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媽媽與抑郁孩子的重生之路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我的寶貝
我總是忙忙碌碌,一個普通的晚上,我依然在工廠加著班,寶貝打電話給我,接到電話的我感覺到了她情緒不對勁,“她說媽媽,我想和你說說,我最近心情都很糟糕,說著就崩潰的哭出來了。”
意識到事態不好的我,匆匆下班往家里趕,路上她又急切的打電話給我,我說“寶貝,媽媽馬上回來了。”
回到了家孩子爸爸在客廳,娃娃自己躲在臥室哭,我急切的抱著坐在床邊她,12歲的她已經發育的和我一般高了,我個子比較矮,1米5的樣子,所以我老是覺得她已經和我一般高了,可以照顧好自己,每每有加班的時候她想讓我陪她,我都沒有回應她。
她抽泣著說:“媽媽,我最近心理堵得慌,像是有一堵墻,那天我沒考好,老師說我,小A也說我,我當時一激動就想站起來從外面跳下去,后來我又反應過來了,就坐下來了,媽媽我好害怕,那天我問你你會不會有想從樓上跳下去的時候,你說生氣的時候會,我又怕今天我再和你說,你會拿這個話來敷衍我。媽媽,我不想去學校上學了,同學們老師都很卷,我也想卷,可是我卷不過她們。我有時候會想自殺,又怕我死了你會很難過。”
聽了孩子的話我腦袋“轟”的一聲,猶如晴天霹靂,我的孩子怎么了。
安撫了她之后,和她說明天先給她請一天假。晚上安撫她睡下之后,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回想著她最近的一些行為,忽然就覺得自己不配做媽媽。
從三年級以后,家里買了一只小泰迪,奶奶就時不時回老家,孩子開始還放在托管,到了四年級孩子不喜歡托管,我便讓她每天自己回家,中午訂餐給她吃,有時也給她做飯,孩子不太喜歡吃我做的飯,更愛吃外賣。
五年紀下冊奶奶得了糖尿病,遲遲不能來,孩子都是自己放學,我和爸爸都好忙,孩子每天中午都會給我打電話,我經常在忙,聊幾句就掛了。
孩子膽子小,夜里都要和我一起睡,上廁所也不敢去,老是想讓我陪她去,我很生氣,數落她:“這么大了上廁所還不敢去。”
想想自己真是不了解她,自從她開始發育便不像以前,想生氣就生氣,想哭就哭,孩子那么孤單,我竟沒有察覺,想想真是腸子都悔青了。
我該怎么辦,會不會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家長了解她陪伴她便能好起來。
第二天帶著她去了福州大商場夾娃娃,想讓她開心起來,感覺她還是不開心,總感覺有一層霧霾籠罩著她。
回來后的第一天,我打電話給孩子班主任,和老師說孩子情緒不好,要求老師不要對孩子太嚴厲,孩子成績不好,中午不要留她。老師答應了。
第二天,孩子勉強去了學校,但是情緒還是很不好,回來要求再請假不想去學校,但是馬上期末考了,和孩子好說歹說孩子還是去學校了。
第三天終于迎來期末考,我以為期末考完了孩子就會好了,她每次期末考都害怕考不好,但是好像并沒有得到好轉。
后面的幾天孩子都在家里休息,拿成績單的時候娃不想去,我說就半天,拿回成績單就好了。
給孩子送去學校后我一直惴惴不安,孩子發來信息說:“媽媽我要回家”,我問怎么了,她說老師給她們一些成績不好的孩子布置了額外五本作業,她都不想活了。
丟下工作跑回家,她大哭,還把沙發上的抱枕扔了一地,心碎,我的娃娃生病了。
于是我開始恐慌,百度上各種搜索怎么辦,和孩子溝通去看心理醫生,孩子十分抗拒。
終于,我下定決心報了一個家庭教育的指導班,當我把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與家庭教育的老師說了過后,老師的話使我幡然醒悟,孩子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教育的關系,需要家長做出改變才能改變孩子的認知。
心痛,孩子太可憐了,老師說需要改變孩子的認知,另外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孩子2歲多時候與媽媽有一段分離,給她造成了創傷。簡單的說一句,就是母愛沒要夠。受奶奶重男輕女的影響,加上父母的不理解和忽略,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我總是工作很忙,孩子時不時的提出需要我陪,我會從這周推到下周,孩子打電話要聊天,我說我忙一會兒再聊,再打過去孩子已經不想聊了。
六一節前,孩子一直嚷嚷著要在要一條狗,說小區外有只流浪狗媽媽生了小狗,她想要一只,然后隔天就抱了一直全身黝黑的小奶狗,狗狗很可愛,看見人屁顛屁顛的搖著小尾巴。
我試著和這個狗狗和平相處,可是它太臟了,屎尿拉了一地,孩子又處理不好,于是和爸爸說把狗狗送走了,孩子當時就哭了。
我解釋道:“寶貝,家里不適合養兩只狗,我們已經有一只小泰迪了,家里又不大,再說小黑狗太臟了。”
