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正確認識女性更年期
第一節 探索女性更年期的秘密
什么是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是指婦女由性成熟期轉入老年期的一個過渡時期。一般在45~52歲,在這一時期,由于卵巢功能減退,機體一時不能適應,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從而90%以上的婦女都會出現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癥狀,稱為更年期綜合征,如月經紊亂、陣發性面色潮紅、頭暈、心悸、失眠、多夢、抑郁、情緒波動、易激動、體重增加等。少數婦女癥狀較嚴重,以致影響生活與工作。
一般認為,卵巢功能衰退是引起更年期代謝變化和臨床癥狀的主要因素。在這期間,隨著年齡增長,卵巢功能開始衰退,卵泡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功能降低,以致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活動改變。在絕經過渡期,孕激素首先降低到正常水平的1%左右,雌激素水平無規律波動造成絕經癥狀。婦女絕經后,雌激素的水平下降到絕經前正常水平的20%左右。當雌激素減少到不能刺激子宮內膜時,月經即停止來潮,第二性征逐漸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縮,其他與雌激素代謝有關的組織,同樣出現萎縮現象。如內分泌失調、骨質疏松、精神神經癥狀、心血管疾病、乳腺癌、老年性陰道炎等。
更年期的三個階段
現實當中有不少人認為,更年期就是指絕經期,其實這是含義完全不同的兩個醫學概念。更年期是指婦女從性腺功能衰退開始至完全喪失為止的一個轉變時期;而絕經則僅僅是指月經絕止不行。也就是說,雖然絕經是更年期的明確標志,但它只是更年期中的一個里程碑,并不包括更年期的全部過程。更年期包括絕經前期、絕經期、絕經后期。
絕經前期
從38~40歲開始,卵巢功能開始減退,雖然月經能正常來潮,但多為無排卵周期。月經周期延長而且不規則,月經量逐漸減少。
絕經期
絕經前期過后,就步入絕經期。絕經期表現為月經停止。一般認為年齡超過45歲,停經已達12個月,即為自然絕經。絕經年齡因人而異,一般為45~55歲。
絕經后期
絕經后期是月經停止后,卵巢功能完全消失的時期,也是進入老年期之前的階段。
女性更年期的生理變化
精神、神經癥狀
更年期婦女往往有憂慮、抑郁、易激動、失眠、好哭、記憶力減退、思想不集中等,有時喜怒無常,類似精神病發作。
雌激素、孕激素變化
更年期女性卵巢分泌功能開始衰退,雌、孕激素分泌紊亂或減少,經期縮短或延長,經量減少,或數月一次月經。此時黃體形成不佳,孕激素水平和雌激素水平都逐漸下降,月經停止來潮,出現絕經。此時,雌酮(E1)水平比雌二醇(E2)高,卵巢分泌雄激素的功能增加。
月經變化
月經周期節律改變:絕經前月經周期間隔會延長,可長達2~3個月沒有月經,幾個月后又恢復正常,這種不規則的停經與行經交替出現,可持續1~2年。但也有相反的情況,如月經周期變短等。
經血的變化:經血血色變淡,呈粉紅色,并有小血塊及纖維性碎片。血量有時減少,有時反而增多,甚至伴有大出血。
伴隨癥狀顯著:月經前后有少量出血,經期前會出現頭痛或乳房脹痛,甚至在月經來潮時這些癥狀也不減輕。
皮膚變化
更年期女性皮膚受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中激素分泌失衡影響可能出現異常表現,如神經性皮炎、癢疹、黃褐斑、黑變病等,情緒變化加重皮膚癥狀。更年期女性皮膚所含的水分也比年輕人少,因而更年期女性的皮膚易干燥。更年期后皮膚的汗腺逐漸萎縮,分泌減少,影響皮膚的濕度;皮脂腺的分泌減少,使皮膚失去滋潤。更重要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血管收縮,對皮膚各種營養物質的供應均不如年輕人通暢。
心血管癥狀
