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導讀
作者簡介
凡爾納,本名儒勒?凡爾納(1828~1905),法國小說家,法國科幻小說的奠基人,被公認為現代科幻小說之父。
凡爾納出生在海港城市南特的一個律師家庭,遼闊的海洋、揚起的風帆和鳴響的汽笛,孕育了他對大自然的奇妙幻想。他在中學里頑皮成性卻成績優異,畢業后遵從父親的意愿攻讀法學專業,1849年在巴黎獲得法學學士學位。
凡爾納在巴黎幸運地結識了探險家雅克?阿拉戈,與其經常出入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和地理學家等科學家的住所,并與他們交往頗深。凡爾納在他們的影響下刻苦鉆研數學、物理和地理等自然科學,同時閱讀當時流行的愛倫?坡的偵探小說,藉以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寫作技巧。
1863年,凡爾納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并一舉成名。他的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
作為一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還是許多發明家的老師,他的科學幻想內容寫得那么詳細準確,頭頭是道,以致許多學術團體推算他書中列出的數字,有時要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因此,他的小說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許多科幻現象后來都成為了現實。
內容提要
故事發生在1854年,蘇格蘭貴族葛林艾凡爵士的新船“鄧肯”號在試航時捕到了一條鯊魚。水手們在鯊魚肚子里發現一只漂流瓶,瓶中的信件因受海水的浸泡而模糊不清。根據殘存的字跡可以推測出,這是一個名叫格蘭特的船長在兩年前發出的求救信,他被困于南緯37度線的某個地方。
葛林艾凡爵士為營救格蘭特船長而求助于英格蘭海軍,沒有得到回復。在格蘭特船長的孩子瑪麗和羅伯爾的請求下,葛林艾凡爵士毅然決定駕駛自己的“鄧肯”號出航展開營救。同行的除了瑪麗和羅伯爾外,還有葛林艾凡爵士的夫人海倫、好友邁克凱布斯上校以及因馬虎而錯登上“鄧肯”號的法國地理學家巴嘉內爾等人。
葛林艾凡爵士一行找遍了南緯37度的所有陸地: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亞內陸、新西蘭等。他們一路上險象環生,登高山冰川突遇地震,過草原遭遇干旱洪水,在陸上遭遇猛獸,在海上遇到風暴,因內奸險遭殺害,被吃人土著俘虜差點成為了祭品。最后他們卻在破釜沉舟的一剎那獲救,最終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找到了格蘭特船長,并一起成功返回了蘇格蘭。
寫作背景
儒勒?凡爾納生于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他自幼熱愛海洋,向往遠航探險。11歲時,他便背著家人,偷偷溜上一艘開往印度的大船,準備開始他夢寐以求的冒險生涯。
但是他的父親在下一個港口趕上了他,將他帶了回去,并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懲罰。他躺在床上流著淚保證:“以后只在幻想中旅行。”這使他徹底喪失了成為冒險家的可能性。
當然,蔚藍色的大海在他心中的形象是永遠也無法磨滅的。也許正是由于童年的這一經歷,客觀上促使他馳騁于幻想之中,從而創作出了本書。
思想內涵
作者生活的時代,既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也是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代,科學知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本書表達了人們對擺脫手工式小生產、實現資本主義大生產的渴望。
本書包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并且這些知識不是枯燥的、刻板的陳述,而是和探險、旅行以及地球上豐富多彩的自然界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很容易被廣大讀者所接受。
在本書中,最令人敬畏的是葛林艾凡爵士堅強的毅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也正是主人公們所體現出的堅強毅力震撼著讀者的心靈,使這個故事一直流傳至今,被人們頌揚。
閱讀要點
1.幻想和知識的結合
本書是幻想和科學知識的完美結合,雖然作者筆下的幻想極為新奇和大膽,但其有著堅實的科學基礎。本書既是一部有著科學精神的幻想曲,也是富有幻想色彩的科學預言。
2.鮮明的人物形象
本書的主人公是一些富有進取心和正義感的人物,這一點和西方同類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是迥然不同的。作者筆下描繪出的人物真實、生動,讓讀者能夠充分了解到主人公們的內心世界。
人物介紹
葛林艾凡爵士
他非常機智,富有正義感,又有著堅強的毅力和超凡的勇氣。他為了營救格蘭特船長駕駛自己的“鄧肯”號出海,歷經艱險,但是從未說過放棄。
海倫
她不同于一般的女貴族,她慈祥溫柔,有著一顆向往自由的心。她善良,正義,美麗,大方,并且深深地愛著她的丈夫葛林艾凡爵士,愿意陪他克服一切困難。
瑪麗?格蘭特
她年齡很小,但卻非常堅強,在父親不在的日子,她獨自一人撫養弟弟。后來,她在尋找父親的路上,從來沒有說過放棄,一直鼓勵著大家不斷努力。
巴嘉內爾
他是一名地理學家,但卻非常馬虎。他知識淵博,卻總出差錯。他為人幽默,風趣,在這一路上為大家平添了許多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