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4章 偽言伐北魏 巧殺三大臣(三)
- 第13章 偽言伐北魏 巧殺三大臣(二)
- 第12章 偽言伐北魏 巧殺三大臣(一)
- 第11章 一飲而盡喝糞汁 甘當重臣開路人(三)
- 第10章 一飲而盡喝糞汁 甘當重臣開路人(二)
- 第9章 一飲而盡喝糞汁 甘當重臣開路人(一)
第1章 豪情壯志放衛星 國民經濟跌深谷(一)
如同夏收期間農業戰線上大放高產衛星一樣,鋼鐵運動也廣泛開發了大放高產衛星的活動。9月14日,貴州省首放衛星,宣布生產生鐵14000噸,提前超額完成了9月份的9000噸生鐵生產計劃。
農業高產衛星名列前茅的河南省,在鋼鐵方面也不甘人后。在貴州省放出衛星后,馬上宣布9月15日這一天,全省產鐵19839.2噸,日產生鐵千噸以上的縣出現了8個,其中禹縣日產生鐵高4396噸。
進行共產主義試驗的河北省徐水縣,又開展了鋼鐵元帥的擂臺賽。各方“元帥”上陣,高聲喊報自己產量實際上是膽量幾許。并以詩言志:
榕城公社元帥云:
腳踏地球乎托天,
英雄意志似鋼堅。
容城擺下全縣擂,
哪個不服比比看。
固城元帥云:
乘上衛星騰云飛,
日月星辰心膽寒。
我們揮手搬山倒,
頓足一陣江海翻。
我們永生火箭頭,
容城看也看不見。
遂城元帥念:
決心沖破凌霄殿,
干勁震塌水晶宮。
英雄立下沖天擂,
誓奪帥旗飄遂城。
戶木元帥壓軸:
踏翻地球頂破天,
戶木打擂臺上邊。
超英趕美平常事,
商莊不打擂臺翻。
“踏翻地球頂破天”,如此豪情壯志,怕是全人類都是驚恐大于欣喜了。
在采用機械設備的大中型鋼鐵企業,也強調要大搞群眾運動,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于破除舊的規章制度,力爭創造出奇跡般的增產速度。據冶金部1959年1月12日報告,鞍鋼下放給遼寧省后,1958年10、11月間,在省委書記處書記楊春甫主持下,搞多裝快煉,亂拔白旗,把堅持技術規程和管理制度的工程技術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當作白旗,宣布停職反省,在煉鐵廠拔掉一面大白旗,七面小白旗。所謂大白旗,就是蔡和森的兒子、留蘇歸來的煉鐵專家、總工程師蔡博。第一練鋼廠廠長竟在大會上宣布:“1954年以來的廠長調度命令全部無效,并且像土改時燒地契一樣燒毀?!庇捎趤y破規章制度,亂拔白旗,煉鐵廠連續發生了一系列建國以來少見的惡性事故,死22人。當時全國最大的第10號高爐,投產不到1個月,就發生9起重大事故。其他鋼鐵企業也是重大事故不斷。
9月29日,是中央確定的放衛星的日子,這一天,各種衛星一起上天。全國鋼的日產量近6萬噸,鐵的日產量近30萬噸,出現了9個日產生鐵超過萬噸的省,73個日產生鐵超過千噸的縣和兩個日產5000噸鋼,1個日產4000噸鋼的省。
要命的9月剛過,中央又確定10月15日至21日為鋼鐵生產高產周。于是,鋼鐵衛星放得更大,升得更高。《人民日報》宣稱:在這一周鋼的平均日產量比以前14天的平均日產量增加了85%;生鐵的平均日產量比以前增加了303%;其中鋼的最高日產量曾達到10萬多噸,生鐵的最高日產量曾達到37萬多噸。日采煤炭100多萬噸,鐵路裝車日均35000多車。在此期間,毫無鋼鐵工業基礎的廣西后來居上,接連放了幾顆特大衛星:環江縣日產生鐵6300多噸,忻城縣日采煤炭67萬多噸,鹿寨縣日產生鐵竟然高達20萬噸!
