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

第1章 我們生而不完美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害怕自己會是個不完美的人。當說起誰才是自己心目中最想成為的人時,我們都會說是孫悟空。因為孫大圣法力高強,斬妖除魔,還有七十二變,似乎什么都會做,十分完美。誰也不愿意被說成是豬八戒,因為他什么都不會做,還好吃懶做。

在孩子的眼中,這個世界似乎是非黑即白的,人們要不就如孫大圣一般完美、強大,要不就像豬八戒一般懦弱、無能。

孩子的思維實在太過簡單,他們不知道,沒人能成為孫悟空。他們更不知道,就算是孫悟空,其實也有不足,并非十全十美。相反的,其實豬八戒也有優點,并非一事無成。

我們越長大就越覺得,世界上的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甚至有的時候會覺得,有些事其實早已經注定好了結局。每個人都想變得更完美一些,但有的時候就是做不到,或許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每個人的天賦都不一樣。

不完美并不可怕,不敢承認自己不完美才可怕。不完美不代表失敗,只是代表著,在某個時間點,你或許不盡如人意,你或許需要去更努力。

你可以死死盯著自己的不完美咬牙跺腳,更可以坦然地接受這些所謂的缺點,然后尋找自己的優點在哪里。接受不完美,不是指放棄自己,而是指自己可以把精力放到更重要的地方。

遇到障礙,你可以跟它對峙,但你也可以繞開它。繞開它,不是怕了它,更不是對困難低頭,而是走一條曲折的路。有的時候,直線不是最近的距離,曲線才是。

第一節 敏感注定失敗

我總是很奇怪,這個世界上,難道只有我一個人是孤單而又糾結地活著嗎?我總覺得別人似乎生活得很快樂,而我總是小心翼翼地活著。

還記得初三那年,有個男同學說我笑起來很難看,于是,直到大三的時候,我都不是很愿意對著別人笑,一直被別人評價為給人感覺很兇。記得有次問老師問題,我沒有聽清他的解答步驟,就重新問了一次,他卻很大聲地說:“怎么沒聽清呢?我明明說得這么清楚!”嚇得我直到畢業也沒敢再和他多說一句話。

一起去KTV的時候,我一唱歌就會注意別人的表情,如果有人皺眉頭,我就覺得自己唱歌的聲音很難聽,越是覺得自己的歌聲難聽,就越不敢開口唱,仔細算來,已經有五年沒有去過KTV了。

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很敏感,別人的一點點看法我都看在眼里。我過于在乎別人的意見,我害怕別人不喜歡我,所以小心翼翼地做人。

沒有人逼我去在乎別人的看法,這是一種自發的狀態。我希望別人都喜歡我,我希望自己是完美的。

想起一個笑話,說父子二人上街,牽著一頭毛驢,走在路上就有人說:“你看這父子倆多傻,有毛驢不騎,卻牽著。”于是父親讓兒子坐到了毛驢身上。走了一會兒,又有人說:“你看那個兒子多不孝順,居然自己騎驢,讓父親走路,不孝啊!”于是父親坐上了毛驢,兒子下來走路。又過了一會兒,有人說:“那個父親心真狠,自己坐著驢子,讓兒子走路,太過分了!”于是父親把兒子也抱上毛驢,心想這下沒人說什么了吧,沒想到立刻有人跳出來說:“你們父子倆那么重,都坐在驢身上,是想把驢壓死嗎?”看到了嗎?不論這對父子怎么做,總有人覺得他們不對。

可惜那個時候我不懂這個道理,并沒有看明白。其實,不論你怎么做,總有沒想到的。我瘋狂地搜集著別人對我的看法,任何一個意見我都會聽,我按照別人的看法改造自己,有的同學說我不夠開朗,我就試著去和大家多做交流;有的同學說我說話聲音太小,我就試著提高嗓門去和別人談話。可是后來我發現,他們說的話,多半是矛盾的。有的同學會說我戴眼鏡很知性,有的同學會告訴我戴眼鏡很丑,不要再戴了。

