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第1章 你的女神你不懂
以下是我2006年搭訕的統計數據:一共搭訕150次
要到電話81個
約出來見面35人
發展成好朋友的16個
搭訕場景:商場、街頭、校園、地鐵。酒吧從來不去,成本太高。
基本裝備:干凈的衣著,中等的相貌,一輛普通的小汽車(要電話號碼時車是用不上的,但再見面就非常重要了)年齡:30歲左右
感想:女人的類型是無窮的,所以沒有完美的搭訕法則;但女人的數量更是無盡的,所以再不完美的搭訕也有成功的可能,
只要你——搭訕!
本文據自媒體《羅輯思維》節目整理而成經羅振宇審定同意
羅振宇
結識這本書的作者魔鬼咨詢師阮琦,了解他的搭訕學是因為我主持的節目“羅輯思維”的緣故,但沒承想他和他的理論為我開辟了一個全新的領地。
我們節目《羅輯思維》有一個微信公眾號,也叫羅輯思維,上面大概三十多萬人。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其中大概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交流的話題,不是什么知識、素質、人生策略等等,而是兩性問題。男孩子問我:“怎么搭訕哇?我明天要跟女神表白了,我第一句話說什么啊?”女孩子說:“我跟男朋友鬧矛盾怎么處理啊”等等。這就給我一個提示和思考: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往往要到兩性關系這種最底層的時候,交流才是最本真最需要的。
記得錢鐘書先生說過一句話,他說年輕的十八九歲的男孩子,他心里裝的女人大概比皇帝的三宮六院還要多,而且對女人的想法比廁所還要骯臟,但是與此同時呢,他又在向往最純潔最美好的愛情。這是青春時代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矛盾。所以骯臟的性和美好的愛情在折磨著每一個青春躁動的雄性。由此我覺得我們這個節目有必要談談兩性之間的交流溝通這個話題。什么東西折磨大家,什么東西我們就有必要有責任,用一個老男人的眼光跟你稍作分享。但是以我這個老男人的經驗來分享這個話題是有難度的,因為我們那個時候,面對的女性跟現在有很大的不同。社會在進步,人的觀念都在發生變化。雖然看見美女,我們也動心。記得前兩年,我跟我一個差不多大的朋友在麥當勞吃飯,突然嘰嘰喳喳進來一群女孩子,夏天,穿著熱褲,那么美妙的大腿都露在外面,女孩子在那兒買飯,我這個哥們兒看著,嘴吊老大,然后哈喇子流得老長,過了半天才轉過頭來跟我說了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他說:“美好的女子就像韭菜。”“韭菜?”我說,“這是什么比方?”他說:“割了一茬兒又長出一茬兒。”你看,這就是我們這一代老男人的落寞。屬于我們那一代的美好的女子已經跟我們一樣地老去了,但是新的漂亮女子又開始長出來了,所以我沒有能力教大家交女朋友。那怎么辦,邏輯思維有辦法,看書。所以我就找啊找啊,找到一本書,我覺得在我看到的所有搭訕學書當中水平最高的一本,叫《魔鬼搭訕學》,它的作者叫魔鬼咨詢師,真名叫阮琦。六十年代生人,北大心理學專業畢業,現在專門以教人搭訕戀愛為生。
這個魔鬼咨詢師阮琦,我覺得他在搭訕學當中做出了重要的理論貢獻,就是分層升級理論。也就是男女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從不認識到成為男女朋友,是一層一層地建立情感基礎,然后由男性來主導,逐層引導升級。我把這個理論后來跟一些女孩子講,女孩子說這有什么稀奇的,還理論,這叫什么理論,本來就應該這樣嘛,你就算是高帥富很有吸引力,你也要一步一步地來啊,讓我決定,是不是接受你,你要是直接上來讓我做決定,你就是逼著我拒絕你嘛。你看,對女孩子來講,安全感是第一需求,所以這在女孩子看來很正常,可是大多數男人都不懂這個道理,包括我們年輕的時候,也吃過無數的苦頭。比如阿Q,他就是這樣,喜歡上吳媽,然后有一天撲通就往地下一跪:“吳媽,我要和你困覺。”什么結果?就是吳媽尖叫著跑出去,然后老爺過來打他一頓。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不太懂這個道理。2012年,有所高校一個男孩子就是這樣,寫了16萬字的情書,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各種體裁,然后在公開場合下獻給自己的女神,女神非常感動,然后拒絕了他。這大約就是網絡上“十動然拒體”的來歷。