哄了半天,她說:“媽媽,那你給我買一個娃娃,”于是她在網上買了一個芭比娃娃。
第二天上著班,孩子打電話又來找我理論:“媽媽,你不是答應我給我養了嗎,你又把它送走,我想要再買一只。”
我很生氣:“寶寶,媽媽和你解釋了,為什么不能養狗,你怎么聽不進去,我現在很生氣。”
然后就把電話給她掛了,還把給她買的娃娃也退了,就是覺得她很不懂事,或許這就是壓垮她情緒的最后一根稻草吧,在期末壓力下孩子徹底爆發了。
現在想想,孩子無非是想要家長的理解和尊重,孩子太孤單了。我自認為愛孩子,卻從未真正走進她的心理,所有的愛都是我以為是,然后去支配她的生活。
當她沒有做好,我會責備他,吼她,從未關心她為什么做不好,需不需要幫助。
把自己小時候的生長模式安在了她身上。可是我與她的生長環境完全不一樣,我生在農村,家里三個姐弟,自小沒有和父母離開過,所以不能理解她,說白了我就是沒有一點共情能力。
但是孩子卻依然愛我,想想就自責到窒息。
老師說孩子需要一個深度陪伴,于是我辦理了停薪留職2個月,決定在家里好好陪著她。當她聽到我要在家陪她的時候,籠罩在她身上的霧霾仿佛散去了一些。
于是開始每日與老師互動,并向老師匯報孩子每日的一些情況,老師會告訴我,當孩子有需求或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要怎么說,怎么做。
發現愛玩手機的寶貝,在看到愛玩的扇子畫時又有了動力,她說她一天煩的要死,我聽了很心碎,我拿著扇子畫打開房門時,她很快的放下了手機,從落地窗上爬了起來,向我要抱抱,我自然的伸出雙手回抱她。
她和妹妹還有弟弟一起畫了起來,她選了梅花,妹妹選了蘭花,隨心所欲的畫著,這時候才感到她真真實實的存在,她和妹妹說著,“她在用色彩傾訴內心的孤獨,”畫完后又把整幅畫涂黑。
我想著以后要時不時的找一些新鮮的玩意陪她玩耍,好在她還依然愿意和我互動,時不時的焦慮已經影響到了我的睡眠。媽媽熬的草藥似乎有點用,喝了便秘解決了,整個人也好了。我必須盡快調整好自己。
有時我會自責愧疚到難以呼吸,發信息與老師說,老師說試著深呼吸,帶著自責與內疚,有用。
當她畫畫時像一個小小孩童,說著這是“藝術的畫”然后把畫拿去用水沖洗沖出來畫竟然異常的好看。
此刻她還是那個她,說話大大咧咧,隨心所欲,我好像明白了后面該怎樣陪她了,我不能消沉,不然沒有任何的幫助。
我應該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未來的生活里帶活力和動力給她,驅動她的積極性,所有的自責和內疚已然無用。
不去做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家庭教育的老師說了比我家娃嚴重的比比皆是,沒有行動就氣餒似乎很沒有出息。她的話又讓我有了幾分信心。
躺床上一天的她終于從房間走出來,畫完畫和妹妹一起玩手機。她說她想吃福鼎肉片,但是不想出去吃,舅舅說晚上給她打包回來。
看到她的一些改變,我決定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一是給和我一樣家庭的人參考和幫助,再就是寫作能很好的緩解我的焦慮。
家庭老師給我聽了一些關于與孩子共情的一些課程。我聽了好幾遍,接下來的時間就是與孩子共情,了解孩子,接納孩子。
表妹發燒了想媽媽時會哭,本來說送她來陪寶貝的姐姐很擔心,從上海趕來接她回去。
昨天晚上孩子問我:“媽媽,為什么妹妹一哭,姨姨就來接她,以前我在學校肚子痛,痛的厲害,你就叫我吃藥。”
我說:“是不是以前媽媽的做法讓你沒有安全感了,”她說是,我說:“寶寶,媽媽以前做的不對,以后,你要是哪里不舒服,和媽媽說,媽媽第一時間去學校接你,只要你需要媽媽媽媽都在。”
她說昨天夢見媽媽又懷孕了,就一直跑一直跑,我說:“媽媽就只會有你一個寶寶,絕對不會再生了,你還覺得爸爸媽媽哪里做的不對?”
她說:“上次去閩越水鎮,我不喜歡爸爸媽媽去那一家店,你們還是去了,我說那下次媽媽和爸爸先問問你,尊重寶寶的意見。寶寶希望媽媽怎么做。”
她說:“現在這樣就很好。”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我說:“以后你去哪里和爸爸媽媽分開,你要是哭了想媽媽了,媽媽就會來到你身邊,只要你需要媽媽陪著,媽媽都在。”
因為小時候的分離是她內心的創傷,所以我現在該道歉的道歉,希望能打開孩子心里面的心結。
舅舅給了孩子一個舊手機,孩子自己建了一個家庭群。只有爸爸媽媽和她,說以后家庭會議在這里開。
我再把一些之前她說我沒做好的事與她道歉,她原諒了。
她還問了一句:“媽媽會不會覺得我玻璃心,我說不會,是以前媽媽沒有做好,寶寶希望媽媽怎么做,她說,現在就很好。”
曾經一度以為自己家的娃娃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孩子的一些不適狀態讓我看著很心疼,只想讓她快點好起來,她聽到了我和爸爸的談話,然后問我:“媽媽,像我這樣的寶寶很多嗎?”
