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序言

許多人都有寫一部書的沖動,因為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一個豐滿的故事。我也有這種沖動,只不過是付諸了一些實踐。寫書不是好活,很累,但在累的過程中享受快樂,這就足夠了。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塊凈地,在這塊土地上,留有一種真情,正是這種人間最樸實的感情才讓我覺得這是一片值得留戀的地方。這個地方或許是夢境中的桃花源,我卻把這塊稱之為圣地的地方叫作故鄉。兒時的記憶是豐厚的,雖然只是一些無意中記下的,或是一知半解,卻讓人記在心中甚至心的底層幾十年,甚至一生。人這一輩子無非是七八十年,有的人生命稍長一些,也不過百歲,有的人則更為短暫,像我的記憶中家鄉很多老人到五十九歲的時候就死去了,有的還活不到這個歲數。記憶中,五十歲的人便是一個活脫脫的老朽,冬天一到,他們身穿老黑布棉襖,腰系一條黑布條,系黑圍巾的人算是比較富足的了,迎著日光,佝僂的身軀背對著一塊黑土墻,肩搭一桿冒油的老煙袋,盛煙葉的黑包像彈夾似的,在胸前一晃一晃地。這個時候,他們往往要拾些柴來,點著,伸出粗糙的手,烤一下,臉在煙火的映襯中便愈發難看了。也有的老者,甚至一些年輕的漢子,二三十歲的樣子,趁著日頭暖洋洋的,便脫掉棉襖,從襖或襯衣的內層取出一些虱子來,置于大拇指蓋上,用另一拇指堵住,然后猛一用力,真的可以聽到“嘎巴”一聲。

這些記憶縈繞在每個人的腦海中,特別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些農村人,一些離開家鄉到外地謀生的人更有這樣深刻的記憶。我算是離開家鄉時間比較長的了。如果從1986年離家去縣城讀師范學校算起,也有三十二年了。這期間,因工作關系,經歷了一個又一個地方(以鄉鎮為主),雖說不上是特別遠的地方,在每個地方也僅待上數載,卻唯獨對家鄉人這些特有的形象印象深刻,每每見到兒時的伙伴或家鄉的來人,提起這些往事或家鄉人固有的特征的時候,總像是發生在眼前的樣子,不知不覺中方知自己的年紀也已經不小了。

此前的一些年寫過幾本書,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卻總有一些朋友閱讀后感到還是有一些不足,還不足以完完全全地反映那個活潑的年代,這讓我有再寫一部書的想法。我號稱“咣當派”鄉土小說的主創者(其實是自封的罷了,沒人把它當回事),卻對什么是“咣當”不甚了了,如果非要解釋的話,大概與家鄉人的性格密不可分,有十說萬,從不說一,一顆高高在上的心,一個吃苦受累的命,“咣當”一下,從天空中掉下來,摔在地上,疼痛難受,卻不當一回事,繼續前行,初心不忘,迎著寒風或烈日,躬身于土地之上,貓腰于莊稼叢中,刨一把,吃一把,吃完再刨,不餓死,便又是牛皮吹上天,飄飄忽忽,似乎把人帶入一個富足的世界,享天福去了。

寫書是個苦差事,有許多人說,窮人才寫書,寫書基本意味著這人是個窮人。我想說一句反駁的話,可終究說不出口,因為我也知道作家和窮人的確是該畫“≈”的。然而,不管怎么說,我是寫過書的人,我要用我的書記載老一輩或同輩們在那個年代曾留下的一層一層的薄薄的腳印。是啊,故鄉的水塘,故鄉的小河,故鄉的田野,都在兒時的深刻記憶里,難以忘懷。還有故鄉的老井、麥場、洋槐樹、喜鵲窩,無一不提醒著我,仿佛又把我帶了過去。還有燕子、布谷鳥、野雞、白鵝、老驢,這些都在心里常翻騰起一些灰白色的浪花來。