陣發性潮紅及潮熱,即突然感到胸部、頸部及面部發熱,同時上述部位皮膚呈片狀發紅,然后出汗、畏寒,有時可擴散到脊背及全身,歷時數秒到數分鐘。發作次數不定,每日數次至數十次,時熱時冷,影響情緒、工作及睡眠,常使患者感到十分痛苦。潮紅的原因說法不一,有認為是持續性雌激素低水平使血管擴張所致。突然血管擴張使皮膚血流加速而發生潮紅。更年期婦女亦可出現短暫性高血壓,以收縮壓升高為主且波動較明顯,有時伴心悸、胸悶、氣短、眩暈等癥狀,這些變化主要是由于血管舒縮功能失調所致。
骨及關節癥狀
更年期婦女往往有關節痛的表現,一般多累及膝關節。一方面,由于雌激素下降,骨質吸收加速,導致骨質疏松。另一方面,更年期婦女活動量減少,對骨骼機械性壓力減弱,骨質吸收速度較骨的生長速度快,造成骨質疏松,臨床表現腰背痛。
乳房變化
女性到了更年期,乳房會出現松弛和萎縮,軟而下垂,乳腺及乳部脂肪明顯減少。
體形變化
由于基礎代謝日益降低,體力活動相對減少,皮下脂肪多在下腹、臀、髖、腰、大腿等處堆積;加之乳房變化,女性的身體曲線發生改變,顯得有些臃腫。
外陰的變化
更年期女性外陰部的皮膚逐漸變薄,皮下脂肪減少,陰阜上的陰毛稀少,變為灰白,小陰唇、陰蒂縮小,腺體分泌減少,陰道口縮窄。
陰道變化
陰道黏膜萎縮、變薄、彈性降低而變得脆弱,受外力易發生出血;糖原分泌減少,陰道酸度減少,有利于其他細菌的生長;陰道液體減少,潤滑作用減弱。
子宮、卵巢變化
子宮頸肌層退化,黏膜萎縮,宮頸變小,分泌物減少。子宮體肌肉退化,子宮逐漸變小,子宮內膜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萎縮,月經停止。由于更年期雌激素缺乏,骨盆底組織松弛萎縮,肌力減弱,發生子宮脫垂及陰道前、后壁膨出,容易出現陰道下墜感、腰酸、排便不暢或尿失禁等癥狀。卵巢及輸卵管萎縮變小。60歲以后卵巢重量減半,表面光滑,卵泡大多閉鎖。
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
更年期女性由于體內的雌激素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使動脈血管腔狹窄、變硬,從而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腦卒中等。
容易發生牙齒脫落
牙周炎、口腔衛生不良和全身骨質疏松是牙齒脫落的重要原因。患有骨質疏松癥的女性下頜骨骨量減少,容易發生疏松,導致牙槽萎縮、變薄,從而發生牙齒脫落。
女性更年期綜合征自我診斷評定表
癥狀 加權系數 無(0分)輕(1分)中(2分)重(3分)得分
潮熱出汗 4 無 <3次/日 3~9次/日 ≥10次/日 -
失眠 2 無 偶爾 經常,用安眠藥有效 影響工作生活 -
煩躁易怒 2 無 偶爾 經常,能克制 經常不能克制 -
憂郁多疑 1 無 偶爾 經常,能克制 失去生活信念 -
性交困難 2 無 偶爾 性交痛 性欲喪失 -
關節肌痛 1 無 偶爾 經常,不影響功能 功能障礙
眩暈 1 無 偶爾 經常,不影響生活 影響日常生活 -
乏力 1 無 偶爾 上四樓困難 影響日常生活 -
頭痛 1 無 偶爾 經常,能忍受 需治療 -
皮膚感覺異常 2 無 偶爾 經常,能忍受 需治療 -
泌尿系統癥狀 2 無 偶爾 >3次/年 >1次/月 -
心悸 1 無 偶爾 經常,不影響生活 需治療 -
合計(總評分)——
說明:評分:每項所得四級評分×該項加權系數后之和。分級:>35分為重度,20~35分為中度,<20分為輕度。
更年期檢查
一般檢查
一般檢查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體重、神志、精神狀況、體態(肥胖、消瘦、有無惡性病變等)、第二性征發育情況、皮膚、淋巴、甲狀腺、心、肝、肺等情況。
婦科檢查
婦科檢查又稱盆腔檢查。其內容包含外陰部檢查、陰道窺器檢查、雙合診、三合診、肛腹診檢查。宮頸檢查、子宮及附件檢查可了解有無排卵及黃體情況。更年期后婦女腫瘤的發生率增高,定期檢查婦科,可以達到早期防治腫瘤的目的。
基礎體溫測定
基礎體溫測定是指較長時間(6~8小時)睡眠,醒后尚未起來活動所測得的體溫,反映了機體靜息狀態下的能量代謝水平,故又稱靜息體溫,可以間接反映卵巢功能。發育成熟婦女的基礎體溫,于月經周期的前半期稍低,一般在36.3~36.5℃,排卵期最低,排卵后由于孕激素的升溫作用,可使基礎體溫較排卵前升高0.3~0.5℃,至月經前1~2天或月經第1天下降。因此,正常月經周期基礎體溫呈雙相曲線。而異常月經則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1)無排卵型功血:基礎體溫呈單相型。
