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
人生的智慧書評詳情
人是一團燃燒的欲望,欲望得不到滿足,人就痛苦,一旦得到了滿足,就無聊,人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但對于活著,他卻提出了積極的建議,他建議當今的年輕人,不要執迷于外在的東西,要努力完善自身:
我們應該按照符合自身個性的方向,力求使個性得到合適的發展,其他的則都應該避免。
他建議所有人,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內在。
對于我們的生活幸福來說,最重要,最關鍵的是我們的個性,這是因為個性在所有場合都起作用。
他還說:
一個人自身所具有的東西越多,那么他對外部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他人對于他的意義也就越小。
01
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將人生能夠得到的好處分為三類:
外在之物。
人的靈魂。
人的身體。
叔本華保留了亞里士多德的三分法,將決定人的命運的根本的東西分為三種:
人的自身。
人所擁有的外在之物。
人向他人所展示的樣子。
仔細想想,人與人的所有差別,也就是自己本身,以及他有多少錢,別人怎么看他。
所謂命運,也就在其中。
富裕的人和貧窮的人,差別在于他所擁有的身外之物,造成的結果就是有錢人住別墅,沒錢的住茅草屋。
名聲好的人,走到哪里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名聲不好的,走到哪里可能都是白眼和謾罵、鄙視。
但這些,都是自身之外的,都不是影響人根本命運的東西。
真正能影響人的命運的,其實還是人本身。
每個人生下來,就是獨一無二的,從他生下來,身上的很多東西就已經被大自然確定了。
比起身外之物,人自身對于人生的幸福,往往更具有影響力,因為身外之物,只是人的劃分。
因此,伊比鳩魯的門徒說:
“我們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們的自身之內,而不是自身之外。”
叔本華接著解釋說:
每個人到底生活于何樣的世界,首先取決于這個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這個世界并不會說話,它就在所有人面前,無差別地展示,但每個人看到的,卻都天差地別。
同樣是一朵花,有人看到的是生命綻放的美麗,而有人卻看都懶得看,根本不在乎這朵花多么美好。
每個人眼里的世界,是貧瘠的、淺薄的和膚淺的,還是豐富的、深邃的、充滿意義的,全在于這個人怎樣去看。
我們自身的東西,決定了我們能從這個世界看到什么。
02
人活著,到底需要什么?
對這個問題,我喜歡梭羅通過在瓦爾登湖實驗得出的答案:
維持身體需要的能量,即基本的食物,一日三餐,一年四季,還有一個遮風擋雨的房子,可供保暖的衣物,以及其他一些取暖和做飯需要的東西。
有了這些,一個人就可以活下來。
叔本華也說:
財富除了能滿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以外,對于我們的真正幸福沒有多大影響。
相反,為了保管好多余的財產,還會產生許多不可避免的操勞。
然而,許多人還螞蟻似的不眠不休,辛苦勞作,以求增加財富,但多余的財富并不能帶來多余的幸福。
多余的財富,只能刺激人的欲望,內心一旦被物質充滿,精神性的享受,就會變得遙不可及。
再說名聲,其實跟財富一樣,他人對你的評價,其實根本沒法去改變一些實質的東西,假如你是好的,別人說你不好,你并不會因此而變得不好,假如你自己活得不開心,那么就算別人再怎么贊賞你,于你的幸福也無濟于事。
名聲唯一的好處,大概就是好的名聲可以促進財富的積累,讓人多了一個獲取財富的途徑。
然而,就像前面說的,你有再多錢,臥榻不過三尺,死后不過三尺土地,你用錢去買享受,費錢多,享受卻容易失去。
因此,唯有自身,才是幸福的根本。
叔本華坦率地說:
一個人所能得到的屬于他的快樂,從一開始就已經由這個人的個性規定了。
一個人精神能力的范圍尤其決定性地限定了他領略高級快樂的能力。
活得幸福最重要的秘訣,不是去抓取外在的物質,而是努力豐富自己。
03
從心理學來看,這個人的腦袋太復雜,腦袋越是復雜,對于生活的簡潔越是有某種要求,相反,內心越是蒼白的人,越是需要外在的裝飾。
很多人執著于外在的東西,恰恰是為了掩蓋內心的貧瘠。
叔本華這樣描述著:
他就拼命尋找消遣和人群,輕易地將就一切麻煩。
他這樣做的目的不為別的,只是為了逃避他自己。因為在獨處的時候,每個人都只能返求于自身,這個人的自身擁有就會暴露無遺。
一個內在貧瘠的人,背負著他可憐的自我,走在琳瑯滿足的大街上,只會痛苦不堪。
于是,他拼命抓取外在的東西,以此來獲得存在的優越感,掩飾自身的匱乏與悲哀。
叔本華感慨說:
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么選擇獨處,要么選擇庸俗,除此以外,再沒有更多別的選擇了。
其實,追逐外在的東西,就好像一個人追著自己的影子跑,自己跑得越快,影子跑得越快。
只有當他回到自身,停下來打理自身,他才能發現,那是影子,是從自己身上投射出去的。
04
回到人自身。
一個人是復雜的,有人天生就健康,有人生下來就多病多災,有人生來就有一副漂亮的皮囊,有人生來就丑陋。
人身上的很多東西,都是大自然的設定,我們改變不了,只能接受,因為投胎這件事,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對于人自身,最重要的,就是健康。
人健康了,就是基礎。
叔本華說:
最大的愚蠢也就是為了諸如金錢、晉職、學問、聲名,甚至為了肉欲和其他片刻的歡娛而獻出自己的健康。
可是,這世間有很多不太聰明的人,他們拼命工作,把自己折騰病了,就是為了生病的時候有錢看病。
身體是我們在這個世界的憑證,也是靈魂寄托的場所。
但人與人的命運的差別,最主要的還不是因為這個,而是內在的個性與靈魂的豐富程度。
上天給定的許多東西,差別再大,也還有個邊際,唯有一點,會讓人差別越來越大,那就是人的智力。
托爾斯泰小時候,總覺得像自己那么丑的人,是不配獲得幸福的。
然而,老天給了他一個出色的頭腦,讓他成了舉世聞名的作家,讓他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
記得有個作家說過,人與人的差別,大于人與豬的差別。
人的內心,有一片廣袤無垠的世界,我們在那個世界里看到什么,很多時候,就決定了我們會怎樣生活。
哲學家愛比克泰德說:
擾亂人們的不是客觀事物,而是人們對客觀事情的見解。
就像對于半杯水的說法,樂觀的人說,我還有半杯水,悲觀的人說,我只有半杯水了。
因此,人們所尋求的改變自身,完善自身,最主要的,也是完善自己的內在。
黑塞有一個很形象的說法,“鳥要掙脫出殼,蛋就是整個世界。”
掙脫出去了,天高任鳥飛,掙脫不出去,就只能成為壞蛋。
我們就像那個蛋,認知就是那堅硬的蛋殼,它保護著我們,卻也深深地限制著我們,使我們只能活在里面。
可一旦掙脫出去了,就會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承受那種顛覆自我的痛苦?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孑然獨立。
最關鍵的不是他到底擁有多少身外之物,而是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生活的全部可能,都蘊含在我們自身之內,我們幸福的全部秘密,都在我們自身之內。
幸福與否,是我們自己決定的。
真正決定我們的生活的,是我們對生活的認識。
追尋外在之物,只能讓我們獲得短暫的滿足,而追尋內心的深度,不斷去拓展內心的寬度,才能讓我們有面對外在得失的從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和美好。