現在有一個詞叫“表白”,多少年輕的男孩子在表白的前夜,三千次長吁短嘆,一萬遍搗枕捶床,我第二天到底怎么表白啊,是買一千根蠟燭擺出個心形,還是當眾胸口碎大石表現勇敢,還是某一句什么漂亮的話,還是寫一首什么詩?其實,表白特別簡單,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自然而然。當雙方在某一個層次達到那種情感基礎,那就真的叫捅破那層窗戶紙,而不需要什么艱難的、如臨大敵般的表白。
這個分層升級理論,作者把它分成了五層:從搭訕階段,也就是從不認識到認識,要到了電話號碼,到普通朋友,到好朋友,到男女朋友,這是五層,要逐層升級。分層升級有幾個要點,第一,在每個層次內部,你要好好地打磨情感基礎,不要慌忙。其實,這個道理是連西門慶追求潘金蓮都懂。各位有興趣去看看《水滸傳》當中的這個段落,王婆在說合他們倆,把他們倆都弄到一屋了,你看這對奸夫淫婦狗男女,他們搞到一起也不是直接就做在一處,他們也要逐層升級,在每一個層次內部打好基礎。王婆說:“西門慶啊,你們倆喝酒啊,你要把筷子掉地下,然后你去撿筷子,去摸她的腳,你看她是什么反應。如果她是這種反應,此事便休了,如果是那種反應,這便有了一分了。”然后再說第二分怎么辦,一直到十層。比我們這書中分得還細。所以在過程當中,你要逐步地建立跟女孩子的熟悉感,要有情感交流,而情感交流一旦建成,第二個要點就出現了,一定要用男性思維去主導升級。為什么呢?因為這也是女孩子的需求,叫安全感。就是我們倆情感已經到了這個狀態,如果你再不去主導升級的話,你就不是個男人。對吧。西方有一句話,說這個女人太難搞了,你調戲她吧,她說你是個流氓,你不調戲她吧,她說你不是個男人。這使很多人都困惑。但是回到這個分層升級理論,這就非常清楚。你該升級不升級的時候,你當然就不是個男人,你不到升級的時候,你調戲她,你就是個流氓。這個分層升級理論可以說是給我們整個慢慢地去接近女孩子提供了一種路線圖式的指導。在書中,作者明確提出,在接受到什么信號的時候,男性就可以開始主導升級了。比方說搭訕的時候,如果她愿意跟你親切地友好地談話,這個階段就砸實了。馬上就可以要電話,進入第二個階段,那就是認識階段。認識階段,如果她不拒絕跟你溝通,這就已經是很好的信號,所以這書里提出,三三原則,分三次跟她發短信,如果她都是很正常的跟你回應,你就可以抓住時機升級,升級到普通朋友,可以約出來吃頓飯。如果在吃飯的時候,在幾次約會的時候,你們雙方都能夠捕捉到一種信號,雙方不是在談什么大道理,比如女孩正要考雅思,你口若懸河跟人家講三個小時怎么學英語,這不叫交流,這是單向的男性思維。如果雙方能夠達到互相交流感受的時候,好,這就是升級信號了,你就可以再升級。再升級就是好朋友,請注意,還不是男女朋友,好朋友。是好朋友捕捉到什么信號,就是對方不僅向你傾訴自己的感受,而且關注詢問探尋你的感受的時候,那么恭喜你,最后的信號你已經拿到手了。這個時候你已經不是一個供對方傾吐自己心曲的垃圾筒,而是變成潛在男友了。這個時候抓住機會去升級吧,很可能就水到渠成。
書中另外一個重要思想是如何用女性思維和女性交流。
根據分層升級理論,當你接收到對方明確的可升級信號的時候,用男性思維主導升級,這是我們男人都會的,因為本能嘛,男性思維嘛。可是在每一個層次內部,怎么樣用女性思維和女孩子進行溝通,這可就難了去了。很多男孩都不會跟女孩聊天,動不動就得罪了,怎么得罪的,不知道怎么回事。雖然說男性思維和女性思維在每個人頭腦里都有一部分,比例不同,但是從終極上來講,男人也許一輩子也無法根本上理解女人,我們只能站在河對岸去眺望一下基本的地形,因為那里面有太多的混沌的,說不清道不明的,黏糊糊的,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所在,一輩子我們也不能真正搞懂。