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歐洲動蕩史(套裝共7冊)
最新章節(jié):
附錄 日耳曼尼亞志(中譯本)
本套裝包括《大英帝國的崛起與衰落》、《大英帝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溫莎王朝:帝國巔峰與至暗時刻》、《法蘭西雙皇后:一部重現(xiàn)歐洲時代演變的傳奇巨著》、《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真相、瘋狂與死亡》、《1924:改變希特勒命運的一年》、《一本最危險的書:塔西佗《日耳曼尼亞志》——從羅馬帝國到第三帝國》
- 附錄 日耳曼尼亞志(中譯本) 更新時間:2020-03-20 15:57:26
- 譯后記
- 后記 另一種讀法,另一本書
- 未竟的使命:帝國首領和他的黨衛(wèi)軍
- 血統(tǒng)與土地
- 日耳曼革命
- 8 一部國家社會主義者的圣經(jīng)
- “希特勒上臺之前”的種族運動
- 最優(yōu)秀的雅利安種族
- 沒有民族的民族主義
- 7 白種人血統(tǒng)
- 北歐的民間傳說
- 農(nóng)民共和國
- 民族精神
- 6 自由豪邁的北方民族
- 品性如此,語言亦然
- 讓吟游詩人歌唱
- 失而復得的條頓人
- 5 英雄的歌謠
- 一個淳樸民族的卓越生活
- 自由、英勇、忠誠以及遺忘
- 自遠古以來
- 4 成長的時期
- 諾亞的新兒子
- 土生土長的德意志戰(zhàn)士
- 曾經(jīng)的蠻驢,如今的紳士
- 3 德意志祖先的誕生
- 回到羅馬
- 虛渺的發(fā)現(xiàn)
- 一段平靜的旅程
- 2 幸存與拯救
- 權力的病變
- 一部臆想的民族志
- 暴君造就杰出作家
- 1 羅馬征服日耳曼人的神話
- 導言 自負的過去
- 日耳曼尼亞幽靈(中譯序)
- 作品導讀
- 一本最危險的書:塔西佗《日耳曼尼亞志》——從羅馬帝國到第三帝國
- 參考文獻
- 注釋
- 出版后記 堅硬又脆弱的1924年
- 致謝
- 后記 塵埃落定
- 第十三章 東山再起
- 第十二章 第二次機會
- 第十一章 圣經(jīng)
- 第十章 獄中老板
- 第九章 重新安排世界格局
- 第八章 歷史的審判
- 第七章 叛國罪審判
- 第六章 跌入低谷
- 第五章 啤酒館暴動
- 第四章 炎熱的秋季
- 第三章 不斷增加的壓力
- 第二章 特權集團
- 第一章 發(fā)現(xiàn)使命
- 前言 神秘莫測的升遷
- 1924:改變希特勒命運的一年
- 參考文獻
- 術語表及縮略語表
- 致謝
- 尾聲
- 1939年2月——3月:基韋斯特/哈瓦那
- 1939年2月——3月:巴黎
- 1939年1月:巴塞羅那
- 1939年1月:巴黎
- 1939年1月:紐約
- 1938年12月:莫斯科
- 1938年11月:巴塞羅那
- 1938年10月:巴黎
- 1938年10月:巴塞羅那
- 1938年9月:巴黎
- 1938年9月:布拉格
- 1938年7月:漢口
- 1938年6月——7月:巴黎
- 1938年6月——7月:基韋斯特
- 1938年5月:巴黎
- 1938年5月:馬德里
- 1938年4月:巴塞羅那
- 1938年3月:巴黎
- 1938年3月:北大西洋
- 1938年1月:巴塞羅那
- 1938年1月——2月:美國,郵局巡回演講
- 1938年1月——2月︰基韋斯特
- 1938年1月:特魯埃爾
- 第三部分 “訣別”
- 1937年12月:莫斯科
- 1937年12月:巴塞羅那
- 1937年12月:特魯埃爾
- 1937年12月:巴薩
- 1937年12月:特魯埃爾