(2)黃體功能不全:基礎體溫呈雙相型,但上升緩慢,黃體期較短。
(3)黃體萎縮不全:基礎體溫呈雙相型,但體溫下降延遲或逐漸下降。
女性激素測定
女性激素測定包括尿促卵泡激素、雌二醇、黃體生成素、睪酮、催乳素、黃體酮這幾項指標,其中尿促卵泡激素、雌二醇、黃體生成素、睪酮是判斷是否進入更年期、更年期分期、度過更年期的關鍵性檢查。在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檢測意義不同,請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1)尿促卵泡激素:腦垂體分泌的激素之一,垂體主要通過尿促卵泡激素來調節卵巢的功能。更年期初期,卵巢剛剛有些“力不從心”,腦垂體就迅速做出反應,使尿促卵泡激素分泌增加,刺激卵巢產生較多的雌激素。故早期更年期患者會有尿促卵泡激素增高,但隨著絕經后逐漸下降。
(2)雌二醇:女性進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的產生也明顯下降,表現為雌二醇水平低下。
(3)黃體生成素:更年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分泌減少,解除了對下丘腦的負反饋,故血清中黃體生成素升高。
(4)睪酮:是一種類固醇激素,為雄激素,主要由男性的睪丸或女性的卵巢分泌,有增強性欲、增強力量、增強免疫功能、對抗骨質疏松癥等功效。女性絕經后,隨著卵巢功能衰竭,睪酮水平下降。
婦科B超
B超檢查主要是看子宮內膜的厚度。絕經后,子宮內膜失去了卵巢激素的滋潤,日漸菲薄,B超提示子宮內膜厚度小于等于0.5厘米,B超檢查同時還可發現可能存在的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卵巢囊腫等疾病。當然,如果絕經時間不足1年,子宮內膜厚度超過0.5厘米也大可不必驚慌,也許過不了幾天月經就會來潮。
子宮內膜活檢
用一金屬或塑料的細管,通過子宮頸進入子宮腔,管子前后左右移動,同時在外端進行抽吸,吸出并收集子宮內膜組織,送實驗室檢查。通??擅鞔_有無排卵、判斷黃體功能、確診異常出血的原因。檢查前三天禁止性交;做完檢查后1~2周內不要性交;活檢檢查后最少需要間隔半月再同房,避免發生炎癥感染。
陰道B超檢查
陰道B超使用的是高頻探頭,功能較強,可清晰觀察盆腔器官及細小病變,并能探測到子宮、卵巢血流情況。這種方法不需要憋尿,且由于接近子宮和卵巢,圖像清晰,分辨率高,因此,檢查結果較準確。但此種方法不適宜有出血者,如更年期陰道不規則出血;亦不適宜有傳染病者,如陰道炎、性病及其他的宮頸疾病、陰道疾病及一些外陰疾病者。
陰道細胞涂片檢查
利用陰道上皮對雌激素的敏感性改變,而脫落細胞的形態又能反映體內雌激素濃度的特點,陰道細胞涂片檢查已經成為重要的內分泌檢查方法之一。如果表/中層細胞的比例是40:60,那么雌激素的影響較輕。如果比例是除表層細胞和中層細胞比例下調外,還有底層細胞,就說明雌激素影響低落。
宮頸TCT刮片
用宮頸管刷伸入宮頸外口和宮頸管內,旋轉5~6周,收集宮頸外口和宮頸管內的脫落細胞。TCT宮頸防癌細胞學檢查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為100%,同時還能發現部分癌前病變及微生物感染如真菌、滴蟲、病毒、衣原體等。
宮腔鏡檢查
宮腔鏡檢查是用一根很細的鏡子通過人體的天然孔道(經陰道、子宮頸)放入子宮腔內觀察內膜內的病變及宮腔內占位性病變。宮腔鏡檢查可以直觀地發現各種異常子宮出血、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等病變。
乳腺B超
乳腺B超被中華醫學會推薦為首選檢查方法??梢粤私馊榉磕[物的有無、大小、囊實性、血液供應情況,有助于對腫瘤性質的判斷。屬于非創性檢查,可以動態觀察腫物大小變化。但超聲檢查有時會出現假陽性,對小于1厘米的腫塊確診困難。
乳腺鉬鈀檢查
