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都了不起
最新章節
- 第31章 兩難·高收入和自由,怎么選
- 第30章 自戀·消極厭世,怎么重新找到工作的意義
- 第29章 消費·月光族何時能實現財務自由
- 第28章 反叛·為什么我總想挑戰職場規則
- 第27章 幻滅·發現自己的工作只是在實現老板的價值,怎么辦
- 第26章 《面對抉擇,如何堅定內心想法》:無我·工作幾年后越來越不能做自己,怎么辦
第1章 序言
中國當下的這一代年輕人,有著極其特別的生命價值。放在全人類、全球的大背景下,其實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人生歷程,有大量的跨文明積累。改革開放將近45年,變化非常快,很多年輕人經歷了從鄉村到城市、從小城到大城、從國內到國外的巨大變化,迎接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沖擊,內心不斷跨越距離,意識也經歷了非常復雜的轉換。這是過去世世代代的中國人都沒有經歷過的,也是極其艱難的。
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年輕人的步伐太匆忙,所以壓力太大。這種生存模式是前輩沒有遇到過的,沒法用繼承下來的思想框架去理解,也沒法停下來去細細地體會。新的時代需要不斷地沉淀與反思,而年輕人卻在社會洪流的推動下,不得不帶著重重疑惑和精神空白快步向前。也許自己活在最好的時代,卻絲毫也感覺不到美好,反而天天處在緊張的工作和對自我價值的困惑中。這其實并不奇怪,因為我們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社會為年輕人提供的機遇還不夠多,階層、地域、文化、經濟等方面的差距還很大,中產化還是一個未實現的愿景。年輕人普遍還處于激烈的“生存競爭”中,要考慮求學、就業、戀愛、結婚、買房、教育、醫療等最基本的生活難題,要考慮如何在流動的社會中“安身立命”……這些問題難之又難。
工作這個最大的難題,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年輕人。因為其一方面關系到年輕人的基本生存,另一方面決定著年輕人的未來發展。簡單地說,工作融合了年輕人的“安身”與“立命”兩個層面,是當代青年面臨的最關鍵的問題。人是社會性的存在,工作是我們付出最大能量、投入時間最多的領域,也是體現年輕人生命價值的主要場域。
因為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我在2021年與新世相“光之來處”合作,開設了一個30節的系列課程——《工作之苦》。經過磨鐵圖書公司編輯的鼓勵,我將這個系列課程整理成冊,于是有了這本《每個人都了不起》。在書中,我與年輕朋友們一起討論了工作中遇到的30個問題,其中核心問題就是年輕人如何突破工作中的困境,以創作性的現代思維和在空白處創新的勇氣,找到自己喜歡同時又有時代價值的事。
對處于任何社會發展階段中的年輕人來說,意識上的明亮度是最重要的。我們一定要明白自己處于什么樣的生存狀態,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生活,看到世界給自己提供了什么樣的發展機會,清楚自己能夠做什么。
每個年輕人實際上都生活在四個精神區域里——舒適區、艱難區、麻木區、發展區,如何自覺地站到對自己來說最有價值的區域中,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人在幼年時生活在“舒適區”,父母、親友、老師都給予了大量的呵護和引導,這讓人潛移默化地便有了依賴性和被動性。當人從少年變為青年,特別是與父母揮手道別,上大學或工作后,注定要來到“艱難區”,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需要自己一步步去跋涉。人性充滿弱點,避難就易、避繁就簡、避遠就近的本能分分秒秒都在誘惑著年輕人放棄自己的心之所向,回避難題,在傳統的慣性和潮流的裹挾中隨波逐流,隨著歲月流逝,人不知不覺進入“麻木區”。而心有不甘的另一部分人,執拗地堅持著自己的方向,在孤獨與刺痛中咬牙前行,獲得了獨特而深切的生命體會,對世界有了真實的洞察,對“活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弄清了自己內心的需求,也清晰地理解了社會的深層需求,看到了自己應該在這個世界中做什么、能做什么。這份從容的心態,是一個人跨入“發展區”的鮮明標志,也是生命中最美的時刻。
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向在哪里?傳統社會意識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關鍵在“得”,在終端的結果。在價值觀的層面,傳統的目標是“條條道路通羅馬”,人們的追求是高度疊合、高度同質化的。而現代社會是多元而差異化的,每個人都重視生命的過程,人生就是一個“品”的過程,無論苦辣甜酸,人人都會自己打開和度過,這是一個“出了羅馬路條條”的寬廣世界。從這個角度看,人生非常需要“艱難區”,艱難是逆流而上,是自己的獨立選擇,是精神的成長。
我在云南傣族村寨勞動的時候,最打動我的是山地上的南瓜。它剛剛長出來的時候很嫩很弱,沒有葉子,只是一根寂寞的細藤,孤獨地爬在山坡上,不分晝夜地爬。后來一點點長出葉子,又慢慢地開出小黃花。黃花長大了,黃得耀眼。花掉后,結出了小小的南瓜幼果,然后一天天長大,最終長成十幾斤重的大南瓜。回想著南瓜藤奮斗的一生,我不由得聯想到工作中一個需要深思的問題:工作與勞動是什么樣的關系?南瓜藤是在工作還是在勞動?馬克思有一句經典的話:“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為什么他沒有說“工作創造了人本身”?原因恐怕在于工作是社會大分工的細節,而勞動卻是人類發展的本質力量。南瓜藤的奮力成長并不是一種被動行為,而是它的本性。與工作相比,人類的勞動才是不可遏制的建設性力量。人類在勞動中制造工具,獲得技術,在勞動中改造自然,也漸漸形成了多樣的社會關系、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態,從而建構了人類社會。可以說,年輕人脫離不了工作,但工作的核心價值是在困難中逐漸發現自己真正熱愛什么,明白自己的勞動體現在哪里——那是一份發自內心的熱愛、永遠難舍難離的創造性活動。這不僅是個人的探索,也是中國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歷史性契機。
中國青年正在迎來屬于自己的“大航海時代”,一切都要重新出發,在無限的可能性中,能不能勇敢地面對全球化時代的大風大浪,這直接關聯著年青一代的命運與價值。全球化的新時代,處處充滿著艱苦。地球上百分之七十是海洋,而只有百分之十幾的陸地適合人類生存,沒有勇氣和堅韌精神的人很難行走于天地間。我們熱愛世界,不僅要熱愛它的美好,同時也要熱愛它的艱難。這不但是我們應有的世界觀,同時也是我們面對工作之苦時所必需的誠摯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