如此駭人的大躍進,真令人悔恨前些年的大好時光都被浪費了,躍進搞得太晚了,否則中國豈不早就成了“鋼鐵天下第一”?這些高產衛星,放的人信,中央的人也信;外行人信,內行人也信。專家只知道按照科學道理能煉出多少鋼鐵,但他們不知道群眾大煉鋼鐵到底能煉出多少,只能相信人民群眾之“偉力”。
10月11日至16日,冶金工業部在河南商城舉行全國土法煉鋼現場會,主旨是要進一步貫徹小土群的方針,使土鋼在人們心目中獲得應有的地位,與洋鋼平起平坐。破重洋輕土,立土洋并舉,破專家路線,立群眾路線;破右傾保守,立共產主義風格。副部長夏耘作了題為《土法煉鋼開辟了全民煉鋼的廣闊道路》的報告。
會議著重介紹商城和鄭州兩種土法煉鋼的經驗,商城的土法煉鋼方法也叫低溫煉鋼法。爐子是用黃泥和沙子作的,木制風箱,原料可用白鐵,也可用灰口鐵或廢鋼鐵,燃料是木柴和木炭。這是過去民間煉留下來的一種遺產。鄭州土法煉鋼是反射爐,可以用泥巴糊,只用少量的耐火磚、耐火泥,鼓風采用電動馬達帶動機械,原料可用廢鋼鐵和各種土鐵,燃料主要是煙煤。
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在進行現場參觀和實際操作以后,一致肯定土法煉鋼的巨大優越性是:當天建爐當天可以出鋼,而且一個完全外行的人一兩天之內就能基本上掌握建爐和煉鋼的本領會議結束后的10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讓土法煉鋼遍地開花》。社論分析說:自從黨中央發出今年生產1070萬噸鋼的號召之后,鋼的產量距離計劃的要求依然很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來得及早一點抓土法煉鋼。社論批駁了種種對土法煉鋼的懷疑論點,其中之一就是:“用土法煉出來的鋼很難符合鋼的標準,用途不大?!鄙缯撜f:化驗證明,土鋼的質量是合乎鋼的規格的,不是用途不大,而是用途很大。用土鋼不僅制造農具、一般工具,還可以做小型鋼材及建筑材料,或者代替小型鋼材做滾珠。這次商城會議就陳列出600多種用土鋼制造的產品。
經過幾個月的突擊,鋼鐵產量迅速增長。如以1—8月的每月平均鋼產量為100,則9月份為178,10月份為341,11月份為440。如以8月份生鐵的月平均產量為100,則9月份為198,10月份為1042。
12月12日,《人民日報》以套紅通欄標題報道:《一〇七〇萬噸——黨的偉大勝利實現》,消息說,據冶金工業部12月19日的統計,今年全國生產鋼1073萬噸,比1957年的鋼產量增加了一倍掛零。到12月31日,則宣布鋼產量為1108萬噸,生鐵產量為1369萬噸,超額完成了1958年鋼產量翻番的任務。莫論虛假與否,浮夸幾何,要求實現的、害怕不能實現的,竟真的實現了。
于是,“大躍進”在繼續,指標還在不斷地高漲。
直到國民經濟跌入深深的低谷。
中國人喊出“大躍進”的口號,就是要以盡快的時間,使國家富裕起來,強大起來;這個愿望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是正當的,無可厚非的。
但是,在“左”的思想指導下,“大躍進”的方式、方法等等,無一例外地全錯了。結果,“一日千里”的“大躍進”,演成了一瀉千里的大躍退。
1958年底,湖南閏江一位傷殘老紅軍給彭德懷寄來一首詩,以反映大躍進的損失,詩曰:
谷撒地,竹葉枯,
青壯煉鐵去,
來年日子怎么過?
請為人民鼓與呼!
