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文昌林府
公元1220年,揚州鹽院西側文昌大街運司公廨。
巡鹽御史林如海家的宅子也在其中。
本是三進院,從中又單隔出一個小院。
小院中的菊花已是全都開了。
一叢叢一簇簇,或隱于山石之處,或茂于竹籬之邊,其態或如千絲勾卷,或如嬰拳正抱,聚起份自然天成,逸出些清絕品格。
內院北邊三間廂房做了書房。
透過多寶格,可看見西間內正中放著張黑漆兩軸大案臺,案臺上筆墨紙硯色色齊全。
林修臨案而坐,嵌寶小白玉冠將烏鴉鴉的頭發,整整齊齊地束起來。
他穿著一襲霜色錦羅箭袖素服,輕揉著有些酸痛的手腕,大案臺上鋪散著十來頁抄好的經文,正在晾干墨跡。
記憶里,原身連自己的身世都不知道便殤折了。
林修心里有些低落,不由又想起,另一個世界的母親來。
三年前的他還是名學生,因為生了一場大病,莫名其妙地來到這方紅樓世界,成為蘇州林氏的養子——林修。
記憶中,原身對出身看得極重。
雖為養子,可依然有“外室子”的傳言,曾壓得他喘不上氣來。
那些奴仆下人的口舌,風刀霜劍一般,雖不見血,卻割的人心生疼,也養就了原身不愛出門,不喜讀書,只把自己圈在小院這方天地中,整日里昏沉沉,自哀自怨的性子。
十歲那年,原身莫名橫死,林如海也連帶著遭了殃。
或許是因為自己穿越來的緣故,改變了些許事情,他也僥幸活了過來。
只是大門不出的少年,跟人能有什么仇怨?
三年來,林修也曾細細探究過原身的死因,只知被人投了毒,后來還有些莫名的災劫。
至于究竟是誰,出自什么緣由,也沒能調查清楚。
直到昨天,林修才從林如海口中得知。
五年前,賈敏將他帶回府時,只道是貴人所托,讓林如海收為養子,好生撫養。
林如海只當是宮闈間的密事,自然也不敢多問。
至于原身的真實身份,則隨著賈敏離世,成為一團迷霧。
只這五年里,林修是個多災的體質,總有些小災小難的。
賈敏病故時,也只交待林如海,定要好好照顧他,他日貴人定會有所回報。
林修嘆了口氣,心頭暗暗籌劃著如何得知背后之人。自己活了兩世,連做人帶做鬼,也有三十多年了。
一惜原身,又嘆自己,作為男兒,實在不該那樣將自己蹉跎了去。
真真愧對愛護自己的林伯父和許鐸、周鎮二位叔叔。
正想著,小廝青松進來回道:“周叔說明日辰時出門往靈泉寺去,一切諸事均已打點好了,讓小的來問主子,還有什么要吩咐的沒有。”
原來,前日里,林修接到靈泉寺方丈大師的邀請。
便打著替自己燒香祈福的名頭,讓周鎮去往城外尋了個寺廟。
林修見青松問起這事,緩過神兒來,笑道:“沒什么要囑咐的,林伯父那里,我晚間用完飯后過去再說一聲便是。”
他說著話,又從架子上尋了個紫檀木貼雕竹黃蟲草的匣子,將抄寫完畢的經文放進去裝了,免得丟個一張兩張的。
青松忙應了聲,從暖瓶里倒了一杯溫水,等林修喝了才退出去。
又想起小主子話里的意思,是晚上要在自己院子用飯,便轉身跑去小廚房,跟里面的廚娘招呼了一聲。
按著林府的規矩,一概吃食都是由大廚房供應,就連賈敏的正院也是如此。
可因林修的身份特殊,加之剛到林府時年紀又小,林如海擔心他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妥,便在林修的院子中設了小廚房。
這一設就沒再撤去。
小院的一概用度采買供應,都是由許鐸調停著,再由廚娘精心去做,也算是便宜。
用畢晚飯,林修略歇息了一會兒,心里估摸著正院那邊也該吃完了飯,這才起身往那邊去。
剛進院門,就有眼尖的丫頭看見他,忙笑迎上來。
邊給林修請安,邊向正房里回話說:“老爺,修哥兒過來了。”
話音還響著在,人就打起了簾籠。
林修沖那丫頭微微頷首,邁步進了房內,只見林如海正欲起身相迎,旁邊還依偎著一個通體麻衣,身形怯弱的小女娃。
林修向林如海施了一禮問安后,女娃也上前,給林修見禮,低聲道了句:“修哥哥。”
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
林修抬眼看去,只見女娃巴掌大的面龐上沾著晶瑩的淚珠,眼睛粉融融的,眼見是剛哭過,便忙問:“姐兒這是怎么了?”