所以說男性思維、女性思維,研究這個的著作汗牛充棟,但是你發現它一旦落到紙上寫得明白的時候,他已經就沒法描述那個混沌的存在了。本書對這個問題講了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就是女性思維是指向時間上的當下,既不指向過去,也不指向未來。比方說街頭搭訕吧,女孩問你:“我為什么要認識你啊?”如果你回答:“因為你長得漂亮啊”,“因為我很喜歡你啊”,“因為我覺得我們可以發展啊”等等,這個都是指向未來,都是男性思維那種目標化思維的未來時。女孩子能接受的回答恰恰不是這種,而是當下,可能意思都差不多,比如男孩子回答為什么要認識你,“因為剛才我突然看見你,我覺得有點心動,這是很久沒有的感覺,我怕錯過這個機會,所以我頭腦一熱,我就上來了”,這是一個女孩子能夠接受的,即使她拒絕你的搭訕,但是不會給她留下惡感。所以女孩子問你“為什么我要跟你一起吃飯啊?”你要說:“因為沒你我就吃不下”,“我為什么要跟你回家啊?”“因為沒你我就睡不好”等等。這都是合格的答案,即使達不到目的,也不丟分。
書中有道情境題,假設你在街上搭訕一個美女,你上去說,我要認識你一下,女孩子如果做出以下三種反應,你判斷,哪種是最有戲的?第一種:請問你有什么事嗎?第二種:我為什么要認識你啊,你為什么要認識我啊?第三種:喲,你嚇我一跳。書中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第一種,你有什么事嗎?即使非常禮貌,她也是指向未來,這就意味著這個女孩子啟動了安全防范機制:我跟你要發生什么事嗎?這個時候,基本上你就要說sorry。第二種呢,她也很警覺,你為什么要認識我啊?請你給我一個理由,這是指向過去。那這個時候就是技巧了,你需要非常高的技巧,才能給出一個她能接受的理由,所以這個難度居第二。而第三種呢,喲,你嚇我一跳,這是描述當下,我的感受,我的狀態,雖然好像你覺得我唐突了美人,我非常不禮貌,但是對不起,這恰恰是最有戲的一種,所以根據街頭搭訕的這種比例的統計,只要你耐心地往下說,基本上要到電話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所以這就是指向當下的這種重要性。男性經常沒有這種想法,他的思維都是我跟這個世界的聯系,而女孩子的思維往往是當下我的感受,她對生活當前的重視,遠遠重于未來和過去。
女性思維的第二個特征就是她指向人和人之間的聯系,而男性思維更多的是指向目的。還記得那首歌嗎?“妹妹你坐船頭,哥哥我岸上走,恩恩愛愛纖繩蕩悠悠”,你看,妹妹你坐船頭,哥哥我岸上走,這是狀態,現在我們的狀態,然后很快第二句就回到,“恩恩愛愛纖繩蕩悠悠”,是我們之間的聯系。很多女孩子的話,男人是聽不懂的,女孩子和男朋友之間經常會問一個問題,“你此前有幾個女朋友?”男人馬上就警覺,要干什么?他也知道這個很危險,但是他的思維永遠在目的性上,就是我到底說幾個呢,你看,他馬上就回到數字上。幾個呢?40個,對方說,流氓;說一個,你基本上是被淘汰的嘛,沒人要的嘛,所以這也不合格;說從來沒有,女孩子說,騙人,然后這又是負分,那男人就糾結了,那我到底說多少個呢?因為他們的思維永遠在這個目的性上走。其實女人問的是數字嗎,她要的是我們之間的聯系,所以對這種問題最好的回答是什么,“哎,你提她們干嗎,在我眼里,只有你最重要,你跟她們哪是一回事?”你可以把這個問題回避掉,但是你給出的恰恰是女孩子要的答案。所以男人的這種目標思維是要害死人的,他不理解女性問任何問題,不是要那個答案,而是要和你之間的聯系。即使在婚后生活當中,我們都會觀察到大量的這種案例,男人和女人的大量的沖突都發生在這個點上。比方說我身邊朋友就是這樣的,本來跟老婆說好的,今天晚上回家吃飯,可是臨時要加班,走不了了,給老婆打一個電話:“老婆,公司要加班,我回不來了。”老婆自然很生氣啊,然后回家,男人一推門,老婆拉著一張臉,男人就會暴怒:“我不是為了這個家嗎?我加班我容易嗎,臭著個臉干什么啊?”女人也很委屈呀,“我做了一桌子菜等你回來,你也不回來,你回來還發火”,然后就會叮咣干架。其實男人誤解了女人,他以為女人要的是你回來吃飯,其實錯了,不存在這個二選一的選擇,女人只是需要你重視她,比如你在下班路上,你給她買一朵花,或者想盡其他辦法,讓她感受到,接受到一個清晰的信號,這事兒就結了。女人沒有那么不講道理,所有在男人眼里的女人不講道理,都是因為你并不知道她要的那個東西,你以為她要答案,實際上她只是要一種聯系,這就是男女在談戀愛過程當中最容易踏入的一個陷阱。