還記得嗎?有個同學說我笑起來很丑,害得我好久都不敢在別人面前大笑,結果有一次聽到了好笑的笑話不小心笑了出來,身邊好多人都告訴我,我應該多笑笑,笑起來很好看,很有感染力。

我突然明白了,我就像那個笑話中的父子,過分在意別人的評論,根據別人的看法去改變自己。可改來改去才明白,做什么都會有人不滿意。

笑會有人覺得不好看,哭也會有人覺得不好看,沒表情依舊會有人覺得不好看。戴眼鏡會有人覺得我不好看,不戴眼鏡還是會有人覺得我不好看,我為什么要一直跟著別人的說法走呢?既然怎么做都會有人覺得不好,又何必為難自己呢?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有人覺得我戴眼鏡不好看,自然有人覺得我戴眼鏡還不錯;有人覺得我笑起來難看,自然就有人覺得我笑起來很美。這毫無邏輯的反證法卻在現實生活中行得通,原因很簡單,每個人的審美都不同,所以這個世界上有個詞叫眾口難調。如同有人愛吃酸,就有人愛吃甜一樣,即使是某些品性不好之人也有人覺得他有可取之處,更何況是并沒有觸犯原則問題的我呢?

其實好不好看有什么重要?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有什么重要呢?關鍵是你自己覺得如何。

如果說外貌還是次要的,那么有的人會根據別人的意見來改變自己更多的事情,是不是就變得恐怖起來了呢?

有的人覺得內向的人很好,有的人覺得外向的人才能在社會上“吃得開”。但其實,內向與外向這種在人成長的早期就已經形成的性格,哪里那么容易改變呢?

如果聽從別人的話,拼了命去改變自己的性格,讓自己變得不是自己了,又真的值得嗎?人們又真的會喜歡嗎?恐怕到頭來不過是白忙一場。

我們總是希望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喜歡自己,總是覺得完美是可以做到的,但其實,你真的能按照所有人的意思去改變自己嗎?等改變完之后,你就完美了嗎?別人就喜歡你了嗎?

有的時候,對方稍稍皺皺眉頭,你就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了,招人討厭了。

是不是真的招人討厭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兩件事:第一,不論你怎么做,都會有人討厭你;第二,太過敏感,真的是一種病。

有的時候,不要太過敏感,也不要太害怕。

我覺得,有一顆敏感的心無非是因為害怕,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害怕自己做錯些什么。如果擺正心態,知道這世間沒有完美,不會有人受到所有人的喜歡,是不是能將那顆敏感的心暫時收起來呢?其實,我們可以活得灑脫一些,不要太難為自己。在別人心中不完美也好,自己的心太過敏感也好,什么樣的你都是你自己,不要強求。

第二節 多疑讓人生厭

小夢曾經和我說過,她有一雙很特別的耳朵。

“我只要聽到別人說話,不論說什么、和誰說,我都覺得是在說我的壞話。”小夢異常嚴肅地和我討論著她的“特異功能”。

“怎么可能會有人一直說你壞話呢?你一定是搞錯了。”我試圖安慰小夢。

“我知道是我多疑,但是我自己不受控制的,總是想聽別人在說什么,總是覺得別人說的那些話都是在說我。”

“比如上小學的時候,一到課間休息,我總看到幾個女孩子圍在一起嘰嘰喳喳,我就知道她們又在說我的壞話了!”

這非常可笑,誰會有那樣的精力天天聚在一起說別人的壞話呢。小夢看出了我的懷疑,笑了笑繼續說:“我知道她們的談話內容有可能和我一點關系也沒有,但我就是忍不住,忍不住去偷聽,忍不住把偷聽來的內容安在自己身上。”“記得有一次,我聽到幾個女同學聚在一起說‘她特別胖,還總吃零食,真是煩死人了’,我就懷疑是不是在說我,因為那個時候我真的是有點胖的。然后我就試著節食。過了一個星期,我問那次談話的女孩子我胖不胖,她一臉驚奇地說:‘你不胖啊!誰說你胖了!’我突然明白了,那次她們不是在說我。我就問:‘那你們上次說的是誰啊?’”