常用鉬鈀X線攝影術和干板靜電攝影術。鉬鈀X線的穿透性較弱,故便于區別乳房內各種密度的組織,可發現較小的腫塊,并能清晰地觀察其形態和結構。這是國外發達國家40歲以上女性的常規普查項目,對早期無腫塊的導管瘤和小的鈣化灶的診斷優于B超。因屬放射檢查,一般每年復查一次。
骨密度檢查
骨密度檢查對于各種原因所致骨質疏松癥,靈敏度高,診斷率高。骨密度檢查有助于協助診斷骨質疏松癥。不同的骨密度檢查方法可以測量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如髖部、脊椎、腕部、手指、脛骨及足跟等。
血脂檢查
伴隨著更年期內分泌的紊亂,婦女體內的血脂會有明顯的變化,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下降,而起有害作用的低密度脂蛋白上升,患冠心病和腦卒中的機會也大大增加,嚴重影響晚年的生活質量。而及早檢查發現后通過控制飲食、增加運動,輔以適當藥物,定期復查血脂等,可以明顯改善預后。
血清無機元素檢查
血清無機元素檢查包括血清鉀、鈣、磷等無機元素的測定,是更年期高血壓、骨質疏松等的輔助檢查,也作為更年期飲食指導的風向標。
貧血化驗檢查
貧血化驗檢查血紅蛋白量或出血、凝血時間,必要時檢查血清無機元素指標,以確定貧血程度,排除血液病。
診斷性刮宮
診刮分一般診刮和分段診刮。一般診刮,適用于內分泌異常需了解子宮內膜變化及對性激素的反應、有無排卵、有無結核等癥。分段診刮指操作時先刮頸管再刮宮腔,將刮出物分別送病理檢查,適用于診斷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其他子宮惡性腫瘤,并可了解癌灶范圍。
第二節 中醫學對女性更年期的認識
對于更年期綜合征的病因病機,中醫和西醫的看法不太一樣。那么,中醫是怎樣解釋更年期綜合征的病因病機的呢?中醫認為本病多由于年老體衰、腎氣虛弱或多生育、精神情志等因素的影響,使陰陽失去平衡,引起心、肝、脾、腎等臟腑功能紊亂所致。而肝腎陰虛,陽失潛藏,亢逆于上,是更年期綜合征的主要病機。
腎虛致病為本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薄澳I氣”“天葵”是中醫學論述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至衰老最為精辟的理論。認為人的衰老與腎氣盛衰有密切關系,婦女從40歲開始進入了腎氣漸衰、沖任脈虛、天癸漸竭至絕經的過渡階段。此時若素體陰虛或失血過多、久病大病暗耗陰液,出現腎陰不足、陽失潛藏,或素體陽虛,過食寒涼,損傷陽氣,則腎陽虛衰,病久則腎陰陽二虛,臟腑經絡失去濡養,功能失調,陰陽失于和諧,產生一系列癥狀。
正虛致邪為繼發
更年期婦女腎之陰陽俱衰,則其他臟腑必受其累,導致臟氣偏勝偏衰,功能失調;或腎陰不足、肝失濡養,肝陽上亢;或腎陽不足,脾失溫煦,氣不化水,水濕停聚;或蘊濕化痰,痰濁上蒙清竅;或痰熱互結,上擾頭目,或肝郁脾虛,氣滯瘀阻等產生虛實夾雜、寒熱錯綜的病癥,即更年期綜合征。
情志影響為誘因
由于家庭、社會環境的變化,人際關系的變動等均可誘發精神情緒的變動,太過則五志過極化火,不及則氣機失于調暢、氣滯血結等。氣機為七情所傷,氣血失于和諧,影響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行。
總之,中醫認為,對于更年期綜合征,腎虛致病為本,正虛致邪為繼發,情志影響為誘因,三者密切相關,可以同時作用于機體,產生病癥。
第三節 如何預防更年期綜合征
更年期綜合征癥狀輕的患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度過,而癥狀嚴重的患者將會影響工作、生活,尤其是有精神神經心理癥狀的患者,內心十分痛苦,以致有輕生的念頭,因此預防更年期綜合征的發生,及時求醫顯得十分重要。
更年期的生活保健
正確認識,穩定情緒
更年期的來臨乃不可逆轉的自然發展規律,應該泰然處之。不少婦女惴惴然想得太多,以致人未老而心先老。心老可怕,徒然自尋煩惱,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婦女,易于導致抑郁、頹喪、緊張焦慮、喜怒無常,不能如常生活,反而傷害自己,加速衰老。未退休的,堅守崗位,努力工作;已退休的,積極投入社會組織與活動,發揮余熱。
調整飲食,增加活動
