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引子 西周的滅亡
公元前782年,一代“中興之君”周宣王去世。
周宣王剛上臺時,西周王國已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隨著周邊戎、狄等勢力的興起,國家面臨空前的危機。前一任天子周厲王荒淫無道、魚肉百姓,最終國人發動起義,把天子逐出國都。周宣王正是在此背景下登上歷史舞臺,他一改周厲王的做法,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在之后十幾年里,周宣王取得征西戎、伐狁、討淮夷、攻荊蠻、破徐戎等一系列重大勝利,在很大程度上重振周王室的聲威,被史家譽為“中興”。
然而,周宣王善始而不能善終。他在位總計四十六年,前半段政治清明、武功赫赫,后半段則內政混亂,對外征伐屢戰屢敗。公元前797年,周軍討伐太原之戎失利;公元前792年,周軍討伐條戎、奔戎失利;公元前790年,周宣王糾集南方諸侯,拼湊一支“南國之師”討伐姜氏之戎,遭到空前慘敗,幾乎全軍覆沒。此后,周宣王再也無力發動新一輪反擊戰,中興事業戛然而止。對此,史家頗為惋惜地評論說:“中興之美未盡焉?!敝苄醍吘怪皇前虢赜⑿?。
周宣王去世后,其子周幽王繼位。
起初,周幽王還是有雄心壯志的,想把父親的中興旗幟扛到底。即位伊始,他便積極籌劃發動對戎人的戰爭。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他任命伯士為統帥,率兵大舉進攻六濟之戎。然而,現實卻給了周幽王沉重一擊。王師不僅被戎人打得大敗,連統帥伯士也被擊斃。此后,周幽王一蹶不振,灰心喪氣,甚至懶得上朝,把政事交給卿士虢石父處理。偏偏這位虢石父就是個奸佞之臣,史書稱他“佞巧、善諛、好利”,在天子面前溜須拍馬,背地里則是四處搜刮民脂民膏,國人都十分痛恨他。周幽王不理朝政,那他都干什么呢?天天喝酒泡女人去了。
一位絕色美女出場了,她就是褒姒。
“褒姒”并非姓“褒”名“姒”,而是姓“姒”,因為來自褒國,所以稱為褒姒。值得注意的是,在春秋戰國史料里,女人基本上都只有姓,沒有名字。
褒姒的命運比較坎坷。據說她的生母是周宣王后宮里的一個侍女,可能與某個王子或宮人有私情而產下褒姒。這種事在宮中絕對是禁止的,因而她只能含淚把剛出生的女嬰丟棄在路上,只希望有好心人撿到后能收養這苦命的女娃。當時正好有一對夫婦在鎬京做小買賣,因為犯了事被官府通緝捉拿,兩人只得匆匆逃亡。在逃亡路上,夫婦倆發現被遺棄在路上的女嬰。當時女嬰正哇哇啼哭,夫婦動了憐憫之心,加之兩人膝下無子女,便抱了女嬰帶著上路,逃到褒國。在夫婦的悉心照顧下,女嬰一天天長大,若干年后竟長成絕色美女,生得水靈靈的,如出水芙蓉,楚楚動人,可謂傾城傾國。
在古代,美女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樣默默無聞地生活,王公貴族們那一雙雙色瞇瞇的眼睛無時無刻不在人群中搜索著獵物。一起偶然的事件,徹底改變了褒姒的人生。
當時褒國有個貴族在周都鎬京犯了法,被周宣王抓起來。為了贖罪,貴族趕緊說,褒國有一位絕世美女,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我愿意把她進獻給大王。這就叫作交換。這時周宣王老矣,早就失去早年的進取心,昏庸好色,有人要進獻美女,自己何樂不為呢?就這樣,褒姒被褒國進獻給周宣王。
褒姒被送到王宮后,老年的周宣王自然龍顏大悅,寵愛有加。然而,不久后,周宣王就死了。繼位的周幽王風流成性,早就對褒姒的美貌垂涎欲滴,正所謂色膽包天,他勇敢地沖破世俗觀念的束縛,把父王的女人占為己有。
不過,周幽王得到褒姒的人,卻未能得到褒姒的心。幽王熱情如火,而褒姒卻冷漠如冰,臉上從未露出過笑容。這恐怕跟她坎坷的人生經歷有關,一出生便被拋棄在路上,后又作為褒國人的抵罪品送進王宮,被宣王、幽王父子輪番享用,一生的命運,都操之于人手,哪有自由可言?人性有時就是犯賤,女人越冷漠,男人越跪舔,貴為天子的周幽王也不例外,心想:老子沒辦法征服戎狄,難道還征服不了一個女人嗎?于是周幽王各種討好,想換來美人一笑,可是他所有的努力都以失敗而告終。