- 1937年12月:北大西洋
- 1937年12月:普拉亞圣胡安
- 2017年10月——11月:馬德里
- 1937年9月:紐約
- 1937年9月:阿拉貢/瓦倫西亞/特魯埃爾前線
- 1937年9月:馬德里
- 1937年9月:巴黎
- 1937年8月:紐約
- 1937年8月:馬德里/瓦倫西亞
- 1937年7月:巴黎
- 1937年7月:瓦倫西亞/馬德里
- 1937年7月:巴黎
- 1937年7月:瓦倫西亞/馬德里
- 1937年7月:紐約/華盛頓/洛杉磯
- 1937年6月:科爾多瓦
- 1937年6月:塞哥維亞前線/馬德里
- 1937年6月:紐約
- 1937年5月:瓦倫西亞
- 1937年5月:馬德里
- 1937年5月:畢爾巴鄂
- 1937年5月:巴黎
- 1937年5月:巴塞羅那
- 1937年5月:巴黎
- 1937年4月:馬德里
- 1937年4月:莫斯科
- 1937年4月:馬德里
- 1937年3月︰巴塞羅那/瓦倫西亞/馬德里
- 1937年3月︰馬德里/瓦倫西亞/馬德里
- 1937年3月:巴黎/比利牛斯
- 1937年2月——3月:紐約
- 1937年2月:馬德里
- 1937年2月︰馬拉加前線
- 1937年1月:紐約
- 1937年1月:瓦倫西亞
- 1937年1月:馬德里
- 第二部分 “你永遠聽不見震撼心房的聲音”
- 1936年12月:基韋斯特
- 1936年12月:瓦倫西亞
- 1936年12月:紐約
- 1936年12月:馬德里
- 1936年11月:那不勒斯
- 1936年11月:基韋斯特
- 1936年11月:巴黎/馬德里
- 1936年11月:馬德里
- 1936年11月:紐約
- 1936年10月:馬德里/卡塔赫納/莫斯科
- 1936年9月:L吧T牧場,懷俄明州
- 1936年9月:托萊多/馬德里
- 1936年9月:科爾多瓦前線
- 1936年9月:馬德里
- 1936年9月:巴黎
- 1936年8月:巴黎/巴塞羅那/馬德里
- 1936年7月:基韋斯特
- 1936年7月:布爾諾
- 1936年7月:巴黎
- 1936年7月:倫敦/巴黎
- 1936年7月:馬德里
- 第一部分 “他們逃命至此”
- 序
- 作者按
- 關于拼寫的注釋
- 主要人物
- 大事記
- 獻詞
- 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真相、瘋狂與死亡(熱銷10余國,讓千萬人熱淚盈眶的史詩巨作)
- 致謝
- 尾聲
- 22 王后歸來
- 21 三場葬禮和一場彌撒
- 20 戰(zhàn)爭之囚
- 19 王后的叛亂
- 18 王室丑聞
- 17 情人之戰(zhàn)
- 第三部分 瓦盧瓦的末裔,波旁的王后
- 16 納瓦拉王后
- 15 王室操戈
- 14 間諜王后
- 13 王室人質(zhì)
- 12 大逃亡
- 11 關于奴才和情婦
- 10 巴黎王后
- 9 瑪戈王后
- 8 婚姻的陷阱
- 7 失寵
- 6 出淤泥
- 第二部分 瑪戈王后:“獨一無二的珍寶,永不凋零的鮮花”
- 5 漫長的歷程
- 4 短暫的戰(zhàn)爭
- 3 王后和會談
- 2 國王駕崩,國王萬歲
- 1 “王后,我的母親”
- 第一部分 三位國王、兩位王后的母親:卡特琳娜·德·美第奇
- 引言
- 法蘭西雙皇后:一部重現(xiàn)歐洲時代演變的傳奇巨著
- 文獻列表
- 文獻說明
- 后記
- 8 后戴安娜時代的英國王室:威廉和哈里
- 7 厄運當頭:查爾斯、戴安娜和卡米拉
- 6 女王時代:伊麗莎白二世
- 5 勇往直前:喬治六世
- 4 愛與痛:愛德華八世
- 3 愛國年代:喬治五世
- 2 光輝歲月:愛德華七世
- 1 王室危機:維多利亞女王
- 序 一個近乎平常的家庭