在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彭德懷“為人民鼓與呼”,結果卻引發了一場反右傾的斗爭,以及1960年更大的“躍進”我們已不必要去過細地統計三年“大躍進”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多少個百分點,使國家財政出現了多少億元的赤字,也不必去過細地清點輕工業品奇缺到何等的程度,農業總產值減少了多大的比例。我們只須銘記以下三個數字,就已知大躍進所帶來的災難與付出的代價:
非正常死亡人數和減少出生人口4000萬;
經濟損失1200億元;
耽誤時間8年。
功成隱身退 名就升總統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華盛頓辭去軍職,回到弗農山莊,又做了一個普通的人。
1777年11月,大陸會議制訂了《邦聯條約》,后經各州批準于1781年3月生效,從此大陸會議停止行使權力。當時的邦聯政府具有各州聯盟的性質,還不是一個完整的、統一的的中央政府,它執行政治事務的權力有限,也沒有向各州直接征稅的權力,只能根據需要向各州“募集”款項。
華盛頓回弗農山莊以后,仍關注著國家的形勢。當時,物價上漲,紙幣不斷貶值,勞動人民陷入了極端貧苦的境地。許多州的貧苦人民紛紛組織起來,拿起武器,反對增稅。
華盛頓認為政府沒有盡到職責,他在一封信中寫道:“在我看來,邦聯差不多已經有名無實了,國會已經成了一錢不值的機構,因為已經沒有多少人執行它所發布的法令了。在我看來,它已經成了一種政治上的反?,F象。我們組成了邦聯,建立一個國家,卻又不敢把管理國家事務的充分權力給予這個國家的統治者,這真是一樁在性質上極其奇怪的事情。何況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又是我們自己選定的,任期短暫而有限,在一切行動上都得聽從我們,隨時都可以罷免,對我們參與造成的一切弊端都得負責。我們采取這樣一種政策,只能妨礙政府的車輪向前推進,只能使我們的綿繡前程和世人在一片贊嘆聲中寄予我們的殷切期待又在一片愕然聲中化為烏有,同時,也只能使我們從山巔落到混亂和黑暗的深淵中去。”
華盛頓在另一封信中寫道:“我一向主張賦予國會充分的權力。在我看來,事情很明顯:如果國會沒有充分權力,我們就永遠不會取得國家的資格,西歐列強也不會把我們當一個國家加以尊重。我們要末在一個首腦的領導下組成聯邦,要末成為互相鉗制不已的13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如果是前一種情況,我認為,依照憲法,只要是多數州認為對整體有利的措施,少數州都必須服從。在我看來,最大的禍害就是不團結,就是毫無道理的互相猜忌。現在,這種毫無道理的互相猜忌的心理還在不斷地毒害我們的心靈,使我們的頭腦只想到虛假的禍害,而忘記預防真正的禍害?!?
華盛頓對國家仍然具有著強有力的影響,他與一些著名人士醞釀建立邦聯體制。這個辦法又在各州議會中經過反復討論,擴大成熟,最后形成一個方案。方案規定,要在費城召集各州代表,舉行代表大會,專門修訂聯邦制度,糾正聯邦制度的缺點,然后再將代表大會的討論結果送呈國會和各州議會審核批準。華盛頓被一致推選為弗吉尼亞代表團團長。
1787年5月25日,會議在費城舉行,大家一致推舉華盛頓為大會主席。
參加這次會議的代表共55人,來自全國13個州,他們都是種植園主、銀行家、船主、投機商等,代表了統治階級各個不同階層、集團的利益。經過16個星期的秘密討論和爭論,9月17日代表們以弗吉尼亞和新澤西的方案為基礎,正式通過了美國憲法。
這樣制訂出來的憲法隨后就呈交國會,然后分送各州議會。各州議會又把它提交由人民特地推選的代表組成的州代表大會。這個文件需經9個州批準方可生效。由于各州代表大會開會時間不同,必須經過將近1年時間才能取得必不可少的9個州的批準書。
國會接到9個州的批準書以后就通過決議,指定在1789年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三由選舉人開會推選總統。
1789年2月4日,美國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總統選舉。選舉程序是采取間接辦法,第一階段是總統選舉人的選舉,第二階段由總統選舉人選舉正副總統。10個州的138個選舉人(當時北卡羅來納州和羅德島州尚未批準憲法,紐約州還沒有選出選舉人)進行投票,一致選舉華盛頓為美國第一屆總統,約翰·亞當斯為副總統。