隨著年齡的增長,基礎代謝逐漸下降,熱能需要減少,所以膳食必須合理調整。否則攝入熱能過多,勢必導致肥胖和高血脂而誘發冠心病。
若以20~39歲的熱能攝入為標準,則40~49歲應減少5%,50~59歲應減少10%。另外,碳水化合物應占每日總熱量的55%~60%,以谷類為主,限制甜食;脂肪攝入應控制在30%以下,并以植物油為主,應有一定數量的瘦肉、魚類和蛋類等動物蛋白,適當補充豆制品,多食新鮮蔬菜和瓜果。至于食鹽應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
運動不僅能增加熱能消耗,促進機體代謝、增強體質,且能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從而增強機體防御動脈粥樣硬化的能力。此外,還能刺激成骨細胞,使骨組織增加,防止骨質疏松。更年期婦女平時要加強鍛煉,但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注意衛生,定期檢查
進入更年期后,陰道黏膜缺乏雌激素的刺激和支持,變得菲薄,上皮細胞內糖原量減少,陰道酸性降低,局部抵抗力削弱,易受致病菌感染,故需特別注意陰部清潔衛生。雖然月經失常是更年期間的必然現象,也要注意其他婦科病,特別是婦科腫瘤的可能,因此,為防萬一,應每隔3~6個月做一次婦科檢查。倘若月經周期紊亂之外,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及時就診,以免失血過多,導致貧血。
勿盲目用藥
輕微癥狀一般不需要服藥,如癥狀嚴重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用藥切忌自行濫用、錯用藥物而損害健康。對精神緊張、焦慮不安者可遵醫囑服用適量鎮靜劑,如安定、氯丙嗪等,中藥養血安神糖漿、補心丹、朱砂安神丸等可安定情緒,保證睡眠。對少數癥狀嚴重的可遵醫囑適當服用性激素,如己烯雌酚或尼爾雌醇片,或加服甲睪酮,服法和劑量均應嚴格按照醫囑。
更年期的飲食保健
適當的更年期的飲食保健對改善身體的不適癥狀,改善不良的精神狀態,延緩衰老及防治各種疾病都將獲得較好的效果。
增加蛋白質類食品
在人體所必需的20多種氨基酸中有8種是人體不能自己合成的,需要在食物中獲取,特別是瘦肉、牛奶、雞蛋、魚類和大豆中獲得。這類食物可消除緊張、失眠、盜汗等癥狀,可以有效緩解更年期不適。
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提供熱量的來源,過剩則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應減少其攝入量,以谷類為主,限制甜食,一般攝入谷類食物每日250~400克為宜;多食新鮮蔬菜和瓜果,蔬菜每日300~500克,水果每日200~400克。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
膳食纖維攝入量每日20~30克。粗細糧應該搭配食用,如將粗糧、雜糧和全谷物食品搭配起來,最好能達到每日50~100克,每周食用5~7次。許多富含纖維的蔬菜,如豆芽、蘿卜、芋頭、海藻、葉菜類、土豆、黃瓜、青椒等,有助于消化液分泌,增加腸胃蠕動,促進膽固醇的排泄。
補充含維生素類食物
維生素存在于乳類、蛋、肉、豆類、水果、糧食、魚等食物中。多吃高維生素食物,如含B族維生素的糙米、豆類等,這些食品對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減輕疲倦、失眠癥狀,促進消化吸收都有作用。此外,白菜、油菜、芹菜、西紅柿、柑橘、山楂以及皮蛋和動物肝臟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
增加微量元素類食物
對月經頻繁、經血量多引起貧血者,可選擇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豬肝、雞蛋、瘦肉、豆類,并可選用具有健脾、益氣、補血的食物,如紅棗、桂圓、黑豆、黑芝麻、枸杞子、紅豆等。由于25%的更年期婦女患有骨質疏松、骨蛋白和骨鈣缺失,補充鈣類食物非常有必要。乳類含鈣最豐富,又極易被吸收利用。養成每日飲用1~2杯奶的習慣對防止更年期骨折很有幫助。含硼豐富的食物,可減少絕經期婦女體內鈣的流失,減慢陰道萎縮的進度和骨質疏松。含硼豐富的食物有蘋果、花生、核桃、瓜子、葡萄干、豇豆莢以及綠色蔬菜等。缺鋅可影響人的性格行為,引起抑郁,情緒不穩,鋅在動物性食品中含量豐富,且易被吸收,應適當多食。