我說:“是的,但是他們后面都好了,所以爸爸媽媽在學習改變,這樣就可以慢慢的給你調整過來了。”
于是我又問她:“寶寶覺得,爸爸媽媽的改變對你有沒有用。”
她說:“并沒有很有用。”
然后又捏著她的指頭說:“有那么一點點用。”
對我來說有那么一點點就已經很好了,至少能看到希望。家庭教育的老師很有信心,這讓我有些許安心,至少我知道怎么做,配合著老師給娃娃一起帶出來。
寶寶不喜歡社交,畢竟是個孩子,還是喜歡玩玩具,給她買了廚具玩具,煮了個蛋花湯,還做了兩個餃子,拿著香油煎的黃橙橙的。她說:“我喜歡媽媽這樣陪我玩,但是后面我又會很失落。”
或許以前我陪著她時,她很開心,但是這樣的開心太少太少了。
她讓爸爸吃她做的煎餃,爸爸很不給面子的說了句:“我才不吃”,我很生氣爸爸的做法于是趕緊過去說:“媽媽想吃。”于是把她煎的兩個煎餃吃掉。
然后我就發信息給爸爸:“以后孩子說讓你吃你就吃,做錯事不要責備她,要接納她,理解她。”
一個家庭,孩子需要的愛除了媽媽,還有爸爸的,缺一不可。好在爸爸也很愛這個孩子,也一起配合,只是不知道怎么做,那么沒有關系,我會和他說,他應該怎樣做一個好爸爸。
家庭教育的老師說過,認知一定要改變的,還好孩子還在自我意識重要的發展階段,咱們干預還來得及。
孩子暑假有舞蹈班,因為情緒不穩定,她說不想去,讓我請假一節課,為了照顧孩子的情緒,我答應了,不是非得讓她去,只是舞蹈運動一下,對她其實很有好處。
到了第二節課,孩子又表示自己還沒有調整過來,需要請假一周,于是我也給她請了。
又過了一周,娃娃明天就得去上課了,她因明天要上課,一整天都心慌慌的,不開心的感覺。
家庭老師說,下一節課必須讓娃娃去,如果我們一次次妥協,下次就是厭學了,這個是我最擔心的問體。
于是她晚上找我表示她明天不去舞蹈。
我只能求助老師,老師要求和孩子說的的重點是:首先是寶寶表達不愿意去的時候,因為有情緒,所以媽媽選擇讓寶寶平復情緒,所以答應了可以不去,第二次的時候寶寶依然不想去,媽媽試著尊重你的選擇,答應了你的選擇,請假一周,是你自己說的一周后再去,這也是媽媽的底線,請寶寶尊重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媽媽能做的就是陪著你一起面對,堅定的支持你。
雖然舞蹈課讓寶寶吃了很多苦,承受了很多磨難,但是寶寶選擇的是堅持。媽媽想讓寶寶持續發展的就是堅持的毅力,這是一個人優秀的品質。媽媽希望可以陪著寶寶一起穿越現在的矛盾和痛苦,一起迎接即將到來的成就感。
孩子嚎啕大哭:“我不去,我就是不去,為什么要逼我,我都不想活了,但是又怕疼。”
老師說讓我和爸爸要頂堅持住,不然孩子下一步就是厭學。
孩子生氣了給自己鎖在屋里,說實在的,第一次看她這樣歇斯底里的發脾氣,覺得她挺可愛,要是每次不開心,都敢去表達就好了,我和爸爸只能在這時候照顧她的情緒,并堅持自己的底線,哪怕不跳舞了,也要和老師說一下。至于后面還學不學,我們尊重孩子的意見。
現在不是在逼她,而是遵守雙方的約定,明天去上舞蹈課,至于以后要不要接著上,爸爸媽媽可以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家庭教育老師說的話。
作為媽媽我能做的就是堅持自己的底線,全程陪伴她一起去。
中間又鬧了好幾回,要我松口,我還是沒有同意,但是有在安撫她,她冷靜下來后說:“媽媽要是以前這樣,你早就打我了。”
我說:“以前媽媽錯了,以后再有什么問題,媽媽都像今天這樣處理。”她表示贊同。
她說:“反正我明天不去。”
晚上安撫她睡下,我就開始擔心明天早上能不能順利帶她去,第二天孩子還沒睡醒,我就各種信息轟炸老師,要是孩子又大哭怎么辦,其實不想去就算了之類的。
老師看到了的話,說孩子還沒有醒,媽媽您就各種的猜測,媽媽覺察一下自己。
是的,我有點動搖了,9點多的時候孩子醒了,她又說:“媽媽我不想去。”
我說:“爸爸媽媽重點是要給到你的是信守承諾這是一種品質,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優秀品質。”
又過了一會兒,孩子終于讓步了:“她說,我可以去,但是我要和說不跳了,我不進去,就在外面等著。”
她能去就已經是很好的開始了,于是帶著她一起,到了舞蹈培訓班,她躲在樓下,我找到老師,老師給她帶了上來和她溝通。
出來后孩子還是表示不想學,我說:“爸爸媽媽尊重你的意見。”
重要的是照顧她的情緒就可以了,事情上堅持底線,然后老師說今天在吃喝方面盡量滿足孩子。
這個一步步都是在讓孩子感受父母有在做出改變,從而改變孩子的認知。
孩子晚上臨睡前想起昨天鬧脾氣時說了一些重話,向我表示道歉:“她說媽媽我昨天不該說那些重話。”
我說:“沒有關系,寶寶只是表達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寶寶昨天發脾氣的樣子也很可愛。”
她說:“我還是難受。”
我說:“道歉有用的,媽媽原諒你了。”
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到現在一點點走進孩子的心理,感覺出一點希望。
于是決定針對孩子做一個較長時間的療愈,直到孩子正常化。
老師說孩子目前在一個青春期的自我意識,現在干預還來得及,不得不說,老師就是我的心理依靠,我要配合老師才能把孩子一步步帶出來。
接下來的日子里,就是陪著孩子做一些她喜歡的事,她玩手機的時候不喜歡我也玩,我要在她旁邊看著她晚才行。
又和孩子一起玩煮飯游戲,孩子煮了一個雞蛋餅,說要抱羊肉卷,還煮了疙瘩湯,我和她一人吃了一半,還挺好吃的。
玩著玩著她就開始撒面粉,撒的滿客廳都是,還涂到我的臉上身上到處都是,連小狗兒都白白的,陪她玩了一會兒,她躺著說想睡覺。
我說打掃干凈咱一起睡,她不想,說要去洗澡,留我一個人打掃這一地狼藉。
孩子想回老家,于是爸爸開車將我和孩子還有狗狗帶了回來,整日陪著孩子,讓她最近心情還好,不會一直很低落,醫生說讓孩子徹底擺爛放松一下情緒,于是娃娃最近黑白顛倒,晚上耍手機看平板。
她這么平靜我很安心,但是又焦慮后面開學了她會不去學校,因為孩子厭學,學校會發生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家長去處理吧!
哎呀,不想不想,再想下去我會崩潰,到了那一天再說,一切看老師的安排。
她們畢竟比較專業。
轉眼,已經放假23天了,孩子的狀態沒有很好也沒有很壞,還是黑白顛倒,夜里偶爾心情低落。
最近刷視頻老是會刷到各種關于孩子抑郁的視頻,還是自己太無所事事,一天腦子里面各種幻想猜測各種結果,不得不說,這樣的陪伴很折磨家長。
我也不想了,孩子喜歡的姐姐來了,我得已放空一下自己,老師說家長越放松,孩子調整的越快。
這是老天對我和孩子的考驗,我一定要堅持。也感謝老師一遍一遍的讓我不要焦慮,不能想象,沒有專業的團隊我該如何面對。
最近娃娃擺爛,我也擺爛,或許她有察覺我的焦慮了吧,加油,我必須振作。
自從孩子出事以來,我一直在思考過往的生活,我和孩子爸爸把工作擺在第一位,孩子總是被忽略,奶奶在幫我們帶孩子,由于奶奶比較焦慮,育兒理念也不同,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爭執。
爸爸又比較怕奶奶,孩子在這樣的一個環境里面,又怎么會好呢?
