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9評論第1章 震驚!牛頓竟是明朝逃亡皇子
李源刷到那條視頻時,宿舍空調正在嗡嗡作響。
《驚天反轉!牛頓竟是明朝逃亡皇子?十項鐵證顛覆認知!》
他看著屏幕上的內容嗤笑出聲,封面是牛頓肖像與明代藩王畫像的重疊圖,乍一看有幾成相似。
“換臉都懶得調透明度。”
他截了張圖準備發朋友圈,忽然注意到視頻簡介里標注的文獻編號:
TRIN/16C/N-Newton-007。
這串字符讓他想起之前查資料時看見的劍橋三一學院的檔案編碼,第三位字母應該代表捐贈者姓氏縮寫。
點開視頻,開頭是段4K修復的“牛頓手稿”影像,羊皮紙上浮著臺閣體批注:“佛郎機歷法精妙,然較《大統歷》猶遜三籌”。
“這縫得也太多。”
他拖動進度條,畫面中,牛頓畫像與明代藩王的面部對比圖彈出時,彈幕瞬間被“復制粘貼”刷屏。
看到這,很明顯又是一個營銷號視頻。
緊接著視頻里的下一個鐵證,那是一系列照片,畫面并不清晰,角度也有些矮,拍攝者應該是用的隱藏攝像頭。
地點是國外某個皇室的私人莊園內,里面出現了一個藏品。
那是一本研究《永樂大典》的筆記,內容倒是沒什么,但最后的署名卻是:Isaac Newton。
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聯系到了一起,怎么看怎么怪。
這個up主很明顯是融合了牛頓和國內的元素,再結合一些偽紀錄片似的照片和視頻,以讓他的內容看起來有可信度。
這一套忽悠一般人還行,稍微了解一點的就知道完全不可能。
幾百年了,牛頓是什么人難道還能不清楚?
……
點開評論區,不出意外,懷疑的還是占多數。
熱評第一掛著打假檄文:UP主偽造大英博物館藏品編碼。
@歷史掃地僧(歷史博主認證)。
“視頻中筆跡模仿的司禮監批紅體本身存在時代矛盾,明代司禮監的批紅制度始于宣德年間,而到了萬歷年間的批紅筆跡就已形成工整的臺閣體風格。”
@劍橋摸魚人(定位劍橋郡)。
“剛用校卡刷開檔案館,用電腦查了下,根本就沒有這個編號的檔案,up主造假的痕跡太明顯了。”
當然,也有不少對此深信不疑的評論。
xxx:“我就說工業革命起源于研究永樂大典。”
xxx:“其實我早就懷疑了,看到up主的視頻,這下證實了我的猜測。”
xxx:“贏!”
原本看到這里視頻已經定性了,直到李源翻到了一條評論。
@吃瓜群眾9527
“有點不對勁!我在故宮官網看到了一個物品‘崇禎皇子印’,和視頻里的玉璽一模一樣!”附帶了一個鏈接。
真的假的?
李源抱著好奇心點開。
鏈接跳轉到故宮頁面,畫面中顯示著《海外回流文物展》第三件展品是鎏金青銅印,展品詳情里標注著“2023年購自倫敦私人收藏“。
簡介寫著:“崇禎皇子印,左側龍紋第三鱗片缺損”。
李源感覺后頸發緊,隨著這條評論的出現,更多的證據也相繼出現。
有留學生拍了張劍橋教授電腦的屏幕照片,里面出現了TRIN/17C/Newton-007的字樣。
有拍賣行的發出內部消息,蘇富比的春季拍賣目錄中,新增‘牛頓與中國歷法’專題,展品包括從未公開的崇禎年間星圖手卷。
有人進入官網下載了高清掃描件,通過軟件比對筆跡壓力點,發現與現存牛頓信件樣本高度相似。
更奇怪的是紙張纖維檢測報告顯示,該文獻用紙產自安徽,與同期歐洲造紙工藝存在明顯差異。
……
一條條信息讓事情變得撲朔迷離。
炒作?
還是真有其事?
以往的常識告訴他,這一切都是別人編造的野史。
可眼下的一切又無不在向他說明,眼前這個視頻中的內容,都是真實無誤的。
這不應該是瞎編的東西嗎,應該是網友在玩梗吧?
他將視頻轉發到了歷史群,并留言道。
“各位,歷史學不存在了,這視頻你們怎么看。”
張遠(27級):怎么看?用腳看,這不一眼營銷號。
李源又將其它網友的評論轉發到了群里。
……
十幾分鐘后。
群里消息忽然爆炸。
李源看著群聊記錄在屏幕上翻滾,發現所有人都在用學術工具驗證“假視頻”,卻沒人能徹底證偽。
要知道這群里可是他們歷史系的大群,里面不乏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可就算是他們,也沒有一個人出來說這個視頻是假的,最多也就說一句“我再看看”。
這其實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隨著事情的發酵,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發。
視頻本身也升到了網站熱榜,質疑之聲也越來越多。
……
【編史系統數據面板】
【觀看人數:1685260/1000000(超閾值68.5%)】
【信任率:4%(對應6.7萬深度信眾)】
【現實錨點激活】
【已自動補充遺漏細節】
c市。
陸白獲得【歷史編輯器】已經一周,他花了不少時間收集資料,用九真一假的內容,湊了十條所謂的證據。
看著評論區開始對視頻的真假產生爭吵,就知道自己編造的歷史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不過他沒想到能有這么高的信任率,足足六萬人對他視頻里的內容深信不疑。
不過這對他而言不是壞事。
相信的人數增多,視頻中捏造的內容也將隨著時間相應出現。
隨著現實的證據出現,他所編造的野史正在逐漸向真實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