怎么辦?無聊的天子不想著國家大事,整天就琢磨著如何博美人一笑。干脆啊,我就讓美女來看一出史詩級的大鬧劇。
于是,便有了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西周中后期,由于周邊戎、狄等部落頻頻入侵,周都鎬京附近筑有許多烽火臺。烽火臺在古代起到軍事預警的作用,每當有外敵入侵時,前哨的烽火臺就燃起狼煙,發出戰斗警報。鄰近的烽火臺見到警報后,也會燃起狼煙,把情報傳遞給下一個烽火臺。當一座接一座的烽火臺不斷地做著接力的游戲時,場面極其壯觀。烽火臺不僅向周天子傳遞預警信號,同時也向諸侯傳遞求援的信號。周王室領地附近的諸侯們見到狼煙警報,就得趕緊出動軍隊,火速馳援王城。
鎬京并沒有敵情,但周幽王下令烽火臺燃起狼煙,他帶上褒姒,坐在高臺之上,準備欣賞這一出史詩級的鬧劇,借此顯示自己君臨天下的無上權力。果不其然,附近的諸侯們遠遠望見狼煙升起,不禁大駭,以為戎人入寇,哪敢怠慢呢?他們當即備好戰車,躍馬揚鞭,率虎賁之師奔向國都。到了都城外,諸侯們舉目四望,一臉茫然,敵人在哪兒呢?只見有狼煙,卻不見有敵人的影子。抬頭看時,只見周幽王坐在城頭,樂得手舞足蹈,指著諸侯們的軍隊捧腹大笑,并轉頭對身邊的美人說:“你看這個好不好玩???”
說實話,周幽王的笑點也太低了。對于兩千多年后的我來說,這種事一點也不好笑。但是褒姒真的笑了。笑是有很多種的,有大笑,有微笑,有開心的笑,有冷笑,有嘲笑,有譏諷之笑。冰美人褒姒的笑,應該是對周幽王無聊之舉的嘲笑、譏諷之笑。
不管怎么說,褒姒笑了,周幽王心滿意足了。
天子開心了,諸侯們卻一肚子火,每個人都感覺自己被當猴耍了。要知道周代的諸侯制不同于秦以后的皇帝制,周天子雖然在名義上是天下共主,實際權力卻遠遠比不上后世的皇帝,每個諸侯國在軍事、行政、經濟上都有高度自主權。實際上,在周宣王之前,由于周室衰微,很多諸侯都不朝見天子。直到公元前819年,周宣王取得一系列輝煌的中興戰績后,在成周大會諸侯,才一掃過去諸侯不朝的頹勢。如今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竟然導演一出“烽火戲諸侯”的游戲,嚴重傷害了各路諸侯的自尊心。顯然,周幽王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
更要命的是,周幽王還不止一次“烽火戲諸侯”。屢遭戲弄的諸侯們惱羞成怒,再看到烽火狼煙時,誰都不肯出兵了。周幽王把諸侯們當傻瓜,可事實證明,他自己才是真正的傻瓜。
周幽王真的很想得到褒姒的愛,可是他情商太低了,只能靠不斷付出去維系兩人的關系。褒姒給國王生了一個兒子,名叫伯服。為了討取心愛女人的歡心,周幽王竟然做出一個震驚天下的決定:廢除王后(申后,申侯的女兒)及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為王后,褒姒的兒子姬伯服為太子。
顯然,周幽王是個蔑視傳統的人。當初他把父王的女人占為己有,已經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如今他又廢掉王后及太子,把嫡長子繼承制的傳統拋到九霄云外。然而,他犯了大錯。廢黜王后及太子,這不是家事,在申后與太子姬宜臼背后,是一個勢力龐大的政治利益集團。
申后的父親是申侯,就是申國的國君。在西周眾多諸侯國中,申國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其國人主要是戎人,又稱為申戎。申國與西戎的關系頗為密切,自西周中期始,西戎頻頻入寇,成為周王室的勁敵,申國多次充當調停人,以緩解周與西戎之間的沖突。在申侯看來,周幽王能過上花天酒地的生活,都是因為他坐鎮西部,保衛西陲。豈料周幽王如此不識相,竟把自己的女兒一腳踢開,這口氣如何咽得下去?