要想讓孩子好,首先我們大人要學會愛,相互理解,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孩子才能好得更快。
這兩天孩子開始有意識的調整自己的睡眠,不再黑白顛倒了,這一點讓我很開心。
作業也開始完成了,雖然答案是抄的,至少她有開始做了,看著事態一點點的往好的方向發展,心理慢慢變得踏實。
加油,寶貝,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好!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整,孩子的狀態越來越好,這讓我感覺到有信心,老師發來信息:“在青春期,孩子需要更多的自我探索和自我決策的機會,以便發展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信心。同時,父母也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勵,讓孩子能夠自主選擇自己的學習和成長路徑。總之,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決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愿,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權和支持。”
學習了老師給的建議,我同步發給了孩子爸爸,我們必須同步學習,老師讓我們試著談戀愛,知道老師的意圖,想讓這個家越來越溫暖,老夫老妻的,有點不好意思。
孩子最近提起上學沒有那么抵抗了,有天起床孩子說:“媽媽我昨天夢到你給我休學了,然后我每天都很快樂。”
我說:“寶寶以后每天都會快樂,因為爸爸媽媽已經改變以前的教育方法了,以后寶寶會發現以前覺得很困難的事都可以解決,寶寶要相信媽媽,也相信自己。”孩子沒有反駁,點了點頭。
孩子已經在慢慢接受我們的調整狀態,這對于我來說是莫大的欣慰。
今天要帶著她和姐姐去市區了,孩子已經計劃著要怎么玩了,看著她最近心情比之前好許多,姐姐的功勞很大,同齡人的陪伴,勝過我這個當媽媽的,因為姐姐可以陪孩子玩耍,一起做作業,這個我們家長沒有辦法代替。
再有20天開學了,之前一直擔心她會不去學校,或者去學校了心情不好之類的,直到有一天上課,老師讓我不用去焦慮未來,要關注當下。我才停止了焦慮,上學后要和老師密切聯系,幫孩子調整好心態。
這兩天孩子開始計劃著回福州后,要布置一下自己的小房間,我讓孩子自己計劃,挑選自己喜歡的裝飾品,孩子在購物車挑了一大堆。
我不再像以前喋喋不休的數落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最近常聽一名叫“樊登”的老師直播,學習了一些關于原生家庭的內容。
才發現自己潛意識里的教育方法,都與原生家庭有關,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認知,清除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才能正真做一個好家長。
一個家庭,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和尊重,安全感和歸屬感,孩子才能茁壯成長。我們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聽話,要讓孩子成為她自己,這是我最近深刻體會到的。
孩子漸漸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我開始給予支持,不再打壓打擊孩子。哪怕她玩游戲,老師說在游戲中可以釋放孩子的壓力,到了開學,慢慢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終于,迎來了開學季,孩子前面幾天的表現出乎意料的好,我們都很高興,大概上了一周的課,奶奶說要回老家,她走后孩子開心的說了一句“奶奶走后,我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因為平常孩子比較怕奶奶,所以都乖乖的上學,然后也不怎么請假,奶奶一走,瞬間失控,孩子以各種理由不去學校,各種的發脾氣,砸東西,這個過程特別難熬,當她發脾氣又哭又鬧時,我和爸爸不能發脾氣,只能接納她的情緒,和她說“好的,媽媽看見你的情緒了。”
她說:“誰要你看見啊!我就是不想去上學,你答不答應。”
這我當然不能答應,在當時的情況里就是要照顧到她的情緒,然后那段時間經常給她請假,連老師都有意見了,還發來孩子的試卷,成績并不理想。
和老師說我們不在乎孩子的成績,只要孩子能每天健康快樂正常去學校上課就可以,老師很生氣,說你們是孩子的主要養育人,我們只是暫時的,孩子的未來要看你們家長。
我說:“謝謝老師的理解。”
只能這般與老師周旋著,這段時間真難熬,老師說孩子復學會有一個反復期,度過這個反復期就好了,經常上班上到一半孩子就打電話給我,在電話里鬧著不去學校,我就得請假回家陪著她,動不動請假,我都不好意思了。
但是沒有辦法,孩子最重要,然后我又申請晚上不加班,所幸領導會理解我,答應了我的申請。
指導老師讓奶奶先回來,因為孩子和奶奶之間的關系需要修復,療愈她在奶奶那里受到的創傷,還有奶奶在,孩子就不會頻繁請假,因為孩子比較懼怕奶奶。
奶奶回來的前幾天,孩子有堅持去上學,但是時間久了,她就受不了了,和我說:“奶奶在,我都不敢發脾氣,不敢砸東西,不敢表達情緒,氣半死。”
和奶奶說孩子因為奶奶要求她考高分,導致孩子的認知里面認為必須考高分才有人愛,奶奶還是愛孩子的,她和孩子說,只要你乖乖上學就好,考多少分沒關系,奶奶都愛你。
