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6評論

第1章 借勢乘力 白手起家(1)

聯邦政府重新修建自由女神像,但是因為拆除舊神像扔下了大堆大堆的廢料。為了清除這些廢棄的物品,聯邦政府不得已向社會招標。但好幾個月過去了,也沒人應標。因為在紐約,垃圾處理有嚴格的規定,稍有不慎就會受到環保組織起訴的。

猶太人麥考爾正在法國旅行,聽到這個消息,他立即終止休假,飛往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后,他當即就與政府部門簽下了協議。消息傳開后,紐約許多運輸公司都在偷偷發笑,他的許多同事也認為廢料回收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況且能回收的資源價值也實在有限,這一舉動未免有點愚蠢。

當大家都在看他笑話的時候,他已開始工作了,他召集一批工人組織他們對廢料進行分類: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舊木料加工成女神的底座;廢銅、廢鋁的邊角料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的灰塵都被他包裝了起來,賣給了花店。

結果,這些在別人眼里根本沒有用處的廢銅、邊角料、灰塵都以高出它們原來價值的數倍乃至數十倍賣出,而且居然供不應求。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他甚至把1磅銅賣到了3500美元,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這個時候,他搖身一變成為了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

“沒有能力買鞋子時,可以借別人的,這樣比赤腳走得快。”

——《塔木德》

(第一節)借用資源經營

“如果你能給我指出一位百萬富翁,我就可以給你指出一位大貸款者。”威廉·立格遜在他的《我如何利用我的業余時間,把1000美元變成300萬美元》一書中這么說。

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借資金,借技術,借人才。這些為自己所用的東西都可以拿來。這個世界是已經準備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資源,你所要做的僅僅是把他們搜集起來,并用智慧把他們有機地組合起來。

這就是猶太人的思維方式,他的意思其實是說,生意人應該盡力地貸款,借助銀行的資金為自己辦事,如果你不能借用別人的資金,做生意是極為困難的。

看看猶太富翁們起家的歷史就會發現,他們可以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就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豪。他們的發財速度之快是讓人咋舌的。

一位猶太出版商有一批滯銷書,當他苦于不能出手時,一個主意冒了出來——給總統送一本,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見。忙于政務的總統哪有時間與他糾纏,便隨口而出:“這本書不錯。”于是出版商便大做廣告:“現有總統喜愛的書出售。”于是這些書就銷售一空。

時間不長,這位出版商又有賣不出去的書,他便又送了一本給總統。總統鑒于上次經驗,想奚落他,就說:“這本書糟透了。”出版商聞之,靈機一動,又做廣告:“現有總統討厭的書出售。”有不少人出于好奇爭相搶購,書又銷售一空。

第三次,出版商將書送給總統,總統接受了前兩次教訓,便不予回答而將書棄之一旁,出版商卻大做廣告:“有總統難以下結論的書,欲購從速。”居然又被一搶而空,總統哭笑不得,商人大發其財。

這就是猶太人,不管怎樣他們都能賺到錢。借用資源是猶太商人的拿手好戲,只要他們動腦,總能夠成功。

著名的希爾頓從被迫離開家庭到成為身價5.7億美元的富翁只用了17年的時間,他發財的秘訣就是借用資源經營。他借到資源后不斷地讓資源變成了新的資源,最后成為了全部資源的主人——一名億萬富翁。

希爾頓年輕的時候特別想發財,可是一直沒有機會。一天,他正在街上轉悠,突然發現整個繁華的達拉斯商業區居然只有一個飯店。他就想:我如果在這里建設一座高檔次的旅店,生意準會興隆。于是,他認真研究了一番,覺得位于達拉斯商業區大街拐角地段的一塊土地最適合做旅店用地。他調查清楚了這塊土地的所有者是一個叫老德米克的房地產商人之后,就去找他。老德米克給他開了個價,如果想買這塊地皮就要希爾頓掏30萬美元。

