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部秘笈闖天下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宏大志向的滄海
“我要做大俠!”一個面黃肌瘦的小小人兒,握緊拳頭,褐色的瞳孔里閃爍著堅定的信念。
老乞丐十分欣慰地點點頭,露出慈祥的笑容:“后生可畏!沒想到在這里還能遇到一個根骨奇佳,意志如此堅定的好苗子。”
拍手稱贊后,老乞丐從懷里掏出一本一尺后的黃色書籍,泛黃的紙張,發(fā)皺甚至有些脫落的書頁,無不述說著該書的悠久歷史。
拿出此書后,老乞丐原本慈祥的笑容一收,慎重其事地雙手捧到少年面前,嚴肅道:“如此,我便可將它交給你了。”
小小少年眼中神色先是一驚,隨后也臉容一整,十分嚴肅地問道:“要錢嗎?”
老乞丐聞言微微一笑,盡在不言中,他豎起一根手指。
“打擾了。”少年頭也不回地走了。
老乞丐手指還沒收回來,臉上笑容僵硬,但是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讓他迅速回神,他朝著小孩的背影大吼:“小子來砍個價啊,老頭兒連價都沒喊!”
莘首村是個普通的村落,大家都過著平常的農(nóng)耕生活,日出而作,日暮而息,自給自足。只有趕上重大節(jié)日、慶祝或者廟會之類的日子,村民們才會走到鎮(zhèn)上湊湊熱鬧,或者購置買賣一番。
莘首村歸平陽縣管,平陽縣歸田華鎮(zhèn)管,田華鎮(zhèn)歸上都管,上都是宋國的都城。
在莘首村村民的眼里,能到平陽縣走過一番回來,都是一件值得吹噓的事,而鎮(zhèn)里的人都是老爺們,寸土寸金,走一步路都要花錢的,至于都城,那恐怕是一輩子都及不了的地了,天子腳下啊,得多恐怖!
時宋國武風盛行,就算是莘首村這樣偏僻的地方都有尚武的傳統(tǒng)。
再加上當時話本兒泛濫,所謂俠客江湖,幾乎是每個少年人的浪漫。
于是乎,十歲的黃滄海對著天地發(fā)出了自己的抱負志向:“我要當個大俠!從此笑傲江湖,不愁吃穿,懲惡揚善,劫富濟貧!”
莘首村的人比較淳樸,也較為務(wù)實,又加上尚武的傳統(tǒng),所以他們對這些干做白日夢又不干實際活兒的孩子,一般都是打一頓了事。
如果打了一頓還是改變不了孩子的想法,那就兩頓!
不過黃滄海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哪怕全村的小孩都因大俠的夢想被抽,他也不會被抽的。
因為家里沒人。
他是個孤兒,自打記事起就跟著黃老頭討活兒。
黃老頭是個說書人,識得幾個字,也就在村里擔個類似夫子的角色,此外幫忙寫信認字什么的,生活費也有著落。
打黃滄海記事起,黃老頭就告訴他:“你是個孤兒,咱沒有血緣關(guān)系。”
兩三歲的滄海哪知道“孤兒”的含義。然而黃老頭嚴肅的表情和語氣,激發(fā)了滄海內(nèi)心深處的英雄情結(jié),于是乎,每個小孩都知道滄海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孤兒。
現(xiàn)在長到十歲,滄海又準備給自己安排一個身份——大俠!
黃老頭兩年前故去,沒有留下一句遺言。村里人幫忙準備后事,本來大家準備湊合著一起把黃滄海養(yǎng)大,誰知,這個本來就因為營養(yǎng)不良而面黃肌瘦的小兒,眨巴著褐色的眼珠,拍著小胸脯道:“鄉(xiāng)親們以后的書寫工作還是可以交給我的,我家老頭子的活兒,我攬了。”
兩年后,滄海十歲,已經(jīng)是村里頭有名的小夫子了。
村里頭的李村長十分欣慰地拍著他的肩膀,問:“小夫子以后長大了想干什么呀?”
深受黃老頭藏著的武俠話本兒影響,小夫子滄海眼神灼灼,雙手握緊:“大俠!”
李村長聽了,差點習慣性地甩起拐杖往滄海頭上招呼,他深呼吸幾口,好讓自己平靜:“咋想著當大俠呢?你會武功嗎?”
滄海搖頭。
李村長一看有戲,繼續(xù)循循誘導道:“咱村里就你識字多,鄉(xiāng)親們想著把你供上縣里的私塾學幾年,賺個秀才回來也好光宗耀祖啊!”
滄海抬頭問了一句:“村長您知道我的祖宗是誰嗎?”
“我怎么知道你祖……”李村長閉口,再說下去就罵人了,他拄著拐杖遠去,此后不再勸過一句。
但村里頭畢竟看熱鬧的人多,熱心的人也多。
于是乎,村頭老王的兒子小王,湊過來對滄海問道:“你整天嚷嚷著當大俠,那你想過怎么當嗎?”
滄海胸有成竹:“一切的實踐離不開理論的指導,欲成大俠,先練武功!只要找到一本武功秘笈,我就可以邁開成為大俠第一步了。”
“哇噢!”小王張開缺牙的嘴巴,眼里滿滿的是崇拜。
村尾吳嬸的女兒小芳也屁顛屁顛地跟在滄海后頭,奶聲奶氣問:“可是咱們村里藏書最多的就是你家了呀,你怎么還不找出本書出來練練?”
童言最是無忌,小芳一言驚醒滄海。
對啊!莘首村里藏書最多就是他家,饒是如此都翻不出一本武林秘笈,又從何談起做大俠呢?
滄海一拍大腿,做出一個影響人生的決定——離村出走。
“我要外出闖蕩當大俠!待我功成名就,必定回來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發(fā)財致富!”
略帶稚氣的字跡潑灑在一張草紙上,李村長等人看了面面相覷。
老王擔心道:“我還特地找自家娃兒去勸,咋還把人勸走了呢?”
李村長用拐杖敲了敲地面,道:“看看村里哪位鄉(xiāng)親要出平陽縣,托他幫忙找找。以前老黃也就經(jīng)常帶著滄海去平陽縣說書,那孩子應(yīng)該是去了那里。”
“不對啊,村長。”吳嬸覺得不對勁:“從咱村里坐牛車到縣里也得大半天,我昨個兒還見到小夫子和芳兒聊著呢,最早也應(yīng)該是晚上啊,但那時候哪還有車去縣里呀?”
“小夫子大晚上的被拐跑了?”
眾人聞言大驚,場面頓時吵鬧起來,李村長把拐杖敲到手疼都止不住人們的驚嚇。
烈日當空,滄海正在一家馬車上徐徐醒來。
這話沒錯,他的確躺在馬車的頂部,太陽的光照讓他有些睜不開眼。恢復了知覺,肚子上也隱隱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