當奶奶說完這些,孩子卸下來自己的防備,開始在奶奶面前也敢發脾氣了,又哭又鬧又砸東西,我很欣慰,這代表孩子已經沒有那么懼怕奶奶,敢在奶奶面前表達自己了。
真的很不容易,孩子持續一個多月的發脾氣在我們的安撫下,漸漸平復了,偶爾請假,每天也能完成自己的作業,只是都是抄答案的。
所以成績一直不理想,孩子很沮喪,我和孩子說,你看從最初的不愿意上學,但現在堅持去學校,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的進步,她說有,我說那就對了,只有我們找到方法,媽媽相信你越來越好的。
之前一直和老師在APP里面聊,老師約了我周末給我打電話,開啟了我的第一次療愈之旅。
我的療愈之旅
今天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寫下我的療愈記錄,有幸遇見范老師,在我最迷茫的時候出現在我的世界里,像一束光照亮我前行的路,又帶著我享受了2次療愈之旅。
第一次療愈之旅,是從我的原生家庭開始的,我一直有一個困惑,那就是我的媽媽,映像里她對我總是劈頭蓋臉的謾罵,我看不到她對我的接納,每每想起,總是郁郁寡歡,所以自己老是*性格暴躁,而且還很焦慮。但是我對自己的情緒無從覺察,以至于讓這種情緒1害到自己也傷害到家人。
老師帶著我一直追溯到我的外婆,外婆小時候生活在一個地主家庭,十七歲還有丫鬟伺候著,生活富足,無憂無慮,婚后也嫁了個家境不錯的夫家,但是很不幸遇上一些事,外婆不得已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從浙江要飯到了福建。
一路上顛沛流離,期間還很不幸染上了鼠疫,外婆自己找了各種草藥,靠著頑強的生命力,活了下來。
可是外婆又不幸遇到了我外公,在看到她孤兒寡母的,打光棍的外公把外婆關了起來,從此,外婆成了外公的媳婦,又生下兩男兩女,但是外婆并沒有因此得到優待,外公時不時會對外婆拳腳相加。
身在異鄉的外婆得不到依靠和理解,從一個衣食無憂的小姐變成了怨婦,逢人就說自己的遭遇,活脫脫的一個祥林嫂。
我的媽媽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老師和我分析了媽媽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她在一個不被接納的家庭里生活,就連外婆和外公的關系都是被強迫的。老師分析的很到位,以前的我從未想到過這個層面。也想不到外婆對媽媽產生的影響。
最后一次見外婆,是在夢里,那時外婆已經辭世,拿她冰冷的手,牽著懷孕的我,老師將我帶回到那個場景,讓我與外婆對話,感謝外婆頑強的生命力,吃了那么多苦,成就了媽媽,最后才有了我。
與外婆對話的過程很激動,對話完成后哭得酣暢淋漓,仿佛過去對媽媽的不滿都找到了原因也得到了釋懷。
還與老師分享了工作中常常覺得同事工作不認真而感到焦慮。
老師讓我以第二人稱表達:“你看到同事工作不認真,你很焦慮。”
老師的聲音很輕很慢,當我跟著老師復訴了幾遍后,緊繃的肩膀就慢慢開始放松,這種感覺很奇妙。
第一次療愈完成后,夜里睡覺時忽然就有一股窒息感,好無助的感覺,瞬間就理解了外婆的感受。外婆一直想要的是被理解吧!
第二天第三天覺得有點飄,前所未有的輕松感,竟然有點不適應,睡眠也變好了好多。
我和老師說了療愈之后自己的感受,也對老師表示感謝,第一次感受到這種輕松感,我才知道,原來人可以這樣活著。
老師說:“你真正要感謝的人是你自己,因為你的敞開,才能更好的療愈自己。”
在孩子開學的一個多月后,情緒基本穩定了,偶爾鬧脾氣我也很快就能安撫好,每天放學,我就騎著電動車在學校門口等她,她拎著水壺,背著大大的書包,上了車就要求我帶著她去公園逛一逛,去商業街逛一逛,我總是不厭其煩,帶著孩子轉悠一圈又一圈,直到孩子說回家為止。
孩子和我說:“媽媽,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放學后你陪我逛街的時光。”
孩子每天會在街上買一些小吃,回家就不吃飯,而且最近迷上了買盲盒,每周末就帶著她到市區的大商場買盲盒,盲盒一個小小的,但是挺貴,一次買個幾個就是二三百塊。
還迷上了買葉羅麗的卡片,也挺貴,買一盒就得50塊,孩子天天都想買,還迷上了買蛋仔派對游戲里面的皮膚,對于我們工薪家庭來說,確實有點吃不消!
又怕不讓她買她生氣,就每天小心翼翼的對待她。但是,心里難免抱怨孩子花錢大手大腳的,憋著不能發作十分的難受。
有一天,指導老師告訴我,因為家庭原因,需要請長假,機構會給我換一個老師,聽到這些心里慌得一批,跟著老師好不容易把孩子調整到現在這個狀態,現在換老師不知道會不會需要很多時間去磨合。
最后一天,我以為老師已經請假,也沒有聯系老師!然后之前答應孩子每個月給她請假一天在家休息,到了一號孩子就要求請假一天,我和孩子解釋,這一天是給她不舒服或者生病才能請的。
于是聯系老師,老師說這一天假,你已經答應孩子,那么如何分配,孩子說了算,快到半期考了,孩子的狀態又開始不穩定。
孩子還是很懼怕考試,雖然和她說不管考多少都沒有關系,分數不是衡量一個人優不優秀的標準,而且分數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是一次沒有考好,就代表永遠不好。
但是好像效果不大,因為換老師的緣故,孩子似乎覺察到了我的不安,還時不時會冒出想死,想自殺之類的話,這另我很惶恐。
于是我同意了孩子請假一天的請求,當天是換老師的日子,一上午沒有接到老師的信息,心里十分的惴惴不安,十分沒有安全感。
終于在下午收到了新老師的信息,新老師姓雷,頭像是一個剪著齊耳短發,著黑色職業裝,一手托著腮,淡淡得體的妝容給人一種親切又干練的感覺。
于是我的安全感一下就來了,我和老師說:“收到老師的信息,安全感瞬間就上來了。”
老師也回復:“孩子媽媽,聽到這話,心里暖暖的。”想必老師也對我們突然的切換感到擔憂吧!
