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待時而動
大明萬歷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六。
皇城里安設的花燈逐漸撤完,宮門彩妝仍在,年節氣氛進入尾聲。
自新年伊始,太陽就故意躲了起來,天一直陰沉沉的,西北風還在肆意吹著,也不下雪,整個京師干冷干冷的。
皇城東北角的景陽宮暖閣內,一尊齊腰高的青銅熏籠擺在正中位置,里面正燃燒著紅彤彤的木炭,使得整個東暖閣溫暖舒適。
朱常洛坐在熏爐旁的暖塌上,一雙眼沒有焦距的看著紅彤彤的木炭,內心念頭激烈碰撞,一直下不定決心。
重活一世,作為萬歷皇帝的皇長子,他的心情很復雜。
這個皇長子不好當。
這個時期,皇權和文官集團的沖突達到了最高峰,從而延伸到“國本之爭”,而他是夾在中間的“國本”!
文官集團拿著祖訓、舊制說事,想要左右太子的人選,從而彰顯他們的話語權。
而年輕的萬歷皇帝朱翊鈞,從他清算張居正開始,就注定了不會任由文官擺布,在立太子問題上更是寸步不讓!
朱常洛知道今后的好日子……幾乎沒有。
但那又怎樣!
朱常洛熟知這段歷史,最后還不是他笑到了最后。
他可以等。
等爭國本逐漸白熱化。
等萬歷皇帝和文官集團吵了十五年后,終于妥協立他為太子。
等在太子位子上再待上二十年,憑年齡優勢熬死老皇帝。
人家七十年的太子都等得起,二十年算什么!
唯一可慮的是,歷史上朱常洛登基后,當了一個月的皇帝,突然就暴斃了。這一點確實要考慮進去,不能重蹈覆轍。
“殿下,不好了,不好了,禍事了,殿下!”
填充了棉花的富貴花緞面門簾被粗暴的推開,景陽宮太監常寧行事匆匆,伴隨著一陣凌厲的寒氣撲面而來。
朱常洛微皺了下眉頭,斥道:“慌什么,說過多少次,遇事要冷靜,天還能塌下來不成?”
常寧鼻子耳朵凍得通紅,喘著粗氣,“殿下,禍事了,禍事了,天要塌了……”
“停!”
朱常洛止住他的話,招招手,指了指青銅熏籠,示意他靠近些,“先暖和一下,緩口氣再講。即使天塌了,比我個子高的多著呢,你著什么急?!?
常寧只好往前走了幾步,來到青銅熏籠前,突然眼神一凝,再偷偷看了看朱常洛,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朱常洛哈哈大笑,指了指常寧不遠處的紅籮筐,“被嚇到了吧?哈哈,好家伙,整整十筐紅羅炭。惜薪司送來的時候,我都被嚇了一大跳?!?
“殿下……”
常寧張了張嘴,可話到嘴邊,又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還是這次的紅羅炭好用,火熱耐燒,灰白不爆,不僅煙少,燃燒時還有些許香氣。”
朱常洛笑著自語,隨后打趣道:“我怎么覺得這次的紅羅炭,與常寧你往常從惜薪司領的有些不同?你看這次的油亮發黑,大小齊整,點燃后……”
常寧嚇得直接跪在地上,“殿下恕罪,實在是……”
“行了,行了,快起來,瞧你那點出息。”
朱常洛打斷了常寧的話,笑著搖搖頭,“常寧,我雖然年齡不大,但這宮里的事情還是知曉一些的。惜薪司那幫人什么德行,難道我不知道?
他們把白炭裝進紅籮筐,冒充紅羅炭,欺辱咱們景陽宮,這些年沒少難為你吧?
我還知道,最初他們甚至用更差的余炭應付景陽宮,是你卑躬屈膝,用體己錢賄賂了掌事,費了老大的勁,才讓他們把余炭換成了白炭。
甚至還有其他一些事情,我都知道。
常寧,這些年跟著我,難為你了。”
朱常洛過去,把常寧扶起來,拍了拍他的胳膊。
“殿下……”
常寧眼淚嘩啦啦的就往下流,有些哽咽。
“殿下仁慈,恭妃娘娘仁慈,從不體罰咱們,也從不刁難咱們,與我一塊從內書堂出來差事的,這些年已經有十幾個……”
“行了,一大把年紀的人了,哭什么,今后的好日子多著呢!”
