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 小結 更新時間:2024-12-27 22:23:09
- 14.6.4 寫入流程
- 14.6.3 倒排索引引擎構建倒排索引
- 14.6.2 Shard路由
- 14.6.1 寫入總體框架
- 14.6 TSM數據寫入
- 14.5.3 Series Index Block
- 14.5.2 Series Data Block
- 14.5.1 SeriesKey(時間序列關鍵字)
- 14.5 TSM file詳解
- 14.4 TSM存儲組件
- 14.3 InfluxDB數據格式
- 14.2.2 優勢和問題
- 14.2.1 LSM-Tree存儲原理
- 14.2 LSM-Tree(LSM樹)概述
- 14.1 InfluxDB存儲引擎歷史
- 第14章 InfluxDB存儲引擎
- 13.5 小結
- 13.4 寫入數據源
- 13.3.4 遠程查詢InfluxDB Cloud或InfluxDB 2.x
- 13.3.3 查詢InfluxDB 1.x
- 13.3.2 range()函數
- 13.3.1 from()函數
- 13.3 查詢數據源
- 13.2.8 Null(空值)
- 13.2.7 Integer(整數類型)
- 13.2.6 Float(浮點類型)
- 13.2.5 Time(時間類型)
- 13.2.4 String(字符串類型)
- 13.2.3 Duration(持續時間)
- 13.2.2 Bytes(字節)
- 13.2.1 Boolean(布爾值)
- 13.2 基本數據類型
- 13.1 Flux概述
- 第13章 InfluxDB數據處理語言Flux
- 12.3 小結
- 12.2.2 使用Python查詢InfluxDB中的數據
- 12.2.1 使用Python在InfluxDB中寫入數據
- 12.2 Python SDK使用
- 12.1.6 連接InfluxDB的另一種方式——用戶名和密碼
- 12.1.5 使用Java為bucket添加權限
- 12.1.4 queryApi
- 12.1.3 使用Java查詢InfluxDB中的數據
- 12.1.2 WriteApiBlocking
- 12.1.1 使用Java在InfluxDB中寫入數據
- 12.1 Java SDK使用
- 第12章 InfluxDB與程序設計
- 11.3 小結
- 11.2.4 導入數據
- 11.2.3 導出數據
- 11.2.2 恢復數據
- 11.2.1 備份數據
- 11.2 集群版備份管理
- 11.1.2 恢復數據
- 11.1.1 備份數據
- 11.1 單機版備份管理
- 第11章 備份管理
- 10.3 小結
- 10.2.5 Data節點的安裝配置
- 10.2.4 Meta節點的安裝配置
- 10.2.3 添加DNS條目
- 10.2.2 環境準備
- 10.2.1 申請試用
- 10.2 集群安裝配置
- 10.1.3 節點數量
- 10.1.2 數據所在的地方
- 10.1.1 集群架構概述
- 10.1 集群簡介
- 第10章 InfluxDB集群
- 9.5 小結
- 9.4.3 創建通知規則
- 9.4.2 添加通知端點
- 9.4.1 創建檢查
- 9.4 性能報警
- 9.3.2 數據查詢優化方案
- 9.3.1 數據寫入優化方案
- 9.3 性能優化
- 9.2.2 寫入性能測試
- 9.2.1 測試環境
- 9.2 基準性能測試
- 9.1.2 測試工具安裝
- 9.1.1 安裝Go語言運行環境
- 9.1 性能測試工具
- 第9章 InfluxDB性能評估
- 8.5 小結
- 8.4.2 測試效果
- 8.4.1 創建與授權
- 8.4 權限控制實戰
- 8.3 用戶管理
- 8.2 權限類型
- 8.1.5 授權使用
- 8.1.4 1.x版本兼容授權認證
- 8.1.3 Token認證
- 8.1.2 認證方式
- 8.1.1 簡介
- 8.1 認證技術
- 第8章 InfluxDB數據安全策略
- 7.7 小結
- 7.6.4 結論
- 7.6.3 實驗過程
- 7.6.2 實驗目標
- 7.6.1 樣本數據
- 7.6 綜合實例
- 7.5 刪除保留策略
- 7.4 修改保留策略
- 7.3 查詢保留策略
- 7.2.2 創建保留策略舉例
- 7.2.1 使用CREATE RETENTION POLICY創建保留策略
- 7.2 創建保留策略