一開始我們就進入了正題,老師和我詳細的了解孩子的日常,然后教我怎么與孩子互動,老師的事無巨細讓我有一些不適應,前面的那位老師沒有這么詳細,以至于當天晚上和老師電話聊天都忘了聊了什么內容了。
后來的幾天里我都在適應老師的節奏,雖然一時適應不過來,但是我認為這個老師更細心,給到的建議也是我需要的。
不得不說,找到一個好的老師,遇到雷老師也是我生命的轉折點,她算是我的貴人,用她的真誠、包容和愛漸漸的感化我,讓我變得柔軟而有力量,在后來和她無數次的互動中,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媽媽改變了,孩子自然就改變了。
所以努力去跟上老師的節奏,我會和老師抱怨孩子愛買東西,愛吃垃圾食品又亂花錢,但是又不敢說她,有一天中午放學孩子又鬧著不上學,我就開始著急了,當時心里想孩子又鬧我又得請假了,于是發信息給老師,問老師怎么辦。
老師回了電話和我聊,她說:“孩子媽媽,我感覺你似乎怕孩子給你制造麻煩,所以孩子鬧脾氣的時候你似乎先想到的是自己。”
老師的單刀直入讓我一時有點緩不過來,但是我承認,老師說的是對的,我就是那么想的。
孩子當下有情緒,一直哭鬧著要讓我答應她,下午給老師請假,我沒有答應,在電話里安撫著她,不能在她身邊,我覺得特別難受。
無奈先和老師請了假,但是沒有告訴孩子,孩子發泄得差不多了之后,告訴我天天考試,她害怕考試,我才明白孩子的情緒背后想表達的是什么。如果一開始就答應她請假,那么她不會有后面的發泄和表達。我安撫著孩子:“原來寶貝是害怕考試啊!確實,天天考試確實很煩,媽媽可以理解,真是辛苦你了。”
告訴她以后可以不用這么激烈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有什么想法和念頭可以直接和媽媽表達,就像今天一樣,你和媽媽表達了你的想法,媽媽是可以理解的,你很棒,雖然前面一直發脾氣,后面還是和媽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的寶貝越來越會表達自己了。
表達完了后孩子的情緒就穩定了,讓我回去送她去學校,我趕緊請假回去送她去學校,老師和我說,似乎感受到了我對孩子的愧疚,哪能不愧疚,撓心撓肝的難受,是我這個媽媽做的不夠好,才讓孩子變成現在這樣。
有一次和孩子在外面買了小吃,孩子回家又不吃飯,奶奶終于忍不住了,和我抱怨太溺愛孩子,我說媽媽你覺得我不好嗎?
然后晚上想著覺得好委屈,不管做些什么都得不到婆婆的認可。這是我結婚這么多年來第一次哭的這么難過。
于是找老師發泄一下情緒
老師早,昨天被孩子奶奶氣哭了,因為孩子最近老是要吃外面的東西,不好好吃飯,奶奶一直責怪我,我和她說了,我也著急,但是孩子不聽,奶奶說了一句,從小她就是這樣,在你面前就愛耍脾氣,在我面前都很乖,人家隔壁的孩子,每天都很乖,很聽話。你就一個孩子,所以你就是太慣著她了
我好生氣,控制不住一直流眼淚,孩子出事以來,我都沒有說過她的不是,但是她從來不覺得我好,如果從一開始我知道孩子在我面前鬧脾氣是因為她需要我,我去安撫她,她就不會像今天這樣了,我好后悔以前沒有覺察,被她這句話一直誤導。
為什么有人會這么不顧別人的想法,更可氣的事,和孩子爸爸說了很生氣,沒有得到一句安慰,有的時候真的很不值得,孩子出問題我都沒有留這么多眼淚,被她氣的我現在都恢復不過來。
老師給我的回復:孩子媽媽,我感覺奶奶讓你受了很多委屈,應該是從結婚到現在吧。奶奶不但拿咱們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還一直不承認自己的責任和問題。還愛控制你們的生活和決定。我現在似乎有一點理解你為什么和爸爸的關系不好。里面也有一部分奶奶的問題吧。每次和奶奶有沖突的時候,爸爸是不是都是這樣,不聞不問,甚至還會站在奶奶那一邊指責你。
我回答老師,他沒有和奶奶一起指責我,就是不表態,他和奶奶關系很好,有的想法和行為很像奶奶,他如果會指責我,我也不會讓著他。
老師又回復:孩子媽媽,我們都不是生下來就會做父母的,包括我和我的咨詢師同事朋友們,我們即使都是10多年的咨詢經驗,在育兒這塊我們也是邊走邊學。現在意識到了孩子需要咱們也不晚,并且是剛剛好,因為現在的你學習成長了,也比以前有力量了,會更好的保護自己和孩子。
孩子媽媽,我想你肯定也意識到了,每個孩子本性都是這樣的,在無條件愛自己的家人面前更會撒嬌、更鬧騰、表現真實的自己會更多。而在愛管控自己、愛評判自己、愛說教自己的家人面前生命活力就會萎縮,不敢太過于綻放自己。所以,這和有幾個孩子沒有關系。這也和慣不慣孩子沒有關系。我感覺奶奶對你的傷害很深,似乎一直到現在還沒有走出來。
我回答:多年積壓的情緒釋放一下也好,以后會更有力量保護孩子。
心疼孩子以前一直要面對這樣的奶奶。
老師接著說:從結婚到現在,婆婆似乎一直沒有認可過你,一直在挑剔指責你。即使她這樣對你,似乎你一直都在努力的做一個好媳婦兒該做的,可是換來的改變卻是微乎其微的。
即使他沒有指責你,也該批評,老婆最需要安慰的時候他就在跟前,一句話都不說,這不管換作是誰,都要生氣啊。
我繼續抱怨道:從結婚到現在,我都覺得自己在奶奶眼里怎么做都不對,我也比較有主見,而且我們家的教育方式沒有那么傳統,她們家的思想比較古板,幾個孩子都不敢反抗她,我有自己的想法,不聽她的,在她眼里,我就是大逆不道的,因為我不順從她。
和他們的三觀真的不一致,也不想和他們一致,我就保護好我自己的孩子就好。
老師安慰我道:親愛的,這不是你的錯,這不是你的問題。我能感受到,你其實想和她把關系處好,也想得到她的認可。也想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和樂融融的家庭。也許這個過程中你做過很多努力,但是最后不得不放棄。
我:哎,不想努力了,根深蒂固的想法,我無力改變,之前還覺得孩子這樣,她會有所反省,孩子剛正常能去上點學了,就覺得孩子這么大了,應該懂事了,以后我要多顧顧自己的感受,不管她怎么想。
一直以來你都是這么小心翼翼,這么謹慎,這么快的調整自己嗎?