朱常洛重新坐回暖塌,“那些偷摸著刁難景陽宮的,無非一些挑梁小丑罷了,只會耍一些上不得臺面的小手段,永遠成不了氣候。
真讓他們光明正大的為難,你看他們還敢不敢?無非是知道我還小,出不了皇宮,才敢如此猖獗。
但這些小人,我總歸是要與他們清算的。”
常寧點點頭,隨后突然想起自己打聽到的消息,臉色一變再變。
急切的說道:“殿下,這次真是禍事了,內閣傳出消息,首輔王老大人奉皇命草擬了圣旨,欲將殿下與皇三子、皇五子并封為王?;实郾菹掠谜潞?,現已明發外廷,令禮部并諸有司準備儀注?!?
朱常洛楞了一下,隨后一笑,“三王并封,那就讓他并封唄。我還當什么天大的事情,原來是這個?!?
常寧聽得一愣一愣的,他都急得跳腳了,怎么皇長子還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殿下,這不是小事,這是天大的事情。三王并封后,您再想……唉!”
朱常洛擺擺手,示意常寧稍安勿躁。
“這還不是好事?你看,還沒開始封王呢,本殿下就被賞賜了十籮筐的紅羅炭,若真封了王,賞賜只怕會更多……”
看到常寧都跳腳了,朱常洛這才收斂笑意,不在逗他,輕聲道:“雖然我那父皇打得一手好盤算,但你以為三王并封真就能成?哪有那么簡單,等著吧,反彈要開始了?!?
常寧明顯聽傻了,“殿下,圣旨都下到禮部了,還能……?”
“有什么不可能的?本朝外廷封駁圣旨的情況又不是沒有。”
說完,朱常洛沉吟了一下,說道:“常寧,你先去外面的耳房守著,不要讓人進來,有些事我要靜一靜、想一想。”
常寧欲言又止,一臉的擔憂。直到朱常洛再次擺擺手,他才躬身出了暖閣,去了旁邊相連的耳房。
朱常洛下了暖塌,繞著鎏金青銅熏籠走了一圈又一圈。
大概過了一盞茶的功夫,他停了下來,狠狠揮了下手臂,眼神逐漸變得堅定。
“如今時機已到,我年歲剛好?!?
“這一步踏出,前面可能是萬丈深淵,福禍難料!”
“但我不能任由他們這樣鬧下去!這一場皇權與文官集團的爭斗,時間太長,波及太廣,影響太大,甚至大明的亡國跟這也脫不開干系?!?
“我要做,也必須去做?!?
“因為,這將是我的大明!”
朱常洛終于下定了決心。
他掀開暖塌的隔板,伸手進去摸索了一陣,拽出一個上鎖的小匣子,拂去上面的灰塵,把鎖打開。
最上面放著一張紙,標題寫著四個大字《警世格言》,下面的內容不多,就六行字。
1、不吃紅丸。切記!切記!這一條做的到,下面的幾條才有意義。
2、不下水嬉戲。老朱家的人都溶于水,遇水則化。
3、太醫院開的藥慎吃?;实蹥⑹植皇前捉械摹?
4、別腦子一熱就帶兵打仗。自己幾斤幾兩要有逼數。
5、道士煉的丹藥不能吃。你永遠想不到他們會在里面放什么。
6、煤山上的歪脖子樹,找機會一定要砍掉。
在這張紙下面,還有一本厚厚的小冊子,封面上寫著《如是我聞》。
這些年來,朱常洛只要能想起有關這段歷史的記憶,就隨手記在這本小冊子上,斷斷續續的寫了很多頁。
他快速翻看了一遍,找到自己需要的后,再把冊子和那張紙放進匣子里,上好鎖,又放回了原處。
朱常洛來到書案后,提筆在紙上寫了一行字。
等墨干了,把這張紙折疊好,裝進信封里。又用火漆蠟封口,如此一封尺牘便完成了。
這封尺牘是他的備用計劃,以他對皇帝的了解,大概率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