“那個女孩子當即明白了我偷聽了她們的談話,但還是告訴了我,她們上次說的是一個總搶她們零食吃的男孩子。我頓時羞愧得無地自容,可我還是控制不住想去聽別人對我的評價。”

“我知道偷聽是不對的,于是我就去四處打聽。我假裝和別人聊天,其實是想聽聽他們在背后怎么評價我。女生的談話總是天一腳地一腳的,我卻聽得特別認真,尤其是關于我的內容,我都會打起十二分精神來聽。”

“我害怕別人對我有什么不好的意見,可越是害怕,就覺得意見越多。所以我努力搜集著別人的不滿意見,希望就此改正。果然不負我所望,我聽到的意見越來越多,好像這天底下,所有的人都討厭我一樣。”

“但是怎么改正我卻很困惑,因為他們的意見好像不是很統一,有的人說我好,有的人說我不好。但我有一個原則,只聽對我的不滿意見。慢慢地,落到我耳朵里的,都是說我不好的。我那敏感的耳朵,越是有人說不好,就聽得越清楚。”

“你就沒想過,不要去聽別人怎么評價你嗎?”

“試過啊,一開始還可以,我想著‘就這樣吧,她們愛怎么想我就怎么想我吧’,可是剛過了兩天我就接受不了了,我沒辦法控制自己。我像是上癮了一樣,如果不偷聽別人怎么評價我,我就會不舒服。”

我記得,最初我也曾像小夢一樣,耳朵十分敏感。有一次,幾個同學在我身后嬉鬧著,我嫌他們很煩,就過去說了兩句。結果下午的時候,聽到他們說“什么都管,真是一個愛嘮叨的管家婆”,我的無名之火騰地躥了上來……

“你們說誰呢?”

“說,說我二姨呢,怎么了?”

“說你二姨什么呢?”

“她最近住我家,我吃零食也管,玩游戲也管,我抱怨兩句,怎么了?”同學明顯被我嚇到了,結結巴巴地解釋著。

“他說的是真的嗎?”我看向旁邊幾個同學,他們點頭點得如同搗蒜一般。

“你有什么事嗎?”

“咳咳,沒什么事,我就問問。”可能是我當時的樣子太嚇人,幾個被我“逼問”的同學沒敢多說什么,但我知道,他們一定在背后說我是個瘋婆娘。

年少的時候,我們大多犯過這樣的毛病,覺得自己是被人議論的焦點,凡是在我們身邊說悄悄話的人都是在議論我們,所以一點風馬牛不相及的話都能套在自己身上。其實這種事,誰都會遇到,青春期的我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容易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

但其實呢?大家都這么忙,誰又有空一直議論你呢?就算是議論,又怎么可能都是壞話呢?

我突然想起一句俗語:“誰人背后不說人,誰人背后無人說。”其實作為群居動物,我們沒辦法不和別人接觸,但凡和其他人接觸,就難免不被評價,但凡被評價就難免內容有好有壞。所以你可能聽到,也可能聽不到,那些對你的評論就在那里。你想聽好的評論,可能沒辦法一時就聽到;但如果你想聽那些對你不好的評價,很有可能就會層出不窮地涌現。這是人性,也是因為你暫時還沒有優秀到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所以,不必太過糾結為什么會有人說你的缺點,也不必一直疑神疑鬼地想“他們是不是躲在那里說我的壞話呢”。如果真的這么在意,不如去盡量展示自己的優點,因為那些所謂的缺點可能在有些人的眼里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你沒有多少優點的話,可能別人就真的只能討論你的缺點了。

人活一世,誰能不被討論呢?誰能不成為別人的話題呢?但誰又有空一直討論某個人呢?哪怕是曝光度最高的明星,也沒有能一直成為眾人談資的。所以,關于別人的談論,完全是取決于你聽不聽。如果你不聽,他們的話便可以忽略不計;如果你聽,那就總會有一兩句不好聽的入耳。既然如此,為什么要難為自己呢?不要太過在意別人說了什么,你做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你對自己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節 自卑者一事無成