- 溫莎王朝:帝國巔峰與至暗時刻
- 致謝
- 注釋
- 結語 長長的陰影
- 第十一章 紀念
- 第十章 英國兵
- 第九章 世世代代
- 第八章 罪行
- 第七章 戰(zhàn)爭再現(xiàn)
- 第二部分 鏡像
- 第六章 和平
- 第五章 文明
- 第四章 資本主義
- 第三章 帝國
- 第二章 民主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部分 遺產(chǎn)
- 序言
- 大英帝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 注釋
- 第七章 未竟的事業(yè)1979-1998
- 第六章 烏呼嚕:自由萬歲,補齊短板
- 第五章 褪色的米字旗:垂死的帝國
- 第四章 痛擊敵軍:蘇伊士戰(zhàn)爭及其他
- 第三章 現(xiàn)實世界:中東之災禍
- 第二章 友好關系:印度與英帝國的終結
- 第一章 焦躁的殖民主義者:戰(zhàn)后世界的英帝國
- 第五部分 日落斜陽 1945-1998
- 第十二章 保衛(wèi)舊特權:英帝國的復辟
- 第十一章 堅強同志:在戰(zhàn)爭的重壓下
- 第十章 巔峰歲月:二戰(zhàn)中的帝國1939
- 第九章 萬難如愿:帝國走向戰(zhàn)爭
- 第八章 虛張聲勢的咆哮:帝國力量的局限
- 第七章 統(tǒng)一的精神紐帶:帝國的面目
- 第六章 我為人人:帝國的構想
- 第五章 新勢力與新能量:印度
- 第四章 趾高氣揚的女家庭教師:中東地區(qū)
- 第三章 別國之尊嚴:埃及
- 第二章 統(tǒng)治還是離開:麻煩不斷的愛爾蘭
- 第一章 E代表我們?yōu)橹疇奚牡蹏?/span>
- 第四部分 帝國終結的時代 1914-1945
- 第十一章 加入“卡其色”線:帝國與戰(zhàn)爭的到來
- 第十章 勇敢點,大膽點,正確行事!愛德華帝國和人民
- 第九章 你們這些南方十字之子:白人自治領
- 第八章 非洲已知的最大的恩賜:東非和西非
- 第七章 英雄的靈魂:為尼羅河的斗爭
- 第六章 一個偉大的英語國家:南非
- 第五章 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厲害:遠東和太平洋
- 第四章 世界的奇跡:印度
- 第三章 種族任務:英國和“新帝國主義”
- 第二章 我們是為了播撒文明的種子而踏上征途:帝國和公眾輿論
- 第一章 權力和地位:商業(yè)、海權和策略
- 第三部分 日益強大的貿(mào)易 1815-1914
- 第八章 財富與勝利:針對法國的斗爭
- 第七章 海洋中的荒漠:太平洋和澳大拉西亞
- 第六章 我方武器的威懾力:在印度的征服與貿(mào)易1689-1815
- 第五章 天翻地覆:美國獨立戰(zhàn)爭
- 第四章 布立吞人的后代:北美的反叛者們
- 第三章 美洲帝國:定居與戰(zhàn)爭
- 第二章 為了榮耀:收獲與失敗
- 第一章 統(tǒng)治海洋:英國海上力量的形成
- 第二部分 堅持與征服 1689-1815
- 第四章 天意的處置:殖民者們
- 第三章 種植園間必須團結一致:王權與殖民地
- 第二章 廉價貨與靈魂的等價交換:西印度與東印度群島
- 第一章 新發(fā)現(xiàn)的沃土——北美
- 第一部分 絕佳的機會 1600-1689
- 前言
- 代序
- 大英帝國的崛起與衰落:震撼人心的大英帝國全歷史,北大博雅講席教授錢乘旦傾情推薦!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大英帝國的崛起與衰落:震撼人心的大英帝國全歷史,北大博雅講席教授錢乘旦傾情推薦!
