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童年樂園梯子坡

在我的家鄉大理巍山有一條河叫“五道河”,五道河兩岸住著兩個大隊(注:現在叫村委會)的勤勞善良、耿直堅毅的彝族和漢族人,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主要靠這條母親河灌溉莊稼、人畜飲用、洗澡洗衣。老輩人說這條河因有五道山箐水匯合而成而得名。打我記事起,河水從未干涸過。雨水天發大河水,還會沖垮河邊的田地,沖走過河的牛羊。因為河水從不干涸,所以五道河的大米是縣城最好賣的。現在政府已在五道河上修建了兩個水庫,“小麥莊”水庫確保縣城飲用,“黃櫟嘴”水庫確保五道河河區灌溉。我生長的村莊叫羅家村,除了嫁進來的女子外都姓羅,解放前所有嫁進羅家村來的女子都要被改姓成羅。可我母親李氏除外。羅家村生產隊隸屬新村大隊,據考證新村還是南詔國第一代大王細奴邏的故居和牧耕之地。新村大隊最上邊和彌渡縣梯坡寺村接壤的那個村叫梯子坡,因快到村口要爬像梯子一樣的石頭陡坡而得名。

我的母親出生在梯子坡,我的大多數快樂童年時光就是在梯子坡度過的。整個梯子坡有100多戶人家。這里山清水秀、藍天白云、民風淳樸。村子對面的原始森林和全國道教名山巍寶山一脈相承,也是產松茸和其它野生菌最多的地方之一。梯子坡是真正的彝族村,男女老少人人會說彝族話、會打歌(注:一種打跳舞蹈)。結了婚和年長的婦女都要著彝族服裝,男人的著裝要自由一些。村子依山而建,順著山坡層層而上,因而也就有了上村、下村的說法。村中的小徑均以石板鋪建,雖看上去錯綜復雜,但幾乎家家戶戶都是相通的。這里的彝族民居很有特色,幾乎都是三坊一照壁:土木結構、土基砌墻、上梁豎柱、青瓦白墻、雕龍刻鳳、古色古香。梯子坡因為海拔高,只能種出玉米、小麥、洋芋、苦蕎等雜糧,所以一年四季幾乎吃不上大米,主要以玉米面和小麥面為主食,條件好的人家要么購買大米、要么用雜糧更換大米來改善生活。

我從未曾見過我的外公,母親說外公去世得早。我外婆對我們家那是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無怨無悔的呵護。她沒有文化,但知道怎么做人、怎么心疼兒孫,對兒孫嚴中有愛。我小學、初中的學生時代的暑假和寒假大都是在梯子坡度過的。有一次暑假正值青黃不接時節,我和小伙伴玩解放軍打仗游戲玩累了餓了,吵著鬧著要吃米飯。外婆便拿出壓箱底的頭年我父母給她改善生活的些許大米和過年攢下的一點點正宗土豬肉香腸,和在一起煮了稀飯,那香噴噴的香腸稀飯令我至今垂涎欲滴、終身難忘。我大哥基本上是我外婆帶大的,因此他和外婆特別的親。滿村都會聽到她拉長嗓門喊“阿紅”、“潘紅”的聲音。晚上睡覺只要外婆在,必須和外婆睡才睡得香。據母親說我大哥剛斷奶時還要去咂著外婆的老白奶進入夢鄉的。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是燒柴做飯的。我們家的大多數柴火就在梯子坡山上砍的。父母把砍了一星期左右的柴堆在山上晾曬一兩個月后再去用牲口馱和人背回家,這一碼柴堆可以燒上大半年,急用錢時也可以到縣城賣一兩馱以解燃眉之急。于是每年寒暑假我父母、大哥和我幾乎都是在梯子坡生活和居住。梯子坡全村有半村人都是我家的親戚,非常團結。對我們家也特別的提攜幫襯,一到農忙,基本上都是梯子坡的親戚來幫忙干農活而且還不要工錢。兒時的玩伴也是那時認識的。有表哥寶安、同安、寶存、海軍、陸軍、皇軍等,有表姐寶香、陸英、陸香、皇香等,一聽這名字也就知道那是看抗日戰爭影片看多了而取的名字。

有一年暑假,大姨媽帶著她兒子和我去大山上采摘野生的堅果,當地人叫作zueⅠe(注:一種野板栗)和野生的水果jixue(注:一種野荔枝)。兩種東西都是生長在大樹上的。我爬樹的本領就是那時練成的。尤其是那zuele特別難剝開,要用工具敲開,再用手剝出堅果。于是滿手都是果皮漿漿。經過一上午的辛苦勞動,我們終于滿載而歸,沒有損壞的jixue就背到縣城賣好價錢,破損的就拿來嘗鮮了,味道堪比《西游記》里的人生果。

還記得有一次暑假,表哥皇寶帶我們去摘過野黃泡、野黑泡。味道勝過攀枝花草莓很多倍。印象最深的還是阿哥寶存、同安他們帶我們去打雀山(注:現在叫“鳥道雄關”)打鳥(注:7-80年代還沒有法律禁止打鳥)。我們晚上出發,到了打雀山正好大半夜,趁鳥兒看不見半夢半醒時直接用手就可以抓到。碰到聰明的鳥想逃跑,我們就用電筒刺射它的眼睛,刺暈了它也就束手就擒了。

版權:昆侖中文網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读书| 舒兰市| 南乐县| 巫山县| 图片| 临沭县| 山东| 英吉沙县| 枣阳市| 循化| 全椒县| 尉犁县| 浮山县| 大洼县| 绩溪县| 临漳县| 纳雍县| 武威市| 资阳市| 清远市| 西昌市| 湄潭县| 开远市| 涪陵区| 封丘县| 长白| 三河市| 中卫市| 开封县| 图们市| 广宗县| 富顺县| 缙云县| 怀仁县| 铜川市| 乐安县| 太谷县| 项城市| 尼勒克县| 乐陵市| 团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