默默已經不知道這是第幾次因為自卑和機會失之交臂了,他明明努力佯裝著鎮定,卻還是把事情搞砸了。

一個大男人痛哭流涕的樣子我實在是看不慣,但也不知道如何出言安慰。

默默的聲音非常好聽,他的夢想就是做一名歌手,但是他從來沒有完整地參加過一次比賽。

不是因為他能力有問題,而是因為心態。有多大的問題?辛辛苦苦準備了三個月,可能最后連上臺都不敢。

你以為是因為他唱得不好聽?憑良心講,他的歌聲雖然不如某些歌星,但卻比大多數人動聽許多,在比賽中獲得名次應該不太難。

那他為什么一次成績都沒拿到?甚至連比賽都沒有參加完?因為他的心態!這不是一句借口,是真的因為心態有問題。

記得默默第一次參加比賽的時候,上場序次比較靠前,可該他上場的時候,他的腳卻一個勁兒地發軟,最后癱坐在了地上,沒能上臺。

那次的比賽規模有多大?算上選手和評委,也不過是二百人,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小比賽,居然就把默默嚇到了腿軟。

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但還是安慰了默默,畢竟是第一次上臺,我們都認為默默一時緊張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后來,我們才發現我們想錯了。

默默又參加了一次比賽,初賽只有二十個觀眾,默默被我們安慰了好半天,才腿抖著唱完了一首歌,還唱走了兩個音,最后拿了個第二名。

第二名,按理說也是個還能交代的成績,但那次比賽只有三個人參加,而且另外兩個人,有一個壓根兒就五音不全。

但對于默默來說,能成功地參加完一場比賽,那就是一場勝利了。

我們本以為默默取得了一次勝利,有了比賽的經驗就可以再接再厲,去參加更大一點的歌唱比賽。

可是我們想錯了,默默參加完那次二十個觀眾的比賽完全是偶然的。后來他再次報名參加一場比賽,一百名觀眾,十個選手。規模本不算大,可是還是把默默嚇著了。

從第四個的出場順序一直推后到第八個,主持人看不下去了,問他到底還要不要出場。

默默一咬牙一跺腳,說:“上。”然后就帶著話筒上場了。

結果在臺上足足站了三分鐘,硬是沒敢開口,落荒而逃。

全場的人都看著發愣的他,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而我們作為默默的朋友,則是不知道該怎么安慰他。雖然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這樣臨時取消比賽了,但畢竟一個歌手站在臺上卻不敢發聲,是非常丟人的一件事。

當我們找到默默的時候,他正在喝悶酒,我們看著喝了一瓶又一瓶的默默,不知道能說些什么。如果上了臺,開口唱過了卻失敗,我們還可以說是發揮失常,或者裁判審美不行。可這又是一次未戰而敗,比唱過了失敗更可憐。連上臺都不敢,有再好的歌聲又有什么用呢?唱給自己聽嗎?

過了很久,一個朋友開口了:“你要不要,去看看心理醫生?”

默默突然發了瘋似的把手中的酒瓶摔在地上,摔了個粉碎。

“我又沒病,看什么醫生!誰都會緊張的,看心理醫生干嗎,我只是有一點緊張而已,不要緊,不要緊……”默默東倒西歪地走了出去,留我們幾個朋友給店家賠禮道歉。第二天,酒醒了的默默和我們道歉,卻還是拒絕去看心理醫生。我等到只剩我們兩個人的時候,問他為什么如此抗拒去看心理醫生,他說:“我知道,我不敢上臺是因為我自卑。我很自卑,如果我去看心理醫生,那么所有的人就會知道,我之所以上不了臺,是因為我自卑,而不是因為我緊張,那么所有人都會嘲笑我。”

“那你的比賽怎么辦呢?就這樣一直無法上場,浪費你這副好嗓子?或者直接更改你的夢想?放棄唱歌好了。”

“反正我不能讓別人知道,原來我自卑到不敢在別人面前唱歌,這樣我會被人嘲笑,我會抬不起頭的。”

“一個沒辦法上臺的人,可能成為歌手嗎?一個唱不了歌的歌手,不論是什么原因,你以為不會被嘲笑嗎?”

