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理解InfluxDB:時序數據庫詳解與實踐
- 鄭強 張偉 劉爽
- 645字
- 2024-12-27 22:22:04
1.2.2 InfluxDB的歷史
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關系型數據庫面對快速增長的時序數據開始顯得逐漸吃力,由于采用BTree的隨機讀寫的模式,在尋道上會消耗很多時間,在目前物聯網數據的大量寫入要求下,傳統關系型數據庫的效率太過低下,于是時序數據庫應運而生。
從圖1-3中可以看出,時序數據庫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為滿足監控領域時序數據的存儲要求,以RRDTool和KDB+為代表,出現了第一批時序數據庫,它們將一個固定大小的數據庫內嵌在監控系統中,來達到隨時間變化快速存儲數據的能力,但其缺點是讀取能力依舊較弱,并且處理的數據比較單一。

圖1-3 時序數據庫發展史
后來隨著大數據發展,不只是監控領域,其他領域也出現了需要處理大量時序數據的需求。從2011年年始,陸續出現了以openTSDB、Kairos為代表的基于分布式存儲的數據庫,其對時間進行了針對性優化。例如,openTSDB的底層依賴HBase集群存儲,根據時序的特征對數據進行壓縮,節省了存儲空間。相較于之前的時序數據庫,在存儲和讀寫性能方面上有了顯著提升,但其依賴Hadoop和HBase環境,使得部署及維護成本極高。
由于openTSDB本身的不足再加上部署維護不便,促成了低成本時序數據庫的誕生。在這場混戰中,InfluxDB得益于其高效的數據讀取存儲的能力和算法,慢慢地占據了主流市場。
Errplane公司在2013年下半年開始以開源項目的形式開始了InfluxDB的研發。其目的是提供一個高性能的監控以及告警的解決方案。2014年11月,Errplane公司獲得了梅菲爾德風險投資公司與Trinity Ventures領投的A輪投資,金額高達810萬美元。在2015年,Errplane正式更名為InfluxData,在2016年9月獲得了金額高達1600萬美元的B輪投資,又于2018年2月獲得3500萬美元的C輪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