很快,申侯派人前往繒國與西戎,結為同盟,與周王室分庭抗禮。
周幽王并不把申侯放在眼里,就你那點實力,能與我對抗嗎?幽王十年(公元前772年),天子在太室山召開諸侯大會,決定出兵討伐申國。各諸侯國表面上舉手贊成,內心里誰也不愿意,你把我們大家都當猴耍,還要我們出兵,門都沒有。這次諸侯會議貌似一次盛會,其實一點實質成果也沒有。
還沒等周幽王出兵討伐,申侯已經先下手為強。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發難,他聯合繒國及犬戎(西戎的一支),共同出兵進攻鎬京。周幽王慌了,急忙下令燃起狼煙,向諸侯們求援。烽火臺上的濃煙沖天,可是沒有人出手相助。諸侯們是有自尊心的,無端遭天子戲弄,顏面盡失,是可忍,孰不可忍?管你是不是真有敵情,我自巋然不動。幸災樂禍的諸侯們都按兵不動,周幽王確實成了孤家寡人。
犬戎軍隊在申、繒兩國的配合下,如入無人之境,直搗鎬京??蓱z的周幽王左顧右盼,前瞻后眺,望眼欲穿,希望遠處地平線上突然冒出一支勤王的隊伍,可這是無法實現的奢望。無奈之下,他只能撒腿而逃,一路逃到驪山。
終于跑不動了。犬戎人如潮水般地涌來,包圍驪山。這個時候,曾被尊為神的天子,才發現自己卸下王袍后,也不過只是一介凡夫俗子,也只是一具血肉之軀罷了。犬戎人的兵戈,輕而易舉地刺穿他的胸膛。在死神面前,沒有什么貧富貴賤,哪怕生前尊貴如天子,也不過是一具血泊中的尸骨而已。
一代絕色美女褒姒被如狼似虎的犬戎人擄走,結局如何,不得而知。周都鎬京遭到史無前例的浩劫,犬戎人燒殺搶掠,把王宮洗劫一空,男男女女也像牲口一樣成為野蠻者的戰利品。曾經繁華一時的鎬京,如今成了一座死寂的空城。
周幽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昏君,不愛江山愛美人,到頭來江山沒了,美人沒了,連自己的小命也丟了。申侯的外孫、前太子姬宜臼登上周天子的王位,是為周平王。由于鎬京殘破,已經不再適合定都,于是周平王開始漫漫的東遷之路,從鎬京遷都到洛邑,這意味著中國歷史上的西周時代結束,東周時代開始,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
這是周王朝歷史的轉折點。
在此之前,周天子是天下之共尊。驪山之役后,幽王被殺,周王室賴以立威的軍隊也損失殆盡。沒有武力為后盾,諸侯們誰會把天子放在眼里呢?于是,躲于幕后的諸侯們開始登上前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縱橫捭闔,爭雄斗霸。自此歷史為之一變,天子成了配角,諸侯成了主角,中國由此進入波瀾壯闊的春秋戰國時代。
本書要講述的,就是以鐵血與權謀為主線索的春秋故事。這是一個大動蕩的年代,當一個舊的秩序消亡,一個新的秩序開始之時,一切都生機勃勃,活力四射。這是夏商以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中國社會、歷史及文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春秋戰國,是中國最尚武的時代,也是文化最繁榮的時代,誕生了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墨子、孫子、韓非子等文化巨擘,如巍巍山峰,聳立云端。這是中國歷史之黃金時代,是中國歷史之光榮時代。
故事,先從中原的一個國家說起: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