華盛頓組織了第一任內閣。托馬斯·杰斐遜擔任國務卿,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任財政部長,埃德豪·倫道夫任司法部長,亨利·諾克斯任陸軍部長。
華盛頓上任以后,首先著手整頓經濟,解決了當時財政金融的紊亂狀況,統一了貨幣。
1791年,漢密爾頓提議建立第一合眾國銀行。合眾國銀行是政府的財務機關,起到了統一發行貨幣、掌握公款并進行商業交易的作用。
1791年,國會還通過了國產酒稅法案。在外交方面,華盛頓采取中立的外交政策。1793年英法交戰,華盛頓采取中立。他明確表示:“我的政策一向是,而且只要我執政一天,將來也仍然是,同地球上的一切國家保持友好關系,但也不受一切國家的支配而保持獨立;不參與任何國家的爭端;履行我們自己的義務……除非為了自我尊嚴和國格所必不可或缺的正義,我們決不卷入戰爭……”
1793年4月,美國發表了《中立宣言》。華盛頓在第一屆總統任期將滿時就想隱退。后來,朋友們都勸他留任,他們說:只要華盛頓繼續領導美國,“南北雙方將團結一致?!?792年,華盛頓在總統選舉中再度當選。華盛頓第二屆總統任期期滿后,不再參加總統競選,決心隱退。
1796年9月,華盛頓向美國人民發表了著名的《告別辭》。1797年3月3日,是華盛頓擔任公職的最后一天,他舉行了一次告別宴會,招待各國使節和他們的夫人、以及亞當斯先生和夫人、杰斐遜先生和其他男女名流。在快要散席時,華盛頓把自己的酒杯注滿。他說:“女士們和先生們,這是我最后一次以公仆的身份為大家的健康干杯。我是真心誠意為大家的健康干杯,祝大家幸福無量!”
印度挑起核競賽 公然進行核訛詐
1998年5月11日下午5時30分,印度總理瓦杰帕伊宣布:“當地時間11日下午3時45分,印度在西部拉賈斯坦邦的博格倫地區成功地進行了三次地下核試驗。13日,印度又在西部拉賈斯坦邦的博格倫沙漠試驗基地進行了兩次地下核試驗。據印度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奇丹巴拉姆和國防部長科技顧問阿卜杜勒·卡拉姆披露,試驗的核裝置是由印度國防研究與開發組織和原子能局研制的,所有裂變和其他材料全部是印度自行生產的。進行試驗時將5個裝置分別放在5個深洞里,包括一枚4.5萬噸級的氫彈,即熱核裝置;1個1.5萬噸級的裂變裝置:3個分別為200、500和300噸級的低當量裝置。核試驗采用了聚變和二次裂變兩種引爆方式,氫彈采用改進的裂變方式引爆,在7公里外遙控進行?!?
此次核試驗為確認印度在不同用途、不同運載系統、不同當量的核武器的設計能力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數據,試驗大大加強了印度利用計算機進行新的模擬設計的能力。
1974年5月,印度曾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
據美國科學和國際安全研究所估計,截止到1998年4月,印度大約有370公斤可以用于武器生產的钚,相當于可生產74件核武器。印度主要是依靠孟買的一個從事研究的反應堆生產用于核武器的钚。并用以每年20公斤的速度增加儲存量,足以生產約4件核武器。報告說印度是通過坎度型(CANDU)動力反應堆中經過輻射的廢燃料中分離出大量的钚的。
據俄羅斯《獨立報》1998年5月13日的一篇署名文章說,為了配合核計劃,近年來印度還注意了運載工具的研究,1992年試射成功了射程250公里、可運載500公斤彈頭的“普里特維”戰役戰術導彈,并于1993年裝備部隊。據估計印度軍隊中已部署了3——5個這樣的導彈系統。印度正在研制代號為“火神”,射程1500——2500公里的中程導彈。同時,印度的空軍也正快速發展。據統計,到1998年,印度空軍擁有73架米格—29,79架米格—23,148架米格27,109架“美洲虎”,35架“幻影—2000”。在努力發展常規海軍艦艇的同時,印度在核潛艇的研制方面也走在了發展中國家的前列。印度核潛艇的研究設計工作即將結束,印度將著手建造安裝功率為150兆瓦核反應堆的5艘潛艇,第一艘將于2004年之前交付使用。