你和孩子都不容易。
我回答:大多時候我比較樂觀,雖然生活不易,盡可能自己掌控,得益于我沒有那么不幸的童年。
那時候我并未意識到其實我的原生家庭也給我帶來許多創傷,以至于我現在脾氣暴躁,敏感多疑。
老師告訴我以后咱們多聊。這些必須釋放,否則會傷身體的。只有咱們自己學會愛自己,別人才會來愛我們。有句話這么說的,別人會用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我們。當你一味的要去找孩子奶奶要認可,那就是把自己最柔軟最脆弱的地方放到奶奶面前,讓奶奶去攻擊,痛的也是自己。
第一次和老師聊了這么多關于家庭的瑣事,其實我一直沒有什么朋友,而且家里面的事我也不太愿意和別人訴說,一個是怕人笑話,一個是這些瑣事人家也不愛聽。
發泄一通后我才驚覺,這么多年,我活的太累太壓抑了,連個可以訴說的人都沒有,好悲哀。還好遇到了這么專業老師,可以容納我那么多的不良情緒。
第二天等我平靜下來后。
老師和我說,不能溺愛孩子,當孩子亂花錢,我們敢怒不敢言的時候,孩子是可以感知的,就像是你和爸爸把她高高的舉過頭頂,她能不難受嗎?
還有力所能及的事,孩子自己的事,讓孩子自己去完成,當孩子可以獨立完成一些事情的時候,她的成就感會慢慢提升,所以,所有孩子的爸爸媽媽們,不要認為孩子學習好就行,孩子能在生活中的一點小事和他們自己的事,真的很重要。
可能我們會覺得他們做不好,會怕他們給自己帶來麻煩,但請大膽的讓孩子嘗試,這是我后來慢慢感受到的。
和孩子規定以后每周一和周三才能喝奶茶。
老師告訴我不要給孩子定死,就是假如說孩子要自己定死可以,然后呢,我們不要給她定,就是定好一周幾次,然后孩子具體哪一天吃都可以,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們給孩子有了一個邊界之后,在這個邊界之內,她想做什么事那是她的自由,就是她想安排這個事兒是她自由,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到既有邊界又有自由,孩子對自己的事兒的掌控欲就會更強。
孩子能掌控的東西更多,孩子內在的那種內耗,包括矛盾就比較少,然后孩子就不會跟我們大人去對抗,孩子就會慢慢捋順,很多的事兒她都會舉一反三,你比如說現在跟您說的是這個,就是喝奶茶這個事兒啊,比如說到了后期,當他作業多的時候,那可能孩子呢,他就能夠根據這個訂奶茶這個規矩,晚上回來的時候,比如說作業多了,他先做哪一個,再做哪一個,然后具體是先玩再做,還是先做再玩,其實這個東西就是啊,他慢慢慢慢的他就會有一個自己的那種節奏出來,其實就是為了要讓孩子養成一個自己的節奏。
爸爸媽媽變得笨一點,懶一點,對孩子學習生活技能會越有幫助,當你什么事情都給她安排好,并一一代勞的時候,孩子會失去自己思考的能力。
于是我和孩子制定每個月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這些錢她可以隨便支配,然后發完就不能再找爸爸媽媽要了。簡單的事我不再幫她做了,她自己整理自己的書包,上學也是自己背,雖然她偶爾耍賴皮,放學的時候趕緊先我一步跑回家,把書包留給我,但她清楚的知道,這是她自己的事。
孩子喜歡美食,我就讓她試著做簡單的烹飪,她自己在小紅書學的烤雞翅,腌制好后,用空氣炸鍋一烤,真的莫名的好吃,她自己炫了好幾個,我和爸爸也覺得好吃,孩子的價值感又提升了不少。
經過了一系列的糾正,孩子慢慢的回到了正軌,不會像以前那樣亂花錢了,我終于適應了老師的節奏,孩子進步也很大,成績也一點點在提高。
孩子的每一點一滴的進步,我都看在眼里,心里充滿了希望。
對老師表達了深深的感謝,老師說:“孩子媽媽,最該感謝的其實是您自己,因為您真的很愛孩子,然后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和行動力,就是從您的這個行動力上,我真的能夠看到您是非常愛孩子的,因為這種愛是真的愛,真的愛孩子才會能夠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去注意自己的言,注意自己的行,并且注意自己言行合一,時刻的去覺察自己,這個能力真的不是說一般的人可以做到的。
老師給我點了很多很多的贊,心里暖暖的。
當孩子進步的時候,我也和老師學會了像老師那樣正向引導,給孩子說出她進步的地方,并且給孩子很多很多的贊。我還學會了像老師那樣告訴孩子,當受委屈或被誤解時,要看見自己,要愛自己。
其實一開始很迷茫,但是老師告訴我相信愛的力量,我知道其實我和爸爸都很愛孩子,她要很多很多的愛,我們可以給,雖然我不知道如何愛孩子,但是我可以學習,我愿意改變自己,所以我敞開心扉,接受老師的指導,并且對老師深信不疑。
今天是大年初一,孩子早上開心的和爸爸去了姑姑家拜年,現在的她每天開開心心的,收紅包一副小財迷的樣子,數著一張張毛爺爺,可愛的很,只是偶爾會覺得無聊,需要我們陪伴,消極負面的情緒也越來越少,即使有也很快就能調整過來,很想告訴孩子,真的很珍惜現在的時光。
我不喜歡走親戚,窩在家里,太陽真好,曬了一下午,還是這么溫暖。有時候很喜歡也享受這種獨處的時光,簡單而平靜。
我又來回憶這半年來發生的一些事情。
當孩子開始慢慢變好后,我開始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身上,我開始慢慢在意自己的感受,像老師說的那樣,開始學會愛自己。
我的生活簡單而單調,沒有朋友,總是一副自命清高的樣子,對待工作很認真,很負責,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都要求完美,當有些人有些事情不合我的心意,我會難受,在同事面前,大多時候都是壓抑自己的想法,只是遠離不喜歡的人和事,但是難免揣測他們會不會不喜歡我,他們會不會在后面議論我,這樣的感覺其實很內耗很煎熬,我甚至認為生活應該就是這樣的,也認為都是他們不好,所以我不和他們做朋友,總是獨來獨往。
而在家人,孩子和孩子爸爸還有婆婆的時候,我會直接說出我的不滿意,甚至發脾氣,這種的發脾氣讓孩子十分沒有安全感,經常會問:“媽媽,你愛我嗎?”
