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

第1章 代序 腹有詩書氣自華

這是一套專門寫給廣大中學生的名著導讀叢書。

“不學詩,無以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自古以來,中國文化人就一直倡導博覽群書,尤其是廣泛閱讀文學作品。一位加拿大學者也說過,閱讀是現代人的一種生命。其實,名著閱讀之于一個人精神成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早已成為世界性的文明共識。

從語文學科教育專業角度來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為改變語文教學長期以來以“單篇短章”碎片化閱讀為主的狀態,提升閱讀教育教學的整體質量,專門把“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作為18個學習任務群之一:“本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整本書,拓展閱讀視野,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提升閱讀鑒賞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教育部基礎教育學科綱領性、指導性理論文件,新課標明確將“整本書閱讀”列為語文課程內容,且貫穿整個高中階段。同時,全國各省市現在已經或將要把“名著閱讀”正式納入中高考語文考試的命題范圍,實現以考促讀。“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你的孩子不閱讀,根本應付不了考試”……這樣的呼聲已經越發高漲!

其實,重視并倡導整本名著閱讀,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初,語文教育獨立設科后,老一輩語文教育家就對此進行了眾多開拓性研究。1923年,由葉圣陶、胡適負責起草制定的《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中就有“略讀整部的名著”設想。1931年,夏尊先生提出“整冊的書的閱讀”。這大概是中國語文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概念。1941年,“一代宗師”葉圣陶先生就明確提出:“要討究各體的理法,整本的書完全適用。就學生方面說,在某一時期專讀某一本書,心志可以專一,討究可以徹底。”“要養成讀書習慣而不教他們讀整本的書,那習慣怎么養得成?”(葉圣陶《論中學國文課程的改訂》)

在課程改革的新背景之下,整本書閱讀的意義當然遠不止于此。整本書閱讀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語文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與提升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然而,中學生課業負擔普遍繁重,能夠自由支配的閱讀時間也十分有限。

那么,能否為學習時間緊張的中學生編寫一套“多快好省”的名著導讀叢書呢?能否為課業負擔繁重的中學生提供一種快捷有效的閱讀新方式呢?這套名著導讀叢書,就是這種新嘗試的具體實踐。

從本質上講,整本書閱讀是一個指向閱讀對象,即“整本書”的連續過程:整本書閱讀是完整地閱讀一本又一本的書,讀整本的書;整本書閱讀的過程是個持續建構與拓展的過程,是學生語文能力與素養發展與提升的過程。從對象上講,整本書閱讀的范圍很廣,凡是整本或整套的書冊,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或天文地理,或物理化學,或歷史文學,或哲學社科……凡此種種,皆屬整本書。基于育人導向和課程目標,新課標學習任務群中規定的整本書閱讀主要指向和要求,是以長篇小說、學術著作兩類整本書為閱讀著力點,力求通過課內外結合的閱讀指導和訓練,達到整本書閱讀的課程目標。新課標在“關于課內外讀物的建議”中列出了文化經典著作、小說、散文、劇本等8類共計30余部作品,建議高中階段學生在老師的引導與幫助之下,加強課內外閱讀,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提高閱讀品位,在閱讀中拓寬視野,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領略人類社會氣象與文化,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讀寫結合,讀思并進,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品質與思想文化修養,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高中階段的整本書閱讀是以課內教學為主,還是以學生課外自讀為主?是追求書目閱讀數量,還是重在閱讀質量?新課標從學習目標與內容、教學提示、閱讀策略和讀物建議等多角度對整本書閱讀作了規定與提示,對整本書閱讀在課程體系中的位置與比重、重課堂教學還是重課外自讀、重教師主導還是重學生自讀、重獨立思考還是重師生對話,都有明確的規定與學科指導價值。概而言之,學會閱讀整本書并建構適合自己的經驗策略是重點,將掌握的閱讀策略與方法進行運用并提升閱讀鑒賞能力,形成閱讀習慣,促進個人素質與修養提升是落腳點。