希爾頓不置可否,卻請來了建筑設計師和房地產評估師給“他”的旅館進行測算。其實,這不過是希爾頓假想的一個旅館,他問按他設想的那個旅店需要多少錢,建筑師告訴他起碼需要100萬美元。

希爾頓只有5000美元,但是他成功地用這些錢買下了一個旅館,并不斷地升值,不久他就有了50000美元,然后找到了一個朋友,請他一起出資,兩人湊了10萬美元,開始建設這個旅館。當然這點錢還不夠購買地皮的,離他設想的那個旅館還相差很遠。許多人覺得希爾頓這個想法是癡人說夢話。

希爾頓再次找到老德米克簽訂了買賣土地的協議,土地出讓費為30萬美元。然而就在老德米克等著希爾頓如期付款的時候,希爾頓卻對土地所有者老德米克說:“我想買你的土地,是想建造一座大型旅店,而我的錢只夠建造一般的旅館,所以我現在不想買你的地,只想租借你的地。”

老德米克有點發火,不愿意和希爾頓合作了。希爾頓非常認真地說:“如果我可以只租借你的土地的話,我的租期為100年,分期付款,每年的租金為3萬美元,你可以保留土地所有權,如果我不能按期付款,那么就請你收回你的土地和在這塊土地上我建造的飯店。”老德米克一聽,轉怒為喜,“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好事,30萬美元的土地出讓費沒有了,卻換來270萬美元的未來收益和自己土地的所有權,還有可能包括土地上的飯店。”于是,這筆交易就談成了,希爾頓第一年只需支付給老德米克3萬美元就可以,而不用一次性支付昂貴的30萬美元。就是說,希爾頓只用了3萬美元就拿到了應該用30萬美元才能拿到的土地使用權。這樣希爾頓省下了27萬美元,但是這與建造旅店需要的100萬美元相比,還是差距很大的。

于是,希爾頓又找到老德米克,“我想以土地作為抵押去貸款,希望你能同意。”老德米克非常生氣,可是又沒有辦法。

就這樣,希爾頓擁有了土地使用權,于是從銀行順利地獲得了30萬美元,加上他已經支付給老德米克的3萬美元后剩下的7萬美元,他就有了37萬美元。可是這筆資金離100萬美元還是相差得很遠,于是他又找到一個土地開發商,請求他一起開發這個旅館,這個開發商給了他20萬美元,這樣他的資金就達到了57萬美元。

1924年5月,希爾頓旅店在資金缺口已不太大的情況下開工了。但是當旅店建設了一半的時候,他的57萬美元已經全部用光了,希爾頓又陷入了困境。這時,他還是來找老德米克,如實介紹了資金上的困難,希望老德米克能出資,把建了一半的建筑物繼續完成。他說:“如果旅店一完工,你就可以擁有這個旅店,不過您應該租賃給我經營,我每年付給您的租金最低不少于10萬美元。”

這個時候,老德米克已經被套牢了,如果他不答應,不但希爾頓的錢收不回來,自己的錢也一分回不來了,他只好同意。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并不吃虧——建希爾頓飯店,不但飯店是自己的,連土地也是自己的,每年還可以拿到10萬美元的租金收入,于是他同意出資繼續完成剩下的工程。

1925年8月4日,以希爾頓名字命名的“希爾頓旅店”建成開業,他的人生開始步入輝煌時期。

希爾頓就是用借的辦法,用5000美元在兩年時間內完成了他的宏大計劃。這不能不說是善于利用別人的高手。其實這樣的辦法說穿了也十分的簡單:找一個有實力的利益追求者,想盡一切辦法把他與自己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共同體,讓他幫助自己實現自己的目標。

猶太人這種“不做存款”的秘訣,是資金管理的科學。俗語講:“有錢不置半年閑”,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經。

做生意總得要有本錢的,但本錢總是有限的,連世界首富也只不過擁有幾百億美元左右。但一個企業,哪怕是一般企業,一年可做幾十億美元的生意,如果是大企業,一年要做幾百億美元的生意,而企業本身的資本,只不過幾億或幾十億美元。他們靠的就是資金的不斷滾動周轉,把營業額做大。一個企業會不會做生意,很重要一條就是看它能否以較少的資金做較多的生意。