- 代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絕佳的機會 1600-1689
- 第一章 新發(fā)現(xiàn)的沃土——北美
- 第二章 廉價貨與靈魂的等價交換:西印度與東印度群島
- 第三章 種植園間必須團結一致:王權與殖民地
- 第四章 天意的處置:殖民者們
- 第二部分 堅持與征服 1689-1815
- 第一章 統(tǒng)治海洋:英國海上力量的形成
- 第二章 為了榮耀:收獲與失敗
- 第三章 美洲帝國:定居與戰(zhàn)爭
- 第四章 布立吞人的后代:北美的反叛者們
- 第五章 天翻地覆:美國獨立戰(zhàn)爭
- 第六章 我方武器的威懾力:在印度的征服與貿(mào)易1689-1815
- 第七章 海洋中的荒漠:太平洋和澳大拉西亞
- 第八章 財富與勝利:針對法國的斗爭
- 第三部分 日益強大的貿(mào)易 1815-1914
- 第一章 權力和地位:商業(yè)、海權和策略
- 第二章 我們是為了播撒文明的種子而踏上征途:帝國和公眾輿論
- 第三章 種族任務:英國和“新帝國主義”
- 第四章 世界的奇跡:印度
- 第五章 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厲害:遠東和太平洋
- 第六章 一個偉大的英語國家:南非
- 第七章 英雄的靈魂:為尼羅河的斗爭
- 第八章 非洲已知的最大的恩賜:東非和西非
- 第九章 你們這些南方十字之子:白人自治領
- 第十章 勇敢點,大膽點,正確行事!愛德華帝國和人民
- 第十一章 加入“卡其色”線:帝國與戰(zhàn)爭的到來
- 第四部分 帝國終結的時代 1914-1945
- 第一章 E代表我們?yōu)橹疇奚牡蹏?/span>
- 第二章 統(tǒng)治還是離開:麻煩不斷的愛爾蘭
- 第三章 別國之尊嚴:埃及
- 第四章 趾高氣揚的女家庭教師:中東地區(qū)
- 第五章 新勢力與新能量:印度
- 第六章 我為人人:帝國的構想
- 第七章 統(tǒng)一的精神紐帶:帝國的面目
- 第八章 虛張聲勢的咆哮:帝國力量的局限
- 第九章 萬難如愿:帝國走向戰(zhàn)爭
- 第十章 巔峰歲月:二戰(zhàn)中的帝國1939
- 第十一章 堅強同志:在戰(zhàn)爭的重壓下
- 第十二章 保衛(wèi)舊特權:英帝國的復辟
- 第五部分 日落斜陽 1945-1998
- 第一章 焦躁的殖民主義者:戰(zhàn)后世界的英帝國
- 第二章 友好關系:印度與英帝國的終結
- 第三章 現(xiàn)實世界:中東之災禍
- 第四章 痛擊敵軍:蘇伊士戰(zhàn)爭及其他
- 第五章 褪色的米字旗:垂死的帝國
- 第六章 烏呼嚕:自由萬歲,補齊短板
- 第七章 未竟的事業(yè)1979-1998
- 注釋
- 大英帝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 序言
- 第一部分 遺產(chǎn)
- 第一章 民族
- 第二章 民主
- 第三章 帝國
- 第四章 資本主義
- 第五章 文明
- 第六章 和平
- 第二部分 鏡像
- 第七章 戰(zhàn)爭再現(xiàn)
- 第八章 罪行
- 第九章 世世代代
- 第十章 英國兵
- 第十一章 紀念
- 結語 長長的陰影
- 注釋
- 致謝
- 溫莎王朝:帝國巔峰與至暗時刻
- 序 一個近乎平常的家庭