“導”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導”者,即引導,發揮的是教師作用,既從整本書作者、背景、概要、思想與藝術特色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前導,又適當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討論與交流,同時進行適合書目特點的閱讀策略與讀書方法的引導與鋪墊。從這個意義上說,本套叢書的一線名師作者基于原作而編撰的作品導讀、人物賞析等板塊不僅能在課堂教學層面起到“導”的作用,而且在學生多次閱讀作品的過程中,能有效地促進其認識,拓展其思想。

整本書閱讀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獨特的課程目標,應是可測可評的。其達成度如何,需要采用必要的測量工具或手段來判定,并借此為整本書閱讀和教學方式改進提供參考。整本書閱讀達成度應當如何評價?在目前的初始探索階段,主要有過程評價和終端評價兩類方式。其中,過程評價是對基于不同書目特點與學情而預設的整本書課程目標達成度進行的評價。在整本書閱讀課程實施過程中,老師需要及時了解不同階段的形成性結果,要掌握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調整、改進,以實現課程目標,獲得教學最佳效益。終端評價則主要是指將整本書閱讀納入中高考的考查檢測范圍,將其與目前中高考的名著考查對接,以側重評價整本書閱讀的達成目標程度。

依據新課標整本書閱讀導向,從目前有關省市高考考查的側重點來看,對經典長篇小說的閱讀與考查是重中之重。本套叢書第一輯精選了國內外11部經典作品,如《紅樓夢》《吶喊》《平凡的世界》《邊城》《老人與海》《巴黎圣母院》等,其中以長篇小說為主、中短篇小說為輔,旨在為中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過程評價和終端評價應對提供一定幫助與支持,可供教師用于備課參考或學生閱讀指導,亦可供學生用于通讀原作之后的自主拓展閱讀。

文學是人學。本套叢書在編寫過程中,始終以“人物形象”為核心,進而折射出整部作品多向度的魅力風采。我們對每部經典作品均設置了立足全篇的導讀與針對局部或個體的分析,其中具體包含作品導讀、章節導讀、人物賞析等板塊,力求讓每位讀者從作品的總體結構、主要內容、思想主題、藝術特色、人物形象等方面,對作品有較全面的把握和理解。

本套叢書的各位撰寫者均是北京市特級教師或有影響力的名師,對整本書閱讀有深入研究,對新課標精神理解透徹,教育教學理念先進,業務能力突出,對作品有深入研究并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這些一線名師將豐厚的積淀傾注于本套叢書的編撰,能有效地為學生深入整本書閱讀搭建臺階,提供助力。

叢書編撰教師在前期準備、作品細讀、書稿編撰和打磨加工過程中,持續被作品吸引,被作品折服。作品刻畫的經典人物、設定的起伏情節、反映的深刻世情、運用的高超手法,乃至個個活畫出人物的傳神細節或片語……這一切,無不讓人深深體味到經典作品的藝術魅力,為人類文化與文明的瑰麗花園中擁有這些讓人常讀常新、富有久遠生命力的作品嘆服。

本套叢書得以正式出版與讀者見面,還要感謝華文出版社對語文課程改革和整本書閱讀課程的持續關注,感謝華文出版社責編老師的辛苦付出。當然,更不能忘記每一位編撰教師的智慧與努力。

叢書付梓,澤潤學子,是所盼焉!

首都師范大學 汪龍麟

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 管然榮

2021年11月1日

上架時間:2023-03-31 14:21:24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源县| 桂东县| 司法| 东明县| 浦城县| 固始县| 达拉特旗| 克山县| 永德县| 错那县| 湖北省| 左权县| 麻栗坡县| 子洲县| 中山市| 恩施市| 石阡县| 曲阳县| 拉孜县| 井研县| 手游| 克拉玛依市| 龙里县| 金乡县| 定日县| 贡嘎县| 康马县| 获嘉县| 博客| 湖北省| 阳泉市| 平远县| 开江县| 江孜县| 米脂县| 裕民县| 石棉县| 辰溪县| 广丰县| 盐城市|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