默默低著頭不說話,我繼續勸解道:“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自卑的,自卑不是什么大事。如果及時控制,不要刻意掩蓋它,或許會好一些,你說呢?”

默默似乎聽進去了我的話,沉默不語了很久。后來默默去過幾次心理診所,效果說不上明顯,但默默終于能上臺表演了。有了第一次完整表演的經驗以后,默默接下來的比賽都能堅持下去了,甚至還有兩次得了冠軍,積累了許多舞臺經驗。

我們很好奇,那位心理醫生到底和默默說了什么,這樣的轉變讓我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于是纏著默默,要他說出不再緊張的秘密。

默默清了清嗓子站了起來,一副要開始演講的樣子,我們也很配合地全部乖乖坐好。

“因為,我知道,掩蓋自卑,一點用也沒有。”默默站在我們面前,侃侃而談的樣子很難讓我們把他和原先上場比賽都會嚇到腿軟的那個他聯系起來。“原先,我是一個很自卑的人。我雖然覺得自己的聲音還不錯,但我也知道,我的歌聲并沒有好到所有人都喜歡的地步。所以我在上臺之前總是會想,如果這臺下坐著的人,并不喜歡我的表演怎么辦呢?你看看我,不是帥哥,舞臺經驗也不足,雖說是唱歌比賽,卻是我向著理想邁出的第一步,如果唱得不好,那就完了。我的心里越想著‘完了完了,萬一他們不喜歡我怎么辦’,我上臺的勇氣就少一分,到最后,我居然就不敢開口了。那些觀眾像是一個個炸彈,似乎隨時會轟我下臺一樣。”

“就算是沒辦法上臺唱歌,我也不希望別人知道我是個自卑的人。就像是所有人都知道某個人很矮,他自己也知道自己長得不高,但如果叫他自己承認的話,那是基本不可能的。我當時就是那樣的心情,不論怎樣,我都不愿意承認自己是有些自卑的。”

默默頓了頓,又笑了笑,“還好你們這些朋友,并沒有嘲笑我,還鼓勵我去看心理醫生。我猶豫了很久還是去了。心理醫生說,雖然我有些自卑,甚至快要恐懼舞臺了,但并不是不可挽救的。因為每個人都會產生恐懼或者自卑的情緒,只要及時認識到,并努力去控制就好了。”

“雖說消極情緒成為主導情緒將會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但徹底地否定消極情緒也是不對的,就像我們有的時候會很開心,有的時候情緒卻會很低落一樣,都是正常的。人不可能永遠開心,所以又何必覺得自己應該一直自信滿滿呢?當我看清這件事的時候,我反倒釋然了。知道自己自卑,去控制就好了。”

“上臺前努力深呼吸,把觀眾都想象成是大冬瓜,又或者是告訴自己‘最壞又能怎樣呢’,也就釋然了。這些方法雖然老套,卻很實用。” 看著默默自信的笑,突然覺得,他在承認自己有些自卑以后,好像變得自信許多了。其實啊,何必把自己的某些缺點掩蓋起來呢?如果自己連正視缺點都不敢,連接受自己的缺點都做不到,又談什么改正它呢?

第四節 越愚蠢越恐懼

小的時候,我有許多害怕的事情。我害怕一個人睡覺,害怕看恐怖片,害怕完不成老師交代的任務,甚至下雨天會害怕被雷擊中,過馬路的時候害怕車會撞到我。

這些恐懼幾乎是毫不留情地將我包圍了,我想要努力擺脫恐懼,卻發現自己無計可施。我一個人睡覺的時候,總感覺黑暗里藏著可怕的怪物,它們好像要吞噬我。我也會安慰自己,世界上是沒有鬼神的,你不必害怕。可這樣的安慰無濟于事,恐懼就是恐懼,不會因為幾句口號就消失。