猶太人不論在商界、政界還是在科技界的成功者,都是善于借用別人之“勢”,巧借別人之“智”的高手。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他處理白宮內的事務工作時,就是一位典型的巧于借用別人力量和智慧的能手。他有一個慣例,凡是下級呈報來的工作方案或議案,他先不看,壓上幾天后,把提出方案或議案的人叫來,問他:“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議案)嗎?”對方思考一下,一般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只好答說:“也許還有不足之處。”基辛格就會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和修改得完善些。

過了一段時間后,提案者再次送來修改過的方案(議案),此時基辛格把它看完了,然后問對方:“這是你最好的方案嗎?還有沒有比這方案更好的辦法?”這又使提案者陷入更深層次思考,把方案拿回去再研究。

就是這樣反復讓別人深入思考研究,用盡最佳的智慧,達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這就是基辛格的一手高招,也反映出猶太人的一種成功的訣竅。

猶太人密歇爾·福里布爾經營的大陸谷物總公司,能夠從一間小食品店發展成為一家世界最大的谷物交易跨國企業,主要就在于他善于借助先進的通訊科技和善于借助大批懂技術懂經營的高級人才,他不惜成本不斷采用世界最先進的通訊設備,寧肯付出極高的報酬聘請有真才實學的經營管理人才到公司工作。這樣,使他的公司信息靈通,精通操作技巧,因此競爭能力總是勝人一籌。他雖然付出了很大代價才取得這些優勢,但他借助這些力量和智慧賺回的錢遠比他支出的大得多,可謂“吃小虧占大便宜”。

不管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還是個人的發家發跡過程,都有一個叫做“資本原始積累”的階段,對于那些富有的豪門或旺族,后輩自然可以接過父輩打下的江山繼續前進,但是對于窮人而言,要想發家致富,光起步時的本錢就是個難題。按照一般的思路,可以去借,但對于一個毫無家底的窮光蛋,誰又能借錢給他呢?現代的銀行有嚴密的信用級別制度,對于一個窮人而言,其資信等級肯定達不到銀行的要求,因此,想從銀行借錢簡直是比登天還難。

總而言之,猶太人懂得任何事業都不能一步登天,但“登天”的辦法卻是多種多樣的,辦法得當,則可快捷省力。巧于“借力”,精于“借勢”,是成功的一大訣竅。

(第二節)借雞生金蛋

西方商界有句名言: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錢去發財。猶太商人也考慮無本經營,他們想出來的辦法是“借錢賺錢,借錢發財”。

借錢賺錢是無本經營者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因為兩手空空,舉步維艱,所以只有靠借才能有出路。

身無分文,寸步難行。然而,船主丹尼爾·洛維格,在其創業之初也是一無所有,但靠自己的才智,他籌集了一筆筆資金,為自己成為“世界船王”奠定了基礎。

1897年6月,丹尼爾·洛維格在密西根州的蘭海芬降生。小時候的丹尼爾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唯一可以打交道的就是船。他夢想著自己家里養好多好多的船。

九歲那年,他真正地成了“船主”。他發現一艘沉下的小汽艇,便向父親借了25美元,將汽艇買了下來。船撈上來后,他用整整一冬的時間,將船修好,第二年夏天,丹尼爾將船租了出去,賺了50美元。除去父親的25美元,他凈賺25美元。從那時起,他真想當船主。但是,直到40歲時,這一美夢方實現。

1937年,丹尼爾·洛維格來到紐約,他匆匆出入于幾家銀行之間,做著兒時做的事—一借錢買船。他想向銀行貸款把一艘船買下來,改裝成油輪,因為當時載油比載貨賺錢。

銀行的人問他有什么可做抵押。他說,他有一艘老油輪在水上,正在跑運輸。接著,丹尼爾將自己的打算告訴對方,他把油輪租給了一家石油公司。他每個月收到的租金,正好可每月分期地還他要借的這筆款子。所以,他建議把租契交給銀行,由銀行定期向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如此也就是他在分期還款。