根據這些理論,書中提出來一個兩性交流的原則和公式,叫做狀態加感受。比方說,一個男孩子跟一個女孩子認識了,還沒有明確到男女朋友關系,正處于那種非常曖昧的狀態,突然你給她發一短信:“你干嗎呢?”女孩子回復:“上班呢。”請問下一句怎么回?很多男人都蒙了,我曾經在我的團隊當中做過測試,一個老男人說:“那你接著忙吧。”只能回這樣的話了。蒙了,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其實這個時候男人思維是一種所謂的上推式思維。上班呢,哦,最近經濟不景氣,你們公司還好嗎等等,他會往這個方向去走,他會把具體的東西,然后抽象到一般,這是男性的上推式思維,而女人要的恰恰是下切式思維,就是回到狀態加感受。所以這個時候,男人可以回答:“上班呢。我也上班呢,這會兒正好沒事,所以給你發一短信,問問你。”這就是感受加狀態的描述。這時候女孩子沒準兒就會給你回:“最近太忙了,馬上又要出差。”那你就接著用這種狀態加感受跟她聊:“出差太好了,我很長時間沒出差了,出差多好啊,可以換換空氣。”女孩子就又會給你回:“出差好什么呀,煩死了。”你就回:“出差確實很煩,我上次在哪兒哪兒。”女人的交流從來都是這樣的。我在我們小區里曾經就看到過這樣的場景,兩個剛剛有孩子的母親在那兒聊,熱火朝天,雞一嘴,鴨一嘴,一個多鐘頭,但是你仔細分析她們其中的話語結構,其實她們沒在對話,各自都在說各自的事兒,一個說我們家寶寶怎么怎么著,一個說是呀,我們家寶寶也怎么怎么著,各自都在說各自的寶寶,根本沒有針對對方的話來提什么意見。而男性的思維一般都是指向目的,指向解決問題的方案,而女孩子很多時候她并不是要你解決問題,她只是在乎自己的感受。比如女孩子跟你說:“哎呀,我是路癡呀。”那你只要跟她說:“嗨,我也是,我不是路癡,我是數字盲,遇到數字我就蒙”等等,這就能聊得起來。如果別人一說:“我路癡呀。”你說:“好啊,以后你找不著路,你給我打電話。”人家沒有求助,她只是在描述感受和狀態,你一下子跳到解決方案上去了,你會發現下面的話就沒法接了。再比方說你朋友給你發短信說:“我感冒了。”一般男人都會說:“多喝水啊,吃藥了沒?”等等,男人覺得他也在表達關心,但是女孩子要的是這個嗎?這個時候最好的回答就是:“現在在上班,算了,我還是跟老板去請個假,現在去看你吧。”你放心,人家女孩子不會讓你來的,你上你的班,沒關系,但是你一定要表達這種感受狀態,以及和她之間的聯系,而不是你認為合理的正確的低成本的解決方案,人家根本不需要這個,也不會為這個有多么感動。
其實,我關注搭訕這個話題,談這本書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也可以說是這本書也啟發了我對當下互聯網時代大眾的思考。我的一個認識是:如果我們不理解女性思維,不理解怎么搭訕,你就幾乎無法理解現在的公眾和互聯網時代的大眾。
讀者可能覺得很奇怪,女性思維和互聯網有什么關系?其實還真有人專門研究這個問題。這著名的文章叫做《互聯網的女性主義特征》,作者是姜奇平先生。作者經過大量的研究認為:互聯網雖然當中有男有女,但是總體上,互聯網體現出來的那種思維方式是一種女性主義的,比如說重體驗,比如說重情感,去中心化,分布式計算等等,都是女性主義的思維。