- 1 王室危機:維多利亞女王
- 2 光輝歲月:愛德華七世
- 3 愛國年代:喬治五世
- 4 愛與痛:愛德華八世
- 5 勇往直前:喬治六世
- 6 女王時代:伊麗莎白二世
- 7 厄運當頭:查爾斯、戴安娜和卡米拉
- 8 后戴安娜時代的英國王室:威廉和哈里
- 后記
- 文獻說明
- 文獻列表
- 法蘭西雙皇后:一部重現(xiàn)歐洲時代演變的傳奇巨著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三位國王、兩位王后的母親:卡特琳娜·德·美第奇
- 1 “王后,我的母親”
- 2 國王駕崩,國王萬歲
- 3 王后和會談
- 4 短暫的戰(zhàn)爭
- 5 漫長的歷程
- 第二部分 瑪戈王后:“獨一無二的珍寶,永不凋零的鮮花”
- 6 出淤泥
- 7 失寵
- 8 婚姻的陷阱
- 9 瑪戈王后
- 10 巴黎王后
- 11 關于奴才和情婦
- 12 大逃亡
- 13 王室人質(zhì)
- 14 間諜王后
- 15 王室操戈
- 16 納瓦拉王后
- 第三部分 瓦盧瓦的末裔,波旁的王后
- 17 情人之戰(zhàn)
- 18 王室丑聞
- 19 王后的叛亂
- 20 戰(zhàn)爭之囚
- 21 三場葬禮和一場彌撒
- 22 王后歸來
- 尾聲
- 致謝
- 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真相、瘋狂與死亡(熱銷10余國,讓千萬人熱淚盈眶的史詩巨作)
- 獻詞
- 大事記
- 主要人物
- 關于拼寫的注釋
- 作者按
- 序
- 第一部分 “他們逃命至此”
- 1936年7月:馬德里
- 1936年7月:倫敦/巴黎
- 1936年7月:巴黎
- 1936年7月:布爾諾
- 1936年7月:基韋斯特
- 1936年8月:巴黎/巴塞羅那/馬德里
- 1936年9月:巴黎
- 1936年9月:馬德里
- 1936年9月:科爾多瓦前線
- 1936年9月:托萊多/馬德里
- 1936年9月:L吧T牧場,懷俄明州
- 1936年10月:馬德里/卡塔赫納/莫斯科
- 1936年11月:紐約
- 1936年11月:馬德里
- 1936年11月:巴黎/馬德里
- 1936年11月:基韋斯特
- 1936年11月:那不勒斯
- 1936年12月:馬德里
- 1936年12月:紐約
- 1936年12月:瓦倫西亞
- 1936年12月:基韋斯特
- 第二部分 “你永遠聽不見震撼心房的聲音”
- 1937年1月:馬德里
- 1937年1月:瓦倫西亞
- 1937年1月:紐約
- 1937年2月︰馬拉加前線
- 1937年2月:馬德里
- 1937年2月——3月:紐約
- 1937年3月:巴黎/比利牛斯
- 1937年3月︰馬德里/瓦倫西亞/馬德里
- 1937年3月︰巴塞羅那/瓦倫西亞/馬德里
- 1937年4月:馬德里
- 1937年4月:莫斯科
- 1937年4月:馬德里
- 1937年5月:巴黎
- 1937年5月:巴塞羅那
- 1937年5月:巴黎
- 1937年5月:畢爾巴鄂
- 1937年5月:馬德里
- 1937年5月:瓦倫西亞
- 1937年6月:紐約
- 1937年6月:塞哥維亞前線/馬德里
- 1937年6月:科爾多瓦
- 1937年7月:紐約/華盛頓/洛杉磯
- 1937年7月:瓦倫西亞/馬德里
- 1937年7月:巴黎
- 1937年7月:瓦倫西亞/馬德里