這種做法似乎荒唐,許多銀行肯定叫他走人。但實際上,它對銀行是相對保險的。丹尼爾·洛維格本身的信用或許非萬無一失,但那家石油公司卻是可靠的。銀行可以假定石油公司按月會付錢沒問題,除非有預料不到的重大經濟災禍發生。退一步說,如果丹尼爾把貨輪改裝成油輪的做法結果也跟其他做法一樣而失敗了,但只要那艘老油輪和石油公司存在,銀行就不怕收不到錢。最后,錢轉到了丹尼爾的手中。

丹尼爾·洛維格用這筆錢買了他要的舊貨輪,改為油輪租了出去,然后再利用它去借另一筆款子、再去買一艘船。如此幾年后,每當一筆債付清了,丹尼爾就成了某條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銀行拿去,而是由他放進自己的口袋里。

丹尼爾·洛維格沒掏1美分,便擁有了一支船隊,并贏得了一筆可觀的財富。

不久,丹尼爾又有一個利用借錢來賺錢的方法在他腦海里形成了。此方法是:他設計一艘油輪,或其他有特殊用途的船,在還沒有開工建造時,他就找到客戶,愿意在它完工后,把它租出去,于是拿著契約,他跑到一家銀行去借錢造船。這種借款是延期分攤還的方式,銀行要在船下水之后,才能開始收錢。船一下水,租費就可轉讓給銀行。于是這項貸款就像上面所說的方式付清了,最后,等待一塊交款完畢,丹尼爾·洛維格就以船主的身份將船開走,但他1美分也沒有花。

開始時,銀行大為震驚。當他們仔細研究之后,覺得他的話非常有理。此時丹尼爾的信用已沒有問題,何況還與從前一樣,有別人的信用做出還款的保證。

就這樣,丹尼爾·洛維格的造船公司迅速發展壯大起來,他真正成為一位大富豪了。

丹尼爾·洛維格擁有的私人船只噸位,是全世界第一,連奧納西斯和尼亞斯兩位大名鼎鼎的希臘船王也甘拜下風。

初涉商場的經營者創業時,須有一定的資金,才能使自己的事業有效地運轉起來。不論是多么好的目標、設想和計劃,如沒有一定的經濟力量作為支撐,只能是紙上談兵。難怪許多的經營者認為:資金是維系事業生命的血液。

現實生活中,籌措資金的方法有多種,借貸是籌措的主要方法之一。可總是有許多經營者,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借貸,不愿舉債。從而耽誤了許多發家致富賺錢發財的機會。記得美國著名的小商品經營大王格林尼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商人敢于拿妻子的結婚項鏈去抵押。不正是提醒人們要在經商過程中要勇于借貸嗎?

只想小心謹慎地做自己的生意不敢借貸,往往在商場上成不了什么氣候。而大膽地前進一步,勇敢地向銀行貸款、舉債,則往往會走向成功。其實,在某些時候,機會使得你強迫自己貸款,這樣能夠幫助自己達到獲取利潤的目的。

上架時間:2014-04-15 17:17:30
出版社:中國城市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山市| 新巴尔虎左旗| 汶川县| 岑溪市| 西贡区| 鹿泉市| 嘉祥县| 宿松县| 潼南县| 凤翔县| 东乡族自治县| 大埔县| 民乐县| 秭归县| 梁平县| 苍梧县| 鲁甸县| 凌海市| 林口县| 精河县| 富民县| 郧西县| 墨竹工卡县| 文安县| 名山县| 墨脱县| 昌平区| 丰县| 文化| 焉耆| 恩平市| 利辛县| 蛟河市| 泾川县| 东山县| 维西| 武强县| 东源县| 丰宁| 东城区|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