有時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是我所害怕的,每當老師布置完作業我就開始害怕。堆積如山的作業,有的還難度極高,我很懷疑自己能不能完成,如果不能完成是不是會被老師討厭,如果老師討厭我了,那我以后是不是就會受到排擠?不,如果別人都做完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只有我沒有完成的話,大家就會覺得我是個笨蛋,就不會和我一起玩了。

這種恐懼一直伴隨著我,以至于每次寫作業之前我都要經歷一次長時間的心理斗爭。恐懼沒有使我的效率變高,反而讓我連正常的作業都沒有完成。結果,我真的如我害怕的那樣,成了老師眼中的“笨孩子”。恐懼像是藤蔓一樣,慢慢地把我拉向了我最不想去的那個方向。

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情況,最嚴重的是下雨。你可能會奇怪,下雨和恐懼能扯上什么關系呢?有關系,而且還是很大的關系。在我的印象中,北方似乎很少下那種淅淅瀝瀝的小雨,下雨的時候多半電閃雷鳴,特別恐怖。我記得那是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正好在學習閃電。

“所以下雨的時候最好不要快速奔跑、不要躲在樹下,還要遠離金屬物品,避免遭受雷擊,都記住了嗎?”我在心里認真地重復著老師的話,也暗暗祈禱著千萬不要下雨,因為我就拿著一把骨架是鐵質的雨傘。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故意安排的,那天放學時狂風大作,雷電交加。我握著自己那把鐵質骨架的傘,窩在教室里動也不敢動。

看著教室里的人一個個都走了,我變得更害怕了。爸爸媽媽那天要去拜訪朋友,所以不可能來接我放學。那我怎么辦呢?一直待到晚上嗎?空無一人的教室似乎比閃電更加可怕,所以我咬咬牙還是走出去了。

手中的傘像是一塊燙手的山芋,不打傘的話,我要淋雨;要是打傘呢,我又害怕自己會被閃電擊中。我想著要不跑回家吧,卻又記起老師說過,快速移動最容易被雷劈中了。于是我就緊緊地握著手中的雨傘,懷著很忐忑的心一路小心翼翼地回了家。

當跨進家門的那一刻,我恨不得趴在地上好好親吻這片安全的地方。老媽回到家的時候,我立刻纏上去,要她買一把塑料的小傘給我。

“為什么呀?”我很少主動開口和父母要些什么,神態還這般急切,媽媽感覺很奇怪。

我支支吾吾了很久,才說出“怕雷劈”三個字。

“哈哈哈哈,哪有那么容易被雷劈啊,而且就算是換一把傘,人走在空曠的地方也是容易引雷的。雷電喜歡劈高的東西,避雷針就是這個原理,高高的針尖把雷引到自己身上……不過你有這個意識是好的,前幾天報紙不是說了嗎,有個人走在樹底下就被雷給劈中了,當場就死了……”

媽媽后邊的話我已經聽不進去了,我只聽進去兩件事,一是個子高也容易被雷擊中,二是真的有人會因為被雷擊中而死。

這兩個信息極大地增加了我的恐懼感,以至于第二天我沒有去上學,因為那天還在下雨。

后來我如愿拿到了塑料傘,卻還是沒有擺脫恐懼,因為放學的路上要經過一片非常空曠的地方,雷雨天我總是會想,在那般空曠的地方,是不是會劈到“高個子”的我?

后來慢慢發展成了雷雨天在家里我會不敢看電視,在外面不敢走得太快,一場雨下三四個小時的話,我就會心驚膽戰三四個小時。有的人害怕狗,有的人害怕火,我卻害怕電,其實都是一個道理,我們害怕它會傷害自己。

但害怕這些,自己就不會受到傷害了嗎?在經歷了幾次大雨之后,我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我突然發現,雖然沒有被雷劈到,心理壓力卻變得非常大。這樣大的心理壓力,甚至超過了雷電帶給我的傷害。雷電還沒有擊中我,恐懼卻要將我徹底擊倒了。

于是,我搜集各種與雷電傷人有關的資料。我發現雷電傷人事件雖然真實存在,但概率卻是非常非常低的。只要不是刻意停留在大樹底下,或者故意引雷,雨天出行根本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危險。說得夸張一些,就算是故意招雷劈,也有可能要“努力”很久才能辦到,而且還要“運氣好”才行。我突然覺得之前惶惶不可終日的我,是多么的愚蠢。為未發生的事情擔憂太多,純粹就是浪費精力。想通這個道理以后,不僅是對雷電的恐懼,其他的恐懼也減少了很多。

后來我又遇到了很多事,每當我開始恐懼的時候,我就會回想起那個在雨中進退兩難的自己。雷電尚未出現之前,為什么要給自己增添負擔呢?