女娃兒沒應聲,睫毛如扇輕微微顫著。
林如海示意林修坐下說話,接著嘆了口氣,說道:“玉姐兒的外祖母,自都中遣了男女船只來接,明日便到了。她不忍棄老兒而往,無奈玉姐兒的外祖母執意如此,我正在勸。”
林如海撫了撫黛玉頭頂的髽鬏,接著又說:“我已不惑,無續弦的打算,玉姐兒體弱年幼,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可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正好減我顧盼之憂。”
林修看向黛玉,黛玉垂著頭,看不清面上的表情,只一顆顆淚珠兒巴巴砸向地面。
林修對紅樓世界也略知一二,黛玉此去榮國府,便如那飄萍浮水。
他忍不住就想勸說林如海,收回送玉姐兒前去的念想。
正要開口,忽又想到自己被人毒殺這事,險此連累林如海喪命。
黛玉如果繼續留在揚州的話,恐有性命之憂。
雖說自己這幾年早有防備,但若傷著了黛玉,自己可不就成了那起子忘本負義之人?
林修略一思忖,面上不顯:“伯父說的有理,只是丫鬟婆子總要安排妥當,莫讓姐兒受了委屈。”
林如海道:“修哥兒不必擔心,玉姐兒的外祖母來信說,那邊都備得齊全,一切都照著榮府姐兒們一般份例。玉姐兒此行帶了王嬤嬤和雪雁。去的人多了,榮府反而不好安置。”
林修知道王嬤嬤和雪雁,是黛玉身邊伺候慣了的人。
雪雁年紀雖小,但心思也算細膩;王嬤嬤雖有些年紀,遇事倒也沉穩。
但出門在外,寬裕些總是好的,就又說:“雖是慣用的,到底姐兒年紀還小,才剛失去母親,府里再加派兩個老道的,也放心些個。”
話音頓了一下,林修接著又道:
“玉姐兒新換地方,若全是新人,難免支使不慣。不如咱們家多去些人,也能讓妹妹過的舒坦些。”
林如海看著眼前已經束發的林修,忍不住想逗他:“修哥兒說的是。不過,玉姐兒的外祖家是詩禮簪纓之族,咱們赫赫揚揚地派人跟著,難免被人看了笑話。”
林修生怕林如海發現他言語間太過,不像孩童的樣子,便裝樣撇了撇嘴角,說道:“那有什么,林伯母哪回出門不都是身邊跟著一群婆子丫頭的。”
其實,林如海心里也是擔心黛玉受了委屈。
聽見這話,他便哈哈一笑:“那就依你所說,咱們多派些人跟著。”
林修也跟著呵呵笑了。
他看了眼黛玉,想了想,安慰道:“玉姐兒別怕,你只管安心的去,在那邊住上幾年,我就去接你回家。”
黛玉抬起一雙細長的眼眸,看向林如海,掛著淚珠的臉上,浮上喜悅。
林如海心中一軟,保證道:“姐兒且安心去,過個幾年,定會去接你回府。”
黛玉聽了,喜歡地什么似的,汪著淚的眼睛也彎成了月牙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