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欲人感恩

【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處世而欲人感恩,便為斂怨之道】

譯:幫人不必求得感謝,不被人怨就已經是功德了。處世而欲人感恩,便為斂怨之道

解析:幫了人,就想著施恩求報也不好。

自然人,也就是原始狀態下的人,他的人性中并沒有知恩圖報一項,知恩圖報是社會化倫理。它來自外。有了這種觀念,人才能建立師徒、上下級、貴族和門客等社會角色關系。但是在人性中,會覺得報恩是一份精神和行動負擔,本能地蘊含怨。

所以作者說,給人東西不求感德,能不怨我就行了。

施恩求報,真的會讓人反感嗎?我們看下面這個例子。

晏子一次外出,看見路上有人反穿著皮裘,背著柴禾,在路邊休息。晏子看這人氣度像個君子,就上去問:“你怎么淪落到這個地步啊?”這人說:“我是齊國人,名叫越石父,不幸當了奴隸。”因為破產或者被人抓走賣為奴隸。

晏子于是把自己駕車的馬解下一個,給了他的主人,給他贖了身,換回了這個奴隸。然后,叫他坐上車,一起回去。到了下車的時候,晏子也不跟他打個招呼,就自己下去了。

越石父大怒,回去就和晏子斷絕關系。

一般人,對別人有功德,就會面露驕色,晏子贖了這人,但是下車的時候,也不跟這人打招呼。這種施恩之后昂然的態度,就導致了越石父的怨。于是越石父跟他絕交。

晏子就去問他:“我幫你贖身,也是很大的恩德了,你怎么還要跟我絕交啊。”

“我聽說,”越石父說,“君子對于不是知己的人,就向對方客氣。對于知己者,就向對方耍脾氣。”意思是,我把他當知己看,但是他對我不夠有禮,所以我要沖他發脾氣,這是因為沒拿他當外人。

晏子聽了,趕緊道歉。

經過晏子向他道歉,改成低聲下氣,這才得到他諒解。

別說欲人感恩回報了,露出有德于人的神色,都被怨。可見,受恩者是非常排斥這種恩的。對方是很想結束這種不平等的關系的。

西方文學作品中,甚至有這樣一個極端的故事,一個孤兒被好心的神父收養,待他極好。小孩長大,覺得無以報答,最終竟然殺死了神父。就是因為這種不平等的關系和背負的過重的報答壓力。如果施恩,后來又用恩德來PUA對方,那就更沒法說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城市| 常德市| 康保县| 曲阳县| 鄄城县| 宕昌县| 龙胜| 康保县| 双辽市| 太康县| 广南县| 高清| 新源县| 北安市| 新乡县| 张家川| 宁强县| 萨迦县| 上犹县| 伊春市| 疏勒县| 阳泉市| 壤塘县| 论坛| 南安市| 内黄县| 玛曲县| 玛纳斯县| 攀枝花市| 林西县| 沙洋县| 湘乡市| 禹城市| 清远市| 安多县| 藁城市| 乌拉特前旗| 新津县| 西昌市| 湖口县| 蒙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