- 7.1 保留策略
- 第7章 InfluxDB數據保留策略
- 6.7 小結
- 6.6.4 替換嵌套函數
- 6.6.3 HAVING功能
- 6.6.2 降低數據采樣率
- 6.6.1 數據預處理
- 6.6 連續查詢案例分析
- 6.5.3 修改連續查詢
- 6.5.2 刪除連續查詢
- 6.5.1 查詢所有連續查詢
- 6.5 連續查詢的管理
- 6.4.4 高級連續查詢舉例
- 6.4.3 GROUP BY time()、EVERY、FOR三者關系
- 6.4.2 高級連續查詢的時間設置
- 6.4.1 創建高級連續查詢
- 6.4 復雜連續查詢
- 6.3.3 連續查詢舉例
- 6.3.2 連續查詢運行時刻及查詢的時間范圍
- 6.3.1 <cq_query>語句
- 6.3 創建連續查詢
- 6.2 樣本數據導入
- 6.1 連續查詢
- 第6章 InfluxDB連續查詢
- 5.4 小結
- 5.3.2 數學運算符的常見問題
- 5.3.1 常用運算符
- 5.3 數學運算
- 5.2.5 預測類函數
- 5.2.4 轉換類函數
- 5.2.3 選擇類函數
- 5.2.2 聚合類函數
- 5.2.1 函數說明
- 5.2 InfluxDB函數
- 5.1 樣本數據導入
- 第5章 InfluxDB的函數與運算
- 4.7 小結
- 4.6.11 時間語法
- 4.6.10 Time Zone子句
- 4.6.9 offset和soffset子句
- 4.6.8 limit和slimit子句
- 4.6.7 排序
- 4.6.6 into子句
- 4.6.5 group by子句
- 4.6.4 函數
- 4.6.3 where子句
- 4.6.2 類型轉換
- 4.6.1 select語句
- 4.6 查詢操作
- 4.5.2 文件數據導入
- 4.5.1 寫入數據
- 4.5 寫入操作
- 4.4 桶操作
- 4.3.8 重復數據
- 4.3.7 注釋
- 4.3.6 特殊字符
- 4.3.5 引號
- 4.3.4 數據類型
- 4.3.3 行協議要素分析
- 4.3.2 行協議語法
- 4.3.1 行協議案例
- 4.3 行協議
- 4.2.4 美國地質勘探局地震數據
- 4.2.3 NOAA樣本數據
- 4.2.2 鳥類遷徙樣本數據
- 4.2.1 空氣傳感器樣本數據
- 4.2 數據樣本
- 4.1.3 Influx基本命令
- 4.1.2 使用InfluxDB
- 4.1.1 簡介
- 4.1 客戶端命令行方式
- 第4章 InfluxDB基本操作寫入與查詢
- 3.3 小結
- 3.2.2 常用功能介紹
- 3.2.1 安裝配置
- 3.2 Chronograf
- 3.1.2 常用功能介紹
- 3.1.1 安裝配置
- 3.1 InfluxDB UI
- 第3章 InfluxDB UI數據可視化
- 2.2 小結
- 2.1.9 InfluxDB的配置詳解
- 2.1.8 InfluxDB程序的使用
- 2.1.7 InfluxDB的端口設置
- 2.1.6 使用Docker安裝InfluxDB
- 2.1.5 在macOS系統中安裝InfluxDB
- 2.1.4 在Windows系統中安裝InfluxDB
- 2.1.3 在RedHat和CentOS系統中安裝InfluxDB
- 2.1.2 在Ubuntu和Debian系統中安裝InfluxDB
- 2.1.1 硬件要求
- 2.1 在不同操作系統上安裝InfluxDB
- 第2章 InfluxDB的安裝、配置、啟動
- 1.7 小結
- 1.6.4 在智能汽車中的應用
- 1.6.3 互聯網業務性能監控服務
- 1.6.2 在物聯網IoT設備采集存儲中的應用
- 1.6.1 在工業環境監控中的應用
- 1.6 時序數據庫的應用場景
- 1.5.5 開源
- 1.5.4 高性能
- 1.5.3 類SQL的查詢語句
- 1.5.2 數據Tag標記
- 1.5.1 內置REST接口
- 1.5 InfluxDB的核心特性
- 1.4 InfluxDB的設計理念
- 1.3 InfluxDB的基本概念
- 1.2.3 InfluxDB現狀及未來
- 1.2.2 InfluxDB的歷史
- 1.2.1 什么是InfluxDB
- 1.2 InfluxDB簡介
- 1.1.2 時序數據庫的歷史
- 1.1.1 什么是時序數據
- 1.1 數據簡史
- 第1章 時序數據庫InfluxDB簡介
- 作者簡介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前言