忌煙、酒和咖啡
另外,在更年期飲食保健中,忌煙、酒和咖啡,特別是常喝白酒或酗酒會影響神經、循環、消化和呼吸系統,可加重更年期綜合征的不適癥狀。茶和咖啡都含有咖啡因,能興奮大腦皮質,雖能振奮精神,但都影響睡眠。因此,飲茶和咖啡切忌過濃、過量。此外,為減輕更年期癥狀,更年期飲食保健還應避免吃過咸的食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更年期的心理保健
女性進入更年期,生理和社會角色都發生了改變,出現心理變化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是如何很好地調適,正確認識更年期,接受即將進入老年的現實,快樂、健康地生活下去。
女性更年期心理變化
焦慮心理:這是更年期常見的一種情緒反應,常常由于很小的刺激而引起大的情緒波動,愛生氣和產生敵對情緒,精神分散難以集中。
悲觀心理:由于到了更年期之后常有一些癥狀出現,這些癥狀雖然沒有大的影響,可是常因這些癥狀的產生感到顧慮重重,甚至任何一點不舒服就懷疑自己疾病非常嚴重,甚至情緒消沉,怕衰老,擔心記憶力減退,思維零亂或者喜歡灰色的回憶,即回憶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事。還有人過分夸大自己過去的過錯,回憶起以往愧對于別人的小事,心中感到無限悔恨。有些婦女在絕經后,想到生育能力喪失,性欲也會減退。卵巢功能的衰退會失去女性特有的魅力,因此常有恐懼感。
個性及行為的改變:這些改變表現為多疑、自私、嘮嘮叨叨、遇事容易急躁甚至不近人情。無端的心煩意亂,時而興奮,時而傷感,也有的孤獨、絕望,在單位和社會交往中人際關系往往不夠協調。
心理狀態調整
正確認識更年期的身心反應,保持精神愉快:更年期將至的人應該及時掌握有關更年期的心理知識,認識到更年期的到來是生命的自然規律,正確對待更年期的某些生理和心理變化,保持樂觀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出現了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癥狀都應主動求醫,積極配合治療,以防生理癥狀和心理癥狀相互影響。保持樂觀情緒,對生活充滿信心和追求,其中樞神經系統就會常常處于興奮狀態,有利于刺激性激素的分泌,從而保持青春的活力和女性的嫵媚,更年期的不適癥狀也會隨之減輕和消失。
提高自己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更年期的身心變化,容易使個體產生情緒不穩、煩躁不安,而這些心理反應又會導致或伴隨生理反應,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必須學會和提高自我調節及自我控制的能力。
盡量避免不良刺激:進入更年期后人的心理相對來說比較脆弱,受刺激后易發生較大的心理障礙。有資料表明,在更年期出現的精神異?;颊咧?,有2/3的人在發病前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刺激。因此,改善不良環境,避免不良刺激,是更年期心理保健的一項重要措施。
合理安排生活,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睡眠要充足。多參加有意義的社會或娛樂活動,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
適當鍛煉:進入更年期后,有不少人,特別是腦力勞動者喜歡安靜,不愿運動,這對健康是很不利的。適當的體育鍛煉和體力活動,不僅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活躍臟器功能和增強體質,而且能對抗焦慮、憂郁、煩躁等不良情緒,有利于保持生理和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