有人或許會問,這些事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有什么關系呢?可能關系并不大,但我想說的就是,如果產生恐懼感,不要急著擺脫它,也不要盲目地壓制它。你需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為什么會害怕,找到根源,解決它,這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第五節 牛奶已灑,我還在哭

有時,我們似乎是世界上最理智的人,如果看到別人傷心難過,我們總是能“很好”地安慰對方,鼓勵或者安撫的話一句接著一句,似乎人人都是能說會道的說客。

有時,我們又是世界上最不理智的人,如果悲傷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總是難過得想要好好哭上一場才過癮。

如果好好哭一場就能把事情遺忘,收拾好心情走向下一個路口的話,也是好事。偏偏很多時候,我們除了哭還是哭,哭得天昏地暗,哭得忘記了自己為什么而哭,甚至出現“已經在哭,那就哭個夠,反正我也不知道之后要干嗎”的怪圈。

我曾體會過那種絕望,我甚至認為,那是一種生理缺陷。事情的起因非常簡單,我要去參加一場考試,卻因為對路程的計算失誤,足足遲到了十五分鐘,而那個時候所有考生都已經開考了。

我站在校門口,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巨大的恐懼感和無力感籠罩了我,在寂靜的考場外,我的哭聲顯得格外響亮。

“我遲到了,遲到了,遲到了……”遲到兩個字如同魔咒一樣,緊緊地控制著我的淚腺,讓我哭得連氣都要喘不上來了。或許是我的哭聲實在太響亮也太凄慘了,守門的保安叔叔忍不住提醒我:“遲到半個小時以內都是可以進去的,你快去吧。”

而那時,我在門外已經哭了五分鐘,也就是說,我遲到了二十分鐘。我立刻往考場沖去,又花了五分鐘才找到自己的考場和座位。按理說,此時我該靜下心來好好考試了,可我卻沒辦法靜下心來。為什么?因為我滿腦子都是我遲到了二十五分鐘的事情。別人都坐在教室答了二十五分鐘的題了,可我為什么現在才剛剛坐到教室里呢?如果我沒有遲到,我一開始就準時坐到了教室里,我現在也會答完一頁題了。可是我遲到了啊,別人都做完第一頁了,我才剛剛把名字寫上去而已,這樣我還有可能通過考試嗎?

都怪我沒有提前一天住到離考場近一點的地方,都怪那個司機沒有開得更快一些,都怪路上的紅燈一直亮個不停……還有門口的保安,為什么不早一點和我說其實遲到了也能進考場呢?都怪他們,我現在肯定考不過了。

我幾乎將所有和這件事有關的人或物都埋怨了一遍,我后悔自己讓遲到這種事發生,我感覺這場考試就要毀了。等我把能怨的都怨夠了以后,我發現時間又過去了十分鐘,而我的怨恨情緒使我腦子里的知識跑了個精光,我感覺我的大腦一片空白。

我突然意識到,我在抱怨的時候,時間又在悄悄地溜走。然而,我并沒有因此而停止抱怨,相反的,我又開始后悔了。

“為什么剛才我要胡思亂想呢?明明都比別人晚了那么久,為什么還要浪費更多的時間去抱怨呢?我那抱怨的十分鐘真的很不值啊,為什么我要花那十分鐘抱怨遲到呢?”