如果說人還沒有忘本的話,本書里的一些東西完全可以重拾你曾經的精神世界,讓你再嘆一聲:人生苦短。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是不平凡的,這話不是我說的,很多人在說,我不是始作俑者。有人說那個時代雖然短暫,卻是個社會轉折期,后來我也這么認為。我是個人云亦云的家伙,在很多場合都有過類似的表現,對故鄉來說,我寧愿做一個這樣的人云亦云者。因而,我在《尋常人家》中虛構了一個莊子——后行(其實我的老家也叫后行,這是一種巧合)。作為一個小小的莊子,沒有什么代表性,只是尋常的莊子而已。在那個變革的年代,后行也在變化著,盡管不大,卻看得出莊戶人的思想也在跟著發生一些實質性的改變。與其說,后行的每個人特別是成年人在追求家族的壯大,倒不如說他們在想方設法地去獲得過上幸福生活的權利。這個“權利”涵蓋很多內容,然而首先是繁衍的權利。在后行這個有名的光棍莊,像“五保戶”,像“絕戶頭”,像“斷子絕孫”,這些都不是好的稱謂,人人都想和它們劃清界限。因而,這些人首先想到的是要把屬于自己的姓氏傳承下去,后繼有人,而不能讓自己成了孤家寡人,以至于將來的族譜上出現大片空白,或到此為止,就不好向祖宗交代了。但這很難,至少在那個時候,比登天還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貧窮。是的,貧窮讓每一個男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如作品中的男主人公趙連福,因為貧窮被剝奪了追求愛的權利。他和女主人公徐寶珍自由戀愛,但被好事者知曉,便出現了接二連三的痛苦遭遇,被人毒打只是肉體上的痛,精神上受到的傷害卻是終生難以彌補的。作品的另一個人物趙駱駝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不惜用了許多手段,卻無從實現自己的愿望。所有這些,都折射出貧窮產生愚昧,愚昧產生災難,災難讓人逃離。好在趙連福們在不斷地改變著自己、調整著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在走了一段段的彎路以后,最終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把命運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實現了自我的救贖。

不久以前,我很幸運地去了老家一趟。很久沒在那里好好地吃一頓飯了。雖然沒什么稀奇的菜肴,但蘿卜、白菜、花生米、炒雞蛋、鹽豆子、腌咸菜,這些家鄉的一些家常菜卻讓人感到很溫暖。最難得的是坐在窗下,眼睛居然可以看到窗外小路上的行人和一些楊樹、銀杏樹,洋槐樹卻早就沒有了,只能在記憶中去搜尋它的樣子了。此情此景,總讓我感到酷似兒時殘存的東西,像是卷土重來的樣子,心中甚是愉快,想賦詩一首,可惜酒喝得多了,難以成句,便把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背誦一遍,卻不是在那個窗下,而是只身到北邊不遠處的水塘去了。這個曾經非常美麗的水塘如今卻是如此荒涼,沒有多少水,由于剛下完雪,冰凍又厚又亮,和以前一樣,可以在上面滑冰,我卻再沒這個興致了。因為水塘比我小的時候“小”了許多,更因為滿灘的蘆葦竟沒人看上眼,任憑它們在怒吼的北風中扭動著單薄的身軀。

后行(作品中的后行)的一切都是尋常的,包括人,沒有多少可圈可點的成就,后行的每家每戶也是尋常的。突然,我想起一副對聯來——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余。

謹以此書向過世的、老去的、善良的人們致敬。

作者寫于戊戌年端午

上架時間:2022-11-03 11:50:04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津县| 辛集市| 江源县| 安远县| 英德市| 呼图壁县| 苍南县| 安新县| 诸暨市| 庆安县| 汝阳县| 冕宁县| 仪征市| 顺昌县| 赣州市| 宽城| 庆城县| 白河县| 普宁市| 临泉县| 木兰县| 通化县| 兰考县| 荃湾区| 黄大仙区| 垫江县| 绥棱县| 习水县| 黄山市| 尉犁县| 根河市| 大渡口区| 阳东县| 临泽县| 青田县| 佛冈县| 绥阳县| 栾川县| 开阳县| 当雄县| 城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