所以在這個時代生存,和公眾打交道,如果你不會像一個男人那樣的和女性進行溝通,意味著你基本上對公眾不了解。由此我就想到我們經常見到或者使用的所謂的危機公關,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都是用男性思維在思考。那些公關大師們的理論都是告訴你,要不要道歉,怎么誠懇,怎么抓住時機等等,都是男性的目標化思維。如果我們理解了互聯網大眾的這個女性主義特征,我們就能明白這種危機公關問題所在。我們可以想一想,夫妻之間吵架,什么時候男人吵架當中贏了,是因為跟老婆把道理掰扯清楚的?從來不會的,因為女人只有第一句是跟你講道理,后來都在考察你是不是還愛我,我們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所以很多男人面對跟老婆吵架的時候,老覺得對方胡攪蠻纏,你不按照我的理性主義,男性主義思路走。對啊,對方是女性,她天然就跟你有一個不一樣的大腦。比方說,潘石屹,前幾年喬布斯死的那一天,他在微博上說了一句特別不合適的話,他說:“蘋果公司應該降價,把iphone降到一千塊錢來紀念喬布斯。”人死了,你怎么這個時候說這種話呢。所以很多人就罵他,喬布斯在很多網民心中是神一樣的地位。你開他的玩笑,那我們就開你的玩笑。大家就拼命罵他,說:“你怎么不把房子降價,降到一千啊。”然后給一千起了名,叫一潘。那怎么辦,潘石屹難道像那些危機公關大師所講的那樣,開發布會,向大家道歉,誠懇的解釋理由?你越解釋,火越大,你看中國紅十字會,關于郭美美不是我們的人解釋多長時間了,有用嗎?沒用,公眾不給你講道理,他是女性主義的思維。但潘石屹很聰明,我往前走不得,往后退不得,怎么辦,我往旁邊跨一步,所以潘石屹指揮自己公司的平面設計人員,就設計出了一個一潘的鈔票,把自己的大頭像放那兒,上面中國人民銀行改成中國人民很行,印了幾箱子鈔票,逢人就發,把這件事變成了一個玩笑。這就像回到我們剛才講的夫妻吵架的場景,男人贏從來不會因為你把道理掰扯明白了,而是因為你逗了個悶子,說了個玩笑,對方破涕為笑,于是重歸于好。因為女性思維覺得,這個人有意思,遠比覺得你有道理要重要得多,所以我們每一個跟公眾打交道的政府干部、企業家,包括每一個要在公眾面前呈現自己的個人,我們都要理解,其實跟公眾打交道,一定程度上就是搭訕。
思考這個問題時,我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那就是我們的社會正在對可愛的女性們形成一次誤解。很多人都說,現在女孩子太實際了,就會扎到那些又老又丑,但是很有錢的老男人的懷抱里,真的是這么回事嗎?難道有志青年,又窮又丑,所以對她們就沒有吸引力嗎,我覺得可能這是出于男性思維對女性的一個非常大的誤解,在幾百萬年的進化史上,雌性,女性,一直是坐在裁判席上的,你們雄性去斗,斗贏的然后我來選擇。可是在進入父權社會之后,男人形成了一種古怪的思維,他覺得我征服了世界,我就可以征服女人,我贏得世界,我是強者,所以女人都要跟我,所以會導致有些人在參加相親見面會的時候,直接把房產證抱去,在搭訕學里面稱之為DHV,叫做高價值展示。男人思維里以為有房產證,你還不跟我嗎?其實哪有那么簡單?在男人看來,這個賽場是足球賽,進一個,進兩個,鐵板釘釘的,很清楚的,就是我贏了呀。可是在女性思維里,這場比賽它是跳水或者是體操,你們在臺上表演,我們坐在裁判席上給你打分,你以為光是那些硬的技法才重要嗎?不是,你的體形,你的笑容,你入水的姿態,你的自信的那種洋溢在外面的氣場,這些都會影響到你的分數。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由女性來主導的兩性世界,它絕不像男性想的那樣單一,那樣枯燥和乏味。我有一個在紀檢部門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他說有些貪官抓進去,他的那些平時推杯換盞的好朋友們立即就招了,而真正很難攻克的反而是女性,他的情婦,他的老婆,只要他們之間有那種兩性之間的順暢的溝通,甚至是愛情的時候,女性在這個時候更傾向于放棄外在的利益,而去保護這個男人。現實中我們聽到很多矮窮挫們都在抱怨:我們競爭不過高帥富。你以為真的是你競爭不過嗎?不是。我敢斷言,所有要講這種話的矮窮挫們,你們除了窮,一定還要加上不上進,你們除了矮和挫之外,一定還要加上比如形象邋遢、不修邊幅等等。那既然同樣是嫁這樣的男人,人家為什么不挑一個有錢人嫁呢?所以說女性的這個特征,當我們真正理解之后,我們才會發現,真正的屌絲們,真正的矮窮挫們你面對的不是高帥富欺負你們的另外一次機會,而是你們扳回一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