- 1937年7月:巴黎
- 1937年8月:馬德里/瓦倫西亞
- 1937年8月:紐約
- 1937年9月:巴黎
- 1937年9月:馬德里
- 1937年9月:阿拉貢/瓦倫西亞/特魯埃爾前線
- 1937年9月:紐約
- 2017年10月——11月:馬德里
- 1937年12月:普拉亞圣胡安
- 1937年12月:北大西洋
- 1937年12月:特魯埃爾
- 1937年12月:巴薩
- 1937年12月:特魯埃爾
- 1937年12月:巴塞羅那
- 1937年12月:莫斯科
- 第三部分 “訣別”
- 1938年1月:特魯埃爾
- 1938年1月——2月︰基韋斯特
- 1938年1月——2月:美國,郵局巡回演講
- 1938年1月:巴塞羅那
- 1938年3月:北大西洋
- 1938年3月:巴黎
- 1938年4月:巴塞羅那
- 1938年5月:馬德里
- 1938年5月:巴黎
- 1938年6月——7月:基韋斯特
- 1938年6月——7月:巴黎
- 1938年7月:漢口
- 1938年9月:布拉格
- 1938年9月:巴黎
- 1938年10月:巴塞羅那
- 1938年10月:巴黎
- 1938年11月:巴塞羅那
- 1938年12月:莫斯科
- 1939年1月:紐約
- 1939年1月:巴黎
- 1939年1月:巴塞羅那
- 1939年2月——3月:巴黎
- 1939年2月——3月:基韋斯特/哈瓦那
- 尾聲
- 致謝
- 術語表及縮略語表
- 參考文獻
- 1924:改變希特勒命運的一年
- 前言 神秘莫測的升遷
- 第一章 發(fā)現(xiàn)使命
- 第二章 特權集團
- 第三章 不斷增加的壓力
- 第四章 炎熱的秋季
- 第五章 啤酒館暴動
- 第六章 跌入低谷
- 第七章 叛國罪審判
- 第八章 歷史的審判
- 第九章 重新安排世界格局
- 第十章 獄中老板
- 第十一章 圣經(jīng)
- 第十二章 第二次機會
- 第十三章 東山再起
- 后記 塵埃落定
- 致謝
- 出版后記 堅硬又脆弱的1924年
- 注釋
- 參考文獻
- 一本最危險的書:塔西佗《日耳曼尼亞志》——從羅馬帝國到第三帝國
- 作品導讀
- 日耳曼尼亞幽靈(中譯序)
- 導言 自負的過去
- 1 羅馬征服日耳曼人的神話
- 暴君造就杰出作家
- 一部臆想的民族志
- 權力的病變
- 2 幸存與拯救
- 一段平靜的旅程
- 虛渺的發(fā)現(xiàn)
- 回到羅馬
- 3 德意志祖先的誕生
- 曾經(jīng)的蠻驢,如今的紳士
- 土生土長的德意志戰(zhàn)士
- 諾亞的新兒子
- 4 成長的時期
- 自遠古以來
- 自由、英勇、忠誠以及遺忘
- 一個淳樸民族的卓越生活
- 5 英雄的歌謠
- 失而復得的條頓人
- 讓吟游詩人歌唱
- 品性如此,語言亦然
- 6 自由豪邁的北方民族
- 民族精神
- 農(nóng)民共和國
- 北歐的民間傳說
- 7 白種人血統(tǒng)
- 沒有民族的民族主義
- 最優(yōu)秀的雅利安種族
- “希特勒上臺之前”的種族運動
- 8 一部國家社會主義者的圣經(jīng)
- 日耳曼革命
- 血統(tǒng)與土地
- 未竟的使命:帝國首領和他的黨衛(wèi)軍
- 后記 另一種讀法,另一本書
- 譯后記
- 附錄 日耳曼尼亞志(中譯本) 更新時間:2020-03-20 15: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