為了掩蓋研制和發展核武器的真相,1988年12月21日,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曾與其鄰國巴基斯坦總理貝·布托共同簽署了關于禁止攻擊彼此核設施和設備的有關協議。協議規定每年的1月1日同時通過外交渠道向對方提供彼此最新核設施發展情況的報告。為使南亞地區成為無核區,巴基斯坦于1991年建議舉行有印度、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參加的國際會議,并表示愿意同印度同時簽署核不擴散條約,共同承擔不生產和不獲得核武器的義務。但是,印度卻認為,只要中國保有核武器,印度在安全保障方面就不能“放棄核”,并以此為借口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它把聯合國在1996年9月通過的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視為“歧視性條約”拒絕簽字。5月15日,印度核試驗后,瓦杰帕伊總理宣稱,印度已經擁有了原子彈并建立了必要的指揮與控制系統,因此,印度已成為核武器擁有國。印度不會在《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上簽字,任何人對這一點都不要存有幻想。
印度成功進行核爆炸后給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和外交事務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
首先,它帶來了南亞核擴散形勢的進一步惡化。其次,由于對核威懾缺乏信心,軍隊和政治領導人將繼續感到不安全,這種不安全感一方面將導致包括核競賽在內的地區軍備競賽的加劇,另一方面使得南亞成為了世界上最可能爆發核戰爭的地區。
在政治上,如果印度公開地發展核威懾能力,結果將導致南亞乃至全球范圍擴散的加劇,人為破壞現有的國際核軍控體制,使國際社會幾十年的核裁軍努力付之東流。特別是在冷戰結束后,國際核裁軍已進入到一個關鍵時期。印度的核實驗和發展核武器不可避免地將激怒國際社會。
在經濟上,首先,發展核武器必然要沖擊民用核建設;其次,印度公開地發展核武器的做法必將受到國際制裁。這對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經濟改革、需要大量引進外國的資金、技術和設備的印度來說,在核問題上冒經濟制裁的危險顯然是不符合印度國家利益的。
印度一連三日5次進行地下核試驗激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美國總統克林頓認為印度的核試驗將危及南亞地區的穩定,并對國際社會要求制止核擴散的呼聲提出了挑戰。13日,他宣布對印度進行制裁,措施包括中止對印度的援助;禁止向印出口防務產品和技術;政府停止向印度出口的廠商提供擔保;禁止美國銀行向印度政府提供貸款以及阻止國際金融機構對印度提供信貸。
同一天,日本政府決定以凍結無償資金援助為主的制裁措施,次日,日本又決定部分中止對印度的日元貸款和慎重考慮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對印度的融資。
14日,在日內瓦召開的裁軍談判會議專門討論了印度核試驗。中國、巴斯斯坦、英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的代表一致對印度的行徑進行譴責,并強烈要求印度政府立即停止核試驗和發展核武器。
同一天,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嚴正指出印度的行徑是對國際社會要求全面禁止核試驗共同意愿的公然蔑視。
5月18日,巴西政府單方面宣布,廢除1996年1月同印度簽署的有關合作和平利用核能的諒解備忘錄,以此表示對印度核試驗的抗議。
5月23日,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針對印度試驗后要求巴放棄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立場指出,印度憑借核武器,赤裸裸地主張對巴奉行敵視政策,充分暴露了印度在本地區謀求霸權的野心。
另據報道,5月28日巴基斯坦在靠近伊朗的地區也進行了五次核試驗。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說:“我們今天是與印度打個平手?!?
謝里夫說,他們承受不了太多的要求進行核試驗的國內壓力。因為印度破壞了這一地區的權力均衡,巴基斯坦這么做,只是為了保持這種均衡。同時,巴基斯坦人也擔心,國際社會忽視了印度準備攻擊他們的核設備的警告。
他表示,今天核競賽的戰火已經全面開始,我們已經勇敢地跳進了這個火焰中。巴基斯坦是被印度逼出來的,否則,如果巴愿意,早在20年前就可以進行核試驗。
從1947年開始,巴基斯坦已經與印度之間發生了三次戰爭,這一次很可能導致第四次更為危險的核戰爭,這一次的起因是1990年關于克什米爾地區的意見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