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新你的大腦
最新章節
書友吧 5評論第1章 緒論
許多人都不會思考。這并非危言聳聽,事實如此。
很多人可能會說,我每天——甚至隨時隨地不都在思考嗎?我琢磨周末晚上去哪里打發時間,琢磨女友生日到底送個什么禮物給她,猶豫明年要不要買房……這些事兒不僅需要思考,而且還相當費腦筋哩!因此這些事情可不就是思考咯!
當然,寬泛地說,這些東西也可以勉強和思考靠上邊,但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思考。真正意義上的思考有三個關鍵特征,其一,是思考的積極性;其二,是思考的獨立性;其三,是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關于這三點,我在思考力的第六章單獨做了介紹,這里不一一展開了。總之,可以說,這三個條件是思考的“內核”。思考一旦離開了這個“內核”,便很難說得上是有效的思考,因此,也就不是真正的思考。
遺憾的是,許多人,甚至可以說,大多數人并不能做到這種獨立的、積極地、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思考。所以,也就難怪,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總是少數了。而多數人則處在這樣一種不能有效地運用自己的頭腦的狀態之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令人痛惜!
其實,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之所以腦袋似乎異常管用,無非是掌握了上面所說的思考的“內核”而已,并且通過長期的鍛煉使其更趨加強,而并非是天生聰穎的緣故。當然,先天的稟賦也有其影響,但并非關鍵。這個道理,許多人都講過,這里不贅言。不妨做一個類比,我們知道,人身上的腿、胳膊等器官,能夠通過體育鍛煉使其變得結實、發達。同樣道理,作為人體一個器官的大腦,顯然也是可以通過鍛煉來變得發達的。而且,腦科學早就證明,目前,人類中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只用到了腦細胞的百分之四都不到。可見,通過有效的思考來鍛煉腦子,使其變得發達,每個人都有無限的空間。事實上,那些受教育程度高的人,除了知識豐富之外,往往思考分析能力也更強一些,已經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除了思考的“內核”之外,思考還涉及到一些更具體的東西,比如思考與知識的關系、思考與直覺的關系以及思考的一些技巧等。在本書中,我一一進行了闡述。正是從思考的“內核”到周邊相關要素,我將思考力的機制進行了一個簡要的勾勒。
另外,在這里我還需要從腦科學的角度做一點解釋。現代腦科學證明,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并且兩者有著明確的分工,左腦側重于抽象、邏輯思維,具有語言、概念、數字、分析、判斷、推理等功能;而右腦則注重形象、直感思維,具有想象、創意、靈感、把握空間和超高速反應等功能。總結一下,可以看出,人的左腦最核心的便體現為一種思考分析能力。而人的右腦,最核心的則體現為一種想象創造能力。因此,我才有意將思考分析能力和想象創造能力分別作為左腦和右腦的核心來進行解析,并分作上下兩冊。而就本冊書而言,可以看出,我們這里所說的思考分析,實際上代表了整個左腦的運行機制。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思考與分析,兩者看似接近,卻又有著很不同的運作機制。思考表現得更為宏觀,對象更抽象,更依賴于態度和思維方式;而分析則更具針對性,對象更具體,其過程更依賴于分析工具或方法。鑒于此,我將兩者分為兩部分,分別論述,以便讀者更清晰地理解,更方便地掌握。
需要提醒的是,就方法而言,了解并無多大益處,其關鍵在于能將這些方法應用到實踐中。只有如此,我們的舊的思考力才會真正得到翻新,大腦中沉睡的部分才會真正醒來。而如果你一直懵懵懂懂,便永遠是個不會思考的大多數。總之,能否將自己的頭腦變得卓越,全在自己了。
李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