愛,當然愛,只是我發脾氣的時候,孩子根本感受不到我的愛。
其實我并不知道真正的愛是什么樣子的,因為小時候從來沒有體驗過。
當然,這其中的原因是因為我的父母也沒有體驗過,所以沒有辦法給到我。
和老師聊到擔心孩子早戀的問題,老師問我是什么感受,如果我是孩子,希望父母怎么做。
我回答:其實到了初中我就不和男生玩了,以前一起長大的男生都不敢打招呼的那種,我自己就處理不好這些。
現在想起來,我從小好像特別克制自己,怕不被喜歡。
我是不太敢和父母說這些的,指的是關于男生的事。
就是覺得自己以前的青春期過的特別的擰巴。
我青春期的時候,上初中的時候,住校,每周爸媽給的生活費,我不會支配,花到后面老是沒錢花,經常餓肚子,到處找同學借錢,甚至找老師借錢,媽媽不怎么管我,很多事都沒有教我,我有遺傳狐臭,味道比較大,經常被同學議論,有和媽媽是帶我去看,媽媽只是讓我經常換衣服,但是其實沒什么用,我比較自卑,比較好的同學就一個,還是小學一起升初中的,有時她和別的同學一起時我就沒有人玩。
所以我在學校是比較難受的,后來初中畢業自己出來,才自己掙錢動了手術,現在就不會了,覺得自己的青春有遺憾吧!都在煩惱這些了。
心里想著孩子的青春期,我不能讓她有太多遺憾,可能是自己之前老是被忽略,所以在細節上特別關心孩子,怕她會和我有一樣的遭遇。
就是老師前幾天的療愈吧,我才認真的看自己,之前自己喜歡的都不敢表達,就在昨天和同事一起吃水煮魚,我喜歡吃魚泡,之前的我是不敢去吃的,因為覺得別人也愛吃,但是昨天我吃了,因為我喜歡吃。
當和老師說完這些,我的情緒很復雜,想哭,一直以為自己勇敢又堅強,自從有了孩子都不怎么哭了,卻沒有想到其實不哭是因為封閉了自己的感覺,壓抑了自己的情緒。
老師很敏銳的感受到我的情緒,問我方便通話不,我回答可以的。
然后我就接到了老師的電話,一通話我就哽咽了,這么多的委屈很想好好傾訴一下。
老師說:孩子媽媽,我感覺到你這會兒的情緒波動有點大。
我說:是的。
老師:那您把您此刻想到的最想表達的表達出來。
我和老師說:其實我心里面最遺憾的是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爸爸和我說,因為姐姐已經考上了重點初中了,如果你再考上的話,弟弟就不能讀了,他想把這個考重點初中的機會留給弟弟。
我從小就是個特懂事的孩子,一直照顧別人的感受,媽媽買了兩個漂亮的書包,讓我先選,我挑了一個自己沒那么喜歡的,因為我覺得我喜歡的姐姐肯定也喜歡,所以讓給姐姐。
當爸爸和我說我不能考重點初中的時候,我甚至沒有為自己爭取一下就同意了。
畢業模擬考試我考了全學區總分第一名,這個名次讓我們的老師和校長都很振奮,當他們聽說我不去考重點初中的時候覺得十分惋惜。
我永遠忘不了那天老師和校長在我家的大廳里勸爸爸讓我去考重點初中的場景,那時的重點初中,考上就得先交五千元,不是交不起,而是如果三個孩子都上,著實有些吃力。
我還是一如既往的懂事,告訴老師是我自己不想考
但是在這往后的日子里,每每想起都是遺憾。
和老師說這些的時候我就一直哭,告訴老師我好遺憾。
老師問我,如果再讓你回到那個時候你想說些什么。
我說我想說我想去考重點初中,我不想放棄,如果去考了,就算沒有考上我也不會遺憾了,至少我嘗試過努力過了。
老師說:那好,你現在閉上眼睛,看到你小時候的客廳了嗎?
我閉著眼:思緒就被帶到了小時候老師找爸爸談話的那個場景。
老師問:你看到的爸爸是什么樣子的?
我說:爸爸表情很凝重,他向老師表達不想讓我考重點初中的原因,老師也很無奈勸說不動爸爸。
老師說那你和爸爸說:爸爸,我和弟弟我們兩個都不想放棄這個考試的機會,也不想把這個機會讓給誰。
如果我們考上了,長大以后也可以掙錢報答您的。
我復述著老師的話。
老師問:爸爸現在是什么表情?
我:爸爸還是沒有同意
那現在你的老師也勸說爸爸:男孩女孩都一樣,只要好好學習,將來都會為您爭光的。
我:媽媽出來了,媽媽和爸爸說,既然孩子想考就讓她去試一下。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哭的好大聲,爸爸媽媽終于同意了,我終于敢表達自己心里的想法了。
老師:那現在爸爸媽媽什么表情?
我:爸爸媽媽還有老師都笑了。
老師:那你看到那個小時候的你了嗎?
我:看到了,弱小無助的樣子。
老師:那你現在過去抱抱她,看她什么反應。
我:好,她也回抱我了。
老師:那她現在什么表情?
我:她笑了。
老師:那你繼續和她呆在一起,看她回有什么變化?
我:好,她慢慢的長大了,和我一般高了。
老師:那你看見自己了嗎?
我:看見了。
老師:那你抱一下你自己,你現在已經長大了,不是再是以前的那個小女孩了,你可以好好保護自己了。
整個過程我哭的特別厲害,在和那個長大了的自己擁抱道別后,整個療愈的過程就算走完了。
在我初中畢業出來打工后,有一天姐姐和我說,爸爸在喝醉酒時當著那么多人的面說: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我們家老二,沒有讓她去考重點初中。
那時候我想,沒有去考重點初中是我的遺憾,或許也是爸爸的遺憾吧。
哭完之后整個人都輕松了,我想,這個事我可以把它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