘訣,我一向樂觀。”
88歲的英國喜劇明星喬治·本斯談到他怎么爭取活到一百歲時說:“我的養生秘決是處事樂觀,長壽重要的秘訣是避免煩惱、壓力和緊張”。
長壽學者胡夫蘭德在《人生長壽法》一書中指出:“在對人的一切不利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了。”
可見,積極的情緒不僅讓身體更健康,更保障了生活的質量。如果一個人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命運可由自己主宰,相信社會上大多數人是善良的,相信社會會越來越美好,相信樂觀積極的情緒可以激發人的力量去戰勝困難、戰勝疾病,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這樣的人一定會情緒穩定、心情舒暢,一定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單憑這一點,就可以活得更長久。
有這么一首小詩:
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會常在;
你要是心境開朗,眼前就是一片明亮;
你要是經常知足,就會感到幸福;
你要是不計較名利,就會感到一切如意。
我們要獲得幸福、快樂,我們要讓自己每天都能有一份好心情;我們要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使自己進入灑脫豁達的境界。如此,我們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動權,我們就擁有了健康,我們就真正成為了情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