- 作者簡介
- 第1章 時序數據庫InfluxDB簡介
- 1.1 數據簡史
- 1.1.1 什么是時序數據
- 1.1.2 時序數據庫的歷史
- 1.2 InfluxDB簡介
- 1.2.1 什么是InfluxDB
- 1.2.2 InfluxDB的歷史
- 1.2.3 InfluxDB現狀及未來
- 1.3 InfluxDB的基本概念
- 1.4 InfluxDB的設計理念
- 1.5 InfluxDB的核心特性
- 1.5.1 內置REST接口
- 1.5.2 數據Tag標記
- 1.5.3 類SQL的查詢語句
- 1.5.4 高性能
- 1.5.5 開源
- 1.6 時序數據庫的應用場景
- 1.6.1 在工業環境監控中的應用
- 1.6.2 在物聯網IoT設備采集存儲中的應用
- 1.6.3 互聯網業務性能監控服務
- 1.6.4 在智能汽車中的應用
- 1.7 小結
- 第2章 InfluxDB的安裝、配置、啟動
- 2.1 在不同操作系統上安裝InfluxDB
- 2.1.1 硬件要求
- 2.1.2 在Ubuntu和Debian系統中安裝InfluxDB
- 2.1.3 在RedHat和CentOS系統中安裝InfluxDB
- 2.1.4 在Windows系統中安裝InfluxDB
- 2.1.5 在macOS系統中安裝InfluxDB
- 2.1.6 使用Docker安裝InfluxDB
- 2.1.7 InfluxDB的端口設置
- 2.1.8 InfluxDB程序的使用
- 2.1.9 InfluxDB的配置詳解
- 2.2 小結
- 第3章 InfluxDB UI數據可視化
- 3.1 InfluxDB UI
- 3.1.1 安裝配置
- 3.1.2 常用功能介紹
- 3.2 Chronograf
- 3.2.1 安裝配置
- 3.2.2 常用功能介紹
- 3.3 小結
- 第4章 InfluxDB基本操作寫入與查詢
- 4.1 客戶端命令行方式
- 4.1.1 簡介
- 4.1.2 使用InfluxDB
- 4.1.3 Influx基本命令
- 4.2 數據樣本
- 4.2.1 空氣傳感器樣本數據
- 4.2.2 鳥類遷徙樣本數據
- 4.2.3 NOAA樣本數據
- 4.2.4 美國地質勘探局地震數據
- 4.3 行協議
- 4.3.1 行協議案例
- 4.3.2 行協議語法
- 4.3.3 行協議要素分析
- 4.3.4 數據類型
- 4.3.5 引號
- 4.3.6 特殊字符
- 4.3.7 注釋
- 4.3.8 重復數據
- 4.4 桶操作
- 4.5 寫入操作
- 4.5.1 寫入數據
- 4.5.2 文件數據導入
- 4.6 查詢操作
- 4.6.1 select語句
- 4.6.2 類型轉換
- 4.6.3 where子句
- 4.6.4 函數
- 4.6.5 group by子句
- 4.6.6 into子句
- 4.6.7 排序
- 4.6.8 limit和slimit子句
- 4.6.9 offset和soffset子句
- 4.6.10 Time Zone子句
- 4.6.11 時間語法
- 4.7 小結
- 第5章 InfluxDB的函數與運算
- 5.1 樣本數據導入
- 5.2 InfluxDB函數
- 5.2.1 函數說明
- 5.2.2 聚合類函數
- 5.2.3 選擇類函數
- 5.2.4 轉換類函數
- 5.2.5 預測類函數
- 5.3 數學運算
- 5.3.1 常用運算符
- 5.3.2 數學運算符的常見問題
- 5.4 小結
- 第6章 InfluxDB連續查詢
- 6.1 連續查詢
- 6.2 樣本數據導入
- 6.3 創建連續查詢
- 6.3.1 <cq_query>語句
- 6.3.2 連續查詢運行時刻及查詢的時間范圍
- 6.3.3 連續查詢舉例
- 6.4 復雜連續查詢
- 6.4.1 創建高級連續查詢
- 6.4.2 高級連續查詢的時間設置
- 6.4.3 GROUP BY time()、EVERY、FOR三者關系
- 6.4.4 高級連續查詢舉例
- 6.5 連續查詢的管理
- 6.5.1 查詢所有連續查詢
- 6.5.2 刪除連續查詢
- 6.5.3 修改連續查詢
- 6.6 連續查詢案例分析
- 6.6.1 數據預處理
- 6.6.2 降低數據采樣率
- 6.6.3 HAVING功能
- 6.6.4 替換嵌套函數
- 6.7 小結
- 第7章 InfluxDB數據保留策略
- 7.1 保留策略