是的,如你所想,我又花了十分鐘抱怨剛剛為什么要花時間去抱怨遲到。這像是一個惡性循環,我遲到了,浪費了時間,我很不滿,然后我抱怨,又浪費了更多的時間,我變得更不滿,又想繼續抱怨。

這是不是一個很可笑的循環?是不是應該立刻就結束這樣浪費時間的舉動,好好專注于眼前的事情?我也想到了該這樣做,但是我做不到。

就像小的時候看到一杯香甜可口的牛奶突然被灑出來一樣,這很可惜,我沒辦法不心痛。

可我沒有意識到,心痛又能如何,牛奶已經灑了。覆水難收,即使哭泣又有什么意義呢?難不成哭個稀里嘩啦,牛奶就能回到杯子里嗎?不能,而且如果哭得迷糊了,可能把杯子里剩下的牛奶也一個不小心倒了出去。

就如同我遲到了,如果我能理智地去詢問是否還能進場,我就只會損失十五分鐘。如果進入考場后我沒有不停地后悔,我就不會失去了考試的心情,或許還能正常發揮,考個還算不錯的成績。

可是,我最后什么也沒能做到,只是哭泣和抱怨,我損失了更多。——明明只是灑了半杯牛奶,又何必把剩下的半杯也賠進去?明明只是遲到了十五分鐘,又何必把剩下的考試時間也放棄呢?

不僅僅是考試、牛奶、遲到,我們還有很多時候都是這個樣子,這樣癡癡地不知及時止損,總是在已經付出了許多代價以后還在繼續付出。

比如和某個人發生了口角,失去了一個小時的好心情,這樣的代價已經很慘痛了,有的人卻要繼續加大損失,不斷地回想剛剛吵架的場景,一遍一遍地回憶生氣的畫面,讓自己變得更生氣。這還不夠,有的人還要拉上親戚朋友,再把這口“惡氣”發泄出來,最后口角變成了打架斗毆。打架斗毆就會有人受傷,然后他就更氣不過了……

《三言二拍》里有個故事,叫《一文錢小隙造奇冤》,故事十分精巧,環環相扣。這個故事的起因,就是兩個小孩爭奪一文錢,最后害死了自己的母親,之后更牽連了十幾條人命。

一文錢可能只夠買張餅,最后卻丟了許多條人命。這個故事之中,但凡有一人能回想起自己到底是為了什么而執念不休,或許就能放下了。

已經損失了的,就可能再也回不來了。為了再也回不來的東西,再搭上自己現有的東西,真的值得嗎?不論是損失了時間、金錢,還是精力或者是其他,你要明白,牛奶已灑,再哭也無用。就像你身上的小缺點,如果它的存在你無法改變,就不必再一個勁兒地懊惱自己。

放下缺點,專注優點,才是更好的選擇。

總結

我們總是在追逐,總是在苛求,似乎我們生來就應該是完美的,最好一出生就什么都懂、什么都會、沒有任何缺點。可我們一旦發現自己似乎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就會徹底地否定自己,似乎這個世界除了完美與不完美兩種狀態之外就再無其他。

我們總有一種錯覺,好像除了自己以外,別人都是完美的人,只有自己,糟糕得一塌糊涂。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暫時不討論這種想法的真實性,但我們要明白一點,就算自己真的不完美,也沒有必要去遮遮掩掩。

這個世界不是童話世界,我們不是童話故事里的王子和公主,如果我們有不足,都不完美,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就算是童話故事里的主人公,也不會是完美的。

有不足,從來不是可怕的事情;而完美,更不是掩蓋不足就能得到的。如果發現了自己的不完美,不如和它坦誠相對,或許這是對待缺點最好的方式。

上架時間:2019-11-27 10:45:03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将乐县| 武夷山市| 来宾市| 贵南县| 中西区| 顺昌县| 清镇市| 宝山区| 乐业县| 奉贤区| 会理县| 保定市| 阿巴嘎旗| 寿光市| 开原市| 惠安县| 满城县| 晋州市| 栖霞市| 汕头市| 郁南县| 景洪市| 田东县| 康乐县| 金堂县| 育儿| 屏南县| 新田县| 晋江市| 建平县| 梓潼县| 固始县| 长宁县| 南阳市| 永福县| 凉城县| 武冈市| 曲麻莱县| 新乡市| 沙湾县| 灵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