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西德羅·帕羅迪的六個謎題(博爾赫斯全集)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奧·布斯托斯·多梅克
下面我們抄錄一下女教育家阿德爾瑪·巴多利奧小姐撰寫的大綱:
“奧諾里奧·布斯托斯·多梅克博士一八九三年出生于普哈托鎮(圣菲省)。受過有趣的小學教育之后,他和全家人搬到了‘阿根廷的芝加哥’[1]。一九〇七年,羅薩里奧的新聞專欄接受了繆斯這位謙遜的朋友最初的幾個作品,而且沒有懷疑他的年齡。在那個時期寫下的文章有《虛空派》《前進的成就》《藍白祖國》《致她》和《夜曲》。一九一五年,他在巴萊亞爾中心向特定群眾朗讀了他的《對豪爾赫·曼里克[2]〈為亡父而作的挽歌〉的頌歌》,這個壯舉為他帶來了響亮卻又短暫的聲望。同年他出版了《公民!》,一部充滿持續想象力的作品,卻不幸由于某些法語習語而為人詬病。這應當歸咎于作者的年輕和時代的暗淡。一九一九年,他拋出了《蜃景》,一部薄薄的應景詩集,它的最后幾節宣告了那個寫作《讓我們說得更確切!》(一九三二年)和《書頁之間》(一九三四年)的朝氣蓬勃的散文家的到來。在拉布魯納掌權期間,他先是被任命為教育監督員,而后被任命為貧民辯護律師。遠離家庭的溫暖、與現實苦澀的接觸給了他那種也許是他作品最高教誨的經歷。在他的書里,我們可以列舉出《圣體大會:阿根廷政府的喉舌》《胡安·加利菲[3]先生的生與死》《我會閱讀了!》(經羅薩里奧市教學監督處審批)《圣菲對獨立軍的貢獻》《新天體》《阿索林[4]》《加夫列爾·米羅[5]》和《邦滕佩利[6]》。他的偵探故事顯示出這位高產、多題材作家的一個新趨勢,他想在故事中抨擊已經讓柯南·道爾先生、奧托倫吉[7]等人沉浸其中的冷漠的唯理智論。《普哈托的故事》,就像作者親切稱呼的那樣,并非一個關在象牙塔里的拜占庭金銀絲細工飾品,而是一個關注人性脈搏跳動、一揮而就地涌出大量真理的當代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