- 7.2 創建保留策略
- 7.2.1 使用CREATE RETENTION POLICY創建保留策略
- 7.2.2 創建保留策略舉例
- 7.3 查詢保留策略
- 7.4 修改保留策略
- 7.5 刪除保留策略
- 7.6 綜合實例
- 7.6.1 樣本數據
- 7.6.2 實驗目標
- 7.6.3 實驗過程
- 7.6.4 結論
- 7.7 小結
- 第8章 InfluxDB數據安全策略
- 8.1 認證技術
- 8.1.1 簡介
- 8.1.2 認證方式
- 8.1.3 Token認證
- 8.1.4 1.x版本兼容授權認證
- 8.1.5 授權使用
- 8.2 權限類型
- 8.3 用戶管理
- 8.4 權限控制實戰
- 8.4.1 創建與授權
- 8.4.2 測試效果
- 8.5 小結
- 第9章 InfluxDB性能評估
- 9.1 性能測試工具
- 9.1.1 安裝Go語言運行環境
- 9.1.2 測試工具安裝
- 9.2 基準性能測試
- 9.2.1 測試環境
- 9.2.2 寫入性能測試
- 9.3 性能優化
- 9.3.1 數據寫入優化方案
- 9.3.2 數據查詢優化方案
- 9.4 性能報警
- 9.4.1 創建檢查
- 9.4.2 添加通知端點
- 9.4.3 創建通知規則
- 9.5 小結
- 第10章 InfluxDB集群
- 10.1 集群簡介
- 10.1.1 集群架構概述
- 10.1.2 數據所在的地方
- 10.1.3 節點數量
- 10.2 集群安裝配置
- 10.2.1 申請試用
- 10.2.2 環境準備
- 10.2.3 添加DNS條目
- 10.2.4 Meta節點的安裝配置
- 10.2.5 Data節點的安裝配置
- 10.3 小結
- 第11章 備份管理
- 11.1 單機版備份管理
- 11.1.1 備份數據
- 11.1.2 恢復數據
- 11.2 集群版備份管理
- 11.2.1 備份數據
- 11.2.2 恢復數據
- 11.2.3 導出數據
- 11.2.4 導入數據
- 11.3 小結
- 第12章 InfluxDB與程序設計
- 12.1 Java SDK使用
- 12.1.1 使用Java在InfluxDB中寫入數據
- 12.1.2 WriteApiBlocking
- 12.1.3 使用Java查詢InfluxDB中的數據
- 12.1.4 queryApi
- 12.1.5 使用Java為bucket添加權限
- 12.1.6 連接InfluxDB的另一種方式——用戶名和密碼
- 12.2 Python SDK使用
- 12.2.1 使用Python在InfluxDB中寫入數據
- 12.2.2 使用Python查詢InfluxDB中的數據
- 12.3 小結
- 第13章 InfluxDB數據處理語言Flux
- 13.1 Flux概述
- 13.2 基本數據類型
- 13.2.1 Boolean(布爾值)
- 13.2.2 Bytes(字節)
- 13.2.3 Duration(持續時間)
- 13.2.4 String(字符串類型)
- 13.2.5 Time(時間類型)
- 13.2.6 Float(浮點類型)
- 13.2.7 Integer(整數類型)
- 13.2.8 Null(空值)
- 13.3 查詢數據源
- 13.3.1 from()函數
- 13.3.2 range()函數
- 13.3.3 查詢InfluxDB 1.x
- 13.3.4 遠程查詢InfluxDB Cloud或InfluxDB 2.x
- 13.4 寫入數據源
- 13.5 小結
- 第14章 InfluxDB存儲引擎
- 14.1 InfluxDB存儲引擎歷史
- 14.2 LSM-Tree(LSM樹)概述
- 14.2.1 LSM-Tree存儲原理
- 14.2.2 優勢和問題
- 14.3 InfluxDB數據格式
- 14.4 TSM存儲組件
- 14.5 TSM file詳解
- 14.5.1 SeriesKey(時間序列關鍵字)
- 14.5.2 Series Data Block
- 14.5.3 Series Index Block
- 14.6 TSM數據寫入
- 14.6.1 寫入總體框架
- 14.6.2 Shard路由
- 14.6.3 倒排索引引擎構建倒排索引
- 14.6.4 寫入流程
- 14.7 小結 更新時間:2024-12-27 22: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