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致華語讀者
2021年波蘭“斯坦尼斯瓦夫·萊姆年”
暨萊姆誕辰100周年
為什么會有萊姆這樣的人呢?他是20世紀波蘭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甚至也可以說是最杰出的科幻小說家。他的文學才華和智慧,以及他戲劇般的人生,共同鑄就了這位奇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殘酷地摧折了他的青春。有著猶太家庭背景的他,被迫隱姓埋名,改變身份,做起了焊工。1945年后,當發現家里已無以為繼的時候,他正式踏上了寫作的道路。在戰后的1946年至1949年間,萊姆發表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
斯坦尼斯瓦夫·萊姆曾在雅蓋隆大學學習醫學。盡管沒有完成學業,但在與教授和同學的對話中,萊姆提出了最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貫穿在他今后的作品當中:人與機器的邊界在哪里?人可以“從原子中”構建出來嗎?人工智能時代的道德標準究竟在哪里?
萊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所做的各種預測和直覺判斷已成為當代現實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他的作品最發人深省的并非物質與技術層面的想象,而是道德層面上的深刻思考:人的創造力能夠達到何種地步?機器權限的邊界在哪里?在一個機器和人類共同存在的世界里,道德的標桿將會是怎樣?這些都是我們在當今文明技術發展的同時要去尋找的答案。
萊姆懷著好奇和從容之心看待未來。作為一名卓越的未來學家,他能夠猜想到在不久的將來,等待人類的是什么。這也是他的作品值得一再回味的原因。許多作品盡管寫作于幾十年前,但在今時今日依然能凸顯出它們的時代前瞻性。
賽熙軍
(Wojciech Zaj?czkowski)
波蘭共和國駐華大使
2021年3月9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